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218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莫城的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个瓶颈期的制约因素不在于人力,而在于能源。

日益扩大的钢铁产能,使得木炭的消耗量激增,用于木炭烧制方面的劳动力,就已经达到了二千余战俘。

这些战俘本来早就可以进行归化, 可是为了烧制木炭,不得不维持着这个规模。

可木炭仅仅能够供应钢铁产业,耗费燃料的大头,还有陶瓷业和砖窑。

砖窑一直是停工的状态,只有红房需要扩建时,才会进行砖头的烧制。

颜政一直想要改变土房现状,但一直拿不出这么多精力,去生产红砖。

现在类驳船已经有了一条,适用于输送煤炭和铁矿石。

等到类驳船有了七八艘了之后,东蕃的发展定然可以一日千里。

颜政发起“快干”的初衷,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瓶颈期没有大量煤炭的话,是无法渡过去的。

所以借着建国这件盛事,他希望能够把本土的煤炭给开采出来,这也算是立国之本。

同时各个工厂的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就拿现在来说,三班倒都做不到,这样的工厂剥削力度,实在是丢了资本主义的脸!

要是建国后,还有这种粗犷的方式经营,势必不利于国力的积累。

而反应上来的情况,令的颜政很满意,“快干”发起后,各行各业都在想办法, 都在开动脑筋进行自我纠错。

等他们明白能这么干后, “快干”自然不会只是一个运动,而是会成为常态。

只是看着三个童生的泣血上陈,颜政的好心情瞬间冷了一截。

他提笔写道:已阅!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科举和儒教那一套,在大明搞搞就算了,不要想着带到这边来!教育和官员制度,我们自会开会讨论,今后不容置喙,更不可妄议!

写完后,他让人立马发回去。

他是真没想到,大明的读书人这么无耻,这才离开故国几天,就想着让新主子玩科举,甚至不惜拿出华夷之辩来讲道理。

这是**裸的儒生行为,动不动就拿着一件事情当作标杆,在没有实践证明,在没有分析具体条件时,就将其当成至理。

至于教育和官员选拔制度,这可是颜政的逆鳞,这两件事情上, 他绝对会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任何人胆敢置喙, 那就会被打入华夏公敌的行列!

因为他从清末办新学的难度,以及后世官本位的复辟,看出了科举这一套有多么的害人。

有人认为,科举没错,错的是科举的内容!但实际上,蔡元培有个总结非常好,他说科举是利统治阶级,而不利整个国家和民族。

这个总结的话,颜政认为很有道理。试想一下,学而优则士之下,科举让所有精英,都只有读书做官这一条路。

即便他们学的是自然科学,也仅仅是为了当官,当读书=做官这个概念被固化,科举无论考什么,局限性都摆在了那里。

因为读书人学这么多学问,全都是为了应付科举,中举之后,这些东西也就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颜政不敢说弄出一套最好的制度,但他会借鉴后世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甚至做好了,让乡镇-村这两集,行选举的打算。

因为在某个年代,咱们的乡镇-村,就是行的选举。以至于这个奇特的现象被记载了下来,说是拿着黄豆当选票,用碗当票箱。

骂完这三个人,他提笔开始写教育法,这三个人的想法,彻底刺激了他。

若是大明吸纳来的人才,心底里都有过这些想法,那么教育法就必须快刀斩乱麻!

他写的第一条,就是明确了受教育权,无论男女,只要年满六岁,就必须入学接受教育。

同时明确了教育制度,小学三年、中学四年、大学四年。这十一年教育,是律法规定的。

而幼儿园三年,这是下放给各个村的,让他们自建幼儿园。

教材的话,统一审核和编订,初版由颜政明确,其余教育从业者可以提意见,但无权修改。

其余法律法规,则围绕学校权力、老师权力、学生权力展开。

篇幅最大的就是老师的权力,以法条的形式确定,今后在学校,老师晋升的途径。

规定小学校长,可以被简拔为乡长!中学校长,可以被简拔为县长!大学校长,可以被简拔入三院。

这一条参考的是那个年代的教师条例,一句话就是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这一行列,能够吸引更多人才,也能提高教学人才的积极性。

今后大明来的童生、秀才,改造改造就能让他们去教学,你们不是想当官吗?给老子使劲的教学生,使劲的学新学,否则的话,没有第二条路子!

…………

盐港,当童生三人组收到了颜政回信时,他们正兴冲冲的准备参加建国大会。

正在仔细的考虑和讨论,应该在大会上说些什么。

只是打开回信,第一句话就让他们三人目瞪口呆,一股子冷意从尾巴根泛到了心里。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这摆明就是在骂他们,后边的话更是言辞激烈,就差直接照脸让他们三人闭嘴。

林鸿德只觉得脑子有点晕,他望了望其余二人,不由得苦着脸道:“这……这,大王……”

孙茂典咽了咽口水说:“终归是蛮……,大王定是受到了蛊惑,不明白这名教和科举的好处!”

萧二林也道:“没错,大王定然是不知科举的好处,认为科举乃是明国恶法,咱们若是细细明说,定是可以劝大王回心转意!”

回心转意吗?

三人面面相觑,脸上那叫一个不解和疑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反应。

林鸿德思考一阵后,猛的一惊说:“咱们都遗漏了一事!”

“何事!”

“大王乃是……乃是东蕃人!若是行科举,学名教,岂不是今后,这朝堂就成了明裔的朝堂!”

嘶——孙茂典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牵扯到了国本,他暗道自己没有事先理清这一条。

“那此刻咱们,该如何自处?”萧二林问。

“上书请罪!”孙茂典说道:“主动去掉校长一职!”

“这……”

“没什么可犹豫的!”孙茂典叹息道:“现在若不这么做,怕是……怕是这大王,要拿此事大做文章!建国后定然是大肆的赏赐功臣,你们试想一下,功劳最大的是不是全是东蕃人!”

“你是说,这短毛会拿咱们,来堵那些东蕃人的嘴?”

“就怕他如此!”孙茂典是真的慌了。

三人就这般自己吓自己,一时半会就将所有的利益攸关,都分析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在他们看来,他们戳中的是所谓的明裔与东蕃人的利益之争,所以才引来这么激烈的评语。

实际上,他们只是不知道,在颜政眼里,科举就是腐朽的、不合历史潮流的东西。

这就是认知的差距,当固化的认为一种制度是最合理的时候,也就不会跳回到其本身,去判断问题的是非曲折。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