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379章:给大明个当买办的机会

广州海关在明朝人员到位后,正式宣告成立。

署长是宋承宪,副署长是苏楚,除此之外,还有八个东秦来的干部。

明国这边除了一堆太监以外,也就黄文峰算是正儿八经的干部。

马永成很是愤怒,因为这个海关,完全不似市舶司。

几番暗示之下,黥人也对他不理不睬,反倒是扔了一堆票据和表格给他们,让他们速速核对,免得耽误了税银的递解进京。

这伙太监太多不学无术,又怎会知晓如何查账?他们前来,本身就是为了捞银子,却不成想碰到了黥人。

一气之下,这伙太监第二天就开始了旷工,他们不跑来上班,反倒是在广州城里游走。

说到底就是为了敲诈勒索钱财,同时又暗中串联官吏、缙绅,想要阻止开港事宜。

结果缙绅们压根不鸟他,官吏们也是和稀泥,都不想跟着太监找死。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缙绅们可以从开港中获利,如此一来,即便是官吏们想要反对,也只剩下运用权力,去阻止黥人开港。

可他们能做到吗?压根就做不到,他们除了每个月写写弹劾奏章、发发牢骚以外,别无他法。

除非他们有能力,能够挡住黥人的雷霆一击,否则的话镇江都被打下来了,珠江沿岸的地带,怕是一个也不能幸免。

马永成碰了一鼻子灰,想着打不过就加入,便又找到宋承宪,极其谄媚之能,想要扯着东秦的虎皮,捞一把银子。

结果宋承宪直接公布了纪律处分,给马永成记了个大过。

委屈的马永成,只得给刘瑾和皇上写信,将黥人在广州的所作所为,写的天怒人怨,仿佛整个广东,都恨不得将黥人剥皮实草。

同时他也在考虑,要不要赶紧走,广州既然不是个捞钱的好去处,那就得赶紧挪窝。

出宫一次不容易,否则的话,就耽误自个捞钱了。

……

而在宁波和泉州,情况也差不多。

泉州更是有两个太监,直接被当街打死,不是被海关干部打死的,而是在街上,被已经铁杆投黥的商贾,暗中收买泼皮无赖给打死的。

所以赴泉州海关上任的魏彬,显得格外的乖巧,甚至还特意好生的学习了一番。

宁波的高凤同样被吓的不轻,好巧不巧,他挑中的宁波海关,还有黥兵驻扎。

他到的那天,只远远看见黥兵,就吓的两股战战。

几个黥兵还十分好奇,特意剥了一个太监的衣服,让他站在大街上,接受老百姓们的嘲笑。

结果那个太监当场就疯了,其余人也瞬间老实。

这伙没卵子的东西,这才清楚了黥人的厉害,在黥人面前,朱厚照这位皇帝的招牌,都特么的不好使。

他们一边上书哭诉,一边又谋划着赶紧脱身。

这伙太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就是被海关衙门用来立威的。

原本以为大明会派来文官,结果派来一群太监,干部们自然更加的不客气。

这番举动,也让泉州、宁波和广州的地方官,以及缙绅商贾,明白了在海关,黥人的话要比大明的话要管用。

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许多事情便是好办了许多。

…………

一个月后,太监快疯了,黄文峰却已经分清楚了海关各级部门的职能,也大概能分清楚各种票据和报表。

对于各种条款的运用和解释,也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虽说都没有熟记下来,但胜在黥人严谨,每一种项都附带了说明的小册子。

只需要知道,在那本册子上可以翻阅得到相应的说明,那么就足以马马虎虎的应付工作。

起初他觉得这种票据表格,非常的繁琐,可真当理解一些后,立马就被黥人的统计方式给吸引。

觉得这种记账的法门,比之传统的账本记事要英明不少。

尤其是各类账目分得清清楚楚,诸如进货、出货、钱款往来,这三条便是三种表格和票据。

稍加对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更能看清楚一定时期的出息如何。

若是将整个记账法门,也就是黥人所说的数据统计和复式记账法,全部弄清楚,那么单纯听到各种对比,就能知晓一年的业绩如何,趋势如何。

这种记账法门,也使得做假账的难度增加了不少,更何况还需各种票据作为佐证。

在这种记账法门下,想要贪墨银两、挪用款项,只要想查便一定能查出来。

因为只要最后的账目对不上,就一定能按照票据求索,找到了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此一来,唯一能够用来谋利的法子,便是通过手段,将里头的钱以其他手段,走账面上来花掉。

这让黄文峰叹为观止,觉得整个大明虽说人才济济,可却从未琢磨过,从记账法门上,来尽可能的杜绝假账和贪墨。

可细想之下,他觉得要真如此,大明便不是大明了!

大明衮衮诸公,向来是以道德文章著称,事事都寄托于官员的道德,官员真有点德行,那么百姓自然得些好处,官员道德不行,那么百姓自认倒霉。

黥人行事却是不然,他们仿佛从不相信道德,只相信规矩和律令。

黄文峰起初还觉得不近人情了些,可相处一月以来,觉得黥人对事不近人情,私底下却都没有架子。

观感大好的他,对投黥一事,也越来越不放在心上。

……

这天,他坐在办公室里,正在审批几家商贾的贸易资格。

署长秘书跑来敲门说:“黄主任,待会有个会,你准备准备。”

黄文峰笑着应了一声,马上就整理衣装,拿起记事本和笔就往会议室赶去。

等他坐定后,署长宋承宪便是笑道:“黄主任,最近工作还顺利吧?”

黄文峰点头道:“挺顺利的!这个月以来,办理海引文书的商贾,增加了七八倍,想必再有些时日,还会更多!”

宋承宪赞许道:“黄主任功不可没,只要贸易繁盛了,那么百工百业势必兴旺,不仅东秦百姓能得好处,大明百姓也得了好处嘛!”

“署长说的是!”黄文峰颇为谦虚。

宋承宪又同他聊了一会家常,等人来齐后,他才拿出记事本说:“都到齐了吧,现在会议开始,这次会议,主要议的是税银的递解入京!”

嗡——黄文峰脑子里炸响了一下,黥人真的要将白花花的税银,吐出来?

“大家也都知道,按照宁波条约,海关属于互建性质,咱们负责帮着运营,所有权却还是明国的。所以这次,是咱们第一次履行条约,税银也已经统计完毕,自打条约议定,咱们便是开始运作,真正运营的日子,不超过五个月,税银总共是十三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两三钱。

银子不多,这也是原先没有宣传,没有正式成立的原因!不过银子虽少,该有的程序一点儿也不能少,咱们必须再核算一边,保证一钱银子也不能错!还得保证十五天内,银子就能启运,在华夏四年年底前,送到大明的京师!”

黄文峰完全愣神了,这海关可是会下金蛋的老母鸡,黥人居然眼皮的不眨一眨,就给大明朝廷送去?

他们现在想要弄走这批银子,只需一句话就行,可偏偏他们还真要履行条约。

不仅如此,还要保证不出一丝遗漏?

那这伙海关管事,他们到底是东秦的干部,还是大明的官?

事情太出人意料,黄文峰缓了好久,这才稍稍明白了过来,觉得黥人是怕大明无利可图,会对海关抱之以消极的态度。

然而,大明朝廷抱着消极的态度,又有何妨?

以黄文峰的见识,他实在想不透,为何黥人要这么做。

接下来的会议,他也开的有些心不在焉。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