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 第四十七章 巨著难译

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第四十七章 巨著难译

作者:两只肥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夏有句古话,叫做:既来之,则安之。

后世也有一句话叫:来都来了……

就是啊,来都来了,连商队和大半家业都带过来了,还能留给周老爷反悔的机会吗?

上贼船喽!

周老爷无力地瘫在太师椅上,一张老脸皱巴巴的。

孟可坐在书桌的另一侧,而桌子上则放着一本《****XY》。

“周伯父,这本书以后就是咱们分坛的核心指导思想,找翻译先生这事儿,就拜托您了!”

“你们白莲教不是早就自成一派,有完整的经义吗?怎么又整出个洋文书来了?”

周老爷瞥了眼摊开的书页,脸上的神情很是精彩。

可不是吗?

前有长毛,后有白莲。

连造反派都紧跟时尚潮流,学起了‘中西结合’,那朝廷不得加紧脚步改革?

孟可看到周老爷一阵扭曲的脸,忍不住偷笑起来。

见对方视线如刀般瞥来,立马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这是小侄有感于历代教中经义太过落后腐朽,且愚昧无知,特意吩咐人去买的进步书籍。只为纠正直隶分舵下信徒们的老旧观念,以后的本舵骨干必须真正认同此书观念,且将其融汇贯通,如此方为正途。”

但孟可说得再好听也没用。

儒家其实是默认皇帝的愚民之道的。

周老爷受儒家影响,其实是不太希望开民智,更不赞成教众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

只是短短几句话就能看出闰土的雄心,这绝对不是一个传统邪教能有的思想,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长毛,自己若不同意这种观念,肯定没法在孟可这立足,所以他一直犹豫不决。

“咳咳……”

虽然不知道周老爷在纠结什么,但孟可知道,该下杀手锏了:“樟寿他天资很好,只学儒学就太可惜了。我曾答应过他,等到这本书翻译出来,就给他印一本寄过去,以后也会尽我所能帮他收集西方的进步书籍……”

“嗯?嗯!”

周老爷一听,立马表示赞同:“好,就这么定了!你等着,我这就去找一个最好的翻译先生。务必要保证樟寿学的中译本是最符合原著的!”

看着周老爷飞奔离开,一向稳重的大师兄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孟可也没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周伯父真是个性情中人。

第二天,周老爷便带着一辆载满礼品的马车离开了正定,为了安孟可的心,他还主动提出只带黄坚和金虎两人。

“师兄,知不知道周老爷要去哪?”

看着远去的马车,孟可用胳膊肘顶了顶身旁的林海问道。

“听二师弟说,好像是京城吧。”

京城?孟可一愣。

我靠,可别给我整回个忠心朝廷的退休老官啊!

……

接下来的几天里,孟可的任务就是练武、巡视,以及亲自甄选教徒、拳师、镖师中年轻热血的汉子,给他们灌输先进思想,为学习《****XY》提前打好基础。

这些都是他打算用来插进各处分坛里充当骨干的有志青年,替换那些思想落后还顽固不化的守旧派。

当然,任何势力都要有规矩约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些守旧派只要没做什么坏事,也不可能直接顶替,更不可能一杆子打死,这样只会让老辈人寒心。

一点点架空他们的权利,在让他们主动退休留在正定做个富家翁,或者建个学舍让他们教导培训骨干们如何应对小人的刁难,该怎么防止被手下蒙蔽、架空。

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社会上最难对付的并不是位高权重之人,而是他们下面那种有点权利却又小心眼的小人。

这样的人,虽说不能让你成事,但他绝对能让你坏事。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另外,不要问进步青年为啥要学这个,问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可以不使用所学的东西,但你不能不会!

初步打好框架后,孟可每天上上课,听学生们叫一声‘校长好’、‘教员好’,日子别提过得有多惬意了。

特别是晚上做梦得时候……

诶,那口水流得枕头都湿了。

……

几天时间,转眼即逝,武馆外马车风铃声响起。

周老爷扶着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进院子,光看这模样,年纪恐怕比郭老还要大上一轮啊!

“先生姓沈,名毓桂,字号赘翁。对西学有曾于光绪二年(1876年)与蔡紫绂先生一同合编过《民报》,光绪八年(1882年)协助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编纂《万国公报》。后几年《万国公报》改为月报复刊后,分任华文主笔职务;前段时间因为年纪大了,才卸下重担,准备归老故乡。若不是我父亲与先生有交情,且先生又对西学兴趣浓厚的份上,是万万不愿走这一趟的。”

周老爷扶老先生坐下之后,一边给孟可介绍,一边恭敬的斟了杯茶。

有交情,有本事,更兼思想开明、容得下西学。

该说不说,周老爷挑人的眼光是真毒辣。

“晚辈张闰土,见过老先生。”

对于老前辈,闰土一向是很尊敬。

“不用如此拘束,大家都坐下说吧。不知张小友请老夫过来是想要翻译哪本书啊?可否让老夫一观?”

沈老先生端起茶抿了口茶,随口问道。

“自无不可,老先生少待。”

孟可起身走向书架,从架子上最不起眼的角落抽出一本崭新的书籍。

“老先生请看!”

沈毓桂伸手接过书籍,仔细看了看上面的书名,思索翻译了一会,便用官话将其读了出来。

“宣言、宣言……这书莫不是与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的《DLXY》一样?”

孟可微笑着摇摇头。

“我等也不知晓,只是听一位传教士提过,其言此书乃进步之书,可建立‘大同社会’、‘乌托邦’这样的理想国度。”

“如此神奇?那么这书可否让沈某带在身边翻译?”

沈毓桂闻言有些惊喜与好奇,一双浑浊的眸子盯着孟可,等着他的回答。

“那是自然。”

翻译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沈老先生已经年过八十,精气神都衰竭得厉害,想翻译这本巨作,必定要细心推敲、呕心沥血的思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