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工业的基石

崇祯缓了好一会,才有些迟疑的问道:“太祖爷,这东西……您打算放出去吗?”

“不然呢?”

老朱现在已经稳定了情绪,他澹澹的开口说道:“莫非你还打算毁了它不成?”

老朱知道崇祯什么意思,这上面的东西,牵涉太广,涉及的变化太大,崇祯担心这东西会冲击到皇权的地位,所以有些恐惧,有些抗拒这种变化。

但有些事情,不是他想抗拒就能抗拒的。

从这本书上记载的时间来看,大概也就是一百年以后发生的事情,而地点则在于大明之外的西洋国度。

所以大明若是不抓住这个时机壮大自己,等到大洋彼岸的那些西洋国家经过变化之后,到那个时候,谁能保证他们会不来打大明?

不仅如此,老朱还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更多东西。

比如说这本书的地点为什么是在那些西洋国家,而且基本上没有大明,甚至就连原本历史上的清都没有。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西洋在变,而他华夏却没有变。

“如果咱没来的话,按照历史的发展,大明过后就是那些建奴的清朝了。”

老朱在脑海中推断了一下如果没有他,历史会是什么样。

大明人多,建奴人少,建奴若是想统治华夏,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华夏。

但问题是,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好像明年就死了。

若是皇太极能活的时间长一点的话,以他的能力,按照他的行事风格,说不定还能让建奴跟汉人给融合到一起,让两者尽量同化。

但问题是,皇太极死的太早了。

一个努尔哈赤,一个皇太极,建奴已经出了两位雄主了,老朱就不信他们还能出第三位雄主。

而且就算出了,他们的能力和胸襟,也绝对无法跟皇太极相提并论。

所以在他们拿下中原之后,必然会兴杀戮,这点只要看元蒙统治下的汉人就知道了。

虽然因为建奴人少,再加上他们治下还有很多汉臣,所以在他们的治下,汉人百姓的地位可能要比元蒙时期好上不少,但越是这样,他们越会对汉人充满警惕和防备。

若是这样一来的话,恐怕建奴的当权者,天天想的应该就是怎么削弱汉臣的影响,怎么防止内斗,恐怕根本就没有时间发展吧。

再联想到老朱之前看大明通史之时,那些批注中对西洋人的那种异样感情,老朱完全可以断定,华夏必然因为固步自封,在后世吃了西洋的大亏!

“这个世界是在不停向前的,你停步不前,那别人就会拿着刀逼你向前。”

“但到了那个时候,刀在别人手里,别人是割你的肉,还是要你的命,那就说不定了。”

老朱低声喃喃了一句,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华夏无数亡国之君用命总结下来的教训,老朱自然不想让大明重蹈覆辙。

“去把毕懋康和宋应星召过来。”

下定决心的老朱直接让王承恩把两人宋应星两人召过来,只是这次两人来了之后,发现皇宫内的保卫森严了好几个等级,就连他们两人入内,都被仔仔细细的检查了好几遍,就连一片纸都不让带进去。

这让两人觉得十分奇怪,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但两人也没有多问,直接躬身对老朱行了一礼,“臣,见过陛下。”

“免礼吧。”

老朱将桌上放好的一堆书籍朝前推了一下,示意让王承恩放到两人身旁,然后开口说道:“这些,是你们要的书。”

“书里基本上都有批注,除了火器之外,还有许多民用的知识,这个到时候拿回去之后,你们自己辨认一下就好了。”

“多谢陛下。”

宋应星两人,看着厚厚一摞书,心中瞬间有些激动,他们跟老朱要书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老朱能给他们找出来这么多。

有这么多书在,只要里面也跟前两本书一样有那么多批注,他们绝对有信心让自己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至于这些书是哪来的,虽然他们心中都很好奇,但他们也很清楚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所以两人在欣喜之余,也将所有的好奇全都埋在了心底。

“嗯。”

老朱微微颔首,然后把书放在了没有给出去的那本工业革命详史上,他的手在书上轻轻拍了几下,等两人把目光放在书上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咱这里,还有一本书。”

“这本书,虽然不见得有那些批注里的知识更先进,但它却胜在很详细,很全面。”

“所以这本书牵涉重大,你们考虑一下要不要看。”

老朱说完这话,抬头看向两人,然后说道:“咱先把话说在前面,这书一旦看了,就没有退路了。”

“在书里的东西普及之前,你们两个恐怕很难再离开京城了,而且不管去哪,都会有大量的锦衣卫人手随身保护。”

“你们,考虑清楚再决定吧。”

这本工业革命详史,不同于其他的书籍,这里面的知识系统而又全面,用这里面的东西,可以将一个小国很简单的扶持成强国。

就算退一步来说,两人看完这里的东西,随便泄露出一些出去,就能在大明缔造出很多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所以老朱才会这么慎重的让宋应星他们考虑一下。

当然了,这也充分说明了老朱对于宋应星两人的看重。

不然换个人的话,老朱根本就不会跟他们商量,直接把书塞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发展,要是什么不对的地方,直接砍了就行了。

听到老朱居然说的这么严肃,两人心中瞬间变得有些激动。

要知道,之前老朱给他们看的批注,已经是很超前的东西了。

但给那些东西的时候,老朱从来没说过什么,更别说这么严肃的警告。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本书绝对无比重要啊。

两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选择了要看这本书。

至于老朱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两个一个都已经土埋半截了,另一个则是刚升的二品官,老朱的那些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限制。

看到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就做出了选择,老朱心中也感觉有些欣慰,他让王承恩把书捧了过去,并没有让两人把这本书带走,而是就在这里观看。

老朱倒不是不放心他们两人,主要是担心他们把这书带走之后会出什么意外,所以还是放在宫里最为合适。

两人也没有在意,如获至宝般的查看这本工业革命详史,想看一下这书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只是刚看了一会,两人就被镇住了。

因为这书里的知识,是按部就班发展的,原本宋应星还想统计一下怎么发展农业,现在有了这东西,基本上不用统计了,稍微改改,然后照着这上面的来就行了。

而毕懋康也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比如说乙醇是什么东西,应该怎么提取,还有就是黄火药的详细制作步骤等等知识,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有这些东西在,毕懋康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把大明的火器,给带到新的台阶。

虽然短时间内不一定可以量产,但只要有方向,等大明的生产力发展上来之后,就可以按照他的方法,直接批量生产了。

而除了这些知识之外,最让两人觉得激动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只教你怎么做,它还详细说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说之前的批注就只是他们一把刀的话,那现在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就是刀是怎么铸造出来的。

这么厚的一本书,若是让外行看来,估计会觉得大半都是无用的内容,但实际上那些无用的内容,却是未来的基础。

大明完全可以以这本书上的内容为基石,朝着更高的方向攀登,甚至日后超过这本书的成就也不算什么难事。

而若是没有这本书的话,大明为了实现到这一步,说不定会消耗多少时间,甚至一个不小心,大明走进弯路,直接出不来都说不定。

“陛下,此书乃无价之宝!”

宋应星看着看着,勐然抬起了头,然后开口说道:“但此书涉及方面太广,光靠民器局是很难全部研发出来的。”

“因此臣建议,适当的将一些知识传播到民间,让那些商贾去研发,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

宋应星不只是一个科学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官员,因此他没将这本书看完就知道,想光靠朝廷的力量把这书上的内容都变现基本上是不显示的,朝廷有多少钱,也不够往里面烧的。

而且这里面很多民生科技,很明显是要大规模普及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若是朝廷花大钱研发,等最后再无偿供应给民间,那朝廷不得亏死才怪。

所以宋应星直接就想到了,把技术透露给民间,让他们去研发制作,甚至改进出效率更高的科技都是有可能。

小书亭

这样一来,朝廷跟那些商贾,完全可以算是双赢。

“此事,可日后再说。”

老朱微微摇了摇头,拒绝了宋应星的提议。

这些东西他会放出去的,但肯定不是现在。

如今这些商贾豪族,眼中都是私利,一点都没有大明,把这些东西放给他们,让他们给自己添堵嘛。

所以老朱决定等他把大明官场给整个犁一遍之后,到时候再把这东西拿出来,刚好有这些东西在,他还能安抚一下那些幸存下来的商贾豪族,拉拢一波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