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427章:太监有了刀子之后

好皇帝与坏皇帝,在大一统的古代王朝中,一直属于集权体系中的巨大的影响因素。

大朝廷、小地方,大朝廷、小市场,富朝廷、穷万民。

这种体系之内,集权的君主权力不受制约,好皇帝与坏皇帝,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春秋时期的孔子讲究克己复礼,范围是针对整个贵族阶级。

此后独尊儒术后,儒家理论就开始对“圣君”的标准进行设立,三代之治、广开言路、仁义爱民、虚心纳谏、有过必改等等,这些都被誉为是圣君的必要操行。

儒家做出这许许多多的定义,就是希望不会出现坏皇帝,不会出现骄奢淫逸的害民之君。

这就是儒教的思维局限性,他们知道君主集权**存在问题,可却从未想过,改变这个体系。

因为士大夫也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他们更多的想法是,不能让其余群体来分享权力。

所以大朝廷这种传统,一直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失去这个大前提,不管臣子还是平民,都会陷入无措之中。

只是在朱元璋再度集权后,大明不似唐宋时期。

大明的士大夫可以要求皇帝,却制止不了皇帝,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国祚里,出现的权臣一只手数的过来。这种权臣,也真不能算是能篡国的权臣。

而且士大夫们也不能保证自身不腐化,其中出现败类是常态,往往都是一群人陪着皇帝一起败坏江山社稷。

在焦芳跳反后,更多的官员也开始专注这条终南捷径。

各位老臣的担忧,在关税银子入库的第三天,就变成**裸的现实。

朱厚照不仅要修玄明宫,还要扩建豹房。

豹房并非是朱厚照的首创,其本就是皇家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朱厚照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再行扩建。

不少厚颜无耻的官员,纷纷附议称赞,还有人开始献宝!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不愿遵从,曾鉴更是直接请求辞官,朱厚照欣然批准,换上更听话的屠勋。

曾鉴索性就此告老还乡,他已经有73岁,历经四朝,此刻也深感有些心灰意冷。

有年轻御吏实在看不下去,便上书请求留用刘健、谢迁和曾鉴。

刘瑾此刻正得知,竟是直接请旨,将韩文革职,杖罚请求留用刘健、谢迁的给事中吕翀、刘郤。

一时之间,朝内噤若寒蝉。东厂和西厂也缇骑四处,到处搜寻大臣们的**罪证。

朝中政变的余波也开始震颤到整个京师,市井小民都变得人心惶惶。

刁高翰就在这种“恐怖”的气氛里,见证了大明朝堂的巨变,他心里又觉得好笑,又觉得奇葩。

这也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他知道东秦三院的权力划分,也通读过《华夏宪法》。

他觉得若不能制宪的话,保不准东秦也会出现这般昏君,届时国家肯定会一团糟。

好在东秦已经宣告制宪,再建设十几年的话,一切都将照着宪法上的要求,一步一步的被实现。

……

“刁署长,有人求见!”

启程前一晚,刁高翰正在做着镇海港的商贸市场计划,下属突然来禀。

他放下计划书,整理衣襟说:“让人进来!”

来人却是韩文,户部左侍郎,他一见面就拱手道:“刁外使,请问此刻的天津,你们有多少海船在哪里?”

“有船五艘,问这事作甚?”

韩文又问:“那天津海关那边,会不会妨碍你们行船?”

“呵,我们在那有一百多个兵,天津海关那群太监敢拦,那便是违反两国条约,我们可以开枪还击!”

韩文脸上有了一丝喜意,他拱手道:“有一事求你定要帮忙!”

刁高翰回礼道:“但说无妨!”

韩文长长叹息一声道:“外使能够帮忙,用海船送几个人去南方,浙江、福建都行?”

“这……是送你的好友亲属?”

“非也!”韩文低声道:“几位告老的臣子,还有一些辞职的官员。”

刁高翰怔了一下:“他们走陆路亦可,为何要乘坐海船?”

“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还望外使相助一二!”韩文说着又是深深一揖。

“这倒是不算违反纪律!只是……这不碍事吧?若是影响两国邦交?”刁高翰有些由于。

“外使放心,此举也是迫不得已,我等知晓东秦最重信重诺,这才来找外使。就期望外使能够伸出援手,襄助一二。”

刁高翰沉思片刻说:“这样,你们立份合同,就写要贩卖一批货去南方,特意订立租船业务,而后货主随行!如此一来,我们便是正常的生意往来,牵扯不到其他事情上!”

韩文眼前一亮,忙拱手道:“就依外使所言!我替诸位直臣,谢过外使!”

“不客气,不过若真有什么不测,我也无法保证,这毕竟只能算是生意往来!”

“我晓得,外使放心,决计不会让东秦沾染麻烦!”

又商议几句后,韩文匆匆告退。

刁高翰虽不清楚实情,可也能猜的与之前的政变有关。

他心里对这些文臣,还是心存敬重的,觉得他们是在劝谏昏君、斗奸臣。

眼下他们输了,自己伸手援助一下,也算是帮了好人一回,不至于让好人太心寒。

…………

而令文臣们如此胆寒的原因,是一个消息传回了京师。

被发往充军的王岳和范亨被人杀于途中,徐智侥幸逃脱,却折了一臂。

谁都知道这是刘瑾等人干的,可偏偏只能不断的上谏。

历史上由于此事,谢迁和刘健等人,一直拖到了正德二年三月,才不得已动身离开。

此番他们得知噩耗后,顾不上为王岳悲哀,纷纷开始担忧起行程起来。

他们原本不少就是老头子,路途遥远就能要了半条命,若是再有什么波折,怕是告老还乡就得变得扶柩而归。

最终王珩拍板,让他们去天津坐海船去南方,届时只要上了船,阉竖们也就奈何不了他们。

这事就这么不情不愿被定了下来,不少臣子虽不喜黥人,可眼下也只有黥人的海路最安全。

政斗玩到搞刺杀,这是文官们不能想象,文官们主张把人斗下来就算了,决不会搞刺杀这种事。

要杀人,文官也是从明面上来,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因为刺杀这事,谁都可以做,假如朝堂斗争都用刺杀解决,那么保不齐那一天,自己也会被交待。

且今日大权在握,也有成为昨日黄花的日子,掌权时这么歹毒蛮横,失去权力后,也难逃仇家的反击。

可刘瑾仿佛不在于这一点,东厂和西厂,有的是能卖命的汉子,他即便是斗败了王岳,也要将其置之死地。

这背后自然有以往的仇恨,但翻阅明朝史书,也就只有刘瑾和魏忠贤,用过这种坏规矩的脏手段。

不过效果出奇的好,文官们见识这般手段后,弹劾的谏言折子锐减,御吏们也没有这般猖狂。

刘瑾的心狠手辣,打了文官们一个措手不及,当太监也亮出刀子后,稍微更尊重规矩的文官们,纷纷选择先退一步再做打算。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