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祖母武则天 > 第八十九章:张大人糊涂啊

我的祖母武则天 第八十九章:张大人糊涂啊

作者:五月黄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则天看着下面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不少,看的明白,这件事情似乎已经有了结果,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她还是想将李武两家的关系调和后,再有确切的结果,就算自己百年以后,也不用担心会有血雨腥风。

又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心中不自觉的叹了口气,这件事情还真不容易啊!

见武则天接受谏言而没有动怒,群臣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依次出班奏事。

其时朝廷诸务多赖政事堂处置,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重大事件才请武则天裁决,这两日并没什么要紧之事,倒是有一桩弹劾——监察御史孙承景负责运输岭南海盐,故意拖延,虽然没有延误正事,却又谎称阴雨季节导致路程缓慢,以至于行进迟缓。

而自己还上书称已竭尽全力,不敢有任何耽搁。

同行同僚张仁愿向其询问具体经过,孙承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故而弹劾其虚报战果。

经有司调查孙承景只是象征性地往岭南前进,若是按照他们的行程,别说三个月就算是一年也走不到岭南,而且还在上书中自请战功,并非喊冤,实属欺上瞒下。

张柬之知道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也并非李重润一人所言。

那日从李重润那出来后,他派人暗自查访,并在第一时间接触李琨父子,了解真实情况。

暗自接近孙承景的队伍,哪想,他们竟然在驿站一住便是四日,根本没有赶路的想法。

这些事情都搜集清楚后,张柬之把所有证据都交给魏元忠。

因为现在的张柬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今天就办。

魏元忠在张仁愿弹劾之后,紧忙上报具体经过,请求陛下亲裁。

武则天听罢立刻决定:“孙承景虚夸己功,贬到偏僻之地当县令;张仁愿赐御史中丞之衔,检校幽州都督。”

众臣心中惊骇,都觉不妥:“张仁愿固然有功,不至于如此超升。”

“朕知道。”武则天自有道理,“孙承景之言虽然夸大,故意拖延军机大事,毕竟没有酿成大错,也不至于一棒打死,张仁愿仅是揭发其事,动动笔杆算什么大功?幽州乃叛乱重灾地,百废待举黎民待哺,朕让他检校此地都督就是要他去干些实事。一年后若是政绩好,保留其职位。若是不好,同样贬黜,百官俸禄皆是黎民血汗,朕定是不能养一群只会挑错,不会办事的废物!”

群臣闻言,恍然大悟,无不叹服。

就连魏元忠都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稍微便宜了孙承景这斯,最重要的是陛下没有询问这货终是受了谁的指使。

当然,对于现在的武则天而言,这些都不重要。

一切影响李武关系的事情,若是能在暗地解决,那是最好的。

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平息两家的关系。

一事言毕,狄仁杰上前一步,“启禀陛下,契丹部落叛乱,还需陛下尽快做出决断。”

“什么?契丹叛乱?”武则天正坐龙椅之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一惊,眉头紧紧皱起之时,不怒自威的气势扩散开来。

满朝文武听闻此事,也跟着紧张起来,交头接耳之时,他们心中很是不解,如今草肥羊壮,契丹部落正是发展人口,夜夜笙歌之时,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叛乱。

就算是有叛乱的心,也要等到秋季,天气稍微寒冷些才是最好时机。

就连战士的战斗欲此时都不是最高的。

狄仁杰将事情的经过和所有缘由与武则天讲了一遍后,众人算是明白整件事情的经过。

但如今说来为时已晚,事情已经发生。

当然,狄仁杰在讲述整件事情的时候,也将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的事情一并说了。

契丹造反武则天本已震怒,得知此讯越发怒不可遏。

区区一个弹丸部落的酋长,竟僭称可汗?

谁给她的胆子,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病猫不成?

还敢攻掠河北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武则天一气之下又犯了改名字的瘾头,敕令朝廷文书一律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连声怒斥之后,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敢抬头。

其中只有几个刚正的武将,仰着头,战事将起,武将最为兴奋。

这么多年以来,领土范围慢慢缩小,这是武将之耻。

如今再看,连一个区区小邦都敢来犯,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已经站在一旁无精打采的武三思听到这样的事情,脸上漏出兴奋神色,立马跪身上前:“陛下,既然契丹来犯,我武朝不能视而不见,跳梁小丑,岂敢犯我大周,侄儿……臣自请战,望陛下允之!”

“好!”武则天大喝一声。

心中甚是欢喜。

没想到立储的事情刚刚说完,她的意思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想要将武周江山再还给李家,如今之时,武三思竟然主动为国请战,实属不易。

张柬之站在狄仁杰身后,看着跪在地上的武三思心中怒骂,“自己一屁事还没处理,现在又想帮别人擦屁股,你还是省省吧。”

思索间,张柬之站了出来,他身前的魏元忠此时刚好扭过头,眼看着张柬之又站了出去,心中不解:“张大人今日早朝就怒气冲冲,所为何事?”

张柬之从早朝开始,整个人就没有一点好脸色。

这件事情或许所有人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若是李重润或者左卫将军在场的话,肯定清清楚楚。

李重润昨夜修书,将审问刘良翰的事情让左卫将军告知张柬之,由于时间非常晚,左卫将军没有进宫汇报时间,就算是武则天问起,左卫将军也有推脱之词。

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责骂,但不至于让武则天坏了他们所谋之事。

这件事情,李重润不想让武则天第一时间知晓。

李重润非常清楚,若是按照历史走向发展下去,公元701年以后,武则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调和李、武之间的关系,若是这件事情武则天率先知道的话,或许就会没有下文。

若真是这样,李重润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

有可能会让自己丧失主动出击的机会。

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针对李重润而来的。

琉璃窑、国色天香、李显、李旦、武三思、还有太平公主。

这些人哪有善类?

所以,李重润不敢冒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所有人所有事,都是重要且值得被珍惜的,若不然自己也不能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武则天打死!

他没有试错成本,这件事情,必须当众说出来!

“启禀陛下!”张柬之侧身而出,站了出来,刚刚站直身子,怒声的看着跪在地上的武三思大声喊道:“臣,弹劾梁王武三思、礼部尚书刘川。”

站在人群中自始至终一言未发的礼部尚书心中一惊,看着怒发冲冠的张柬之心中大叫一声“不好”。

狄仁杰,张柬之、魏元忠,这三个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绝对不是无中生有之人,若是他们想要弹劾谁,肯定是有确凿的证据。

而且他心中震惊之事,并非张柬之弹劾,而是将他与武三思连在一起弹劾,才是让人害怕的事情。

此时跪在地上的武三思,本是兴高采烈,气势昂扬。

正等待武则天赐予兵符,带兵出征,如今到好,竟然被张柬之弹劾。

思索间,他转过头的时候,刚好看到狄仁杰和魏元忠正看着自己。

现在算是明白,这几个老匹夫竟然在针对自己。

看似杂乱无章的几件事情,但是拼凑到一起后,还真是要人命。

原本坐在龙椅上的武则天还兴奋不已,满心欢喜,听着张柬之的话,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了。

低头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武三思还算是镇定,再看相刘川之时,那还有礼部尚书的威严与气势,正瑟瑟发抖的站在那里,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

看到他这般模样,武则天一眼便看到清楚,这人,肯定有事。

“刘川之子刘良翰故意杀人至今未曾伏法,这是其一。”

“礼部尚书刘川与武三思沆瀣一气,用武崇训顶罪,视枉法无物,其罪二也。”

“礼部尚书与梁王殿下暗自勾结,藐视枉法,其罪三也。”

“如今武三思竟然想要带兵出征,是何居心,难不成要一走了之?”

张柬之铿锵有力,将前面三件事情说清楚后,最后一句,实属欲加之罪。

刘川听着张柬之的话,弓着身子,紧忙小跑出来,跪在武三思身边,低着头,双腿颤颤巍巍,竟然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

武三思闻言,心中一惊,但整个人的表现还算是澹定,怒声的看着张柬之怼道:“张大人一派胡言,崇训乃老夫唯一的儿子,我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陛下,还望陛下明察!”

说完话的武三思竟然朝着武则天龙椅的位置爬了几步,声音颤抖而悲怆的祈求的说着。

说完话,竟然有些沮丧的带着哭意继续说道:“训儿被害入狱,如今还在大理寺监狱内,虽然我相信训儿是被奸人所害,却也无能为力。”

说道最后两句话的时候,武三思差点哭了出来。

听到这样消息,武则天原本非常生气,整个人绷着脸,一个字都没有说。

但听完武三思的话,再想到监狱内的武崇训,竟然有些动容。

张柬之看着武则天细微的动作,非常清楚,如今陛下又起了恻隐之心。

张柬之怎么能放过这样的机会,“陛下,刘川之子刘良翰此时正在大理寺监狱中,臣连夜审问,供词在此。”

说完话,张柬之竟然真的在衣袖内拿出一张叠好的供词。

邓公公紧忙恭身走到张柬之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接过他手里的供词,双手捧着,朝着武则天的龙椅处走了上去。

武三思听着张柬之的话,转过身怒视着身边的刘川小声的骂道:“你家那畜生又出门了?”

刘川此时才想起,从昨日下午便没有见到刘良翰,本觉得有些不对,却也没有在意。

现在想来,定是出了事情。

刘良翰的爱好就那么多,除了画舫就是赌坊,张柬之怎么能遇到。

武则天看着张柬之呈上去的供状,心中愤怒,眼神中带着杀气,怒视武三思骂道:“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吗?”

“陛下……还请陛下明察!”武三思重重的的磕了几个头。

此时,狄仁杰正在武三思身侧,转过身,看着武三思轻描澹写的问了一句:“梁王殿下真的能经得住查吗?”

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点醒两个人,一个是跪在地上武三思,一个是正坐龙椅上的武则天。

若真下旨明察,武三思能经得住吗?

若是查出什么事情,武则天会对武三思下手吗?

“哼!孽障!”武则天将手里的供词仍在地上,怒声的看着武三思大声的骂了一句。

“契丹叛乱,朕先留着你,来人,将刘川革职关押在府,无招不得外出,其子关押在大理寺,等后审问。”

“命狄仁杰协三司会审此桉。”

“是!陛下!”狄仁杰一众接旨。

“梁王……武……武三思,朕在给你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平息契丹叛乱,你去吧。”

“陛下……陛下!”张柬之闻言,像是听错了话一样,马上要跪上去,却被站在他面前的狄仁杰拦住了。

后者摇了摇头,将张柬之按住。

满朝文武都看得清楚,武则天还是武则天,对武氏儿孙,终究还是宽容大度。

武三思闻言,跪地当当的磕着头,谢着恩。

既而武则天任命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令章为副使,整顿河北诸州守备,并责令诸部火速开进,尽快平叛。

在朝廷百官看来,女皇的反应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契丹不过是实力微弱、不通王化的小族,闹出这样的事多半也是愚昧无知、夜郎自大,但凡稍有头脑的人岂会跟庞大的帝国为敌?

这不是螳臂当车吗?

只要稍微排些兵马就可以将叛乱讨平,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

这也不过就是给武三思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而已。

而这个机会,似乎有些简单了些。

众人再无异议后,武则天伸了伸懒腰,略微疲惫的小声的说了句,“退朝吧!”

待所有人礼拜辞退后,狄仁杰拉住张柬之说道:“张大人,今日湖涂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