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311章:让商贾促进扩张

另一个时空,大明朝廷同民间商贾是竞争关系。

朱元章片板不许下海的背后,就是为了由朝廷垄断丰厚的海外贸易。

当时与海禁配套的就是朝贡制度,朱元章允许各国,多带一些货物来大明,直接同官方机构,如市舶司交易。

交易所得,自然是统统进入了皇帝的小金库,而且为了利益最大化,朱元章还长期玩香料垄断。

甚至有时候发给大臣的工资,就是用胡椒代付,在当时,胡椒和各类香料,可是真正的硬通货。

只可惜大明朝廷,始终未能同民间资本的力量合作,反而一直是在暗戳戳的限制打击。

等到停止下西洋后,民间资本便是彻底被解开了锁链,当时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市场,都被大明朝廷整合,大明的威严也深入南洋,所以民间商贾沿着郑和探索出来的航线,轻易就能大肆敛财。

但是这群人一直被视作是祸患,嘉靖年间的倭乱,以及万历年间的各大海盗崛起,都是因为明朝廷未能给予海商和海贸以正当的处置。

面对西方殖民者时,大明朝廷甚至不惜与红夷合作。

就如大海盗林凤进攻吕宋,明朝将领王望听到风声,立马选择出兵去围剿。

当时林凤已经占据玳冒港,却进攻马尼拉失利,只能凭借玳冒港固守。

结果大明官兵的骚操作就来了,即便是林凤请求归附,王望亦是选择了同西班牙人一道,一起围攻林凤。

最终林凤兵败,不知所踪,西班牙人继续安安稳稳的占据吕宋,甚至后来还发生了屠华事件。

所以说,大明海上的尊严,有一半是靠民间的各股势力建立起来的,可大明朝廷却并没有在国家层面上为他们背书。

不是说海盗就真的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可最起码当时的西方各国,都对民间的航海和开拓行为进行了认可和支持,他们更多的是国家下场当海盗,保证各个殖民地和航线的安全。

而大明朝廷对海外的态度,已经完全陷入了士大夫式的偏见,认为关起门来安生过日子就行。

而颜政提出的议桉,就是给大明商贾站台背书,大明朝廷不支持他们,华夏国下场收编收买,只要他们愿意跟着华夏国混,那么就一直能跟在后边喝汤。

这些商贾的加入,也会快速的繁荣市场,使得殖民地可以快速的实现产出。

且这两个议桉,要比西方国家的文明一点,也更加的先进一点。

大概包括的内容就是:其一,承认各个海商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包括船只、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

其二,愿意接受华夏国相关条款的海商,受到华夏国武力的保护,华夏国有职责为其肃清航线上的威胁。

其三,华夏国对外条约,在海商身上均生效,华夏国海外之港口、疆域,均放开贸易。

其四,相关海商有义务听从华夏国征召,执行相关的任务,各项损失以核定赔偿为准。

其五,海商拥有诉讼的权力,华夏国各项法律,均对其生效。

其六,除去各项关税以外,每个海商每年需缴纳一笔费用,以在册船只的数量为准。

其七,…………

在朝议院通过之后,这两条条例立马就被发放给行律院,拥有了法律效力。

…………

…………

盐港,这几天停靠的船只又增加了十几条。

请愿的商贾也越来越多,真要继续用粮食绑定贸易,那么这些商贾就只能深入各地的粮店,将粮食一点一点的买来,再送到东秦来。

这么做不仅成本更高,效率和获利也更低。所以趁着朝廷禁止,这些商贾纷纷抓住这个台阶,希望可以废除掉这项政令。

而且他们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那就是大明朝廷来真的了,这次不仅掐断了湖广的粮食输入,还砍了几个小喽啰杀一儆百。

这个关键时刻,他们自然不敢出风头,也就只能寄希望于东秦君主,毕竟这位国君一直都是讲道理的存在。

宋阿福也是请愿的商贾之一,自打宋家同东秦交恶一番后,两家的关系迅速的降温。

如今的宋家也仅仅是来东秦贸易的寻常商贾,再无半点特权可言。

甚至漳州的其他商贾,都可以获得东秦外务部和商事部的接见,可偏偏宋家不行。

这件事情也让宋家成为了福建海商的笑柄,宋家开田也成为了酒后笑谈。

只是即便如此,宋家也不敢硬气一回,不吃东秦这碗饭。因为眼下利润最丰厚的生意,就是东秦的生意。

“哟,这不是宋阿福吗?你家老爷身子骨还硬朗吧?”

正当宋阿福坐在凉亭里歇息时,一个刚进来的商贾,一眼就注意到了他。

他讪讪一笑道:“劳烦挂念,我家老爷身子骨还算硬朗!”

那商贾嘿嘿一笑,同周边人低声交流了一下,顿时就都笑了起来。

“身子骨还硬朗就行,这年景可是一年比一年要好!”

“就上个月,我还同外务部的赵干部吃了顿饭,他亲口同我说,东秦的产能正在成倍增长,今后货物供应将更加充足,只要我们施家船多起来,不愁没有钱赚!”

“赵干部真是这么说的?”

“那还能有假?煤油灯知道吧?我施家可是漳州第一家代理,两个月前让我们先运一批去探探路!现在你去漳州看看,那个豪门大户,用的不是亮得发白的煤油灯!”

“哟,这么说,施家就要成漳州第一秦商了?”

“哈哈哈……”

……

宋阿福无奈的听着这些人的呱噪,心里也是非常的苦涩。

他可是见过东秦国君的人,谁想到一朝旁落,圣心就已如风飘散。

“那你们施家门路这么硬,这次可听到什么消息?”有人问。

施家管事一听,笑容凝滞了片刻:“这……这事嘛!我虽未听到消息,不过按照东秦办事的风格,那一次不是迎难而上?”

“想必这次,应该也是对咱们考量一二,若是谁能照常弄来足够的粮食,你们猜,这能不能被记上外务部的白名单?”

嗡——此言一出,在场的商贾纷纷侧目而视,这个道理他们都能想到,只是不能这么干,更不能说出来。

因为此番请愿,讲究的就是借着台阶来一出投石问路,假如东秦反应激烈固执,那么他们也只能拼命搞粮食。

若是东秦松动了,那么可就能免去这道东秦版的“开中制”,他们也就可以获利更多。

施家管事话刚出口,也立马反应了过来,顿时就尬笑着圆了两句。

哗啦——就在此时,海关所里走出来两个黥人,他们手里拿着一张白底黑字,盖着圆章的告示。

所有商贾忙围了上去,等黥人张贴完毕后,他们蜂拥上前,观看着上边的内容。

“前边兄弟,麻烦念一念!”

后边有人心急的喊,两个热心肠的商贾,便是一边看一边念了起来:“关于通过华夏国第49号、50号提桉的相关意见,伟大的国君颜政,于本月16号正式签署…………自即日起,议桉开始生效,相关律令已交由行律院复核审理…………”

“鉴于明国商贾集体请愿,国君颜政特批,正式取消原先的第28号议桉……”

啪啪啪——在场的商贾立马鼓掌起来,纷纷大呼着“君上圣明”!

只是站在最前边的商贾,一个个却是目瞪口呆,他们看完条例后,勐的发现这两条议桉,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已经稍稍清楚东秦体制的商贾,仔细的看着底下的圆章,发现东秦三院、内阁和国君的章都在后,一个个都有些不知所措的愣在原地。

更为重要的是,上边写着:国君不日将来召开会议,会见各位明国商贾。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