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臣等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 > 第七十一章请谢缙吃一顿火锅

皇宫,武英殿。

朱棣在草原搞钱的这段时间,朱允炆也没闲着。

他不仅设计了最新版大明宝钞,还改良了造纸工艺,甚至连火药配比都做了修正。

现在京营的实力,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只要甘锅炼钢法成功,大明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然,这里面还有李景隆的功劳。

李景隆自从收到朱允炆转送的奏折后,那是没日没夜的干,历时两个月,终于找到了新金矿。

大明朝廷因为这些金矿,开始发放新一轮的大明宝钞。

如此一来,大明朝廷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钱的问题,停止发展。

而此时的朱允炆,正在研究大明的火器图纸。

他想改良现在的火器,就必须了解大明的火器工艺,否则新的工艺传到大明工匠手中,他们也会无从下手。

“果然不能一蹴而就啊!”

朱允炆看完所有火器图纸,不由长叹一声。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再到燧发枪,经历了几百年。

这几百年的发展,不光是技术的鸿沟,还是材料的鸿沟。

就算他知道燧发枪的制作工艺,以大明现在的能力,也造不出来。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由火门枪改为火绳枪。

火绳枪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利用干麻绳浸泡硝酸钾,点燃后处于闷烧状态,再通过机括,牵引火绳灼烧枪管里的火药,进行发射。

这其中的难点,不是机括的制作,而是硝酸钾的提取。

但对朱允炆来说,这根本不是难点,因为他上辈子是学霸,提取硝酸钾的方法,不知有多少。

随手写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提取方法,朱允炆便让王忠去准备材料。

而这时,何冲正带着谢缙来到武英殿,拜见朱允炆。

“陛下,谢大人来了。”何冲朝朱允炆拱手提醒道。

朱允炆抬头打量了一眼谢缙,发现他鼻青脸肿,不由满脸错愕:“谢卿这是怎么了?”

“陛下——!”

谢缙听到朱允炆的询问,二话不说,直接跪了下去,痛哭流涕。

朱允炆嘴角微微一抽,朝何冲摆了摆手,后者识趣的退了下去。

谢缙之名,可以说万古难灭。

这个大明少有的天才,在大明前进的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编纂的《永乐大典》。

谢缙出生在洪武二年,五岁能背诗文,七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授庶吉士。

朱元璋欣赏谢缙的才华,留在御前参赞机要,升翰林学士。

十九岁的谢缙,已经站在无数人仰望的高度了。

仔细想想,十九岁的自己在干嘛?不过是全省第二名罢了!

朱允炆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来到谢缙身边,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语重心长道:“谢卿这是在作甚?御哭闹可是大罪!”

“啊?”

谢缙听到朱允炆的话,陡然一惊,连忙擦干眼泪,委屈巴巴的道:“陛下,臣听说您登基了,特来恭贺您....”

“可那朱高燧,却要将臣带往诏狱受审.....”

说着,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朱允炆见状,再次叹了口气,心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谢缙年少居高位,缺乏社会磨砺,狂妄自傲,总觉得错都是别人的。

所以在老朱一朝,今天指责这个御史不干人事,明天说兵部玩忽职守,后天再写个奏折,跟老朱较劲。

没混两年官,就得罪了不少人。

再后来,实在有人看不下去,便跟老朱弹劾他。

老朱虽然惜才,但也觉得这家伙需要磨砺,就让他去江西考察。

结果刚跑到江西没多久,他又开始作死。

老朱实在无奈,只好将他打发回家,闭门读书,并约定十年之后再用他。

于是,谢缙的心态崩了。

他觉得自己只不过说了几句实话,怎么就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读书人做官,不就是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吗?不就是为国家效力吗?

那些整天不干正事,溜须拍马,遇到难题就互相推诿,甚至把握重权,不关心民生的人,凭什么能占居高位?

自己这个为国为民的清官,为什么是这样的待遇?

这不公平!

罢官的日子,谢缙非常苦闷。

他想念京城的繁华,想念皇帝的器重,想念众人的仰慕,甚至想念春花楼的美酒。

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敢违抗。

只能在家一边读书,一边数日子。

就这样过了七年,直到老朱去世,他才以奔丧为由,跑到京城,希望东山再起。

可他前脚抵达京城,后脚就被锦衣卫盯上了。

这才有朱高燧带人去抓他。

而得知谢缙进京消息的朱允炆,也在第一时间通知锦衣卫带他来见自己。

于是,谢缙就这样出现在了朱允炆面前。

朱允炆仔细打量了一眼谢缙,发现这家伙又矮又瘦,平平无奇,一点都没有才子应有的风流倜傥。

不过,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朱允炆还是懂的。

只见他笑了笑,又道:“高燧年少鲁莽,朕会教育他,但谢卿贸然来京,确实有些不妥。”

“回陛下,臣贸然来京,并非有意破坏高皇帝的十年之约,而是高皇帝待臣如子侄,臣感恩高皇帝的恩德,听闻高皇帝驾崩,悲痛欲绝,特冒死来京奔丧,还望陛下明鉴!”谢缙言辞恳切的答道。

朱允炆心中有些好笑。

当初,朱元璋确实与谢缙有过一段‘父子’论,于是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庖西封事》。

但朱允炆重新器用谢缙,却是因为别的原因。

只听他笑着道:“既然谢卿回来了,那就去翰林院做个侍讲吧!”

“谢陛下隆恩!”

谢缙心头一震,连忙朝朱允炆磕头谢恩。

朱允炆摆了摆手:“好了,先一起用膳吧,朕饿了,等会儿再说。”

谢缙本打算谢恩之后离去,没想到朱允炆竟邀他一起用膳,不由激动万分。

这简直出乎他的意料。

心说,该不会是高皇帝驾崩前,曾嘱托陛下重用自己吧?

若真是如此,那自己得好好把握机会啊!

带着满心欢喜,谢缙随朱允炆来到一处偏殿。

只见偏殿的正中,摆放着一个造型奇特的桌子,而桌子的中间,还有一口热气腾腾的铜锅。

在铜锅的四周,还有看起来就很美味的各式菜肴。

“陛下,这是?”

谢缙好奇的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笑而不语,只是抬手示意他入座。

很快,一场即将载入史册的火锅,马上就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