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819章 投诉无门的解决办法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819章 投诉无门的解决办法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着是‘大乾天宝,面额二十文。’一枚约五克。

“一克为银,三克为铜,一克其他金属,红白色。”

大乾天宝就更漂亮了,加入了白银,表面淡白色中带着丝丝红,用的是红铜。

然后钟显又发。

“大乾至宝,面额一百文。”

一枚约六克,两克为银,三克为铜,一克为其他金属,淡白色。

众人拿着三种面值的铜钱,还是能明显区别,首先颜色不同,然后大小不同,还有表面纹理和图案完全不同。

“漂亮。”众臣看的爱不释手,大乾的铜钱,看着就是好看,让人都不舍的用。

这三枚铜钱,都有艺术品似的,在他们看来比起以前大明的铜钱好看了十倍不止。

“最赚钱的来了啊。”丁毅笑道。

钟显再发,每人手上多了一枚银币。

“一圆(两)银币,面值一千文。”丁毅道:“重十克,七克为银。”

“抢钱啊。”吕大器叫了起来。

皇上这也太黑心了,这等于抢钱啊。

这所谓一圆银币就是以前的一两银,现在重两才十克,含银才七克。

那以前一万两银,现在能做几十万面值的银币出来。

这不是抢钱是什么?

“咱们这不叫抢钱,要合理压缩成本。”丁毅笑道:“朝廷认这面值,虽然只有七克银,但是能买到一两银的东西啊?这哪里叫抢钱?”

但还别说,这银币更加的漂亮和精致,有人笑言舍不得用,要收藏。

接着就是二圆面值的银币,面值两千文。

重十克,七克为银,大小和含银量与一圆的一模一样,唯一不同里面叫了红铜,颜色有红白,更鲜艳更好看好了点。

“真是抢钱。”连阮文龙都看不下去。

同样的含银量,到了丁毅手上,即当一两银子,用又当二两银子用。

然后是十圆面值的银币,面值一万文。

重十五克,十克为银。

这相当于以前十两银子,以前是一大绽银子,现在放手掌心都感觉不到。

大伙知道丁毅黑,没想到现在这么黑。

丁毅手上现在有一两亿两白银,这意味着,他以后可以铸造出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两的白银面值来。

难怪皇上又征兵又加吏员的,这多少人养不起?再来两百万兵马也养的起。

不过这要放在后世,有货币超发的嫌疑,容易引起通货膨涨,但丁毅肯定不会这么干,短时间也不可能造出这么多新钱。

钟显这时又发了。

“金币。”郑芝龙看到金币眼睛一亮。

这是一圆金币,面值相当于五十两银子,重二十克,十克为黄金。

这个就更过份了,以前一两金子好歹值十两银子。

现在丁毅十克黄金当五十两银子用。

但这金币同样制作精良,相当漂亮。

接是十圆金币,面值相当于五百两银子,重二十五克,十五克为黄金。

这套金属币,就被称之为大乾第一套币。

最大面值为五百两银子,只有一枚。

众人想想以前五百两银子,要背一个大包,现在只要一枚拿手上,相当轻松啊。

对于做生意也好,藏钱也好,很方面的。

郑芝龙这时脸色通红,终于忍不住了:“皇上,那微臣们,家里的白银和黄金呢?”

现场家里最有钱的就是郑芝龙。

郑芝龙为了支持丁毅丈量田地,福建的田基本都卖了,只留下一千亩。

但是他有钱啊,现在家里估计最少有两千万白银。

前面说过历史上清兵打破泉州都抢了他上百万黄金,黄金都有这么多,白银会少?

“和朝廷换,比如这十圆金币,你要用五百两银子来换。”

哧,边上陈有富忍不住笑了,然后赶紧板起脸,但还是忍不住。

郑芝龙哭丧着脸,这不血亏?亏到佬佬家?

“购买力是一样的,郑大哥。”丁毅当着群臣的面,语重心长的叫他郑大哥。

“你可能以为吃亏了,五百两银子,才换十五克黄金。”

“但是在大乾国内,购买力还是五百两银子,朕向你们保证,会稳定物价,不让钱币贬值。”

“不是朕吹牛,就这银币金币漂亮的样子,都值这么多钱。”

郑芝龙想了想,又道:“国外来大乾的商人怎么办?咱们要出国做生意,又怎么办?”

你在大乾是这样购买力,到了外面,谁承认?

“外商可以兑换再用,假设欧洲人来泉州做生意,先拿五百两银子,到当地银行换十圆金币或银币。”

“然后用金币在国内购物,购买力还是一样?”。

欧洲人过来做生意,要么是卖东西,要么是买东西,而且这个时代,进货买东西的更多。

他们买货物可以先用银子换大乾银币,买完后,有多余的再换回白银。

同样,他们过来卖东西,得到的是银币,回程时,可以把多余的银币换成白银。

只要大乾任意兑换,外国人用银子和用银币是没有区别的,都可以的。

大乾全面推广这样的钱币,只要外面没有伪造假冒,货币体系和物价是不会崩的。

当然了,这是丁毅的第一波货币改革,以后肯定和后世一样,要用纸币替换金属币。

而现在这个时候,他可以借用这个方式,大量收集国内的白银和黄金,然后拿到国外去赚更多的白银和黄金。

当然了,这前提是丁毅要个度,如果超量的铸造,超大批量的购买,就会引起相应物资的涨价,从而形成通货膨涨。

丁毅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干,他只想回收国内百姓富人们藏在家里的白银和黄金。

明末并不缺银,就像李自成在京城里逼出七千多万白银一样,大量的富人和勋贵们把白银藏在家里的地下室都不用。

丁毅现在用新钱的方式,逼他们出来换,而且是以极低的价格换过来。

这种事,以前刘备在蜀汉干过,但刘备很缺德,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所以他亡国了。

丁毅会注意控制物价体系,不让通货膨涨,换来的大量白银和黄金,主要往国外花,赚国外的钱,等五年后全国市面上流通起新币,市场就慢慢能稳定下来。

十二月中旬的‘天下事’和朝廷圣旨很快一起发到大乾各地。

到仁德元年正月中旬时,大乾各省都基本都知道了,也开始实施。

统一度量衡,制造身份牌,以后通行全国,只要有身份牌即可。

统一度平衡其实也不是很难,开始一段时间肯定有点乱,慢慢大伙就会习惯。

时间很快进入1646年,大乾正式启用新号仁德。

在仁德元年(1646年),一月十八日,京城有人到京城城事局举报。

他去买鸡,对方称给他三斤四两,他回家后发现不对劲,对方用的是以前的秤。

比起用现在的秤重,明显要少。

以前这种事,人家都告到顺天府衙门,现在这事,归城事局管。

京城的城事局人员最多,有足足一千五百位吏员。

城事局两个吏员接到举报,带着这当事人就往那家摊铺。

三人到了摊铺数十米外的巷子里,其中一个姓孙的吏员道:“你们在这等着。”

他脱掉官袍,换了件百姓衣服,还比较陈旧,摇摇晃晃到那摊铺。

然后点了只大肥鸡。

摊主称重四斤二两,孙吏员付了新的铜钱。

摊主眼睛一亮,找了几枚旧铜钱。

丁毅给大伙的限定的是仁德二年六月一日前,市面上所有旧铜钱和白银黄金都不能流通,需要到银行去换。

很多人都懒的去换,因为换的人太多,要排队,所以还有暂时在流通。

毕竟现在距离明年六月一日还早。

“四斤二两是吧。”孙吏员又问。

“是啊。”摊主笑道:“不会少你的。”

孙吏员回头,另一个吏员拿着一杆称,带着举报人过来了。

摊主顿时脸色大变。

“再称下。”

吏员用称一称,三斤六两,足足少了半斤左右。

“啊呀,我这脑子,拿错称了。”摊主哈哈大笑,赶紧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孙吏员不和他废话,拿出一个小本本:“按大乾律,一百倍罚款,终身不得再干这行,你身份牌拿出来,以后申请不到任何商业营业牌照了。”

“别呀,官爷,我知道错了。”摊主亡魂出窍,扑通跪下求饶,四周其他商铺的人看着,俱不敢出声。

他求饶也没有用,孙吏员按大乾律法来,首先要罚一百倍。

罚的当然不是举报者的,举报者鸡拿回家了,摊主可以不承认是他卖的,罚的是孙吏员买的这只,当然,所有的钱,会给举报者八成,办事的孙吏员和另一个吏员两成,最高不超过一百两。

孙吏员也是故意,到现场挑了只最大的,因为罚一百倍后,钱最多。

他们出来办事,是有提成的拿的,也是以后大乾律法规定,名正言顺。

而且罚的越多,提成越多。

如果提成超过一百两以上,其余的归城事局,城事局留一部份当大伙的福利,一部份上交朝廷。

假设是罚十万两银的大案,按两成提成,可有一万两,两吏员各得一百两,其余九千八百两中有两成留在城事局,八成上缴朝廷。

这样的话,相关办事吏员、部门,甚至朝廷,都能得到好处,大伙都愿意去尽力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