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平汉传 > 第五十七章 党争(4k)

平汉传 第五十七章 党争(4k)

作者:文刀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过了几日,便是征召入殿授职的日子。

刘庆梳洗完毕,装扮一番,配上宝剑,骑上一匹高头大马就进洛阳正城去了。

这时刘庆坐在马上真正静下心来观赏这座古老的城池,从祖龙始皇到高祖刘邦再到大魔导师位面之子刘秀,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他就如同一个看客一般,静静地立在那里,俯瞰人世兴衰,笑看世事沧桑,最终宫阙万千都化作了土,只有百姓苦。

宫殿万千覆盖了不知多少里地,遮天蔽日,蔚为壮观。从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洛水,洛水就在一旁浩浩荡荡蜿蜒而过。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

递上名刺经了层层通报,验证是庐江孝廉刘庆无误,便进了长安宫。

长安宫就在西南一角,占地极广,交联未央,整座宫殿都是皇帝最爱的红色。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中央巨大的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与那宫殿上的凤凰遥遥相对……

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长安宫’。

清早天气微凉,墙外已有行人来往,墙内众人在排队等候,露珠顺着叶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似叹息似挽留。刘庆下马,递上辞呈,站着四顾,凝视着大殿内。

又是层层通报,才进殿。

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良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六尺宽的沉香木阔桌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首座皇帝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铺白玉,凿地为梅,朵朵成五坠梅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

皇帝坐在龙椅上,刘庆只敢远远瞧了一眼,其人眼睛低垂,面堂发黑,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完全没有九五至尊的威势,不像一个王朝至高无上的存在,倒像街边一个贪财的商人。

不知过了多久,刘庆站的腿都快麻了,自己是最后一个授官的,好像这也是宦官特意安排的,听那宦官喊到自己名字,身子不由抖了一抖,拜下大礼口呼万岁。

“起奏陛下,此人乃是庐江今年新举的孝廉,前些日子袁周阳亲自取的字,号为刘国助。”

也不知这老狗是谁,第一句话就给自己使绊子,灵帝不是愚蠢之人(只是不管百姓死活),怕清流做大不息名声发动党锢,又有意培养宦官一党对抗党人,以保朝中政治势力平衡,他好从中得利,这宦官这么一说潜意识就觉得自己是清流党人,这快死的皇帝能放心给自己授个大官吗?难怪蔡邕说自己已被宦官盯上了,今天看来确实不假。不到刘庆说话的时候,他自然不能出声,只是在心里默默权衡利弊。

谁知那皇帝像是得了什么仙药一样,一下来了精神,坐直道:“什么?你也姓刘?”

刘庆倒是从未想过这些,自己穿越过来就叫这名字,答道:“禀陛下,正是如此。”

刘宏又像是药效退了,恢复了之前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似是随意又像是故意问道:“前些日子,太尉刘公平定张纯叛乱,你如何看边患之事?”

刘庆只觉得莫名其妙,先前喝酒时孔公不是说一年各郡的孝廉多如牛马,只是随意报下籍贯,皇帝看看样貌、才情都不错便可授官了,自己前面几位老哥也是如此啊,怎么到自己这突然来个这么难的奏对?莫不是这狗皇帝看自己骂他养的“狗”心里不满意,存心刁难我?

那御前大宦官赵忠心里想的与刘庆却是截然相反,天子怎么突然问这小子策对,莫不是看上这小子了?还是说此人前几日的话入了皇帝的耳朵,他也要对我们下手了?

“陛下,臣以为,边患之要,首在蛮夷太穷,总是扰我大汉,次在其骑兵行疾如风,今日来抢,明日来杀,孰为可恨!所以,针对此二种,便可派一上将军,率军压境,挫其元气,此为其一,如此之后,可筑一雄关,依托此关,与蛮夷开市,以物以粮换马,削其依托,此为其二,如此,期年之后,边患可解,再无对我大汉一战之力。”

不论怎么想,皇帝问话不能不答,还好刘庆知识储备足够,答起来还算轻松,这后世的想法不知道这皇帝听了心里怎么想。

刘宏挑了挑眉头,眼睛闪了几下,并未说话。给身边宦官递了个眼神,那宦官心领神会:“诸位以为这刘国助得个什么官合适啊?”

党人早就见识过刘庆的才学,这时候听他奏对如此奇良方正并不意外,有那晚不在宴上的官员听了倒是大受震撼,这些人大多既不是清理一党也不是宦官一党,可以说是效忠于皇帝的第三方势力,皆引为良才,上奏要让刘庆担任郎中里第一等议郎。

那宦官听了当然不满意了,选上来当议郎,日日在皇帝耳边说我们的坏话,要杀我们么,让你上了那还得了?

反对道:“依咱家看那,离议郎的地方还早着呢,还是先授个郎中熟悉宫中事务,再升议郎不迟。”

这第三方势弱,不敢争辩,可刘庆参加过晚宴,发表过“诛宦宣言”,还提出了要让党人多多入朝为官的良策,这党人早就把他当成自己人了,说不准刘庆入了议郎,在皇帝耳边吹吹风,那晚说的就成了呢,再怎么不济,以刘庆的才能以后也是诛宦的大将,这时不争更待何时?

这时一个官位较小的党人先起来反对了:“此言差矣。方才我听了国助的奏对,这般人才还要熟悉什么?倒不如早日为议郎,为陛下效力。”

十常侍里面官职较小的钩盾令宋典连连反对道:“岂不闻将军起于卒伍,此子尚还年轻,还需历练。”

党人一派又有人起来反对,官职比刚才那人大了一点。如此轮番对阵下来,刘庆已经不记得到底是第几个人发言了,只觉得耳边被吵得发痛,他偷偷喵了刘宏一眼,只见他似在闭目养神,也不知这皇帝是习惯了两党争吵,还是有意为之。

关于刘庆的任职似乎是今年宦官、党人吵得最厉害的一次。就是那袁家和张让都亲自下场了,好像不争个输赢决不摆休。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外戚一党,为首者正是何进,他见两党争的厉害,并未发言。

这时突然听见耳边没声了,有意搅动浑水道:“陛下,依我看那,这刘国助既对边关有此良策,不如封到边关去做个守将好了。”

王允与刘庆有些交情,他与孔融有旧,此时说道:“大将军实是说笑了,举孝廉发到边关,就是我大汉朝上下也无此等先例啊。”

谁知那何进又卖好道:“这倒也是,不如到我这将军府来熟悉熟悉边关要务,再定去哪不迟。”

好嘛!这是跟我们抢人来了。

何进都下场抢人了,袁隗突然气势一凛,向前一步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孝廉举到宫中为郎乃是为陛下出力,哪有举孝廉举成私人幕僚的呢?”

何进还未开口,赵忠抢着说道:“我看无不可,举到将军府先熟悉边关事务,专才专用正合适!”

忽然,刘宏睁开双眼,怒拍眼前案几,喝道:“此事到此为止,日后再议!退朝!”

刘庆整个人愣在那,这算怎么回事啊?大哥,你先别走啊,我这官还没着落呢?就是那郎中也行啊,我不挑的。实在不行随便给一个也好啊!再不济给我发到边关去让我挣个军功也行啊!

皇帝发了气,百官平日争着争那,这时候事态发展似是超出预料了,众人大气都不敢出,等着刘宏起身离殿。

刘宏斜眼瞄了刘庆一眼,那眼中包含了许多未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庆站在那思索。

那夜不少认识刘庆的官吏见刘庆像是见了鬼一般,纷纷避开他,都匆匆离了大殿,不愿沾上一点关系,皇帝都不授官的人,谁敢沾惹?那些宦官更是不用说了,一个个趾高气扬的,似是打了什么打胜仗归来,不时发出嗤笑,像是在告诉诸官要站好队,再有才能的人惹了自己连官都授不了!

人都走了差不多了,那赵忠更是走到刘庆面前,转了三转,仰头看着他,不屑道:“你很有才能吗?你有才能有什么用,出来混要有势力,要有背景。你想清楚了吗?”

刘庆咬紧牙关,冷笑道:“我叫刘国助,国之助力也!你不喜欢的,陛下未必不喜欢。”

赵忠转背嗤笑道:“原来是小乞丐,张狂什么?”

刘庆也转背离了大殿,狠狠道:“等着,天街踏尽公卿骨,有我杀你的一天。”

赵忠只当是书生意气,一时不服气放的狠话,嗤笑了数声,并未放在心上。

曹操也听说了宦官有意针对刘庆的事,今日特地上朝看刘庆如何应对。结束朝会,见刘庆与赵忠冲突,便躲在暗处偷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时候恰好听见了刘庆的狠话。走到刘庆身边似笑非笑道:“国助好志向。天街踏尽公卿骨,不知这公卿说的是谁呢?还有总有这一天是哪一天呢?”

刘庆闻言,冷汗直冒,不知如何作答才好。这曹操怎么鬼精鬼精的,这都能偷听到?

还未回答,曹操又大笑数声,直道:“走走走,国助,今日我休沐,一同饮酒去,边听乐曲,边饮酒畅谈这天下大事,岂不痛快?”

刘庆这才松下心来,只是这曹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是洛阳这摊水实在是太浑了,皇帝、党人、宦官、外戚、武将,似是走进了一团棉花里,有劲无处使,到处都是朝中的官吏,到处都是史书留名的顶尖人物,身边这位更是重量级,《三国志》中评价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乱世枭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自己那猜得透他的心思呢?

只好答道:“好,我真好有一亲朋开了酒馆,便上我那吧。”

“好,再叫上本初,我们三人不醉不归!”

此时未央宫外的小路上突然传来数声大笑。

这笑声正是认宦官做父母的“孝”灵皇帝刘宏发出的。他身边都是心腹之人,朝官、宦官皆不在,可以放声大笑不用顾及许多,想起今日朝会的事,忍不住又笑了几声。又不知想到什么,暗道不对。

忙吩咐身边亲信:“你速去宗正那把族谱取来,休要声张,此事若有他人知晓,我诛你九族!”

那人闻言却不怕,似是把生死早就置之身外,面无表情道:“喏。”

刘宏又笑了笑:“我忘了你家中父母都死了,又无什么亲朋,只剩你一人了,诛什么九族,哈哈哈。”

又吩咐身旁一人:“速去查清这刘庆什么来历,在庐江时具体做了何事?为何惹得他们不快?与党人又是什么关系?那天袁府晚宴他到底说了什么?一桩桩一件件,只要与他相关,全部呈报上来,且不得让任何人知晓,去吧,一日之内,我要知道关于刘庆的全部事情。”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