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810章 法律的目的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810章 法律的目的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忻这才点头,皇上说的没错,没有人这些人收税量田,朝廷的粮和银那来的?

想想以前一个县才几个官员,几十个吏,的确没法做事。

靠这几十个人,怎么去把全县的田给量起来?如何把下面的消息,传递到京城。

张缙彦这些人其实也很关心商业税,毕竟这些官员家里都会有些商铺。

之前丁毅说京官先不管,现在都写成改革里了,京官一样要交税。

还好他们几个包括马士英,都不是江南富商出身,家里的店铺也是小商铺,交不出几个税银,看过之后,也都没什么意见。

第二个重大的改革就是官员的考核和升迁任用,之前都已经说过。

然后第三个重大的改革就是村镇管理制度。

满清用的保甲制,丁毅用的是后世村组制。

按现在的村为单位,设村长,每村五十户,再设组长一人。

村组长由县任命,但没工资,村长任期四年,期中免税,不能连任,后面再任村长同样是四年,最多只能任两期。

组长可以连任,期中免税一半。

村组长优先有退役回去的兵士和退休的官吏担任,若没有兵士和官员,则由村民自己选出。

张忻看到村组长都由军中士兵回去担任,不得不佩服丁毅,在这样的措施下,朝廷的统治力度,将前所未有的强大。

以前乡村士绅比县令还要有用的时代,不会再有了。

因为如果让村民们选,肯定选不到士绅。

除非这士绅平时就乐善好施,是个大善翁。

第四个改革是官吏和军将的退休和福利制试。

二品以下,满六十退休,二品以上入内阁的(或有爵位的)六十六岁退休,未入内阁的六十三岁退休,军官一样。

退休时,一次性领取退休前一年所有薪水的两倍,朝廷不再供养。

看到这里,群臣哗然。

大明朝和满清也没有退休制度,但会每月发两石米给退休官员们,也等于是养老金。

现在丁毅一次性发两倍年薪,就不管,有利有弊。

万一银子用完,没的吃怎么办?有的人年老了,没人照顾,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皇上--”司法部尚书吕大器提议,是不是每月发两石米这样比较好,大明朝也是这么干的。

马士英则反驳,一次性拿两年薪水,岂不比两月两石米多?

像马士英这样退休,一次可以拿三千多石,三十石一年都能吃一百年呢。

当然了,现在丁毅发薪水都以银为主,他一次性拿三千多两银不香吗。

吕大器则坚持要每月两石,群臣奇怪的看着他。

丁毅只好道:“让退休官吏自己选,每月三石,或一次拿两年年俸。”

“皇上圣明。”吕大器高兴道。

马士英等白了他几眼。

接着又是官吏和兵士加薪的事,这件事在登基时说过一次,简直普天同庆。

这次则写的清清楚楚,从下个月起执行。

基本是大明原先的翻倍。

像现在内阁成员俱算从一品,年俸从大明朝的888石,涨到大乾的1700石,且官员随便领粮还是领钱。

当然,这些俸禄放在以前大明,可能还有人不够用。

因为有些高官家里,养的人很多,比如幕僚、仆人、侍女、甚至家丁侍卫。

但丁毅特别提出,朕的皇宫,从几万人裁解到只有两千多人,也不准天下再有奴隶,你们还养这么多人干什么?

所以现在大伙都没有仆人和侍女了。

就算有,也只是雇佣关系,不再是卖身关系。

丁毅规定,正三品及以上官员,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十人,朝廷每月再给二十石粮,只给粮,用来养仆人和侍女。

不许有幕僚,你们要啥幕僚,养幕僚是为了出谋划策,你们难道想造反?

你没能力,还要幕僚出谋划策,你当什么官?

正五品到从三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五人,朝廷每月给十石粮补贴。

七品到从五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不能超过三人,且没有补贴。

所有军将一样。

另内阁成员家里,有朝廷京营负责守卫,朝廷出钱。

内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十五人,朝廷每月给三十石补贴。

丁毅压缩官员家里用人,等于变像压缩了官员家里的开支。

现在没有奴隶,你想多雇佣几个人,除了出粮,肯定还要出钱,你那点工资,够开支吗?

所以这之后,官员家里的仆人侍女什么越来越少,很多官员甚至都没有。

像现在的内阁成员吕大器,他一直都是家里几口人,家里就一个老奴仆,开支极少。

兵部尚书张缙彦家里曾经有四十多人,改革之后,连忙裁解和遣散,只余四人。

各官员家里,包括东江镇的官员军将都被丁毅分过田,有田地的收入加朝廷薪水,生活肯定比较富足。

当然,打天下的兄弟不能不照顾,丁毅还没正式分封,到时,自然会有另外的赏赐,让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得到好处。

“官吏们都分房啊?”此时司法部尚书吕大器又看到下面一条改革。

为了降低官员们的支出,丁毅还决定分房。

像以前调到京城的外地官员,只有租房,所以明朝出现了由同乡或同行组成的会馆,专门出租给官员们用。

官员们原本薪水就低,还要支付房租,自然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丁毅平定天下后,收没了大量宗室的房产,大明勋贵的房产,分都分都不完。

像山东济南城,大半个济南都是王府财产,到现在还没分完,丁毅都拿来出租赚钱。

所以他决定,给官员分房,外地调到京城的由京城分,调到外地的就当地的分。

但这房子是朝廷的,官员只有居住权,退休和调走之后,交回朝廷。

这样又替官吏们省了一大笔钱。

“各地少则五百,多则上千吏员,这么多房,有的县城有吗?”马士英提出疑问。

因为丁毅连吏员也要分房。

“没有就盖,由交通及建设部负责。”丁毅沉声道:“每县每州府,都要准备上千套公房。”

这个时代盖房子太容易了,丁毅按后世小区设计,大伙的房型都差不多,聚集在一个区域,专门用做公房。

整个关于改革的事情,诸臣和丁毅商讨了一天,从上午谈到晚上六点才结束。

有些人提出异议的,也适当进行改正。

所有人最后都能感觉到丁毅的诚意。

这样的改革之后,大量的事情都集中到各部自己处理,除非一些比较重要的大事,像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军队的调动,十万两以上的重要开支等等。

大部份事情,俱可以在各部和各省一级自己处理掉。

做为皇帝,丁毅显然事情少了很好,也轻松很多,但同样,他的权力也被消弱了很多。

丁毅刚一登基,就开始消自己的权,在大伙眼里,都是不敢相信的事,所有人心里,都觉的丁毅要是真这么干下去,将来肯定是千古第一贤君。

会议结束后,很多人离去,丁毅叮嘱他们,这些改革,不是一步就到位的,需要时间慢慢开始,一件件去做,暂时可以对外吹吹风,让官员们提前预知下,看看天下的反应。

最后丁毅留下司法部尚书吕大器。

吕大器在历史上的评价有:生性耿介,公不徇私,嫉恶如仇、清正刚烈。

所以得罪了大量的官员,与百官不和。

丁毅独把他留下,吕大器还是很意外的。

他见群臣走后,突然扑通一声跪下,再次道:“圣上贤明,必将千秋万古,代代流传。”

说罢两行热泪就滚落出来。

他这一生没有拍过马屁,今天终于被丁毅折服。

丁毅种种措施,一心消减皇权,为了百姓。

千百年来的开国帝王,独此一人,再无第二。

历来的开国君主们,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减手下兵权,铲除统兵大将。

只有丁毅,反其道而行,将大量的权力下放,消弱皇室的权力。

“吕卿你起来说话,奉承拍马,可不是你的擅长。”丁毅笑道。

“臣说的是实话,天下人面前,也敢这么说。”吕大器朗声道。

丁毅想了想,脸色一正:“你们大伙只看到朕消减皇权,却不知道朕是为了保命。”

“朕保的,是朕的大乾,千秋万代,子孙平安。”

吕大器似有所悟的点点头。

“但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吕卿你的支持。”丁毅道:“吕卿认为,朝廷律法是干什么用的?”

吕大器想了想:“朝廷律法,是用来统治百姓,维护王室和官员权利。”

他这人也果然耿直,毫不客气指出法律的本质。

丁毅笑道:“差不多,朕以前所学,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个国家和皇朝的统治工具。”

“吕卿,你有没有想过,正因为世间有法律存在,所以无论是谁,都不能自由自在,要遵循法律。”

吕大器又想了想,果然道:“以前对皇室和勋贵甚至高官都无用。”更是直接了当。

丁毅笑着点头:“那你有没有换个方向想想。”

“如果所有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法律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如果人人只需要服从法律,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大伙都是自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