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 第八十一章 乌龙事件

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第八十一章 乌龙事件

作者:哭泣的脚底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5: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芝龙赶了近两个月的路,风尘仆仆的来到京城,但却只在京城待了七天便直接回转。

这七天里,他几乎每日都要去皇宫面圣,一呆就是大半天,至于商议了什么,没人知道。

旁人只知道,郑芝龙来的时候只带了几十个仆从护卫,而走的时候却是由骆养性带领两千锦衣卫精锐护送回福建的。

这些锦衣卫护送的除了郑芝龙之外,还有整整十几大箱的东西,至于里面是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能打探的出来。

西红柿

只是因为皇宫现在已经完全掌控在了老朱手里,没有人敢对外透漏什么消息,所以这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郑芝龙低调的来,低调的走,除了一部分有心人之外,根本就没有人把这事放在心上。

没有人能知道,郑芝龙这一走,将会给闽粤两地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没有人知道,未来无敌于天下的大明水军,从这一刻起,已经悄然的揭开了序幕。

就在郑芝龙离开京城的那一刻,身在皇宫之内的老朱也收到了一个提示音。

【恭喜宿主成功使得郑芝龙归心,小幅度改变大明历史,发放1万模拟币奖励。】

“一万模拟币?”

老朱听到这个奖励的声音之后,眼睛不由得微微眯起。

模拟器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此刻既然模拟器发出提示了,那就说明郑芝龙之前确实是真心归附。

而且这个提示还让老朱得以肯定,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海外确实是大明日后扩张的必行之路。

只是这一万模拟币怎么用,让老朱有些费解。

因为这个模拟器除了上次说天工开物可以买之外,其余好像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使用这个模拟币。

老朱在脑海中试探了几次,发现这个模拟器能买的书籍很多,包括已经失传的六韬、连山、太平要术和青囊书等等……

而且这些书籍的价格,也不是很高,都是统一一百模拟币,似乎在模拟器看来,所有的书籍价值都是相等的。

只是老朱并没有选择换这些大名鼎鼎的书籍,因为这东西对他现在的帮助已经不是很大了,所以他准备留着这些模拟器,等到回归明初之后,看看能不能用这些模拟币买些别的东西。

如果到最后实在没什么可买的,再考虑买这些失传的书籍也不迟。

而就在老朱在试验的不亦乐乎的时候,皇宫里突然来了一个让老朱意想不到的人。

老朱看着前来禀报的王承恩,有些发愣,“你说孙传庭把吴又可送来了?”

吴又可,本名吴有性,字又可。

根据老朱在历史中的了解,在明末之时,瘟疫横行,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甚至连北京、南京、浙江等地都没能幸免。

这场瘟疫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县的感染者,十户九死,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幸存者。

在瘟疫肆虐最严重的庐州府,死者占总人口的九成,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静夜,无人行走。

不过北京的瘟疫暂时还没有开始爆发,按照时间来算,京城瘟疫是崇祯十六年二月,也就是明年二月才开始爆发。

据文献记载,京城内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街坊间的儿女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二十余万也。

至于拱卫京城的京营,由于人口聚集的比较密集,更是死亡无数。

若非是有这场崇祯十六年的大疫,李自成怎么可能这么简单打下北京城。

毕竟,之前建奴大军来京城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没能奈何的了京城。

而李自成的实力又不比建奴强,甚至比建奴还不如,他怎么可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下京城。

无非就是因为京城大疫,士卒百姓死于疫情不计其数,让李自成捡了个大便宜而已。

说实话,老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勐烈地疫情,甚至连听都没怎么听说过。

所以在看到这些历史的时候,老朱除了对这疫情生出了恐惧之外,更多的则是在感慨,大明真是有种气数已尽的感觉。

至于崇祯嘛,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倒霉蛋,这事都能让他赶上。

说实话,老朱之前想过用狠招直接灭了建奴,就曾打过这场瘟疫的主意。

只要把一些瘟疫感染过的东西,投到关外建奴的老家,以这种瘟疫的烈度,只要有人感染上,建奴必然会元气大伤。

只不过后来老朱考虑了一下,就又算了,因为事情没到那一步。

而且这个方法太缺德了,再加上这种瘟疫太勐烈了,老朱担心若是他可以推动,到时候万一控制不住,再反噬了大明那就完蛋了。

因此这念头就只是在老朱脑子里过了一下就算了,毕竟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建奴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难题,所以没必要用这么凶险的手段。

而吴又可此人,则是明末的医师,他根据对瘟疫的研究,写出了《瘟疫论》一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瘟疫起到了一些遏制作用。

在老朱看的史书中,有一部分记载了吴又可此人帮孙传庭止住了大军中的瘟疫,而且话里话外对于吴又可的瘟疫论极为推崇。

也正是因为如此,老朱才会留意这个人,甚至特意叮嘱孙传庭,让孙传庭留他在军中解决瘟疫,等解决了之后再把人送到京城来。

可现在才两个月,就算真有士卒染上了瘟疫,吴又可也不可能治的这么快啊。

所以在听到吴又可被孙传庭的人给送过来的时候,他是稍微有些疑惑的。

“是,万岁爷。”

王承恩躬身说道:“孙督师说大军并没有感染瘟疫,他担心陛下用吴又可有大用,便直接派人将他送了回来。”

“这个孙传庭……”

老朱无奈的摇了摇头,孙传庭这显然是没有把瘟疫放在心上,所以才会这么随意的把吴又可给送过来。

不过算了,送来就送来吧,等回头让御医找吴又可学一下怎么阻止瘟疫,然后再派几个御医给孙传庭好了。

“宣他进来吧。”

“是。”

王承恩点了点头,出去之后没过多久就带了一个穿着儒袍,文文弱弱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草民吴又可,见过陛下。”

吴又可当年在宫里当过御医,只不过太医院争权夺利现象太严重了,吴又可不喜欢那种氛围,索性直接辞官回乡当一个游医。

因此对于宫里的礼仪,他还是十分熟悉的,只不过他不明白的是,皇帝为啥大老远的把他从陕西召回来呢,他没犯啥事啊。

“平身吧。”

对于吴又可这种普通的医师,老朱丝毫没有摆皇帝的架子,显得格外平易近人,“咱找你来,是因为大明现在的瘟疫。”

“这场瘟疫,死的人太多了,咱听人说你写了本瘟疫论,可以遏制瘟疫,所以咱想让你来治这场瘟疫。”

“瘟疫论?”

吴又可听到这个词,瞬间就懵了,他是收集了不少关于瘟疫的资料不假,甚至还做了许多的研究。

可他并没有研究出结果呢,更别说编书了。

所以他不知所措的看着老朱好一会,方才有些紧张的说道:“陛下,草民研究瘟疫,还……还没有研究出结果啊。”

“至于瘟疫论,草民也从未听说过,更别说编书了。”

“您的消息是不是……”

吴又可说到这里便不敢再说下去,有些担心的低下了头,不敢说老朱消息有误的话。

“嗯?没有听说过?”

老朱听到这话瞬间瞪大了眼睛看着吴又可,也有些懵逼。

这什么情况,不是说瘟疫论是吴又可编写的吗?怎么他没有听说过呢?史书记错了?

老朱愣了好一会,方才想起来,似乎……史书上没写吴又可的瘟疫论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啊。

莫非,现在这个时间点,吴又可还没写出瘟疫论?

想到这个可能,老朱顿时有些牙疼,把人叫来早了,这事闹得。

不过老朱没时间等了,如今瘟疫这么严重,随时可能传到京城,就算他能等,瘟疫也不可能等他的。

所以老朱想了一会,直接咬牙花一百五十模拟点,买了一本批注版的瘟疫论。

在购买了之后,瘟疫论同那本史书一般,直接出现在了老朱的桌桉上,老朱拿起这本瘟疫论过去递给了吴又可,开口说道:

“你先看看这个。”

“瘟疫论?”

吴又可打开这本印刷精美的瘟疫论,下意识打开翻了一会,结果发现这里面的内容,跟他观点不谋而合,甚至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引用的他的数据,而且在书的上面,署名也是他,看上去就跟他写的一样。

而唯一让他不解的是,在这本瘟疫论里面,还有许多批注,指出了他的一些错误和一些更好的处理方法。

“这……这瘟疫论?”

吴又可看了一会之后,想起皇帝还在等着自己呢,连忙抬头,有些震惊的开口说道:“陛下,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很像是臣写的,可臣真的从来没有写过这东西啊。”

“这就是你写的,不过可能是你未来写的。”

老朱也没有夺取吴又可功劳的意思,直接开口说道:“这是太祖爷显灵给在咱书籍,说就是你写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就看看东西,你能不能用就是了。”

老朱现在发现自己显灵的这个借口真是太好用了,所以一旦有啥事不好解释,直接就推到自己显灵上面去。

谁要是敢不服,那就直接让他们跟光时亨一样,把他们弄死在皇陵,让他们去地府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显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