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282章:大明的咽喉之地

东秦妥协了,大明妥协了,琉球没有上桌的资格。

妥协的条约背后,往往代表着双方的利益没有真正得到满足。

不过妥协的好处却是,满足了双方暂时的利益要求,给予了双方需要的时间。

使得双方又一次得到了新的竞争机会,谁能利用好妥协换来的时间,谁就能最早的放弃妥协。

这个道理阿信懂,明朝君臣们也懂,可彼此却不能在明面上说出来。

王珩在条约签订后,还假惺惺的请东秦使团赴宴,设宴的地点在一家名为聚贤楼的青楼。

在清倌人的唱曲与舞蹈之下,众人杯觥交错。

签订和约后的王珩,心情似乎极其不错。当众表示大明宽仁,只要东秦愿意,便能永保安宁。

阿信甘之如饴,表达了东秦的惶恐之心,对于大明这次的网开一面,非常的感恩戴德。

接下来,作陪的诸位大臣和京师才子,纷纷开始了作诗,而且还是让清倌人就景出题。

这种高雅的游戏,东秦蛮子们自然不知,只是好奇的望着。

等到几首嘲讽的诗词写出来,满座的才子官员,皆是哄堂大笑起来。

如此折辱一番,这些大明才俊们才心满意足。

宾至如归之后,王珩陪着阿信,说说笑笑的逛京师。在分别之际,这才像朋友一般,依依惜别。

站在鸿胪寺府衙门前,喝了一点酒的王珩,略略拱了拱手道:“阿信外使,我王珩在鸿胪寺为官多年,不得不承认,你们东秦是我见过最不同凡响、最令人称奇的外邦!”

阿信回礼道:“大明国亦是我从未见过的强大之国!”

王珩摆了摆手,低头轻叹一声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虽对东秦极为厌恶,可我对东秦还是钦佩的,你们以蛮荒之地,能造出如此多的鬼斧神工之物,能有如今的态势,从这一点上,我大明诸公,皆不如你们!你也看到了,勾栏斗诗听曲,这便是我大明年轻才俊!”

“可惜啊!可惜啊!可惜啊!”王珩连道三声可惜,神情彷佛醉了一般。

阿信望着他这副样子,有些摸不准他的目的,思忖片刻后说:“王大人身为大明之臣,自然只能以大明国事为重,方才之言,王大人乃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待我东秦!这一点外臣明白,也非常感激王大人,能如此看待东秦!”

“我东秦起于蛮荒,从愚昧走向文明,我们自信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也自信我们伟大的国君,会带领我们不断强盛起来!所以我们东秦此刻,无论老女老少,都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好日子!”

“而在我眼中,大明虽强,民却弱!此行我不是没看到过大明的富庶,可惜大明的富庶,并不能恩泽所有平民。王大人若是真的有心振作国家,还当劝戒明国皇帝,多去看看治下之民!或许读懂了贫民的诉求,大明亦能强盛起来!”

王珩苦涩一笑,眯着眼望着阿信道:“你是个有气节、够坦诚的……真小人!这一回,不是大明输了东秦半筹,是我王珩,输给了你半筹!”

说着他躬身一礼,似乎是对阿信这位对手,又或者是对东秦这个大敌,表达了一下他的敬意。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阿信有些迷湖。他理解不透大明官员的想法,更有些看不透他们的作法。

明明是一些互相有利的事情,可他们却强烈的反对。

可明明是有害大明的条款,他们却舍得妥协一二。

这让阿信也是颇为摸不着头脑,觉得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实在是太累了。

他回到了房间里,张三风正在研究大明京师的区域平面图。

“你就摸清了大明的京师?”

“没有,只是一部分,不过这座城池很难攻打,至少需要二十斤炮轰上十几天。看来啊,得让君上考虑,是不是造更大一些的炮!”

阿信笑了笑,突然觉得张三风的行事风格才是正确的,管他遇到什么,先想想看,东秦的大炮能不能轰碎。

…………

…………

两日后,东秦使团踏上了归程。

由于大运河通州段淤塞,所以东秦使团只得赶到天津,才登上了前往杭州的漕船。

就如同其余朝贡的使团一般,他们享受了漕军和各处驿站的照顾。

阿信和张三风对大运河,只有地图上的概念,全然不清楚这是一条多么长的人工河。

只是刚出天津,阿信和张三风就发现沿河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

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原来就是漕军!

这让张三风大吃一惊,士兵怎么可以这么被对待?

邱睿才对此也不是很了解,只是告诉他们,明**户逃亡是常有之事,军户的日子过的还没有佃户的好。

这个发现让阿信和张三风都有一种窃喜之感,他们不相信这些士兵,能有什么强大的战斗力。

张三风当天就在日记里写道:明国士兵极度的贫乏,据说这是来自于长官的克扣!他们缺衣少粮,武器非常的简陋,看上去就是一副病态,眼神涣散无光,彷佛一枪托就能把他们砸倒。这样庞大的明国,却把士兵变成像战俘营里的奴隶一般,实在不能想象,这群士兵会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

到了沧州后,同样的情形依旧可见,他们还目睹了一起兵民冲突,几个士兵因为冲撞了某位大人的船,而被要求当众跪下,在接受了该大人的家奴杖责后,这才饶过了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漕军的长官只是一味的谄媚,并没有过问事情缘由,也不关心这些士兵到底有没有过错。

这让东秦使团的成员,都体会到了邱睿才所说的,大明乃是以文制武,武将的地位远不如文臣。

对于这一点,张三风觉得这是对士兵的不信任和羞辱,他甚至为这些明国的漕军而感到同情和不值。

等到了济宁后,他们发现了此地稍稍繁华一些,漕军的气色也相对要好一些。

再一看码头堆放的货物,瞬间就知道此地盛产棉花。

经过询问后,他们才知道此地也是山东境内,鲁棉也是山东最好的棉花。

阿信立马在日记中记下:山东盛产棉花,此地的漕军看着也更加的健康一些,只不过慵懒的神情、颓废的状态,只要愿意给几百铜钱,他们便能在查验时,给予方便。不过济宁这个地方,颇为富庶和繁华,人口众多!好在没有城池,单纯就是人口汇聚于此。

……

两天后,他们进入了江苏境内,越往下漕军的健康状况就越好。

只是更深的**也被东秦使团看到,漕粮船过关,总免不了要被这些漕军弄下来一些。

其余人也见怪不怪,官员的船可以私带货物,普通商贾的船却不给银子不放行。

如此种种,让阿信和张三风,都对大明没有任何好感,觉得这是一个虽大,却极其落后、腐朽的地方。

彷佛这里的每个平民,都要受着来自各处的欺压,他们也似乎早已习惯。

唯一让东秦使团惊讶的是,越往南走,城池越来越高。

他们在扬州见到了坚城后,就进入了一条大江,最后被一座更加高大的坚城,给拦住了去路。

张三风瞪大眼睛望着这座叫镇江的城池,好一会后,才在地图上,用红点将其大概的位置标出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