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拐个相公来种田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员外的意思是?

这几日宋三山的脾气有些火爆,不过他一直在努力隐忍,几乎要憋出内伤来,也只有在家里才能不那么憋闷,可偏偏有人上门来找不痛快。

看着坐在会客厅里的几个学院的院长,宋三山强忍着才没有送客,任由他们之乎者也的数落了自己半天。

宋吕氏在接到下人报信之后,便找了几个品学兼优的学子,以及一些贫民学子代表来给宋三山助阵。

论学问,宋三山自然是比不过这些有功名在身的院长们,可论身份宋三山却高出他们许多,所以这些院长虽然有劝宋三山退出学院这个行业的意思,却不能说话太绝。

“各位的意思,宋某明白了。”宋三山挥手让下人上茶,打断了众人的喋喋不休,连续两个时辰的说教,翻来覆去的就是那点话,宋三山不想再让耳朵受罪,“正如各位所言,我宋三山就是个泥腿子出身,起家也是靠做生意,这员外郎的身份也是皇家恩赏的,其实也就是皇商的意思。要不是为了做买卖不被骗,我宋三山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宋员外的意思是?”青山学院的院长第一个开口接话。

实在是宋氏学院的成立,对原本是本县第一学院的青山学院打击太大,和宋氏学院相反的是,青山学院的先生们就差一对一单独教学了,学员少的可怜。

“我儿宋阳曾在青山学院念书,宋某对青山学院心存感激。”宋三山先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即便一脸怒容的道:“不过宋某现在很庆幸,我儿没有因为念书而变得迂腐,不但在为官方面对得起朝廷和百姓,在为人方面也无愧于授业恩师和他的姓氏!”

青山院长自是听得出宋三山的语气不对,可这话又没毛病,甚至于他也是把宋阳当做学院的典型,来教育其他学子,毕竟一个学院能培养出一个大官来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深得皇室器重的新贵,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只是宋氏学院问世,宋阳的名号便成了宋家的代言人,青山学院借不了多少光了。

“我宋三山念的书少,也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话,至少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我不想还和在京城里一样,说话打着官腔,今天大家就把话摊开了说,要是我宋三山有得罪的地方,还请各位见谅。”宋三山站起身抱拳。

因为宋三山有官身,其他人即便是有功名,也没有宋三山的身份尊贵,何况宋三山家里的儿女一个个都是官,就连宋吕氏也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大家也只能起身回礼。

“这么说吧,我们宋家如今的财富不说是大周国首富,也能排在前十位。宋某不想说那些在京城里为了国家社稷捐赠多少银子的事,也不想说家里的子女都如何的出息,就说一说我宋家的家风和看重的事。要是各位觉得不对,尽管指教。”在京城里混迹多年,宋三山自然明白怎么吵架才能让对方心服,没办法指责你。

喊了几嗓子,宋三山的心气也顺了下来,要是动辄就给自己烧一把心头火,估计宋三山早就躺在病床上了。

在一众院长们的客气声中,宋三山侃侃而谈道:“饶是我宋家有了如今的家业,却从来没有忘本。不说靠山屯是我活了半辈子的地方,便是整个琼华县,乃至于西城府也都跟着富庶起来,这点各位应该不会否认吧?”

一众人听了之后,除了点头还能说什么?

宋家的生意确实是给地区的经济做贡献,不说饿死人的情况没有了,就连乞丐也几乎看不见,除非是外地流浪而来的。

有人在心里嘀咕,宋家这么做多少也是为了名声,再加上之前的知府大人可是宋家的亲家,没见人家都进京做官去了吗?

宋三山也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而是继续道:“这些年来,宋家人每年都会种上几亩地,不管怎么忙也不敢把农事看淡,就连我家里那几岁的小孙子也知道啥时候春耕,啥时候该抢收。宋家有钱,却不能让子嗣五谷不分,不体谅农民种地的辛苦,要不然将来必定是奸商,是贪官!”

“宋员外这话我不赞同,难道那些不会种地的官员,就一定不是好官了吗?宋家有那么多银子,就算子孙什么事都不会做,也用不着去贪墨。”一个胡子花白的老院长反驳,神色间带着几分的鄙夷。

“不会种地的官是不是好官我是不知道,可我知道会种地的官,更知道百姓们想要啥,更能当好百姓的官。”宋三山也不恼怒,拿出一封宋阳写的家书,颇为骄傲的道:“这封家书是我儿宋阳寄来的,他现在在旱城做知府,这是皇家对他的历练。大家都知道旱城吧?”

扫了众人一眼,宋三山继续道:“旱城那个地方,可以说是整个大周国最穷的城池,百姓们没办法生存,几乎是每年都得卖儿卖女换点口粮。为啥呢?因为这个地方旱啊,一年下不了三场雨,冬天的大雪又能把屋子给压倒了,朝廷每年拨款救济也改变不了啥。旱城每个几年就换一个知府,可是旱城还是旱城,百姓们还是在卖儿卖女。”

宋三山说着,重重的叹息一声,这些院长们神色也跟着凝重起来。

身为读书人,他们自是要有闵怀天下之心,就是装也得装出来。

“我儿是庄户人家出身,这么多年做官,也没有放下过农事,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所以他去旱城之后,不是和以前的官员一样,先去打压那些买卖人口的组织,而是从根本上入手,要彻底的改造旱城。”宋三山说着难免有些激动。

“真的有办法?”之前瞧不起宋三山的那白发老者,这会也是满面的激动之色。

“是。”宋三山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也是为了吊一下众人的胃口,“我儿每天带着百姓们去挖水池和水渠,虽然暂时不能解决旱城缺水的问题,可冬天到来,将冬雪堆积到这些地方,明年春耕何愁没有水源灌溉?”

“这个法子倒是可行,之前的官员怎么就没想到呢?”老者一拍大腿,赞赏道。

“或许有的官员想到了,可是他们做不到啊!”宋三山故作叹息,沉吟了片刻道:“大家对宋家经商的事有看法,甚至觉得这宋氏学院也是为了赚银子才建造的。可是大家就不想想,没有银子做支撑,我儿想要做一番成就又要等上多久?朝廷正在忙着抵御外敌,国库里有多少银子能去支撑建设这么一个不一定有前景的城池?”

“旱城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哪来的力气去干这些重活?虽说我儿一直是带头在劳作,可百姓们心里就不会有怨言吗?万一百姓们觉得我儿是在玩闹,支撑不下去的时候闹事怎么办?”宋三山连续几个反问,让众人一时跟不上他的思绪。

给了众人几息的时间去消化这些问题,宋三山才继续说道:“不瞒各位,我宋家的生意,我儿都有分红,他就是用自己的银子去买粮食,去给百姓们发工钱,让他们吃饱了来上工,没有勉强任何一个百姓,所以才在上任之后便能调动全城百姓和他一起做事。商人低贱吗?用到银子的时候,没人会问这些银子是哪里来的,只要这银子能办实事,办好事。”

“你们是不是还想要问我,宋氏学院承办的目的是什么?”宋三山苦笑道:“宋氏学院真的不赚银子,甚至每年还要倒贴许多银子,可这里出来的学子,将来都能有个营生,哪怕还是回家种地,至少知道该怎么种地,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来。这就是宋氏学院,为何要让学生们上那么多种课,而不是专心致志的做学问。”

“可学院就是教育学子的地方,就是给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地方。”青山学院院长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还是坚持自己的理论,倒是得到不少人的赞同。

“这话对,但也错。”宋三山摇头道:“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就要人才辈出,这是什么时候都对的真理。可我倒是想要问问,难道一个国家只有文官和文弱书生,就能繁荣富强了吗?大家都不吃不喝不穿了吗?做学问用的文房四宝哪里来?强敌来犯,谁去保家卫国?只用笔墨来讨伐吗?”

所有人都被问的一噎,因为他们谁也不能说自己都会,更不敢说自己不需要这些。

“宋氏学院的学子们,不可以手无缚鸡之力,我不要求他们都是功夫高手,也不想他们都是上阵杀敌的将军,但至少敌军来犯的时候,他们敢站出来保护家人,而不是只能指着敌人大喊‘有辱斯文、君子动口不动手’!宋氏学院出去的学子们,若是想要参军,至少比那些被临时征兵的新兵蛋子多些活着回家的机会,更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就算文不成武不就的学子,还有那些女子学生,他们也能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尽一份心力,不管是抵御外敌,还是在后方支援,我相信他们都比寻常人更有能力和破例。退一万步讲,这些人只是平庸的活着,但他们的人生绝对和大字不识一个,一点本事没有的人不一样!”

“各位,你们在这里和我磨嘴皮子,说我宋三山没资格做院长,可身为院长的你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学院多出几个有功名的学子,你们还能做些什么?你们学院里的学子,又有几个是真的当官了?那些最后不能当官,却要靠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养一辈子的学子,就是你们培养的结果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