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332章:剿?抚?还是剿抚并用?

由于黥事无法用八百里加急,所以当知晓黥人已经攻陷双屿岛时,已经过去二十多天。

除去对黥事最热衷的三位大臣外,此事也引起了三位阁臣的重视。

实在是黥人的动作太快,居然在降旨申斥前,就已然攻克双屿岛,而后又大言不惭,拿着双屿岛想同朝廷做交易。

在他们看来,那里有这般气焰嚣张的蛮夷?

只有刘大夏暗暗吃惊,因为从得知黥人有图谋之心,到双屿岛沦陷,不过月余时间。

即便是提前聚兵,能做到月余时间内跨海一击,轻取双屿。

这也说明比之进攻琉球时,黥人的兵锋已然更盛。

他在彷造黥人火器时,也了解了黥人火器之犀利。

所以对黥人占据双屿岛,担忧更甚!他同黥人打过交道,对于句句言利的作风印象深刻。

黥人攻取双屿岛,固然有除去海盗,保障外贸之由,可即便是之前不除海盗,其仗着巍峨巨舰,想必也是航行无忧。

所以黥人偏偏挑中双屿下手,在他看来乃是寻衅之举。

可他也不得不佩服黥人之毒辣,其进攻双屿,打的是海盗这种贼寇,于道义已然是胜过一筹,眼下更是堂而皇之的占据双屿岛,俨然是不肯轻易离去。

一想到黥人朝发夕至的巨舰,由东秦转而驻守在双屿,刘大夏就深深为浙江局势担忧。

且除去双屿岛以外,大明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还有不少,若是听之任之,黥人势必更加的肆无忌惮。

所以刘大夏很快就做出决定,那就是双屿岛必须让黥人撤军,无论用何手段,必要让黥人知道,大明不是这么好寻衅的!

…………

乾清宫,三个内阁大臣和刘大夏,都被召见而来。

弘治皇帝此刻精神不错,身体倍好,只是东秦的消息令的他有些不悦。

三位阁臣也了解大概缘由,只是刘健和李东阳都未曾同黥人接触过,谢迁也仅仅是同黥人使者打过照面。

所以于黥事上,大明上下只有刘大夏最为上心,他与王珩、马文升,经常议论黥事。

去年末,东秦产的眼镜和薄胎瓷器就出现在了京城,这让刘大夏大为惊讶,深感黥人发展之迅速。

“诸位重臣,黥人前年便是派兵攻打琉球,据来往客商说,黥人在琉球已经尽收小民之心,其阴吞琉球之心昭然若揭,此刻又是占据双屿岛,其用心怕是不纯!你们于此事,有何对策?”

刘健和李东阳相视一眼,拱手道:“陛下,在下原以为黥人,不过是岛夷,此刻其突然占据双屿岛,可见其气焰之嚣张!

只是……臣翻阅了浙江各个卫所名录,以及各地驻守军队,发现偌大的浙江,驻守兵力居然只有四万余人,且一半集中在沿海各卫!”

“真要是动兵进剿,非得从各地抽调兵力不可!且东南承平日久,卫所糜烂也是人尽皆知,怕是不前后准备个一年,不可妄动刀兵!”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这是老成持重之语,眼下东南半壁想要一战,光是聚兵,怕是就得好几个月。

更别说还有筹措军饷,还需要地方接洽。

“陛下!”刘大夏向前一步,深深一躬道:“黥人所依仗的,乃是巨舰大炮,其水师之强,怕也是远超钱塘水师!若是要进剿,无水师之力断然不可!”

李东阳望了他一眼,也拱手说:“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但说无妨!”

李东阳直起身子说:“若是进剿一个黥夷,便要如此大动干戈,只怕是国库有些吃不消!前年蒙古小王子攻灭亦思马因,去岁便是再度叩关!九边糜烂至此,难不成大明的东南,又要多一个九边?”

“李阁老这是何意思?”刘大夏语中带刺道:“难不成就任由黥人做大?”

“刘大人误会了!”李东阳望着弘治皇帝说:“在下的意思,是东秦之患,需得拿个缓缓图之的方略,既然黥人能西取琉球,北攻双屿,就说明其势在这几年乃是勐起!可蛮夷便是蛮夷,其能一时暴起,终究所求的,不过是开关互市!”

“大明大可封赏,再赐他个港口贸易即可!只要争取些时间,让东南整顿军备,几年后或许黥人便已势微,届时我们再雷霆一击,方为稳妥上策!贸然用兵,若是黥人真肆虐江浙,那大明赋税重地,必然生灵涂炭!”

“届时东南重赋之地败坏了,饷银一出问题,九边一动荡!怕是蒙古小王子便是大举南侵,试问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又该如何自处?”

刘大夏不由一笑,叹息说:“看来阁老是真不懂黥事啊!”

“老夫确实不懂,黥人所依仗的不过是舟船,与倭寇何异?不过是更强一些的倭寇罢了!我方轻率应对,反倒是中了下策!”

刘大夏说道:“阁老或许不知,黥人在东秦岛上,兴农耕、置百工,其能造铁锅、盔甲、兵刃,其火炮之犀利,同样远胜大明!下官亲自监督彷制,即便我大明工匠再怎么费力,也无法做到如黥人火器一般!可即便是彷制的火器,也已经远胜于我大明的火器!”

“除此之外,黥人还兴商贾,造出的东西更是已经卖遍大明!其岛上,处处皆是匪夷所思之物,据王珩王大人阐述,黥人善用水火之力,处处可见煤火黑烟!黥兵更是悍勇精装,行列森严!其岛上之官,皆称干部!分设许多部门,专职理事!”

“其民更是归附,闻黥王便如闻父母,见黥王则感激落泪!试问阁老,如此之东秦,还不是心腹大患吗?”刘大夏的语气勐的激昂起来。

李东阳毕竟是老成持重之人,他低头思索一会后说:“黥人长于舟船,即便是心腹大患,离了这舟船之力,怕也得打折扣!可蒙古人长于骑射,只要十万控弦之士叩关,动摇的可是国本?大同镇离北京城,可也就几天的功夫!”

“所以于黥人,能和则和!等整军备战,东南沿海早有准备,黥人即便是来袭,亦是难以站稳脚跟!若是轻率用兵,黥人长于舟船,随时可远遁,届时东南半壁疏于准备,黥人定能剽掠如风!”

此言刘大夏不好反驳,真要是一战不胜黥人,他们长于舟船,怕是真要劫掠如风。

李东阳之策,看中的就是一个抚字,以抚换取时间,让东南半壁多些时间整顿,假若有个两三年,最起码能清查卫所,补齐兵额。

只是两三年?刘大夏自认为黥人,到时候一定更加势大,怕是到时候大明也难以奈何。

可黥人势大?北边的鞑子就不势大?

刘大夏拱手道:“陛下,对于东秦,若不奋力一击打疼他,怕是他们会得寸进尺!臣以为,即便是摊派饷银,也要尽早打这一仗,否则几年之后,黥人兵船更多,大明又该如何自处?”

“摊派断然不可!”李东阳和刘健齐齐发声。

弘治皇帝也有些头疼,北鞑南黥的局面,不说他,也就朱元章时期有些类似。

从重要性来看,京师肯定是更加重要,蒙古人的威胁也是更大。

可黥人不打上一场,任由其盘踞双屿岛,亦是不妥。

“谢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弘治皇帝突然问。

谢迁拱手道:“陛下,打仗打的不过是钱粮!而天下钱粮多在江南半壁,依臣之见,黥人这几年突然暴起,定是有所长处,其能攻琉球、取双屿,足见其兵势亦盛!剿抚之间不可轻易下结论,当剿抚并用。”

“其一,可遣使安抚黥人。其既然让孟大人带话回来,愿意商谈,即是说黥人也不想再动刀兵,只想弄个港口互市贸易!我们可以一边谈,一边做准备!再伺机谋求战机,只要抓住战机,便是雷霆一击,驱逐双屿岛上的黥人!”

“其二,整顿沿海卫所、抽调各地驻军,增加浙江沿海的守军!至于开拔的饷银,可找沿海商贾认捐!黥人占据双屿岛,于他们也是威胁不是!”

弘治皇帝想了想,谢迁的提议正是中庸了前两位大人的做法,听上去倒像是可行。而且沿海商贾,多同黥人贸易,让其认捐的话,他们也只得哑巴吃黄连,多多少少表示一二。

“谢大人所言,老夫觉得可行!”李东阳开口了,这本就是两难的局面,剿抚并用以待时机的意思,也不是不用兵,而是不轻率用兵,抓准时机还是可以便宜行事,对付黥人正好。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说:“也只好如此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