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一九七章 凡尔赛和约(三)

新顺1730 第一九七章 凡尔赛和约(三)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美这群人从“唱高调”转变为“讲利益”,这直接关系到大顺的核心利益。

因为生产力水平、手工业能力的不同,使得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后谈判重点,欧洲国家和大顺之间的侧重点根本不同。

如英、法、西等,侧重点,还是围绕着巴巴多斯、梅诺卡岛、牙买加、汉诺威和英国分离、低地地区等。

而大顺的侧重点,则放在自由贸易、荷兰彻底成为欧洲的通商总海关、以及北美划界问题等。

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大顺想要这么拖着,实际上欧洲战争已经可以算是打完了。

到现在,柏林被俄军攻陷、英国今年爆发了水兵起义要求提升水兵待遇、法国内部关于改革和合法的士绅优待买的贵族也能优免的争论甚嚣尘上。

甚至法国还爆发了“募役法”的争论如大顺需要修黄河,法国虽然没有黄河可修,但法国的情况又不能挖运河,只能修公路,是以法国是有修路劳役的。这个修路劳役要不要改?改成什么样?有钱人是否可以出钱免役?等等、等等,税法争论到这一步,实际上危机已经倒了无法调节的程度了。

如今没什么可打的,两边也都基本都打不动了。

那么和平的曙光已经浮现,只不过刘玉在忙着为和平的曙光,加深一些记忆。争取把反战败,提升到反侵略,就算达不成,也得达到反战争的反思程度。

自然,这种“教育”,是以物理手段进行的,比如正在支持的阿卡迪亚人复仇行动。

北美的这第二次费城会议,可能在整个“一战”的欧洲角度,不算大事。但对大顺而言,这是仅次于荷兰为口岸自由贸易的大事。

这一次,英国方面也派了人来。

来得人,是作为北美邮政总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毕竟英国这边不太方面直接派人来参加这场名不正言不顺的会议。

作为回报,已经担任首相的布特勋爵,给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弄了个“新泽西总督”的位子。

这没什么丢人的,历史上富兰克林就去找过布特勋爵,希望给他已经承认的私生子,谋个总督的差事。

很正常。

而布特勋爵作为王党,也乐于看到宾州的“新地主”和“老地主”的争斗,欣然应允。

当然了,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历史上宾州的派系,不是叫“新地主派”和“老地主派”。

而是叫“反专利土地派”和“支持专利土地派”。

可实际上,就是一群新地主,反对以宾家族为首的“早上车的”人,希望把宾州的土地,从私有收归国有。

历史上富兰克林也因此,被宾州的议会搞掉,连州议会的职位都丢了。

不过,现在嘛,布特勋爵趁着乱局,王党一派彻底占据了议会。如今自然给了富兰克林极大的支持,他是北美邮政总长、儿子当新泽西总督作为回馈,为的就是让富兰克林来协调一下。

因为,随着大顺提出了“休克”和“自由贸易”的药方后,英国王党已经必须要把北美抓紧了。

总不能总不能把曼彻斯特等地的几万失业手工业者,都抓去监狱,做监禁奴全都扔糖岛上去。

宾州的大片土地,如果可以国有化,那么肯定能极大缓解英国即将爆发的巨大内部矛盾。

宾家族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不全是耕地,要是12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那还了得?指的是宾家族对这12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封建主权,这就使得“授田”的时候,一般来说得多付三分之一的封建特权免除税类似除夜权,当然宾州没有,但有类似的东西。也就是说,土地实际上要交两分钱:一份是你买了土地耕种的钱,另一份是你要买断地主的封建权益的钱,比如你买了土地的耕种权,但是地主有在土地上的狩猎权,还是那句话,地主未必真的去你的麦地里狩猎,但基于程序正义和法律正义,这笔钱你得交给地主,要把地主在土地上的狩猎权什么的都买走。

再换句话说就更简单点,所谓买地,按照欧洲传统,买的其实是“永佃权”。永佃权从欧洲法律的角度,是种、收的问题。那么这个土地上附属的除夜权、狩猎权等,并不包含在永佃权之内。你种地没问题,因为你买了永佃的耕种收获权利同样的,我在你的土地上打猎也没问题,因为我没把这块土地上打猎的权利卖给你。

这和大顺那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大顺那边的佃农,“享受”的是土地私有制下的超经济剥削而欧洲这边的农民,依旧“享受”的正牌的封建贵族延伸出的土地所有制。

宾州的问题,要么靠国王把宾州的主权收回要么,就只能走历史线,来克星顿的枪声响起,宾家族作为“保王党”,澹化其阶级属性,没收其土地充公。

如果把“土改”的政治属性去掉,只从纯粹的“技术”角度看。北美是大西洋两岸“土改”最彻底的地方,只不过北美的“土改”,是用印第安人的“头皮”是用成百数千的澹化了阶级属性、强化其站队状态的“保王党”的家产来改的。

所以,把大地主扣个“保王党”的帽子,然后没收其土地,就不是“斗地主”了吗?

这个就看怎么说了。

从表象的角度上讲,那就不是:比如约翰宾,他不是因为是地主,而被没收家产和土地的他因为是“保王党”,而被斗、并且没收的土地归为国有的。从法律和程序的角度上讲,这不是斗地主。

从本质的角度上讲,那就很是。比如约翰宾,这就是个标准的“斗地主”连赎买土改都算不上。

这个问题就在这。

如果,富兰克林所代表的“反专利土地”派获胜,那么宾州的土地就变为了王家殖民地。

而国王,是可以免除购买土地的“退费”的。也就是,土地只需要交一分钱,而不需要再交第二份给地主了。

这里面的情况,源于北美的特殊性。

英国人一开始在北美,不是没想搞佃耕制的。但北美这环境,说句难听的,哪个佃户愿意给你佃耕?

像是大顺的苏北地区,佃户“你不佃有的是人佃,爱干不干,不干滚”而北美则是,“老子不佃,有的是地方可以垦耕”。

这是物质条件决定的,所以正统佃耕制在这里根本搞不起来,至少现在搞不起来。人太少、地太他妈的多。

即便说,国王不免除“退费”,那么,宾家族的土地、以及理论上是宾家族土地上的永佃农实质是自耕农就要交税。

而现在,因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宾州的州议会穷的叮当响,因为宾家族和其附属的大量自耕农,是不交税的。

富兰克林这一次去伦敦的初衷,就是希望宾家族每年交税。

毕竟,没税真的是啥事都干不成,哪怕不对外扩张呢,修个路、修个桥,那也得财政有钱不是?

这事儿,本质上和前明的“投效”、“诡寄”是一码子事。

无非是带着地往大地主身下靠,还是大地主大到有12万平方公里其下之人本身就靠在大地主身下而已。

都是利用其免税之权,无论是源于法律还是源于土地之主权,从而免除缴纳土地税。

富兰克林等人所代表的,则是新地主、后上车的宾州那些人,则是先上车的、先圈了地的。

从资本主义的逻辑,是无法理解宾州此时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如果从封建中世纪的逻辑,非常容易理解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就是个中世纪的pn,帕拉丁郡、或者叫普法尔茨郡。

贵族宣示效忠国王,但并不是国王的附庸。在其领地内,行驶的是王权。

而不同于那些“我是你的附庸,但我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的王权下贵族,更类似于听调不听宣的“军区大将”。

再简单来说,这种pn,不是周天子早期属下的八百诸侯晋楚齐卫。早期,晋楚齐卫是标准的我是你的附庸、但我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

pn,更类似于大顺之前的朝贡国朝鲜、越南、琉球等。天子说话好使,但又没那么好使。

英格兰本土的兰开斯特、达勒姆、萨德伯格,法理上都是这种形式。

是以如果按照欧洲的法理,朝鲜、琉球之于大顺,类似于兰开斯特公国之于英格兰。

故而宾州的问题,相当的复杂,不仅仅只是土地问题,还涉及到诸多法理。

也基本就是18世纪,整个欧洲的主流思潮中央集权的扩张、朝廷权限的延伸,把所有的“听调不听宣”的法理上的pn,变成下属省份的过程。

要注意的是,富兰克林的诉求,和英国政府的想法,并不一致,两边现在只是在一起对抗宾家族和旧势力上,短暂同路而已。

富兰克林的诉求,是继续保持宾州作为一个pn,但是宾州的主权,应该归于宾州的议会。由议会,取代宾家族,做这个“听调不听宣”的主体。

而英国政府的想法,是把宾州,从一个帕拉丁郡,变成一个正常的王权下属郡,使之和英国本土各郡的地位一样,取消其过多的独立性。

富兰克林的诉求,是北美与英格兰,同等地位。两个议会,北美一个议会、英岛一个议会,两套班子,一个共主国王。

英国政府的要求,或者说英国内部议会派的诉求,是一个议会,唯一一个在伦敦的议会,议会拥有全部主权,北美可以按照划定的席位,进入伦敦的议会。

原本,这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傻子都知道,这么玩,英国议会绝不可能让北美这群人成为多数。到时候,议会通过了法令,说北美要征土地税、如本土无二,这连“无代表、则不税”的口号都没了。

但是,伴随着大顺的参战,可谓是里病外治的典范。

去年英国国王召见了富兰克林后,直接甩出来话了:北美,纯赔钱货,英国不想往里面贴补了。你们自己看着来吧。

而北边法国人开始反击、阿卡迪亚人开始复仇、大顺开始袭击南方种植园的背景下,北美这边需要求着英国,不要放弃他们,希望英国继续出兵、保护他们。

因为,只有法国被从加拿大赶走,美法矛盾才不存在。

现在,北美这边怕的是,英国战败,法国强迫英国允许北美十三州分出去,然后再爆锤已经和英国没关系的十三州,那可就要哭了。

而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从地缘的角度,英国很可能同意。因为这意味着让北美去给法国人放血,同时又能增强北美的向心力,何乐而不为?

大顺搞出自由贸易的要求后,时代当然变了,英国财政的构成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北美作为“关税”的价值大增。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时代变了”这四个字的。

很多人依旧还延续着过去英国的重商主义时代的思路,来思考现在的局势,做出错误判断和杞人忧天式的担忧,也就理所当然。在重商主义时代,新英格兰是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赔钱货。

这个“时代变了”,在英国,体现为英国本土的制造业、已然萌芽的工业资本的力量,被大顺弄死了。

英国的商业资本和重创后的金融业,终于摆脱了1721年和1733年两次税法和禁止令问题的窘境:想要加大进口,总有人拿着制造业说事,还有人拿着本土贫民说事,说制造业、尤其是纺织业,使得本国许多贫民有事做。

现在好了,当初那些让商业资本和金融业相当不爽的力量,被大顺敲死了。那些叫喊着要发展制造业、要让本国贫民有事做的人,现在没啥力量了。

东印度公司死了。

但是,东印度公司当初的诉求扩大进口、减免关税、取消外国货禁止令的诉求实现了。

东印度公司死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没死。这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该破产破产,难不成让股东拿自己的钱还?

这个“时代变了”,在北美,体现为北美的大商人、大奴隶主集团,通过完全不流血的方式,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北美的开国元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斯蒂芬霍普金斯,历史上曾非常清醒且冷静地说过:我们的自由将是一笔廉价的买卖,只会损失10万人的生命而已。

现在,更加廉价。

连十万人都不用而已,就达成了斯蒂芬霍普金斯的经济诉求:放开进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