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95章 洛北观兵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95章 洛北观兵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河北各镇当中,目前以李克用的实力最为强大。

统辖天兵、大同、横野、可岚、云中、雁门、振武、楼烦、黑鸦九军,管内太原、平阳、绛州、慈州、大宁、西河、阳城、乐平、上党、昌华、朔州、云中等二十一郡。

押藩契丹、室韦、沙陀、突厥等部,合计109县,人口超过一百万户。

管内常备军八万,有衙内武士四万户,另有黑鸦军一万三千户,其中黑鸦军是胡人汉人混成编制的独立牙军,乃是李克用直辖的部队,由十三太保和幕府高级文官单独管带。

其次是卢龙,管内幽州、蓟州、怀来、密云、保定、博陵、石家庄、莫州、沧州九郡,莫州就是明代的河间府和天津卫,押藩都护奚、东胡、契丹、渤海、新罗、鞑靼等地。

自建贞之乱结束,卢龙历来是由皇亲国戚出任节度使。

最有名就是李载义和张仲武,李载义是废太子李承乾的后人,张仲武则是令胡人不敢弯弓抱怨的人屠,这也是卢龙节度使的特色,心情不好了就随便出去找个胡人部落筑京观。

一直到晚唐,卢龙节度使都对四方胡虏保持着强大的威慑力。

与此同时,卢龙也是防遏河北的桥头堡。

比如中和五年的时候,易定节度使王处存因为跟李克用有交往而遭到卢龙质疑,在时任节度使李可举眼里,王处存跟李克用这个造反出身的胡狗交往,双方肯定在策划阴谋。

为防段文楚事件重演,卢龙出动六万大军教训王处存。

这个惯性思维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命数将焉之时,直接影响了李匡威一干继承者,无论是李匡威还是刘仁恭,无不视李克用为心腹大患,属于铲除不了但也不能真正臣服的那种。

就向心力来说,卢龙对唐廷是比较拥护的。

卢龙下辖的九个郡也都是大郡,乃是河北幽云富庶之地,境内户口超过百万,常年保持十五万人以上的野战部队,衙内超过三万户,但与河东不同的是,卢龙内乱非常频繁。

当然,这也是河朔三镇的传统艺能。

除了河东和卢龙,第二梯队是平卢节度使和易定节度使。

元和年间,在李纯的强势打击下,全国恢复了形式上的大一统,淄青节度使一分为三,分为天平、泰宁、兖海,其中天平和泰宁的节度使历来是长安朝廷直接任命,与关内神策军京西京北行营各节度使一样,节度使一般是禁军世家子弟出任,幕府由朝廷选调文官组成。

平卢节度使则是唯一继承了淄青雄风的山东藩镇,全称平卢淄青管内押藩营田都团练观察处置节度等使大使,与后来新设的易定节度使一道担任防遏河北藩镇的战斗堡垒。

自李师道被杀到王师范掌权的大半个世纪里,除了投降黄巢又被王铎降服的王敬武,二十四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均为唐朝中央政府从长安选调任命,对李唐王朝的向心力非常强。

实力也很雄厚,常年拥兵十万。

第三梯队就是团团包围的魏博和成德,最特殊的两个。

这两个才是后人口中的藩镇割据,不输两税,不请刺史,不行唐律。

武夫当家,兵变跟过家家一样,每当爆发兵变,监军就持节去大帅府坐下,任凭衙内杀得血流成河也不管,等牙兵办完事,牙兵推举哪个当新大帅,监军就承认哪个。

这两家虽然军力强盛,经济富庶,人口众多,但因为被朝廷排斥,被周围一干防遏型藩镇包围孤立,加上血腥极端的武家政治和不稳定的权力中心,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对外战争连遭败绩,李克用虎视眈眈。

为了保住既有利益,两家只能投靠更强大的朱温。

如今朝廷看起来比朱温还强大,两家便转而倒向李晔。

李晔下诏命令河北各镇节度使派遣官员入朝报告情况的时候,成德、魏博、平卢、易定、卢龙四镇的官员本来就在路上,得知皇帝下诏自然加速赶路,之后停在了洛阳行宫。

皇帝将要在洛阳检阅各路平叛将士,视察各面行营工作情况。

得知这一情况,各镇使者便停在了洛阳。

淄青派出的是王师范幼弟王师克,成德派来的是王镕的表姐王思懿。

王思懿,其父王景慎,王绍鼎庶出子,王镕之父王景崇则是王绍鼎嫡长子,王绍鼎之母是寿安公主李淑,宪宗第六子绛王李悟之女,也就是穆宗的侄女,是这么个亲戚关系。

除了王镕,王思懿是王家当代唯一有皇室血统的后辈了。

也这是因为这一节,王镕才会把表姐派来,好跟皇帝联络一下感情。

魏博派出的是罗弘信的儿子罗绍威,易定派出的是王处存的弟弟王处直。

卢龙很尴尬,李匡威举家流亡成德,被王镕一锅端,李匡筹目前又没有儿子,兄弟俩也没有其他兄弟,于是只好派出高级官员,以幕府观察判官卢传毅和衙内法直崔述为首。

二人都是世家出身,见过大场面。

各镇使者几乎是在前后脚时间就到了洛阳,不过抵达洛阳并不意味就能见到皇帝,用礼部官员的话来说就是:“天子日理万机,哪里能这么快就召见你们,且安心候着待诏。”

表姐王思懿果然就老实候着了,住在洛阳行营南大营的临时会馆里不出门,王师克却狡猾了许多,整天四处走动,试图接触行营文武官员,了解洛阳行营的各项重大军事部署。

听到东厂的报告,李晔哑然失笑,对翰林学士崔远说道:“随便他们刺探好了。”

……

自从朱温撤离洛阳,这几天的洛阳热闹非凡。

不但各镇使者陆续入朝,陇西郡王、并州刺史、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汴州北面行营都统李克用奉诏到了洛阳,检校工部尚书、尚书右丞、鄂岳观察使、扶风郡侯、汴州南面行营都统杨守亮,京兆尹兼全国水陆发运使李庸、河内招讨使王宗暗、长江漕运总督裴颜、武汉水师大总管杨守信、湖南节度判官王泰等功勋赫赫的各路行营文武也先后抵达洛阳。

这些重量级文官武将的抵达,意味着皇帝就要来了。

太平登封二年,公元八百九十三年三月初六,洛阳定鼎门。

洛阳不如长安规整对称,但是也有自己的中轴大街,从皇城端门一直到外郭定鼎门,全长八里左右,宽约三百步,略逊长安的朱雀大街,而且因为两侧种植着比较多的樱花,所以洛阳天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樱花大道,所谓的日本平安京和风,其实就是学了一半的唐风。

在盛世时期,洛阳天街的壮观可想而知,天街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皇帝的车驾从定鼎门进入天街,然后前往皇城进入上阳宫,位于车驾中的人该是何等的心潮澎湃。

不过此时的李晔看不到这一幕,自黄巢以来,洛阳人口锐减,百姓不足十万户,根本看不到盛唐景象,在盛唐时期,洛阳可谓是世界的权力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也在则天大圣皇帝时代,那时候唐朝的实际首都就是洛阳,当时也称作神都,皇宫则称为上阳宫。

此时的洛阳破破烂烂的,定鼎门看上去很雄伟,但破败感却让人很出戏,当李晔一行抵达定鼎门三里外的时候,便看到定鼎门下有着庞大规模的队伍,李晔脸上露出了笑容。

定鼎门下,旌旗处处,华盖招展。

都畿道大行台下辖的文武百官齐齐列成两班,从汴州四面行营奉诏赶来的文官武将和各镇使节位列其次,超过一千五百位文官武将,紫衣红衣绿衣灰衣,都在和风下静静站着。

二十万将士从两面排开,无边无际,人山人海。

刘崇望下令,全军下马,箭不上弦,刀枪归鞘,雷管封箱。

他自己则摘下了帽子,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摘帽。

侄子刘过不解道:“叔父,圣驾还有三里,咱这么早下马摘帽卸甲?”

刘崇望铁青着脸,没有回答。

皇帝在三里外驻步警跸,这是君臣惺惺相惜到了极致的姿态。

但越是在这个时候,他就越是要做出谦逊的姿态。

未几,伴随着一阵雄浑的鼓乐之声,一队由铁鹰卫士卫组成的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开来,为皇帝和开路,稍后,刘崇望看到了一脸春风的皇帝,隔空相望,都是目光灼灼。

及近,又相视一笑。

李晔笑了,刘崇望也笑了。

如果抛开场合,这就是一对久别重逢的师徒。

老头儿有些沧桑,皇帝带着少年特有的神采飞扬。

师徒俩,都有些得意洋洋。

因为他们干了一件,不对,是很多件大事。

刘崇望正了正衣冠,开始率领文武百官行三叩九拜的君臣大礼。

一跪,三拜,走几步。

再跪,又三拜,再走几步。

三跪,再三拜,再走几步。

刘崇望双手举过头顶,与数千官员齐声山呼海啸道:“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臣刘崇望不辱使命,臣刘崇望恭贺陛下!朱温于二月二十九仓皇败逃虎牢关,陛下天威所向,不臣当死,大唐国威所在,不臣尽诛,臣刘崇望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惟愿国泰民安,惟愿太平登封,惟我大唐国祚,如泰之寿,如章之权,如柏之茂,惟我定初太上正道皇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夜之始,如夜之终,如夜永在,不病不崩!”

原野上的二十多万将士,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振刀舞枪高呼起来。

阳光从云层中倾泻下来,照得上阳宫金碧辉煌。

洛阳内外响起了山呼海啸的的呼喊:“万岁!万岁!万岁!”

起初因为人多,声音不甚整齐。

但是喊了几声之后,这声音就整齐起来了。

“万岁!万岁……”

二十万人的齐声呼喊,令天地颤抖。

震耳欲聋,直冲天际。

其势磅礴如山凝重如渊,如不可一世的天雷一般摧枯拉朽。

跪在地上的李克用听到这撼天动地的万岁声,脸上不由得露出了震惊之色。

这是一个庞大的、可怕的、复苏的古老帝国所发出的苏醒咆孝,亦如一百五十年那个向整个世界露出獠牙的强大帝国,即使它现在无比虚弱,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里,它还是某个藩镇不可战胜的存在,他庆幸自己来对了,他庆幸自己听进去了盖寓和张承业的劝告。

……

一队雄壮的骑士缓缓而来,皇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向前。

李晔头戴十二旒通天珠帘龙冠,身着十二章玄衣纁裳日月天河华带。

太师首相杜让能头戴漆黑璞头,身着五行虫鸟紫衣,腰佩金鱼袋,在皇帝左边随行,淑妃何芳莺头戴九龙九凤高冠金步摇,身着九章玄衣纁裳五行流光皂绛,在皇帝右边随行。

后面则是皇子皇女和随行的皇亲国戚,他们后面才是归暗、崔远、柳璨、李庸、高克礼、顾弘文、郑昌图一干枢密机要内臣,在后面就是南北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四司的主要高官。

一千警跸武士起步向前,一千男女乐师奏乐壮势。

“都!都!都……”

音乐奏响的时候,雄浑肃穆的角声跟着响起。

皇帝率领数千人缓缓走向鼎门,道路两旁的文武百官和三军将士齐齐弯腰低眉,对皇帝拱手作揖,神情肃穆庄重,皇帝看到了刘崇望,再是澹澹一笑,这一笑少了些肃穆和冷酷。

李晔上前三步,凝视着刘崇望。

刘崇望沉默着整理衣冠跪下,然后五体投地伏惟。

音乐完毕后,李晔亲自上前扶起他。

四目相对,李晔久久无语,过了许久才说道:“朕,替天下百姓谢谢你!”

“既食君禄,则忧君事,微臣惶恐顿首!”

说罢又要行礼,李晔拉住刘崇望,笑着道:“刘崇望听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