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410章:大善人呐!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第410章:大善人呐!

作者:龙越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湖口县就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右岸,离青山镇不算远,属于上下游的关系。

该县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商贸异常发达,属于南北大通道中的重要节点。

宁王愿意出售一块湖口县的土地,说明他是经过考量的,即让有长江航运之利的黥人满意,也能用繁荣的商贸来掩盖他与黥人的“暗通条款”。

他相信黥人进入湖口,一定会引来大量商贾与之贸易,届时他即便是被查出同黥人有往来,也不至于太引人瞩目。

这个方案可谓是皆大欢喜,各取所需。

而在李四福刚完成土地交割时,就听闻了青山镇遭遇大洪水的消息。

他与刚到来的李凤来等人一商议,决定一边上报,一边前去“赈灾”!

虽说被淹的老百姓很可怜,可在李凤来等人看来,这是大大的好兆头!

他们暂缓奔赴南昌,就地联络船只去购买粮食,他们一众则直接赶赴青山镇。

结果让他们惊喜,青山镇的百姓没在洪水中家破人亡,他们只是家破了,而且数万百姓有强烈离开此地的愿望!

“如此看来,这乃是江西给咱们的一份大礼!”

在看到大概估算后的数字后,李凤来不由笑出了声。

李四福也很高兴,他感慨道:“这里的百姓十年九洪,往年不管不顾,反倒是没人想着离开,今年知县带着修堤,费尽力气没守住,他们就觉得这个地方,实在是不能待了!”

李凤来点头说:“确实不必待,去了东秦的话,他们不仅没水患,还能分的良田屋舍,保准不要过烂包的日子。”

“不过数万人转运,得从速从急,否则时间一久,这些人怕又会起眷顾之情!”李四福提醒道。

“不止于此!”李凤来摆了摆手,他来之前,已经收到一本《流民收拢经验汇总》的小册子,上边详细介绍了各种收拢流民的手段。

诸如发展下线、广撒网、还乡团、请托,这些都是外派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凤来一板一眼的说:“咱们只要收拢个几千人,就有把握打开这个口子,即便是湖广的百万流民,也只需咱们带着诚意一点一点去磨,名望也会一点一点养起来,总会一日,流民们会趋之若鹜。”

“李老弟说的是!”李四福也点头赞同,论收买人心,谁能比黥人更无所不用其极?

……

就在两人攀谈之际,一个浑身污浊,穿着官衣的男子骑驴而来,官帽都戴歪了的他,打量了一下正在放粮登记的这伙商人。

李四福和李凤来,忙朝着他拱手行礼。

董岳跳下驴,整理一下衣冠,这才阔步上前道:“尔等就是招工的商贾,你们有多少粮?”

“三千石!”李四福忙谄笑道:“后续还能运来几千石!”

“甚好!”董岳不再言语,而是走向一边的登记棚子,只看见一份份的文书,放置在桌上。

已经有不少百姓,在上边画了一个“十”字,这就是签字画押。

他拿过一份看了起来,只见抬头写着合同,下边的内容就是雇佣做工,月钱一两三钱,可带全家一起去。

文书没有任何问题,董岳示意他们继续,转身问道:“你们要这么多人去湖口,做什么工?”

李凤来不好回答,李四福却侃侃而谈道:“大人可知,江西那些生意最赚钱?宁波又以什么商贾居多?”

“本官不是很了解,不过谁都晓得,江西富庶,有丝绸、茶叶、瓷器,读书人也都知道,广信府的纸、饶州府的墨,堪称一绝!”董岳面无表情道。

李四福拱手说:“大人见多识广,小人此次来做的生意,正是丝绸和茶叶!我主家于宁波,乃是海商,自‘乙丑黥乱’后,朝廷不得已开放了宁波港,此后海贸繁盛,丝绸更是有多少就能卖多少。

我主家在浙江收的丝绸不够卖,便想到来这江西,购置一块地,种上桑树来织造丝绸!三五年后,桑树成活,便可获利数百倍也!”

听着这满口贪利之言,董岳厌恶的皱起了眉,不过心里疑惑却也打消不少。

“每个人发多少钱安家?”

“每人三钱银子,粮食五斗,还发放衣服一件。”李四福如实答道。

董岳不说话了,就坐在一旁,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看你们会不会如实照办。

李四福笑着让人摆开一张桌椅,又拿出一个小炉子,一把上好的黑陶小壶,煮起茶来。

其余人也按部就班,开始继续收拢灾民。

一升升的粮食被发了下去,银子得等到了湖口才会发。

董岳一边看着,目光却被那印刷文书的东西吸引,只见那人用推子在铁板上一推,就出来一份文书。

“这伙人……不对劲啊!”他又发现,这些人的执笔的习惯迥异,口音也有点北方人的味道。

再一看几个伙计的头饰,更是让他感到诧异,这伙人的头发,就像是胡乱梳理在一起的一般。

其实……是假发!不少外派干部,都有这个烦恼,要么不剃头。若突然被应召,就只能带着假发。

“知县大人,请用茶!”

“哦!”董岳回过神来,接过茶喝了一口,顿感满口清香、沁人心肺,还伴有微苦回甘。多天的困乏,仿佛消散大半。

“好茶!”他由衷赞道。

李四福笑着说:“这是雨前茶,半夜刚冒尖便采下,十亩茶园,可得一斤!”

董岳再次品了一口,又觉得有些失态,暗骂这些豪商就是奢靡。

他问道:“那东西,也是你们宁波流行的?”

李四福顺着声音望去,见董岳指的是蜡纸刻印机,便笑道:“确实在宁波流行,不过这是黥人的东西!名叫蜡纸刻印机,小小一物,却也大有乾坤啊!”

“哦!”董岳来了兴趣,很想起身去钻研一二。

李四福招了招手,立马有人拿来一张蜡纸,他递给董岳说:“其中关节,就在这纸上!”

董岳拿起一看,发现这是张浸透油的纸。

“此乃蜡纸,用铁笔在纸上刻出文字,再用推子印刷,油水不相溶,便只能稍稍透过缝隙,留下字迹!”

“妙啊!”董岳猛的明白过来,只觉得此法用至简之理,收万倍之功,发明者的心思巧妙,可见一斑!

李四福淡淡一笑说:“这还只是雕虫小技,黥人的物件,啧啧啧,真叫一个匪夷所思!就拿这脱粒机来说,便是源于黥人呢!此物,想必知县大人不陌生吧?”

董岳点了点头,脱粒机他自然见过,眼下不少乡下小地主,都用上了脱粒机,民间又叫东秦打谷机、“东秦滚子”。

“看来这黥人,还是有真本事的!乙丑黥乱,难怪能让朝廷让步妥协!”

“呵,大人在江西,自然不知当时情况,依在下看来,乙丑黥乱,乃是黥人放了我大明一马!”

董岳一怔道:“从何说起?”

李四福哼了一声说:“官军半日丢定海,一个时辰丢镇海,诺大的宁波,黥人只打了不到一天。朝廷两次征调大军,先败于双屿,后败于车厩山,数万大军,敌不过黥人一个冲锋!

哎,说来痛心!黥人在浙东秋毫无犯,可官军却是毫无军纪,百姓皆言‘宁遇黥人、不遇王师’!据说整个浙东,被官军屠了的村子,就不知凡几!”

磅——董岳恶狠狠的拍在桌上,大骂道:“这群丘八都该死!”

李四福继续忽悠说:“而《宁波条约》,这背后也是有猫腻的,据说……这黥人啊!原本是要大明割让福建,在刘大夏大人的据理力争下,这才作罢,可刘大人事后,却被污蔑成了罪魁祸首……”

两人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董岳听者黥人和明军的事迹,又听得朝廷的荒唐之举,不由得又气又怒。

又联想到他为官三年,处处掣肘,不由得感同身受起来。

就差骂一句:“大明要完!”

等坐了几个时辰后,相谈甚欢的两人,这才拱手道别。

临行前,李四福特意送上蜡纸刻印机一套。

董岳本想拒绝,可又舍不得这等文墨利器,便咬咬牙拿出二十两银子,当作他买下此物。

李凤来望着这一幕,内心无比惊诧,谁说他们戏子最会察言观色、讨人欢心,今日一看,这商贾才是真正深谙此道。

若是换个不为民、只求财的来,怕今日李四福的话题,可就是扬州的花花世界、苏州的山珍海味。

送的礼,也一定会是白花花的银子。

……

而董岳回到县衙后,拿着刻印机琢磨一会,觉得此物于日常政务上,倒是有不小的好处。

但这蜡纸他却有些琢磨不透,不过有个蜡字,他倒是想用灯油试一试。

只是坐定后,他对这伙宁波商贾,越想越不对劲。

种桑养蚕,得多大的地,才需要这么多灾民?

这伙人招工,也是荤素不忌、来者不拒,连老头老妪也有,真有这般好心肠的商贾、地主?

想到这,董岳猛的站了起来,他忙下令,让人偷偷去盯着这伙人。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