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9章 辱主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9章 辱主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昭度执掌南衙时,其子韦间为左武卫大将军,在左右监门卫军中也很有威信,是以当韦昭度罢官的时候,韦间才会提出集结大军,联合李忠国向杨复恭讨个说法。

一个李忠国不足以彻底扫平杨复恭,但加上韦间和他麾下的左武卫,事情可就难说了。

去年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劫拦僖宗圣驾,杨复恭不满,暗示李忠国率天威军与其火拼,李昌符预感不妙,率军逃亡陇右,韦昭度即率南衙禁军追讨。

僖宗又派扈驾都将李茂贞协助,双方联合击溃李昌符,李昌符最终被斩。

这一仗韦间也随父出征,并且立下了战功。

李晔对南衙这两万仅存的且有战斗力的禁军很是中意,此次借韦昭度倒台,便打上了韦间的主意,如果能留下韦间,南衙的两万精锐禁军就到手了。

虽然韦间的本部兵马只有左武卫,但左右监门卫的将领大都是其父韦昭度的旧将亲信,韦间在这两卫军中也很有威信和影响里,只要他能留下,调动这两万精锐并不是难事。

李晔并不担心使唤不动韦间,亲爹被杨复恭搞下台,这家伙肯定对杨复恭恨之入骨。

只要刘崇望能将其留下,南衙禁军归于李晔之手就是这几天的事。

韦间大好年华,本该是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好时候,韦昭度也不忍儿子随自己回家赋闲,只是担心儿子留在长安会被杨复恭报复,所以才不顾韦间的苦苦哀求,命韦间跟他回老家去。

韦间不想回家种地,值此乱世之际,大丈夫当怀凌云壮志以报国,可韦昭度坚持要他走,他也不敢违抗父命。

听到刘崇望的话,韦昭度很高兴,人家以宰相之尊出面挽留,说明自己的儿子是有用的人。

可他又很为难,要是韦间留在长安,杨复恭会不会打击报复?肯定会。

“相公厚爱,韦某本不该推辞,只是复恭跋扈,恐怕会……”

刘崇望道:“为弟与兄结交多年,交情甚厚,令郎一表人才,为弟也很喜欢,不如让韦间拜为弟为义父,不看僧面看佛面,为弟与令郎成父子之实,杨复恭定不敢胡来。”

若果真如此,吾儿有宰相撑腰,杨复恭明面上肯定不敢乱来,至于暗箭,以刘崇望的本事,肯定也能防得住,留着儿子在京城,也算为韦氏留点东山再起的希望吧。

如是一想,韦昭度道:“吾儿顽劣,性急如火,恐难为相公驱使。”

韦昭度心里虽然已经答应了,但面上还是要婉拒一下。

刘崇望正色道:“为弟非阿谀奉承之辈,韦兄明鉴,若令郎当真不堪,为弟不会挽留,韦兄这么说,莫不是怕为弟薄待令郎?令郎拜到为弟膝下,弟当视为己出,兄长勿忧也!”

听到这,韦昭度终于打消了所有的杂念,朝韦间喝道:“还看着做甚?跪下!”

韦间心中狂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三拜,拱手正声道:“孩儿拜见父亲!刀山火海,千军万马,但凭父亲驱驰,敢有忤逆不孝言行,便叫我不得好死!”

“应当如此。”

刘崇望颔首,伸手扶起韦间,正声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当以忠孝为本,刘氏亦以忠义礼信为家训,汝当忠君报国,常思兄长今日之困,尔若狂悖放肆,为父决不轻饶!”

韦间重重一拜,作揖道:“孩儿谨遵父亲之命,万万不敢胡来。”

韦昭度告诫道:“国家中兴之日,吾儿还家之时,汝当铭记,深追为父平生所教!”

“孩儿不敢忘!”

韦间朝韦昭度一拜,起誓道:“他日孩儿必以阉贼杨复恭首级,慰韦家列祖列宗!”

“好!好!”

韦昭度哈哈大笑,这一笑很是豪迈,拍着韦间肩膀道:“果真如此,为父死而无憾。”

“吾弟崇望,就此别过,保重!”

儿子都拜刘崇望为义父了,韦昭度也就坦然受了刘崇望的兄长之尊。

“兄长保重。”

刘崇望拱手相送,韦间躬身送别父亲,竟是留下了两行眼泪,哽咽道:“父亲保重身体,今日一别,再见之时已……”

韦昭度淡淡一笑,不再言语,遂就行,终已不顾。

当天夜里,韦间改名为刘间,次日,刘崇望任命刘间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李晔又下诏授刘间为金吾上将军,专典南衙禁军,总领诸军事务。

发出这道诏书,李晔叹道:“刘间无功拜金吾上将军,太傅闻讯必怒。”

刘季述躬身答道:“大家无须为虑,皇宫大内,复恭焉敢欺主。”

这话很强硬,也很嚣张,不过他有强硬和嚣张的底气。

宫中二千余名阉人与保卫内宫的数百武宦都归内侍省统管,内侍省的最高长官一开始是两名内侍监,天宝十三年改内侍少监,有数人,并不固定。

德宗李适即位后,念李辅国等人跋扈嚣张,遂疏远宦官,又改设内常侍,设长官六人,一起掌管内侍省,分化宦官权力。

这刘季述就是六位内常侍之一,杨复恭拥立李晔,其中就有他的参与支持。

之前认出刘季述后,李晔便让其在含元殿陪伴自己,并时常咨询国事,二人的关系也快速升温,刘季述仗着李晔的恩宠,跟杨复恭也就不怎么联系了。

李晔知道这家伙是个野心勃勃的权谋家,所以一再恩宠表达信任,效果也不错。

见李晔很担心,刘季述便如上回答,安抚了李晔一番。

宫里是自己的地盘,可不是你杨复恭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哼!

“本太傅要拜见大家,尔等让开!”

含元殿里,李晔正与刘季述说话,外面却突然传来了杨复恭的声音。

李晔心里一抖,这家伙果然找来了。

殿外,刘季述的心腹小太监吴顺低眉躬身,对杨复恭道:“太傅,不是小的不让您进,干爹在里面,干爹说了,没有他的命令,内侍省一应人等不许入内,还望太傅谅解……”

“狗一样的东西,也敢拦本太傅,滚!”

杨复恭勃然大怒,一脚将吴顺踹开,推开殿门冲了进去,不等走到李晔面前,就远远质问道:“刘间与国无功,安能拜金吾上将军之位,大家何意!”

李晔不语,刘季述斜着眼睛瞟了杨复恭一眼,起身阴森森道:“杨中尉这是拿含元殿当神策军大营了?皇宫大内,天子驾前,不可如此无礼,还不快快向大家请罪。”

见刘季述面色不善,自己又没带一兵一卒,杨复恭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道:“老奴不敢造次,可那刘间乃卑微匹夫,为何能获封金吾上将军?神策军将领都是保卫天子和朝廷的忠贞之士,如果无功也能居此高位,恐神策军将士不满啊……”

前面是质问,后面这句话就是**裸的威胁了,要是刘间都能当上金吾上将军,神策军还会不会保护皇帝就难说了,我可不敢保证,神策军不会哗变。

刘季述寒声道:“大家这么做,自然有大家的道理,杨中尉出身内侍省,宫里的规矩应该是了然于心,无诏擅闯含元殿,是为何罪?”

他明明已经下令,没有他的命令,内侍省一应阉人都不许入内,可杨复恭却强闯进来,而且还打了他的心腹,刘季述安能不愤?

听到刘季述指责自己没规矩,杨复恭心头更气,反击道:“本太傅奉大家圣意参决国事,有紧要军国大事可以无诏而入,大家允许的,反倒是你,大白天关起门来不让人进,想做什么,莫非是准备效仿刘克明?”

听到这话,莫说刘季述,连李晔都是脸色惨白,情不自禁后退了几步。

“胡言乱语!”

刘季述气得半死,指着杨复恭呵斥道:“我对大家的忠心日月可昭,神鬼共鉴!内中宫人谁不知?倒是杨中尉,说什么让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尽由你处置,是要行李辅国故事吗?”

“放屁!”

杨复恭气得面部哆嗦,颤声道:“先、先帝封我为忠贞启圣定国功臣,我为先帝流过血,为朝廷立过功,你刘季述又干了什么?李昌符作乱时,你又在哪里!”

二者互相指责,一个说对方要效仿刘克明弑君,一个说对方要效仿李辅国把皇帝当傀儡。

“别争了,二位都是国之股肱。”

李晔坐不住了,再让这俩人吵下去,非得出事不可。

听见李晔发话,刘季述强迫自己先闭了嘴,杨复恭见状,也不再言语。

李晔道:“太傅忠贞为国,不辞辛劳日夜操持,有再造社稷之功,季述昼夜侍奉在朕身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二位都是忠臣,没有奸臣,都是朕的臂膀。”

刘季述心中一暖,躬身以示谦卑,杨复恭冷哼一声,犹豫少许后转身快步离开了含元殿。

等杨复恭离去,刘季述才低声进言道:“杨中尉骄横无礼,欺辱主上,有仇士良之祸心,大家当未雨绸缪,先下手……”

二人关系本就不是很好,只是在拥立李晔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看到杨复恭权势愈发壮大,又是封公又是拜使,刘季述觉得很不公平,明明自己也参与了定策,可什么也没得到,本来他对李晔是有些不满的。

不过当与李晔接触后,刘季述又理解了李晔,内中各宫各殿都有杨复恭的眼线,就连含元殿也有一群武宦监视,大家不是不想封赏自己,是做不了主。

今天见杨复恭因为皇帝封韦昭度之子为金吾卫上将军一事发火,刘季述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自从和李晔关系升温后,刘季述便站到了李晔这一边,并且让他的人接管了含元殿,之所以下令说“没有我的命令,内侍省一应人等不许入内。”,也是怕杨复恭眼线闯溜进来。

对于刘季述的防备之举,杨复恭如何不知?

貌合神离,早已对彼此不满的两人,今天终于撕破了脸,刘季述忌惮杨复恭,故而建议李晔先下手为强,趁机除掉杨复恭。

“别说了。”

李晔打断了刘季述的话,一个仰面瘫躺在榻上。

刘季述一脸不解,也没敢多问,沉默了一会儿,李晔幽幽道:“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主仆至重,杨复恭跋扈妄为,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今日举止言行,实有辱主之罪,朕夙夜忧思,奈何手中无人,谋事艰难呐……”

刘季述心中一动,连忙跪地正色道:“奴婢是大家的人哪,有道是主辱臣死,奴婢虽然只是个奴婢,却也明白这个道理,杨复恭如此放肆,论罪当诛,奴婢愿为大家效死!”

李晔流出两行泪水,起身拉起刘季述,低声道:“此事重大,关乎朕与尔等的生死,果真要诛杨,还要好好谋划一番,你手里可靠的人有多少?”

刘季述躬身道:“奴婢属下有武宦七百,都可靠,只须大家一声令下,即可为大家上阵!”

“不急。”

李晔沉思少许,又凝声道:“这事要保密,一旦泄露事败,朕为文宗矣。”

“天知地知,主知奴知,大家放心。”

刘季述伏身一拜,见李晔一直不做部署,便又问道:“奴婢听说杨复恭跟义子李忠国翻脸了,大家可以拉拢李忠国,此人粗鄙无谋,见利忘义,可收买引用之。”

“此事稍后再议。”

李晔假作不知,回到了开始的话题,侃侃而谈道:“杨复恭兄长杨复光是先朝重臣,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虽已去世,余威由在,京畿诸军皆感念其恩义。”

“杨复恭虽然跋扈妄为,但并无明显的实际罪证,轻易杀之,难以服人,其府中还有八百外宅郎君,杨守贞、杨守亮、杨守信等人也都是手握重兵的方镇大帅,不可不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