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732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732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货要是在丁毅面前说这番话,我敢肯定,立马被丁毅一刀把头给砍了,能动刀的事,丁毅绝不比比。

刘宗周这个人本质并不坏,为官清正,很有节气,明朝亡国后,清朝来招降,他自己绝食而死,为大明尽忠。

但他和这个时代的大部份读书人有点像,就是读书读傻了。

大明朝都快被建奴打成狗屎一样,被杀死的军民数以百万计,还坚持治心之说,要以仁心感化别人。

用丁毅话说,对付野蛮人只有更野蛮,能动刀的事,千万不要多比比。

于是,崇祯十五年,最后一次打造火炮,增强火器营,为大明续命的机会,就这在刘宗周的强力反对下,流产了。

要说这崇祯这也是个奇葩,他杀败兵之将,杀袁崇祯,祖宽等统兵大将时,完全不听劝,说杀就杀。

但是几次练新兵,打造火器等事情,包括几次议和的事,一有人反对他就算了。

很快进入崇祯十六(1643)年年初,给事中李永茂、郧阳府监纪推官朱翊辨等明朝官员惊呼:

“贼以禁杀课耕,张官设吏,簧惑民心,立定根脚。”

“贼又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牲,务农桑,为久远之计。”

“民皆附贼而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

大明朝已经发现李自成在建立根据地,不但设官,还给牛百姓,劝农桑,畜禽牧,完全和政府一模一样。

加上当地老百姓都附贼,却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

这等于是李自成从造反,进化成争霸天下。

崇祯帝感觉到深深的恐惧和愤怒。

他连忙省起孙传庭,这个开口以五千精兵就能横扫天下的能臣呢?

不问不知道,一问之下崇祯更生气了。

原来孙传庭在陕西的屯田工作并没有多大成效。

孙传庭在永城县、商丘县等囤田时,还算不错,但一旦往全陕西推广,就行不通了。

他在永城县和商丘县先后干过,而且政绩很突出。

他是怎么干的?

断案不畏权贵,豁免苛捐杂税,均平朝廷加派;主持祭祀,修筑水利工程;训练乡勇,整备防务;救济本县灾民。

作为一个明朝地方官,孙传庭基本上做到了最好,他和明末其他有作为的官员一样,发现了根本性的问题:

天灾是导致老百姓活不了的重要因素,可光是天灾,还不至于遍地都有老百姓造反,真正的问题在于官府不仅没有救济,还加强盘剥。

所以孙传庭给出的应对方案就是:把朝廷的加派均摊到富户头上,既减轻百姓压力,又让官府用度充足,有能力安置灾民,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农民起义的发生。

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碰上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这种做法还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的。

但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孙传庭可能自己都没搞清楚。

他在永城县时,当地最大的豪绅丁氏家族的丁启睿是孙传庭的同年,他在商丘县时,商丘最大的豪绅侯氏家族的侯方域也和孙传庭关系不错,正因为有这两家人支持,孙传庭的做法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等到了现在,他想在全陕西这么搞,那有这么多同年,和好兄弟支持你?

李自成有一支自己一手拉出来的队伍,所以他的政策能执行得下去,丁毅也有自己的兵马和大刀,所以他的政策也在各地能执行下去。

你孙传庭敢像丁毅那样,强闯代王府吗?敢和李自成一样,直接拿刀上门吗?

此时闯军派到各地的县令、掌旅在清丈田亩、均平赋税的时候,可以不给任何人面子,谁不服就砍谁。

有本事你找我们李大元帅告我呀。

丁毅在大同囤田,量地,收矿山时,谁敢阻止,也直接拿刀砍。

孙传庭却不能这么干,他出身卫所,身属缙绅,除非他扯旗造反,否则就得在这个圈子里混。

如果他真的能像丁毅那样用军权压倒绅权,直接掀桌杀人,那么他或许真的有能力解决陕西的土地问题,有能力通过屯田练出一支强军。

但孙传庭不可能这么干,他自己就是缙绅,怎么可能砍自己。

所以孙传庭在陕西清丈土地,调查侵吞卫所公地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陕西缙绅豪强的利益。

他的行为激起全省官愤,陕西的官员缙绅纷纷上书给孙传庭穿小鞋。

“士大夫厌苦传庭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秦。相与哗于朝曰:‘秦督玩寇矣。’又相与危语恫胁之曰:‘秦督不出关,收者至矣。’”

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孙传庭的性情愈发暴躁。

“督工苛急,夜以继日,秦民不能堪。”

(打倒马逆)对待麾下的军官,他也越来越严苛,“军法威严,绳下过刻”。

崇祯本来就不信任孙传庭,因为实在没人用,才不得已启用他,现在见孙传庭这么长时间(其实才一年)都没有成效,大家又都说孙传庭养寇自重,于是在崇祯心里,孙传庭就是养寇自重。

给孙传庭筹款的自主权、允许孙传庭斩杀总兵一级大将,这样的事情本来就让崇祯满怀不安,如果孙传庭在陕西屯田数年,手上有钱有兵,大明的秦军恐怕就会变成孙家军,到那时,不就是另一个丁毅出来了?

其实崇祯也是想多了,他根本没给孙传庭什么钱,而孙传庭不搞追赃助饷,不学丁毅大规模没收明朝权贵的财产,就去搞屯田,既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又有大批豪强掣肘,怎么可能搞得成。

崇祯现在给他五年时间,孙传庭都不一定能搞的成,你没钱没粮怎么练兵。

尽管孙传庭一再强调,陕西正在闹饥荒,军队缺乏粮饷,而且之前的精锐都送掉了,新集结的士兵缺乏训练,但崇祯对孙传庭越来越不信任,终于“下手敕催战”。

--------

进入崇祯十六年(1643年)后,在三月份时,丁毅的兵马终于在山西境内堵住伊尔登的三千骑兵。

这伊尔登从去年进山西,然后一路跑的挺欢的,专门在山西境内跑来跑去,有意带节奏,拖时间,想拖住丁毅的兵马。

丁毅当然无所谓拖住,他原本就不想去勤王入卫京师。

但他想把伊尔登往榆林逼。

偏偏这伊尔登不知趣,就在山西境内,从北跑到南,从南跑到西,再从西跑到东。

周光宝和严雄追了两个月没追到,也是气的半死。

满清骑兵移动能力太强,且有心游走,还真不容易追。

后来还是是严雄想了个办法,不追了,咱们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蹲住。

于是严雄派出一支千人骑兵假装在后面追,另五千人藏在太原府静乐县附近。

伊尔登也不知道后面追的人少了,反正继续跑,他的任务就是在山西跑个不停,拖住丁毅兵马。

他又跑来跑去,跑了半个月,终于跑到静乐县附近的梁山北。

严雄和周光宝的五千兵马突然出现,伊尔登吓了一大跳。

但这时南面是梁山,北面被堵住,东面又有一千骑兵追来,他二话不说,赶紧往西跑。

这次好不容易堵住他,周光宝和严雄紧追不舍,步步紧逼,不给他往北和往南的机会。

况且这时伊尔登也没机会往北和南,因为现在往北和南都是小道,战马跑不快,为了跑快点,只能走大道,于是一路往西,先过兴县,然后一咬牙,打进孟家峪,过了孟家峪后,就进入陕西境内了。

伊尔登是想,丁毅的兵马可能不会追过山西吧,等他们回去了,我再绕回山西。

而且此时这次满清入关接近尾声,伊尔登也准备回去了。

他打定注意,先进入陕西,甩开丁毅的兵马,然后杀个回马枪入山西,从山西进河北,然后出关回大清。

不料他的兵马从孟家峪进入陕西后,丁毅的兵六千兵马也紧跟着冲了过来。

丁毅的兵马疯了?我都到其他省了?关你屁事啊。

伊尔登他们前几次入关,基本上各部明军都只守自己的地盘,有清兵通过,就不管了。

没想到丁毅的兵马跨省来追,这和当年的卢象升一个德性。

伊尔登被追的没办法,继续往陕西跑吧。

这边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出关的,而且距离较近。

仅在榆林总兵范围内,就有长乐堡,榆林卫镇北台两个地方可以出关。

榆林卫镇北台是榆林总兵驻地,兵马众多。

伊尔登只能选择长乐堡。

长乐堡有明军守军三百多人,也算是个大堡,伊尔登要攻破此堡,才能出关,他派哨骑观察后面,发现身后明军还有点距离,当下决定攻破,赶紧从长乐堡出关,并约定,若一刻钟不破堡,立马撤。

就在伊尔登攻长乐堡时,驻守在榆林的姜氏兄弟已经知道清兵来了,丁毅的兵马也来了。

三兄弟当时心态是炸裂的。

这丁毅是不是有病啊?

榆林总兵姜让更是要疯。

他两个弟弟在大同先后被丁毅赶到陕西,好,我认了,姜让也没话说,暂时两弟弟都在他榆林这边,等着朝廷的旨意再安排。

不料,原本和他们没有关系,隔着千山万水的清兵,居然被丁毅的兵马一路撵着进了陕西,然后还跑到他榆林来了。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