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董卓,爱民如子 > 第264章 退,退,退!

我,董卓,爱民如子 第264章 退,退,退!

作者:隐于深秋8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徒可知,何谓门阀?”殿前刘协双手静静一拢,收在背后,回想起老董对自己的授道解惑。

“门阀……”

这阶层在东汉虽然已形成,但概念却还未出现。人们称呼士族大户,通常以‘门第’、‘世族’来定义。

刘协此番猛然发问,王允一时难以准确描述出来。

“朕当时也没一下说出来,尚父却道,门阀其实很简单:你父亲是官儿,汝同样是官儿,你的儿子、女婿、侄子,注定也会是官儿,你们这一家就是门阀。”

“而由这些门阀组成的人上人阶层,就是士族。”

说到这里,刘协稚嫩的脸上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继续道:“只要生在士族门阀,自动高人一等,权力相傍。”

“其中一些饱读诗书、见识深远、品性高尚者,会以天地苍生为胸中志向。安守本分,勠力报效朝廷,有功于社稷。”

“但这种人终究太少了,更多的是趴在黎庶百姓身上吸血吮膏,接受着下层阶级的奉养,还认为天经地义!”

“陛下!……”听到这里,王允当即想要出言反驳。

刘协猛然一挥手,打断道:“司徒不必着急,朕还未说完……”

“尚父还跟朕说,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士族门阀、豪强地主,天生有着增殖的**。”

“它们会强取豪夺,会横征暴敛,会组成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妄想永远活在锦衣玉食、作威作福的美梦中!”

“陛下!……”听到这里,王允再也忍受不住,高声厉喝打断。

但他自认乃汉室忠臣,至此仍不敢对刘协不敬。

可一腔悲愤怒气又需发泄,便猛然转头望向老董,大骂道:“董贼、逆贼、恶贼、奸贼!……汝蛊惑圣上,污蔑诽谤士族,其心可诛,罪不容恕!”

老董正陶醉在刘协口中一声声的‘尚父’中,渐渐开始迷失自我,冷不丁儿一声‘董贼、逆贼、恶贼、奸贼’,立马将他唤醒。

随即气得怒火直贯天灵盖儿,猛然并指如剑、右腿一跺,大发神威开始一指一跺:“退,退,退!……给老夫反弹,你才是王贼、逆贼、恶贼、奸贼!”

“不对,汝就是个蠢贼,一叶障目、孤僻执拗的老蠢贼!”说着,铁青着脸一招手,“给老夫拿来!”

田仪当即从车中一箱的纸稿中,翻出一摞卷宗。

正准备交给老董,又听道:“不必给老夫,交给司徒让他自己看!”

王允一头雾水,接过卷宗粗略一看,面色顿时大变:“这不可能!……董贼你为排除异己,竟这般罗织罪名,无中生有,污蔑诽谤我们王家,究竟意欲何为?”

刘辩眼珠转了转,好奇老董究竟拿出了什么,能让适才还愤慨不已的王允,瞬间没了气势。

“是王司徒兄长之子王晨,在洛阳借司徒之名大肆收受贿赂、狐假虎威、以权谋私的状纸和证据。”

刘协小声回道,忍不住一叹:“按尚父的话来说,王允就是看不透,以为天下士人都给他一般,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朝廷。”

“尚父虽与司徒立场不同,但也敬佩他为官多年,不曾贪赃枉法,且还家教甚严,其子也都清正自守。”

“哦……”刘辩点点头,立马明白了,“他一家虽清正廉洁,但侄子却不学无术,又想着有当朝司徒这个叔父,于是便?……”

“不错。”

听完,刘辩不知为何面色有些担忧起来:“皇弟……呃,陛下,如此说来,相国很痛恨那等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对家国毫无贡献还享受着高官厚禄之徒?”

“嗯……”刘协不解,点头后问道,“皇兄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

“因为……”刘辩面色顿时如丧考妣,担忧道:“陛下难道不觉得,孤其实也是那样的人么?”

“……”

刘协一愣,竟也无言以对:皇兄,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王允此时握着手中卷宗,仿佛有千斤之重,似乎要将支撑脊梁压断,歇斯底里地反驳道,“就算这些卷宗上是真的,董贼你就敢保证自家子弟,在外不曾狐假虎威、以权谋私?”

听到这里,老董忍不住笑了,伸手一指董璜:“子师说的莫非是璜儿?”

“不好意思,为杜绝此事发生,老夫早从一年前便好好管教他。虽然如今他还是会喝酒打架逛章台,但借老夫之名以权谋私这些,还真没干过。”

威风凛凛跨骑在凉州大马上的董璜,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躺着也会中枪,神色一时郁闷极了:叔父,当着千余宫中禁卫呢,侄儿还是他们的统领,给留点儿面子行不行?

感受到大侄子的幽怨,老董这才转移话题,又向王允拂袖道:“哼,汝信不信无所谓,老夫任尔彻查并接受御史台的监督。”

“但你侄儿之事却铁证如山,事实就摆在眼前。倘若不信的话,回去后可找王晨问个清楚!”

王允当即发出一声声冷笑,道:“老夫自会问个!……”

话刚说到这里,猛然意识到什么。随即看向身旁的士孙瑞和他人,都一副不敢置信的神色。

同样的,他面上那羞愤决然中,带着令人厌恶的冥顽不灵,也被巨大的惊愕覆盖:“太,太尉竟要放老夫回去?”

“汝密谋刺杀当朝相国,当然不可能再以司徒的身份回去。但终究老夫技高一筹,未让汝奸计得逞,属于谋杀未遂。”

“老夫也不是什么魔鬼,一切自会依《汉律》处置。”说着,往后望去寻找钟繇,“元常,谋杀当朝相国未遂,当如何论处?”

“腰斩以示天下,抄没家产!”

“老夫是说未遂。”

“相国,这就是未遂的定刑,既遂的话,还要诛三族……”

老董傻眼了,又问了一句道:“不是已让你酌情修改《汉律》,公平公正、宽刑以安天下么?”

钟繇也为难,小声回道:“相国,臣适才说的还是谋害三公的定罪,并不是相国。相国乃百官之首,位尊于三公之上,已然是朝廷威信所负。”

“若此等大逆不道之罪,也要宽刑论处,那朝廷威仪何在,百官安危又该置于何地?”

老董闻言沉思,发现……这事儿还真是钟繇有理。

如今大汉这状况,跟后来的唐朝藩镇割据差不多。对待民事纠纷可从宽从缓、教化为先,但对待政治问题方面,决不能心慈手软。

一旦如此,就有可能导致唐宪宗时期,当朝宰相和御史中丞当街被人刺杀的事件——要没威慑力把这弄好,以后谁还肯跟着自己改革、匡扶汉室?

但话说回来,王允他是真不想杀。

一来是留着还有用,二来跟袁隗那伙人比起来,王允还是有所不同的。

袁隗等人已完全成为权力的傀儡,为争权夺利什么都可不管不顾。视天下黎庶为草芥,说兴兵就兴兵就兴兵。

他们也根本没将汉室朝廷放在眼里,连檄文都是以太傅和司徒、司空的名义发布。

王允虽然也要捍卫士人的地位,同时又深受传统儒家‘安邦抚民’的思想熏陶。在担任司徒的期间,办事儿还是很靠谱儿的。

尤其对自己改善民生的改革政策,也积极配合且卓有成效。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老董拍着钟繇的后背,咬耳朵道:“元常你再想想,能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