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完本感言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完本感言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知不觉,这本书就一百万字了。

2021年11月26日,晚上十点四十分,我上传了《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的第一章,至今已有七个月,两百多个日夜,如今最大的敌人朱温束手来朝了,这也昭示着《最后一个唐朝皇帝》就要结束了,我感触良多,百感交集,轻松、不舍、喜悦、感伤、太息、沉默。

一百万的字数,两百三十个日夜,一千六百份文档。

无论是哪一个,都让小舞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网文这一行的纯粹新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坚持日复一日,把这本历史文坚持写到一百万字。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没有大纲,没有主线,只有一个模湖的方向。

也因此,我有太多不足。

流水的文笔,驳杂的情感,糟糕的人设,感人的逻辑,啰嗦的描述,混乱的记忆,出戏的旁白,春秋的史料,脆弱的心态,暴躁的脾气,武断的假设,呆板的剧情,太多太多了。

好在,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写出来了,推演也还勉强还有那么三分合理。

会不会有读者觉得没有看到结局所以念头不痛快?我想不会的。

故事写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

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如此成功。

走到今天,还有一百多个坚持订阅的读者,小舞还是觉得自己很成功的。

但是没有哪一个作者的想法是写一本烂书,我觉得我也该放下包袱继续向前了,接下来的故事硬写下去,大概可以在对决李克用的篇幅营造几个爽点,勉强收获几千个订阅。

但这个爽点其实也不是那么爽,为了把爽感拉满,我要用力写好几个配角,表现出各方之间的勾心斗角,表现出文臣武将各自本有的时代风采,但是最近写起来总有些疲倦。

我用不出这么大的力气继续推演了,也没有人可以战胜狗皇帝了。

回想起来,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我写得最好的,是在成都那一场兵变,以及宣武军在毁灭过程中的众生百态,朱温,张氏,庞师古,葛从周,张存敬,就是我用力刻画过的人物。

但是这样的用力程度,在接下来的篇幅我已经不想再写了。

在这个人吃人的黑暗时代,值得我费尽心思凋琢的时代弄潮儿也只有朱温。

提到朱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弑君恶贼,是奸淫儿媳的禽兽,是个残暴不仁的屠夫,是这个时代最该死的暴君,是一个天生就包藏祸心的逆贼,但在小舞看来,朱温是复杂的。

小舞无意洗白历史上朱温的所作所为,权且谈谈小舞认识的朱温。

中和二年,唐朝流亡政府纠集数十万大军发动两京会战,分别以长安和洛阳为终点,静难、朔方、陇右、长武、泾原、鄜坊、山南、夏绥、河中等关西各镇野战军开赴渭水,鄂岳、湖南、荆南、江西、山东、忠武、河中等镇军队进攻中原,为了保卫新生的齐政权,朱温临危受命前往河南坐镇大局,随后又空降咸阳对抗数镇联军,最后前往同州抵挡王重荣。

《仙木奇缘》

这时候的朱温,有着大无畏的勇气,同州之战我简略描述过,在那个危急关头,很多人连拿起刀去跟王重荣碰一碰的勇气都没有,但是朱温去了,孤军死守半年,十次求援黄巢。

这个时候的朱温,是勇敢且无畏的。

当王铎进攻长安的时候,朱温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

向围困同州数月的官军投降,当时蒲津战场的指挥官是宦官杨复光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杨复光在邓州就击败过朱温,早就放话要杀了朱温,朱温也非常清楚,但他还是降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杨复光坚持要杀,最后是王重荣力保下来的。

这个时候的朱温,我想他已经抱定了死志,就没打算活着,只求保住全城将士和家人,这也是本书为什么要写朱温单骑赴洛阳的剧情,因为小舞觉得此时的他有这个勇气和大义。

当僖宗下诏赦免朱温之后,朱温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了僖宗的恩情。

陈州之围,在各路兵马畏惧黄巢余威不敢率先进军之际,朱温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孤军冒进,跟黄巢部众大小血战四十多次,最后杀退黄巢保住了陈州全城百姓一条活路,以至于陈州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他,和其他军阀不同的是,朱温没有在陈州劫掠养军。

打跑黄巢之后就要带兵走人,以至于陈州百姓非要给他立生祠。

朱温上任汴州的时候,汴州万人空巷,家家扶老携幼出门欢迎朱大帅上任。

蔡贼作乱的时候,秦宗权打得中原藩镇没有一个节度使敢吭声,僖宗下诏讨伐,各路兵马也是有心无力,朱温再次临危受命,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豁出命来跟秦宗权干。

许昌守不住就退守管城,管城守不住就退守中牟,中牟守不住就退守汴州。

孙儒在洛阳吃人的时候,各路藩镇畏惧孙儒凶名,朱温也怕得要死,但还是带着士兵出城准备孙儒野战,因为他知道,他退无可退,他的身后是汴州百姓,是几十万条人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僖宗给予了朱温尊严和信任,朱温也忠心回报。

在这个拿着碾子碎尸吃人的时代,只有这个残暴的朱温把老百姓当人。

在这个四方藩镇高喊万岁实际上却毫无行动的时代,只有逆贼朱温年年供奉不断。

历史上昭宗被韩建劫持到华州的时候,四方藩镇没人吱声,只有李克用和朱温站了出来,李克用扬言要来关中勤王,朱温也发了话,你们再不把皇帝送回去,我就来潼关看看。

韩建怕了,把昭宗送回了长安。

在昭宗被劫持到凤翔的时候,连年战败的李克用想来勤王也有心无力了,朱温也不打算插手这场由南衙北司内斗引发的灾难,刘季述派人去汴州,表示要效彷董卓故事的时候。

朱温没有答应,他认为不应该干涉中央内政。

直到崔胤多次来信,朱温才下定决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崔胤才会把朱温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许朱温以为,皇帝这次受难顶多跟在华州的时候一样,但真相却不是。

皇帝被宦官关在一座小院里,吃饭喝水从小洞里送进去,皇子皇孙没有衣裳,在腊月寒冬里活活冻死,被李茂贞掳去凤翔后,三宫六院的妃嫔不是被奸淫抛尸就是沦为营妓。

昭宗带着宫人在院子里推磨煮豆子吃,何皇后这些妃子拿稻草避寒。

一朝天子,活得不如一条狗。

小舞在想,当朱温把昭宗从凤翔带回来的时候,在看到昭宗一家人的时候,朱温这个人就开始变了,韩建能做的事,李茂贞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我比他们强十倍。

说到这里,大家都就知道了。

朱温不欠李唐什么,该报的恩情也报了。

要说兼并藩镇,当时的藩镇,有实力的谁不兼并?

所以我在书里也用了一句话概括,在天佑元年进入长安之后,一代枭雄朱温就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被皇位迷失了一切的一具尸体,一个行尸走肉的朱晃。

就凭这份功劳,一个公爵肯定是跑不了的。

都说五代十国的军头们都是反复无常之辈,但是跟随朱温之后又反叛的极少。

就连杨师厚这种战利品,朱温都能把他变成名将。

杨师厚他们被李罕之送去太原的时候,李克用根本看不上。

所以在小舞看来,中年的朱温一定有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中年的朱温,一定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护羽毛、英武神武的大帅。

但是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朱温,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认识的朱温来写。

有很多人说朱温残暴,但这个时代就没有不残暴的军阀。

王重荣这种枭雄,对牙兵动不动就是抓起马鞭一顿乱抽,事后还要威胁杀人全家,李克用这种颇有侠风的枭雄,段文楚被他绑在柱子上千刀万剐,李存孝被他五马分尸,康君立这种老将说赐死就赐死,李存信这种勐将为了不受他的猜忌,直接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就连备受好评的钱镠也是个杀人专家,上司周宝也在他的地盘上暴毙。

至于秦宗权、孙儒、马殷、李罕之这些人,就不用多说了。

比起这些人,朱温是一个值得拥护的大帅。

你不用担心被猜忌,你不用担心有本事没地方发挥,你不用担心打了败仗就会被处死。

至于跋队斩,本书的主角也在搞,没几个军阀不搞。

关于最后十年的数次政变,旧唐书和旧五代史都有清楚记载。

光化元年十一月,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昭宗,幽于东内问安宫,请皇太子裕监国,时昭宗委崔胤以执政,胤恃全忠之助,稍抑宦官,而帝自华还宫后,颇以禽酒肆志,喜怒不常,自宋道弼等得罪,黄门尤惧,至是,上猎苑中,醉甚,是夜,手杀黄门侍女数人。

庚寅,日及辰己,内门不开,刘季述诣中书谓宰相崔胤曰:“宫中必有不测之事,人臣安得坐观?我等内臣也,可以便宜从事。”即以禁兵千人破关而入,问讯中人,具知其故。

即出与宰臣谋曰:“主上所为如此,非社稷之主也。废昏立明,具有故事,国家大计,非逆乱也。”即召百官署状,崔胤等不获已署之。季述、仲先与汴州进奏官程岩等十三人请对,对讫,季述上殿待罪次。左右军将士齐唱万岁声,遂突入宣化门,行至思政殿,便行杀戮,径至乞巧楼下。帝遽见兵士,惊堕床下,起而将去,季述、仲先掖而令坐。

何皇后遽出拜曰:“军容长官护官家,勿至惊恐,有事取军容商量。”

季述即出百官合同状,曰:“陛下倦临宝位,中外群情,愿太子监国,请陛下颐养于东宫。”帝曰:“吾昨与卿等欢饮,不觉太过,何至此耶!”

皇后曰:“圣人依他军容语。”

即于御前取国宝付季述,即时帝与皇后共一辇,并常所侍从十余内人赴东宫。

入后,季述手自扃锁院门,日于窗中通食器。

是日,迎皇太子监国,矫宣昭宗命称上皇。甲午,宣上皇制,太子登皇帝位,宰臣、百僚、方镇加爵进秩,又赐百僚银一千五百两、绢千匹、绵万两充救接,皆季述求媚于朝也。

好了,重头戏来了。

时朱全忠在定州行营,崔胤与前左仆射张浚告难于全忠,请以兵问罪,全忠自行营还大梁。十二月乙卯朔。癸未夜。护驾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以兵攻刘季述、王仲先,杀仲先,携其首诣东宫门,呼曰:“逆贼王仲先已斩首讫,请陛下出宫慰谕兵士。”

宫人破钥,帝与皇后方得出。

天复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昭宗反正,登长乐门受贺。班未退,孙德昭执刘季述至楼前,上方诘责,已为乱棒击死,乃尸之于市。乙酉,制以孙德昭检校司空,充静海军节度使。

丙戌,宰相崔胤进位司空。

己丑,朱全忠械程岩,折足槛送京师,戮之于市。

看清楚了,宣武进奏使程岩因为和刘季述碰了一面,被朱温打断双腿押送京师问罪。

在昭宗被废黜期间,刘季述等人和程岩见面,目的自然不用多说,不过朱温没来长安,反而把勾结刘季述的程岩交给昭宗处置,比起把孙揆分尸的李克用,朱温简直不要太厚道。

再看后面,次年三月癸未,朱温引军归汴,上奏昭宗曰:“河中节度使岁贡课盐三千车,臣今代领池场,请加二千车,岁贡五千车。候五池完葺,则依平时供订额。”

看好了,都光化年了,朱温还在上供,不但没有停止进贡,还在给朝廷增加。

再往下看,改元天复之后,李茂贞迫于压力来朝,进钱数万缗。

不过崔胤已经准备除掉北司中官,旧唐书主编赵莹认为,时中尉韩全诲与茂贞相善,宰相崔胤与朱全忠相善,四人各为表里,全忠欲迁都洛阳,茂贞欲迎驾凤翔,各有挟天子令诸侯之意,当然,我相信,在这个关头,换在座各位上去当宰相,恐怕都会认为朱温靠谱些。

十月,朱温奉诏赴难,引四镇之师赴河中。

十一月,中尉韩全诲与凤翔护驾都将李继诲劫持昭宗出幸凤翔。

是日,汴军陷同州,执州将司马邺,华州节度使韩建遣判官李巨川送款。

甲寅,汴军驻灵口。乙卯,朱温知帝出幸,乃回兵攻华州。

大军驻赤水,朱温以亲兵驻西溪,韩建出降,乃署为忠武军节度使,以陈州为理所。丁己,宰相崔胤令户部侍郎王溥至赤水砦,促朱温以兵迎驾。戊午,全忠自赤水趋长安。

看好了,朱温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长安。

这个时候,昭宗已经被掳去凤翔很久了,崔胤连连告急。

在崔胤的催促下,朱温来了。

崔胤率文武百僚太子太师卢知猷已下迎全忠于坡头。

庚申,汴军趋凤翔。戊辰,至岐下。全忠令判官李择、裴铸入城奏事,言:“臣在河中,得崔胤书,言奉密诏令臣以兵士迎驾,臣不敢擅自迎銮。”

昭宗怒胤矫命,连诏全忠以兵士还镇,此时的昭宗还抱有一丝侥幸,认为李茂贞会放过他,对崔胤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敕令朱温带兵回去,那么近在迟尺的朱温是否奉诏了?

“辛未,全忠引军离凤翔,退攻邠州。”

再往下看,乙亥,邠州节度使李继徽以城降,全忠乃舍其孥于河中,以继徽从军。以汴军营于三原,十二月己卯,崔胤自长安至三原砦,与全忠谋攻凤翔。

崔胤为什么又去找朱温了?因为这个时候,昭宗已经在院子里磨豆子吃了。

那么朱温来没有?被昭宗勒令退兵后,朱温也很听话,并未对李茂贞发起攻击,一直到崔胤再次来请求勤王,朱温都还迟迟下不了决心,直到次年五月,李茂贞先动手。

“五月,岐军出战,大败于武功南之汉谷。”

“全忠闻捷,自引汴军五万西征。”

六月,进营虢县。丁亥,进围凤翔,遣判官入城迎驾。

九月,岐军出战,又败。

十一月,鄜州节度使李周彝率众救凤翔。十二月癸酉,汴将孔勍乘虚袭下鄜州,获周彝妻子,周彝即以兵士来降。于是邠、宁、鄜、坊等州皆陷于汴军。茂贞惧,谋诛内官以解。

李茂贞怕了,终于打算把皇帝交出去了。

次年春正月癸卯朔,车驾在凤翔。甲辰,昭宗遣中使到汴军,茂贞亦令军将郭启奇来达上欲还京之旨,随后昭宗上又令户部侍郎韩偓、赵国夫人宠颜宣谕于全忠军。

辛亥,全忠令判官李振入奏,上令翰林学士姚自传宣,令全忠唤崔胤令率文武百僚来迎驾。癸丑,上令礼部尚书苏循传诏,赐全忠玉带,仍令全忠处分蒋玄晖侍帝左右。

丁己,蒋玄晖与中使同押送中尉韩全诲、张弘彦已下二十人首级,告谕四镇兵士回銮之期。戊午,遣中使走马华州,追崔胤,胤托疾不至。甲子己时,车驾出凤翔,幸全忠军。

全忠素服待罪,泣下不自胜,上亲解玉带赐之。

朱温披麻戴孝等待处置,是不是伪装不要紧,关键是他肯装。

乙丑,次扶风,令硃友伦总兵侍卫。丙寅,次武功。丁卯,次兴平,宰臣崔胤率百官迎谒。即日降制,以崔胤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复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诸道盐铁转运使、判度支,魏国公封邑如故。戊辰,次咸阳。己己,入京师。天子素服哭于太庙,改服冕旒,谒九庙。礼毕,御长乐楼,大赦,百僚称贺。全忠处左军。辛未,宴全忠于内殿,内第子奏乐。是日,制内官第五可范已下七百人并赐死于内侍省,其诸道监军及小使,仰本道节度使处斩讫奏,从全忠、崔胤所奏也。帝悲惜之,自为奠文祭之。

二月壬申朔。甲戌,制赐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名。己卯,制以辉王祚充诸道兵马元帅。又制以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使、汴宋亳辉河中晋绛慈隰郑滑颍郓齐曹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太清宫修葺宫阙制置度支解县池场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中书令、河中尹、汴滑郓等州刺史、上柱国、梁王、食邑九千户、食实封六百户硃全忠守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卫,由此可见,昭宗心里还是感谢朱温的。

至于被李茂贞囚禁的女儿平原公主,朱温也帮昭宗要了回来。

“又令全忠与茂贞书,取平原公主。”

乙未,会鞠于保宁殿,全忠得头筹,令内弟子送酒,仍面赐副元帅官告。戊戌,全忠归大梁,上宴之内殿,置酒于延喜门。是日,全忠与四镇判官皆预席,上临轩泣别,又令中使走送御制《杨柳枝》词五首赐之,当然,这个时候的昭宗,只能盼望朱温是个真正的忠臣了。

这回把昭宗救出来之后,朱温也没乱搞,吃了一顿饭就回去了。

李茂贞该不该杀?我想谁都认为该杀,但昭宗是怎么对待自己仇人的?

“五月,制凤翔陇右四镇北庭行军、彰义军节度、泾原渭武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兼侍中、凤翔尹、上柱国、秦王李茂贞可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都到这个地步了,昭宗还觉得李茂贞是可以挽救的对象。

尚书令、秦王都封了,这等僭越李世民的名号,朱温、李克用都不敢要。

昭宗大梦做到这个地步,也已经属于不可挽救的对象了。

朱温能救你一回,还能救你两回?

自己不把自己当个人,还能指望谁把你当个皇帝。

尚书令、秦王送给李茂贞就罢了,朱温把昭宗捞出来之后,昭宗还在给李茂贞升官,中书令、太师、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来了个全套,想什么呢,指望仇人替你制衡朱温或者李克用?先不说李茂贞没有这个忠诚,就凭他那些兵马,是朱温的对手?能干碎李克用?

到这一步,朱温决定篡位了。

既然秦王、侍中、尚书令、中书令能封给李茂贞,那么你的皇位自然也能给我。

天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崔胤被杀,崔胤新组建的禁军同步瓦解。

不久,朱温亲赴洛阳,总督迁都工作。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大伙儿都知道流程。

言归正传,都说崔胤怎么叛君卖国,把我们扔到他那个位置上,皇帝被人当成狗一样关在圈里羞辱,你谁不能找?抛开上帝视角,当时朝廷能求助的还能有谁,天下藩镇愿意下场来凤翔救驾的又有谁,除了朱温,你还能求助谁?况且他还是朝廷多次呼叫后才过来的。

在这之前,朱温比天下九成藩镇都忠。

不但不停止进奉,还往里贴钱,自己打下地盘之后,还不忘分朝廷一杯。

就凤翔事件,他的做法比起董卓、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这些人,真是仁至义尽了。

关于称帝之后的朱温,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他的作为,看看他制定的法律政令,河南闹蝗灾,朱温专门写了一篇灭蝗诏,督促各州县官员灭蝗救灾,儿子朱友裕在宋州当刺史,因为上报祥瑞,被朱温革职,朱温认为他只顾着找祥瑞,不关心治下民生,不配当这个刺史。

特权阶级之一的寇彦卿,打死了一个老百姓,被御史弹劾,牙将出身的寇彦卿放话要找刺客杀掉这个御史,朱温把他叫来谈话,如果这个御史掉了一根毛,我就杀了你全家。

老百姓没牛没马当畜力?别担心,去军营拉,去官府要。

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只有朱温把老百姓当个人。

最后,小舞借用前辈吕思勉对朱温的评价来结尾。

吕先生说:“梁太祖的私德是有缺点的,所以从前的史家对他的批评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论人的标准自亦随之而复杂,政治和道德伦理岂能并为一谈?篡弑也是历代英雄的公罪,岂能偏责一人?老实说,当大局阽危之际,只要能保护国家、抗御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当一个政治家要尽他为国为民的责任,而前代的皇室成为其障碍物时,岂能守小信而忘大义?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恤民的,而历来论者多视为罪大恶极,甚有反偏袒后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大义了。”

刘裕干掉了司马家几千皇族,大伙儿拍手称快。

高欢追得皇帝上天入地,仍然不失为一代英雄贺六浑。

一个空印桉就牵连诛杀了数万人的暴君朱元彰,也是大家口中的明主。

弑兄杀弟奸嫂逼宫连自己亲侄子三岁婴儿都不放过的李世民,也是公认的明主。

刘野猪就不用说了,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们歌颂的历代明君,没有哪个是圣人。

只不过当他的成就足够大,人们自动就会为他辩护。

明末思想家唐甄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周秦以后,君将豪杰,皆鼓刀之屠人。盖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诗经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因为私德有亏,就要把一个人全盘否定甚至打为罪恶,这不合理。

所以,我明明知道,为了吸引那样一部分唐粉,我应该把朱温集团的每一个都在书里千刀万剐杀光,让他们每个人遭受一百种死法,这样才能泄愤出气,但是,别幼稚了。

就本书而言,李晔就是个好东西吗?

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我毫无避讳他就是个刽子手。

但是我一直认为,写书应该给予主角以成长,给予反派以人性。

在唐五代拿新中国标准要求自己,这不是扯吗?

我不想写什么圣人,因为中国皇帝就没有圣人,天地万物都是刍狗。

这些大概就是小舞对朱温的一些粗浅认识了,权作交流而已。

所以写完汴州篇幅的时候,我的激情也已经退去了,接下来的章节,无非种田拓边削藩封国争储歌颂大唐中兴而已,读者很明显都能猜到我的思路了,那我还写什么呢。

所以,就这样吧。

读者不但能猜到接下来中原篇幅的剧情,也能猜到西域、日本、新罗、南诏的剧情,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比你们所想的更加波澜起伏的故事了,我也没有**去凋琢其他人物了。

魔术已经被揭秘,魔术师没有表演的**了。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大唐接下来的中兴事业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第二个问题,我到底在写什么?

蒽……我在写一个关于晚唐的故事,一个人魂穿昭宗,意淫解决那一段令很多人都痛惜遗憾的悲伤故事,即使现在我打算放弃写这一段故事了,想起来依然觉得,好遗憾!

不是遗憾我没有写完,而是这一段故事本身,真是遗憾到无以复加。

我痛恨自己没有文才,写不出来真实感人的剧情。

我痛恨自己没有见识,写不出来热血沸腾的战场。

我痛恨自己无能,描写不出来一副真实的晚唐画面。

我痛恨自己不能把那一个个绝望悲伤的故事还原到各位眼前。

我想展现这个时代的无奈,我想改变那一个个让人遗憾悲伤的故事。

但是很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

小舞姑且聊一聊我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吧,没有谁爱吃人肉,没有谁天生就是刁民,但是每个时代的人被局限的不仅仅是阶级和视野,还有认知和想象,因为身处局限之中,前人的所思所想在我们看来也只是建立在愚昧之上的妄想,就像千年以后的后人会感慨我们是那样的愚蠢无知,就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我们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如此的愚蠢,就像曹刿感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样,身在庐山之中,我们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

在古中国,皇帝就是神,但我更愿意用洛夫克拉夫特构造的克苏鲁神话来指代这些神,在克苏鲁体系中,神是冷漠的存在,它们没有人类的社会道德伦理观,也没有黑白善恶之分,它们视人类如草芥虫蚁,人类遭受的一切都是因为神无意识的影响而造成的荒诞结局。

我也更倾向用这个观念解释晚唐五代的众生百态,这个时代的人,上到皇帝宰相藩帅,下到贩夫走卒,并非是遭受到了某种恶意的针对,没有一个生灵希望他们如此度过一生。

在这一切乱象的背后,也不存在一个恶魔为此欢声喝彩。

年仅三岁的朱温无法真正理解自己父亲的病痛和离去,而横征暴敛的州县官差则更是年幼的朱温所无法战胜的恶魔,这一切就像他的人生一样,面对着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无处挣扎的把自己暴露在未知的恐惧面前,朱温成年之后,以成人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世俗向他解释了什么是疾病、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歧视、什么是残暴、什么是夜捉人。

但这种解释不能改变什么,疾病从未放过朱温,在他的一生中纠缠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嫂子、他的儿子、他的童年、他的死亡,还有世道带来的残暴演变同化和自己与众不同所带来的孤独和恐惧,都是朱温穷尽一生也无力战胜无处闪躲的黑暗深渊。

这个时代的三教九流的人的一生也是如此,他们的学识和经验丝毫不能撼动这个被潜移默化推向黑暗深处的世道,,没有一个人希望这个世道如此糟糕,在这一切乱象背后也不存在一个恶魔为此欢声喝彩,秦宗权抬着碾车到处跑的时候也不会哈哈大笑,最终他们在疯狂的边缘认清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发现这世俗的认知和解释只不过是建立在愚昧之上的妄想。

在宏观上,我更愿意用宇宙冷漠主义来解释人的一生。

在宇宙的尺度下,哪怕不以个人而论,而是把所有人类视作一个集合,不单是地球上的七十亿人口,而是从远古到未来,所有存在过无法计数的人类,仍然过于渺小卑微。

我们就像画中的人物,哪怕可以斩妖除魔,却仍经不起另一个维度的揉捻,因为我们对画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人也一无所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是,人真的能认识自己吗?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复杂的好人,别人则是单纯的坏人,我们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拿俗人的准则要求自己,我们推崇仁义礼智信,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表现却存在与之相反。

冷漠、苛刻、欺诈、偏执、狭隘……

我们高呼更无一人是男儿,但当多铎真的兵临城下,你我未尝不是钱谦益。

对于宇宙冷漠主义,在我的认知中,哪怕是以个人而论,以现实生活为尺度,依然可以证明它的合理性,每个人的一生是幸福还是悲痛,并不单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行为选择。

我们可以将个人生活视作是由意愿、行为、结果三个部分组成。

明确目标、付诸行动、收获结果,这个过程足以解释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

在小舞看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渴望,都只是世界赋予我们的。

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自己,便会有怎样的需求与渴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切**的根源,而这一切观念与认识的建立,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决定。

我们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少年时接受到了怎样的家庭民风影响和文化教育?在儿时生活环境被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又因种种巧合接触到了怎样的社会影响?是哪部动漫让我们开始相信正义和友情?是哪本文学开始让我们反思生活的困境?是哪本杂志让我们爱上了人文科学?是哪部电影开始让我们向往大人的世界?是哪个老师让我们产生了学科倾向?

我们要知道,这些东西并非是我们选择了它们,而是它们恰巧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人群的传阅讨论、电视的固定播放、网络的流量推送、师长前辈的教导、至交好友的感慨。

这种选择充满了无序性和不可预期,充满了细微的巧合和更大群体的支配。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这样的记忆。

如果我没有遇到那个人,如果我父母没有做那个决定,如果我没有去那个地方,如果我没有翻开那本书,如果我们没有听说那部电影,如果我没有出生在这个家庭和地方……

如果有这么多如果可以如果,那么我们现在所爱、所恨、所思、所求、所想的一切,一定不再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那一切,这种记忆一定存在,认真去想,哪怕只是外界轻飘飘的一句话,也一定影响过你的某种观念,我们生活意愿的本质就是如此的脆弱且毫无使命。

人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属性,我们谁都不能避免被影响改变定型意愿。

一切意愿都只是外界投影,哪怕是自身最本源的部分,也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以遗传基因的方式在我们存在之前就早已经设定好了一切,新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也会是外界对我再一次的塑形,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没有选择权,因为我们选择的依据就来自于这个世界。

从而我们生活中也从未诞生过真正源于我们的意愿,一切都只是外界的投影。

有人说,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这句话对错不说,但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年少轻狂,所爱甚多,那么我们第一次讨厌自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吗?就像知行合一解释的道理,我们应该相信我们难以完全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矛盾和抗争的状态,每个人都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知行合一,王阳明为什么又要撰写传习录开宗传道?

如果我们能知行合一,电视台和抖音为什么又要不厌其烦的弘扬正能量?

我们有没有一些自己无法接受、无法解释、无法抗拒的行为?比如吃奇怪的东西、撕裂自己的伤口、虐待动物、跟人争吵、性的上瘾……这种意愿和行为的矛盾状态,背后的原因在小舞看来在于观念和性格的不协调,就像大多数人相信传统道德伦理,推崇仁义礼智信,但我们许多人身上依然具备与这些观点相违背的性格弱点,自私、刻薄、贪婪、懦弱、懒惰、残忍等???,人的性格是在成长时期受遗传基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一过程和人的观念相同,都是一个被动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反应工程,所以人对自我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落差,一般来说,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也无法抗拒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里的性格并非是类似赖床的习惯,而是类似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面对外界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性格与观念共存,却时常令人陷入矛盾和纠结。

成长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行为背叛意愿的时候,认清自己性格的反面,这种反面我们无论是否接受,它都将跟随我们一生,我们可以一时战胜它,但却永远无法抹除它,所以我们拥有怎样的性格反面,我们就越痛恨怎样的人,从而最终认清了自己,也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我书里的李晔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他如你如我如众生,都在朝厌我的结果发展。

人的行为与意愿难以达成一致,所以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敌对的产物,我们根本无法相信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反而大部分时间会陷入一种我到底在做什么的迷茫,人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是无辜且无意义的,每个人都只是自己生活的影子。

关于结果,人的生活起码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无法改变的结果,就像是命运,例如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个人性格所引发的必然事件,还有一种则是谁都不能预期的未知结果。

例如我们在哪个城市?跟谁一起生活?以怎么样的方式去死?所以在小舞看来,所有无法改变的结果本身就是对人存在意义的否定,所以在这里小舞只聊不可预期的结果。

人是无法逃脱外界影响的,哪怕是鲁滨逊也不行。

这种外界影响不仅仅是其他人和社会环境,有太多东西影响着生活的种种结果,而个人行为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对结果的引导必然是不可预期的,谁能知道十年之后是什么样?

举个例子,你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城市,也许是因为你出生在这里,但是这一结果显然不是你的个人行为所能引导的,完全是你的父母在你存在之前就已经替你决定好了的。

我们追求一个对象,但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无法保障一个完美的结果。

虽然我们的行为推动了事件发展,但结果如何起码要受两个家庭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外界影响更是无法预期,也许就是因为闺蜜的一句话,也许就是因为看了一场电影而觉得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难以容和,甚至可能因为邻居大妈的一句话,我们就动摇了。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坚定,但一个选择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在小舞看来,我们个人的行为并不能引导事件朝自身期望的结果发展,而且还有可能还会对他人产生未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行为人本身甚至毫不知情,所以我们人生的种种结果甚至可能只是无数人的行为走向一个未知结果时所卷起的尘埃,身在庐山之中的我们同样也不能察觉,我们也在无形之中影响改变伤害着他人,甚至很多时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我当初没说这句话,如果我当初没有看这本书,如果我不曾遇见他……

我们觉得我们能改变一切,实际上我们甚至什么都改变不了。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当然,这些只是小舞的个人之间,不代表任何人。

小舞虽然奉行宇宙冷漠主义,但当下比较常见的价值观还是相对主义。

例如,没有真正的善恶,没有真正的美丑,一切都是相对的。

这种言论属于典型的相对主义价值观,与小学生一样纯粹的善恶观相比,相对主义确实显得更成熟更客观更理智,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主义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弘扬的理由。

但是很多相信相对主义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奉行相对主义一定会导致宇宙冷漠主义,因为相对主义是否定一切价值的客观存在,在这一观念的视野下,最终也一定会看到宇宙冷漠的存在,如果选择坚信相对主义,那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理解并接受宇宙冷漠。

宇宙冷漠本身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世界最为理性客观的解释,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宇宙冷漠的信任,绝对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如果真实的相信人的存在和一切行为都毫无意义,那我们的人生该如何继续?

小舞就处于这样的痛苦之中,这也是为什么觉得本书越写越写奇怪的原因。

好家伙,这个作者居然为朱温洗白,朱温集团怎么能有情有义?朱温集团的每一个都是十恶不赦的逆贼,他们没有正常人的伦理道德!主角要拯救这个时代,那就得做个圣人!

看看作者写的这个主角,猜忌、暴虐、好色,明君怎么能是这个样子啊!

好人就该是普世的好人,坏人就该是彻底的坏人!

但是我相信,当你走过秦宗权走过的路,你连路过都非常难过,如果我们经历了朱温的残酷一生,我们未必有朱温的忠诚大度,我们未必就有他对老百姓仅存的那一片温存。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痛的看客,从未经历过别人的痛苦和煎熬,从未经历过别人的生命黑暗与阴影,却总让别人如何宽恕如何善良,听起来很有道理,而实际上一旦这些痛苦经历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还能侃侃而谈吗?从网上的评论区就能看来。

网友判桉,死罪起步。

碰到强奸桉,满清十大酷刑一样不少。

真把我们丢到皇帝的位置上,我们的残忍程度不会比任何人差。

——————————————————————————————

最后说一下,我为什么不写完?

因为没有意义了,现在每一章只有一百多个订阅。

这个成绩,完全不能支撑我继续写下去了。

为爱发电?

我只能说,爱过。

前面我也考虑过为爱发电到最后,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

陪伴本书到一百万字大关的某位书友,很多次跟我从黄昏畅谈到深夜的一位好友……

我俩闹翻了,闹翻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觉得我在瞎编,或者说我写出来的朱温跟他印象中的朱温有太大反差,或者说我写出来的唐末跟他印象中的唐末完全不一样,我无意用史料一一反驳,就算反驳获胜,我也不能得到些什么,失去一位好友已经令我昼夜悲痛,我也不想用这样痛苦的心情去跟他争论什么。

我的性格很不好,我一直是个暴脾气,很容易冲人发火。

为了避免再伤害到你,这一次,我走。

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吧,谢谢你的一路陪伴。

愿你如星君如夜,夜夜流光相皎洁。

第二个就是,诚如故人所说,这个故事写到现在,好感其实已经没有了。

我也承认,这本书已经背离了我的初衷。

书名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结局一开始我也设计好了,是一个非常戏剧性且能气得所有读者咬牙切齿的结局,但是算你们狠,有几个读者猜到了我的想法,这让小舞失落又气愤。

小舞不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小舞是一个刚愎自用且喜欢捉弄人的恶魔。

但是想到善良的笑容君,小舞又不忍心这样做。

于是就这样,在矛盾和抗争的状态中,这本书写到了一百万字。

还有很多经验教训,就不一一写在这里了。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郑从傥陨落那一段,虽然我笔力不够,没能看把你们感动,不过,写的时候,我把自己感动了,但我不能哭,眼泪落在键盘上,会影响我码字。

淑妃派人敲顾弘文闷棍那一章,我把自己写笑了。

李晔跟张太医的故事,我也把自己写笑了,大半夜笑得停不下来。

除了感动和笑,我觉得也有热血澎湃的时候。

比如在南方五镇造反的时候,主角亲率十万御林军在蓝田县誓师出征。

比如暴雪之冬的茫茫雪夜,猪脚亲率两万将士,雪夜袭击长沙。

关于这几位宰相,有人说,如果大臣都这么忠于职守,为什么唐朝后期内斗那么严重?这个问题,我想并不难解释,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组织团体不内斗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上位者身后都有一群小弟,就算这个人不喜欢内斗,后面的人也会推着他搞事。

一个班级尚且有小团体,何况一个朝廷?

尽忠职守和党争,二者之间并不冲突。

关于这些宰相,两唐书的记载都非常简略,我只能从史书里的蛛丝马迹去推导他们的性格,

历史上的杜让能愿意为皇帝康慨赴死,本书为皇帝背锅也在常理之中,刘崇望能成为李克用的偶像,刘崇望的儿子能当上南汉政权的宰相,那么刘崇望肯定是有权术和过人本领的。

这也是本书为什么要在洛阳战役这样描写刘崇望,因为我认为他是这样的人。

至于王抟和孔纬这些人,都是身份惊人的世家宰相,但并不是什么奸臣。

相反,王抟作为王导十世孙,却是晚唐良相之一,他的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

像王抟这样的大臣还有很多,各位读晚唐史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至于朱温,这一仗打完,他就是主角最忠实的走狗了。

我认识的朱温,我也尽量表现出来了。

总的来说,结局还算圆满。

最近几个月,我的心态大不如以前,一直在摆烂和振作中动摇不定,很感激一直以来支持小舞的朋友们,同样感激看正版的你们,你们说太监也好,说高野舞不是人也罢,小舞都坦然接受,小舞的确辜负了你们,小舞的确对不起你们,小舞应该挨顿骂,江湖再见吧!

最后就是感谢环节了,这本书能写到一百万字,得感谢你们。

我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不会说什么漂亮话。

只有谢谢,真的谢谢。

谢谢你们的支持、理解、包容、鼓励。

如果没有你们,我不可能挺过风雨坎坷写到今天晚上。

感谢曾经给我订阅和打赏的读者!

感谢给我留言鼓励的读者!

感谢骂我的读者!

感谢所有能看到这里的读者!

魔蝎水瓶、小筱小小武、龙翔九天001、文博嘉禾、雨夜响杨主身、书中小黄金、尽浮生、藏海疆域、并刀、云哥的Fans、霹雳六祸苍龙、心海求鱼、周郎才尽、汉之光武、灼眼之零时梦游、李依澈、乐灵星、不一样的纯洁、山海巴龙、小苦心、北竞王、灈渲漓水……

感谢盟主白衣如若,感谢的铁粉——迷恋你的笑容。

……

白衣如若,我记得是这本书第一个给我鼓励的读者。

后来他就不留言了,我猜他可能对我失望了,真的对不起了。

把酒言欢书狂傲,我的月票金主,谢谢你,也谢谢你们每一位的的月票。

迷恋你的笑容,是这本书写到一定字数之后才出现的,每一章都有她善良的评论,在我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是她一次次劝阻安慰,不但每天追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刚刚查看记录,从2022年4月16日这天开始,到2022年6月15日这天结束,整整61天。

一共61天,她就投了61天的票,每天8张票。

风雨无阻,没有一天中断。

刚刚查看记录的时候,我真的红了眼眶。

小舞何德何能让笑容君如此厚爱,真的深深拜谢了。

愿你如夜之始、如夜永在、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山之寿、如水之盛、如章之权……

魔蝎水瓶,总有些骚主意,

文博嘉禾是我粉丝里唯一的一个堂主,后来他和白衣如若一样,消失不见了。

唉,给你们道歉了!

让你们失望了,本书现在还有一百多个订阅,谢谢你们!

所托非人,我也很……愧疚!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再见了。

他年江湖再相逢,一声道友尽沧桑。

对了,差点忘了,本书不会立即就完结,大约还有十万字左右。

不过大家就不要订阅了,这最后四十章剧情,我写给迷恋你的笑容看。

最后,再次致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