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90章 御马监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90章 御马监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生了生了,淑妃生了!”

高克礼从长安殿里跑出来,来到李晔身边汇报,声音非常欣喜。

李晔如释重负,又问道:“生的什么?”

高克礼正开心得紧,脸都笑烂了,听到问话连忙回道:“是龙子,奴婢恭喜陛下!”

李晔一笑,收敛情绪入内。

长安殿内的宫女太监伏惟顿首,几个太医和产婆都低头见礼。

“平身。”

李晔摆摆手,问张太医道:“怎么样了?”

头发斑白的张太医刚把一双血手在铜盆里清洗干净,躬身回道:“母子平安,可淑妃有些难产,下体出血很多,还须臣再给淑妃开些养身药调养。”

张太医六十八岁了,是太医院首席权威妇科大夫,一直专为宫中妃嫔宫女等女眷看病,同时对接生这项手艺活也颇有心得,唐兴公主和永安公主等五位宗室子女都是他接生的,他跟内侍省也有往来,具体事务是率队操刀阉割新选入宫的男子。

听到难产出血的时候,李晔还有些担心,可再听到张太医说并无大碍,李晔的表情又阴转晴了,乐呵呵吩咐高克礼道:“去,赐张太医五十匹绸,再赏一百金。”

老头儿没想到皇帝这么大方,当下感动得不行,直是山呼万岁,参与接生工作的人与长安殿的宫人也都有赏,只不过没有张太医这么多罢了。

论功行赏完毕,询问张太医是否可以进去看望并得到同意后,李晔独自步入寝区。

床榻边放着是几个装满热水的铜盆,正冒着热气,里面的水猩红无比,淑妃躺在躺在床上,上身盖着被子,身边放着一个襁褓,两个贴身侍女正各自为她清洗脸和下身,她下身隐秘处盖着绸布,修长白皙的双腿暴露在外,床单上全是血。

“陛下……”

看见李晔进来,淑妃苍白的脸上露出笑容,挣扎着就要起身行礼。

“别动,别动。”

李晔看得心痛,快步上前坐下,拉着她的手轻声道:“芳莺,辛苦你了。”

淑妃欣慰一笑,只道不辛苦。

李晔问候了几句,将目光转向了她身边的襁褓。

“朕的儿子,朕的第一个儿子……”

李晔心绪复杂,小心翼翼将其抱在怀里,细细打量起来。

胖乎乎的脸蛋,弯弯浅浅的眉毛,眼睛又大又黑,鼻子小巧,一对菩萨耳,嘴巴肉嘟嘟的,嘴巴下面还有一个双下巴,双手也胖乎,十指粗短。

他不哭不闹,就静静看着李晔。

长相随了何芳莺,只有一双眼睛有李晔的影子。

“你这家伙,把你阿姨害惨了。”

李晔打趣了一句,逗了他几句,但他就是不哭。

何芳莺嫣然一笑,问李晔道:“陛下想好起什么名字了吗?”

“朕最爱芳莺,小名不如就叫思芳儿,名和字还没想好,过几天再说?”

“谨遵陛下旨意。”

皇长子出世,而且还是皇帝最宠爱的淑妃所出,这自然引起了朝野的高度关注,杜让能、刘崇望、柳璨三位宰相率文武百官进贺表,枢密使高克礼率宦官进贺表,各方镇驻长安进奏使节也先后向朝廷递交了贺表,并奉上各种礼物,以表自家大帅祝福心意。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河东进奏院已经贺奉皇帝的情况下,亲自撰写进奏章呈送长安,李克用在信中以岳父名义祝贺皇帝得子,并进献战马二千匹、布帛一万端、钱三十万缗。

杨守亮带头后,关中龙剑、武定、义胜、镇国等十余镇也各有表示。

有了这些钱,具装重骑兵部队和陌刀队的组建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李晔乐得半死,处理完手头政务后决定小酌两杯以作庆祝。

一千年后的西安夏天很热,唐代长安的盛夏也很热。

正是七月初八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烈日当中天,晴空蓝天如洗,没有一丝云,没有一点风,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不动。

朱雀大街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各自躲在阴凉处避暑,偶见大黄狗无精打采趴在地上,热得吐出舌头,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天气炎热酷暑非常,起码有三十八度,李晔浑身都是汗水,喝酸梅汤解暑的时候,也不忘给三位宰相赐了冰镇酸梅汤,又下恩旨各衙署休沐一天,文武百官顿时如蒙大赦。

六部各司、弘文馆、翰林院等衙署全都休沐,只留一些官员值班,宰相当中则是后辈柳璨留堂值班,西川战事还在进行中,随时会有军情传来,得有个人看着。

天气是这样的炎热,当太阳西斜,天边火烧云起,黄昏暮色笼罩大明宫,宫女太监陆陆续续出现在视线中,一行行归鸟飞过清凉殿外,李晔才将心思转移到别的地方。

“饭点快到了,李廷衣差不多也要放学了……”

不顾高克礼和顾弘文的苦苦劝阻,李晔带着一群宦官来到了御膳房,御厨和打杂的宫人没想到皇帝回来,还以为御膳房犯事了,当下连忙都跪在地上,神色异常的惶恐与不安。

“去去去,都走开!”

皇帝打定了主意,顾弘文便为主分忧,上前将这些御厨和打杂宫人都赶走。

人都走完后,李晔大手一挥:“上!”

“江方庆,你带人去管火烧水。”

“顾弘文,你带人去宰羊洗菜。”

“……”

高克礼调兵遣将,一一交派任务,完了就随李晔进入厨房。

没有停顿,没有耽搁,当袅袅炊烟升起,顾弘文把羊宰杀好,李晔也拿过菜刀,麻利的将新鲜羊肉切割成小块,然后准备花椒、胡椒、茱萸、黄豆酱汁等各种佐料。

前世的李晔无辣不欢,可惜唐代并没有辣椒。

一切就绪后,李晔开始为何芳莺做嫩胡豆炖羔羊肉,操作的过程中,李晔想起了第一次遇见何芳莺的场景,也顺带想起了何芳莺当初是怎么做嫩胡豆炖羊肉的了。

七年前,黄巢兵临长安,田令孜带着僖宗出逃蜀中,寿王也被田令孜带上了,那时的李晔叫李杰,时年十四,是宗室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个,若非僖宗亲近,也就被抛弃了,逃到梓州的时候,僖宗累得不肯走了,田令孜只得下令原地休整。

僖宗与田令孜等人自然有好吃好喝,但随行的文臣武将和皇子皇女就得自己想办法了,当时有几个百姓献上了一些粗粮馒头,皇族宗室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吃过这样的东西,但因为饿得慌也就顾不上体面了,没有碗筷就用手拿着,很快就把食物吃得精光。

寿王勉强咽了两口冷馍馍,眼泪忍不住的流。”

围观百姓中,有一个叫何士文的男子,他请求寿王去自己家里吃住休息。

那天晚上,何士文的妹妹亲自下厨,做了胡豆炖羊肉招待寿王。

席上初见,寿王对这个女子惊为天人。

当初的寿王是现在的大唐皇帝李晔,当初的妹妹现在是淑贵妃何芳莺。

一晃七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已在李晔的记忆中模糊,但李晔不曾忘记那个夜晚。

李晔也还记得何芳莺当时是怎么做这道菜的,她先是烧水焯肉,然后加盐和胡椒,最后放一盆干净清澈的井水进去,炖到一定时候再放入胡豆,最后盖起来焖半个时辰。

“这做法还真是够简单够简陋的啊……”

想起当初那一幕,李晔忍不住笑出了声。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古人一般也只有蒸煮两种方式,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调料不齐全,做菜手法也有限,只能追求简单实用节省。

对于不怎么吃肉的小老百姓来说,只要整熟了,没弄焦没坏,怎么样都是好的,李晔谈不上是做菜高手,但前世是家庭主厨,也经常看王刚炒菜,所以及格水准还是有的。

“淑妃正在坐月子,朕得早点弄好,不然会饿坏她的。”

想起何芳莺,李晔手上动作再快了几分,又吩咐高克礼道:“快,把火弄大些!”

对了,块头不能太大。

李晔拍了拍脑袋,又将宰好的羊肉拿到案板上,笃笃剁成小块。

至于怎么解释突然会做饭这件事,李晔决定推到顾弘文和高克礼身上去。

这两个家伙对李晔忠心耿耿,替李晔背锅也不会有怨言。

顾弘文连研究炸药的时候都冲在第一线,还会怕背这个黑锅吗?

压下脑海中的杂念,李晔把肉块放到砂锅里,接着拿过调料罐,小心翼翼的往里面抖了一勺半泛黄的自贡井盐,然后又从小瓦瓶子里取了些珍重放入砂锅。

最后倒入一勺黄豆酱汁,将其与胡椒、盐、羊肉一起抓匀,稍做腌制。

把腌制羊肉的砂锅端到一边后,李晔将目光转向了炖锅,宦官江方庆在烧火洗锅,见李晔这边准备完毕,江方庆便拿着勺子将锅里的水都舀出来,然后等待锅底余水蒸发。

高克礼这边也把胡豆清洗好了,胡豆就是豌豆,西域传来的作物,所以在这个时代叫做胡豆,等锅里的水烧干后,李晔从橱柜里提出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的是凝固的猪油。

李晔挖了半勺放入锅中煎化,等冒出白烟后,李晔又倒入小半勺黄豆酱汁,接着将高克礼提前切好的葱末姜末蒜末放入翻炒爆香,厨房里很快就充满了香味。

调料炒好后,李晔将腌制好的嫩羊肉全部倒进,仔细煎了一会,色泽变成金黄后,李晔又倒入了半勺料酒,不过这个料酒并不是高度白酒,而是顾弘文找来的葡萄酒。

虽然中原在汉代时期就与西域有贸易往来,当时西域很多国也家都有酿造葡萄酒的传统技术,但人家一直把这个作为不外传的机密,中原习得葡萄酒得益于高昌国。

唐帝国荡平中原后,四方出击灭掉了大量西域小国,高昌也被并入大唐,葡萄酒的秘方也就保不住了,原本珍贵无比的皇家贡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路边酒家也都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李唐皇帝连唐协军都整出来了,搞来葡萄酒倒也不稀奇。

倒入半勺葡萄酒后,李晔盖上木盖开始炖,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李晔打开盖子,将洗好的嫩豌豆和茱萸一起放入,然后又加了一匙花椒和两勺自贡粗井盐。

一切完毕后,李晔合拢盖子,让江方庆把火整小些,等待着美味回锅。

随着时间流逝,厨房里的香味也越来越浓郁,羊肉的荤腥,豌豆的清爽,茱萸的辛辣,黄豆酱汁的醇厚,各种味道混杂,李晔时不时吞咽口水,几个宦官也是一脸期待。

一个时辰后,夜色笼罩长安万家灯火,李晔带着高克礼与顾弘文等人前往长安殿。

“咦?好香啊……”

李晔人还没进殿,李廷衣就语带疑惑的低语道。

她放下手中的德宗实录,看到了快步走来的李晔,皇帝一脸愉悦,看上去心情非常好,李廷衣有好久没看到李晔这么笑过了,他少了几丝皇帝的威严,多了几分夫君的温和。

当然,她还看到了高克礼和顾弘文以及他们端着的冒着热气的饭菜。

“廷衣,最近功课如何,德宗皇帝的实录你读到哪里了?”

见李廷衣身前的案己上摆着厚厚的书本,李晔心情又好了几分。

“还可以,读完建中四年了。”

李廷衣面露得色,傲娇的表情别有风情,看起来更美貌了。

李晔走上前,拉着她的手道:“来,把建中大事说来给朕听听。”

被李晔抱在怀里,李廷衣羞红了脸,答道:“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求袭位,朝廷不许,於是河北大乱。六月,汾阳郡王郭子仪郭相公薨,上悲痛罢朝五日,命百官吊丧,又亲自出宫临安福门送葬,改制厚待郭老相公。四年,泾原兵乱,上幸奉天避难,乱军拥立朱泚为主,朱泚遂僭越篡唐称帝。”

李晔听罢,笑笑道:“还可以,下去想想河北为何群起作反,朕命日问你。”

“嗯嗯。”

李廷衣点头,嫣然一笑,她忽然又抽了下鼻子,似是闻到了羊肉砂锅的香气,双眼也看向高顾二人手中盛放着食物的餐盘,疑问李晔道:“陛下,这是您做的吗?”

“对啊,今晚一起吃个饭。”

李晔面露微笑,又自顾自对高克礼道:“克礼,去看看李忠国和何宁到了没有。”

“是。”

“陛下第一次做?”

李廷衣的眉头不自觉皱起,但又被羊肉砂锅的香气抚平。

“看来朕做的还不错,呵呵……”

李晔笑了一声,温和道:“好了,快别问了,你去把书桌收拾一下,再洗脸洗手,等李忠国和何宁来了就开饭,朕很有信心的,对了,怎么不见你姐姐?朕很想她啊……”

“淑姐姐在内殿,臣妾去叫她。”

听着李晔有条不紊的安排,看着皇帝温和近人的笑容,李廷衣的心情莫名大好。

“弘文,去布置罢。”

望着李廷衣离开的背影,李晔含笑催促顾弘文。

“遵旨!”

顾弘文面露喜色,带着太监和宫女上前布置案己坐垫,放置饭菜酒水。

等到李廷衣洗手洗脸归来,何芳莺在侍女的陪伴下走来,五张案己都已放好,案上都放着一大碗嫩豌豆炖羊肉,一盘洗净切好的时令水果,一个三足杯,一壶冰镇葡萄酒。

当然,还有一叠蒸好的米饭,一碗米粥,一个精致小碗。

何芳莺是四川人,吃米习惯了。

“陛下……”

看到这一幕,何芳莺就知道是李晔专门安排的,当下直是哽咽了。

“芳莺,这是朕该做的。”

李晔将她抱在怀里,轻声安慰起来。

依偎了一会儿,李忠国和何宁夫妻终于也赶到了,被皇帝叫来吃饭,两口子都受宠若惊,得知这胡豆炖羊肉是皇帝做的,李忠国更是大惊,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厚爱自己。

“臣、臣……”

李忠国激动得不能自已,臣了半天也没臣出一句完话,索性一扑通跪下,何宁也异常感动,眼泪都掉下来了,跟着就跪下与李忠国一起行大礼,夫妻二人山呼万岁。

“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平身。”

李晔淡淡一笑,执何芳莺玉手率先落座,随后李廷衣跟着坐下。

李忠国还是杵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李晔又叫了一遍,他才小心翼翼的坐下。

“来,都尝尝。”

李晔指着放在盘子旁边的木筷木叉木汤匙,让大家都开动,随后亲自给何芳莺呈了一碗热腾腾的羊汤,取过汤匙递到她手里,感慨道:“七年前,你在梓州给朕做了这道菜。”

“没想到陛下还记得当年往事,臣妾……”

何芳莺声音哽咽,两行清泪无声滚落,低头泣不成声起来。

“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别哭了,这是朕专门做给你补身体的,尝尝。”

她没有拒绝,拿起汤匙舀了几粒豌豆和羊汤,凑到嘴边轻轻品尝。

豌豆的清爽,肉汁的浓香,让她食欲大动,三两下就把这匙豌豆吃光了。

李晔开心不已,又用下巴指着碗道:“再尝尝肉。”

他提前吃过,算是差强人意,但对于烹饪手法简陋的古人来说足够了。

何芳莺眼眸中多了几分期待,拿起木叉小心翼翼的叉了块羊肉,羊肉被炖得软烂,刚一入口就有了快要融化的感觉,香而不腥,膻而不骚,醇厚的汤汁挑动着每一根神经。

何芳莺没想到,黄豆酱汁居然也能用来做菜。

虽然她以前也用过,但都是把菜做好之后舀一勺酱汁盖在上面。

等到她回过神来,她已经吃掉了三块嫩羊肉和一块羊排。

“臣妾……”

“这本就是朕为你准备的,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深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讲。”

何芳莺羞涩低头,心中再次深深感动。

“真好吃,完全看不出来陛下是第一次做。”

她继续享用美味,她吃的很慢,动作很小心,而且没有声音,吃饭的样子都这么大方好看,但坐在左下的李忠国就不讲究这些了,开始的紧张全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看起来非常痛快,时不时还跟何宁说:“宫里的东西真的太好吃了,我也要跟你学!”

李晔笑道:“只要忠国想吃,随时带着何宁进宫来。”

“陛下厚爱……嗝……”

何宁话未说完,突然难以控制的发出满足的声音。

四下寂静,何宁一脸尴尬,慌忙伸手捂住嘴巴,都怪嫩胡豆炖羊肉太好吃了!

李晔暗笑一声,决定不嘲笑侄女。

这顿家宴结束后,李晔将重心收回到了军国大事上。

顾彦朗入朝的时候进献了三千六百匹战马,李克用祝贺皇帝得子的时候进献了二千匹战马,这两千匹马都是北方健马,非常适合训练成大规模平原会战的重骑兵。

除此以外,龙剑杨守贞贡献了三百匹,杨守忠贡献了二百匹,李思孝贡献了五百匹……

各项相加,李晔足足得到了七千三百匹壮马。

马是有了,但骑士却不易得。

好在府库余钱充足,七千重装骑兵李晔还是养得起的。

不过这件事李晔不打算再交给兵部,眼下宦官彻底失去了兵权,高克礼虽然被李晔委任为枢密使,但手中并无调兵权,随着明年春的科举入仕,外臣的话语权会更强。

杜让能和刘崇望的忠心李晔自然不用怀疑,但他俩也得用下面的人,任何组织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党羽的扩大和派系的复杂化,领导者都会难以全面掌控下面的人。

一旦进入半失控状态,杜刘二人的党羽对李晔的威胁就会变大。

思来想去,李晔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宦官。

骑兵不是一句话就能练成的,要设立相应的草场和皇庄,还要专门开辟供骑兵训练的跑马场,骑士的招募和马匹骑士甲胄的裁量打造分发以及兵营号舍的修建都需要人分管。

根据李晔的打算,这七千骑兵将按照禁军的职能来建设,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健全,继而逐渐取代神策军的禁军地位,神策军则会精兵缩制转为朝廷中央专职野战部队。

在此之前,神策军虽然也会出京作战,但次数有限,大多数时候也只是起个壮声势的作用,而且因为禁军的身份,神策军在辖区、司法、待遇等方面都享有很多特权。

中唐时期曾有监察御史到神策军辖区巡视,但却被驱逐,最后还被朝廷处分了。

由此可见,神策军虽是中央倚仗的庞大军力,但实际作用很有限。

神策军的职能要转变,那么就得有新的担任拱卫朝廷和天子的京畿卫戍部队, 眼下正好借着这七千骑兵起家,不过照目前的形势,李晔还是得把这部分兵权给宦官,不然皇帝本人和皇族宗室后妃以及宦官的安全都得不到实质性的保证,不能都靠外臣。

定初元年七月初八,李晔增设御马监,设掌印太监、掌刑太监、督师太监各一人,秩皆正五品,分掌御马监内使名籍人事升迁钱粮调度、监判御马监诸司大小文武人事、督马军训练及典牧所关收马骡及草料场皇庄马场,三监各领宦吏,仅对皇帝本人负责。

高克礼出任掌印太监,顾弘文出任督师太监,掌刑太监暂时空缺。

为了建立起新禁军的规制,李晔还在御马监的基础上分设陷阵、虎豹、大正、武原四营,又从南北二军及天威诸军中补选四千武士分营录入,每营一千人,皆归御马监领。

等那七千多骑兵练成以后,这四营的规模还会陆续扩大。

长安武学第一期的学子快毕业了,正好选拔其中良才充入御马监为军官。

被选入御马监的这四营士兵既不归属兵部调遣,也不属于北衙六军序列,所以也不归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和左右护卫中尉管辖,地位显然高于南北二军,是禁中之禁。

这四千人编制好以后,将顶替北军和金吾卫担任大明宫宿卫警戒。

虽然朝臣对李晔成立御马监的举动颇有微词,认为皇帝重蹈德宗皇帝的嫌疑,但在刘崇望和柳璨的大力支持下,事情最终还是顺利落实了,杜让能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作为计相,杜让能有自己的政治觉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