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二零零章 凡尔赛和约(六)

新顺1730 第二零零章 凡尔赛和约(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历史上的美洲西部淘金热。

因为远,所以浪漫。

因为近,可以到达。

浪漫,意味着无政府的混乱、荒诞、魔幻。

到达,意味着附近就有大量的人口、以及之前淘金热所储备的大量渴望暴富的矿工,可以稍稍收拾一下,就能抵达。

历史上西部淘金热的荒诞与魔幻,造就了浪漫。

比如,因为在苦寒之地淘金,也因着先去的大量矿工后有的农业生产,使得矿区的鸡蛋,一枚一钱黄金,而淘金发财的人,为了像美人炫富,将矿区所有的鸡蛋全都买到手全部砸碎,因为他看中的美人之前在和别人吃饭,而请她吃饭的人请这位女士吃的水煮鸡蛋。

历史上西部淘金热相对于当时的居民点,足够远,造就了自发的狂潮。

比如,在三藩市的4000多华人矿工,听到北部有金子,稍微收拾一下行囊,便可踏上挖金子的旅程,直奔温哥华,整个行程的困难程度,甚至不如走私川盐去湘楚。

而现在,这场由大顺这边计划兴起的淘金热,将既不那么远、也不难么近既没有足够的浪漫,也不存在迟尺的距离。

应该说,大顺开启的这场由淘金带动的移民垦殖活动,是“配不上”会有许多“浪漫”和“魔幻”的淘金热这个词的。

但正如老马曾评价过的,淘金热,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是比法国的二月革命还要重大的。

这个评价,大顺开启的这场淘金活动也当得起。

蒸汽机的技术已经萌芽,大顺现在急需大量的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投资到工业、矿业、基建、印度种植业、棉纱上。

只靠从欧洲吸金银,还是太慢了。因为刘玉的步子迈的太大,随着对欧战争的结束和扩张期完成,这么大的步子,若是中途资金链断掉,那是绝对要扯着蛋的。

而防止扯着蛋的第一步,就是完成对后世“北美小麦和畜牧业混合农业带”地区的金矿探查。

此时的北美西海岸,一群大顺派出的探矿人,在几个海达向导的带领下,正沿着后世温哥华地区的河流向上。

海达人和大顺之间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贸易,海龙皮的高利润,以及大顺手工业的发达,以及那场牛痘跨大洋接力,使得海达人和大顺毛皮贩子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

俄国的哥萨克在商品交换上贵乏的可以,手里没什么能换的东西,只能杀杀杀、抢抢抢。而大顺这边,一尺布,一根红头绳,都能换一群女子去山里采集抵抗坏血病的浆果,更不提用酒来换海龙皮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随着交易的深入,海达人也终于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原来,他们原本并不重视、只是作为装饰品好玩的黄金,能换这么多东西?一个海达人拿着一块六斤多的狗头金,从大顺商人这里换取了大约四大桶高粱酒、半车的毛毯、一桶枣、一大包糖,和一些果脯。

而大顺这边的人,也顺着海达人手里的黄金,开始朝着河流上游,寻找金矿的存在。

探矿队大约六十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参与过之前的育空河淘金。

在那里,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的淋漓致尽。

大顺的挖金人,依靠育空河的冻土层,采取了放火烧冻土层的方式来取金沙。

因为永久冻土层的存在,使得他们完全不需要搭建矿井所需的支撑结构。

靠着这种笨办法,使得育空河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挖金子依旧非常盈利,因为不需要极多的人口来砍木头、搭矿井支撑架等等。

那里的环境当然恶劣,至少比这里恶劣的多。

既是先苦后甜,这些在育空河活下来的人,自是把这里的环境看作极乐世界。

温哥华,看看这名字,就知道历史上发现这里的,多半是个荷兰裔。温者,多半就是荷兰的范的另一种音译法,。

但在海达人的语言里,这里应该叫枫树林。

就如同荷兰人叫的巴达维亚,改名为椰林城一样。

这座历史上应该叫温哥华的城市,如今也改名了叫枫林湾。

枫树,意味着温带。

温带,意味着不像热带那么恐怖,毒蛇虫子疟疾热病等等,比起热带来简直不值一提。

枫树,也意味着,这里可以种小麦、种黄豆、种玉米甚至种花生、水稻。

当然,也就意味着,这里四季分明。

对于一群发源于中原的人而言,四季分明的地方,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

这六十多人的探矿队伍里,除了探矿的,还有一些负责地图绘制的、经纬度测量的。

他们从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初成镇邑的枫林湾出发,准备沿着河顺流而上。

秋季不好出发,因为枫林湾到了秋季,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下个不停。

冬天倒是不冷,但是会一直下雨。

也正好趁着冬季雨季,在这里贴贴秋膘,等着明年开春雨停了,便可出发。

枫林湾这个小镇邑,如今已经有了600多人口,小半数还是嫁过来的海达女性或者加入公司的海达男性,不算多,但因着这里是几条河的入海口,也是毛皮公司在这里贸易的据点,故而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式贸易小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北边的海达瓜依岛上,已经发现了金矿,之前对海达瓜依岛的金矿开采,使得大顺这边已经开始尝试“国有土地分块售卖”的模式,让一些挖金子的在这里安了家,开始垦殖。

地主佃户模式当然是不行的,因为地主就算有钱买上上万亩土地,不挖金子的话,靠种地收租,估计100年能把船票钱给赚回来。

都说若有前后眼,当知此地日后必然人烟鼎盛,早来早当地主。奈何既没有人愿意做这种超越三五十年的投资,大顺这边也压根不允许能也只能有一个地主,而且是超大的地主,那就是朝廷。

如今在这里垦殖,也要缴纳土地税,不过都是交实物税,以供学堂之用。

颜李学派的一些年轻人,也来了这里,按照他们设想中的“理想国”,搞颜李学派的实践。

乡约、学堂、民兵、十一税、土地禁买卖等等。

还算不错。主要是这地方,缺的就是有理想的文化人。

大顺当然是有流刑的,很多官员犯错,也是基本往流刑去判,但一般不会往这种地方流。

主要还是大顺深知自己的核心是啥,也知道自己的基本盘是中国。

所以,这些士大夫作为文化阶层,流刑不是往西域扔、就是往黑龙江扔,算得上是“废物利用”,从而增加那里的文化传承,增加边疆的向心力。

如同满清统治下的地狱笑话,北方人均文凭最高的地方,其实是宁古塔

这种隔着大洋的地方,大顺这边是不可能把“宝贵”的犯罪的士大夫,往这边扔的。

好处就是重六艺而轻经书的颜李学派,在这里和实学新学混杂在一起,倒是也少有空谈扯犊子,学堂里也是按照“由外而内学六艺、学不成六艺学一艺、学不成一艺学半艺、学医术、学治丧、学红白事、学种地、学铁匠”的思路。

这些年倒也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康,颇有三代之治之模样。

当然主原因是地多,因为压制大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太少,使得每个劳动力无法发挥其劳动潜力。明明论技术、论经验、论勤劳,一个劳动力种三五十亩地毫无压力,却受制于生产资料的限制,只能在那亩地上卷来卷去。

探矿队在这里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里又不缺粮食、也不缺肉,缺的反而是一些手工业品。

货币在这里的意义并不太大,或者说被严重扭曲,是以探矿队在这里可以用一些棉布等,换取足够的食物,用来贴秋膘。

秋季的雨淅淅沥沥也没个停的时候,相对于美洲另一面的战争,这里岁月静好到很多人趴在窗户上,冲着滴滴答答的雨滴破口大骂,难以忍受。

“再这么下下去,浑身就要长毛了。”

这样的抱怨声中,一直熬到了第二年农历三月三,天终于放晴了。

和几乎所有的汉人村落一样,到探矿队终于出发的时候,房前屋后的人,正忙着种菜。

三月三,种辣椒、茄子、秋葵、荠菜、雪里蕻、油麦、胡萝卜

农歌唱响,魅力无穷。

探矿队里那些在育空河混过好些年的人,看着这一片春日忙种菜的场景,感慨万千。

“至少,将来这里淘金子的时候,能吃上菜了。你们知道,在北边淘金子的时候,一个大白萝卜得换多少金子?”

“那边肉倒是不缺,菜是真的少。我的牙就是在那掉没的”

探矿队里的一个人,说话间,张开嘴,露出了因为坏血病而脱落的牙齿。

“你咋没安个金牙?”

探矿队里负责测绘的年轻人好奇地问了一嘴,大顺的牙科还是相当先进的,琉球国在很早之前来这边学医,很多就是学牙科的。如今大顺这边在外闯荡的,有好牙的没多少,而在这边,大金牙更是常见。

那个满口坏牙的啧啧道:“舍不得啊。我又不是光棍子,兄弟姐妹、三姑六舅的,若是能帮衬着带到这里,那不比在老家的日子好?早些年我为啥闯关东?还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都知道去关东挖金子九死一生,可就那点地,怎么活?”

“挖矿九死一生,我是不准备让家里亲戚来这挖金子的。还是弄些地,在这里种地的好。在矿区附近,种点菜,换金子,那不比当矿耗子强?”

“这一个挖金子的,得有三五个人养着。得有种地的吧?得有种菜的吧?得有裁缝吧?得有卖酒的吧?得有开窑子铺的吧?要我说,除非是真活不下去,别去挖金子,不如去学堂学一门手艺。学个铁匠、裁缝,那才是一辈子的饭碗。”

“挖金子的嘿,一个富的、九个穷死。里面的道道,多着呢。朋友背叛、合伙杀人、故意堵洞闷死、往腚眼里私藏金子、被抓着藏私绑在树上让牛虻吸干这地方,天高皇帝远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年轻娃娃,哪里懂得?”

满口坏牙的探矿者,算是完美诠释了“淘金的浪漫”这个词里的“浪漫”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