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74章 上阳宫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74章 上阳宫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张全义的请降,李晔未做答复。

投不投降是张全义的自由,杀不杀他是李晔的自由。

七月二十三,月明星稀。

李文博在一阵剧烈的颠簸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辆独轮车上,身上盖了好几层毯子,大脑还是空白的,看着漫天的繁星,恍若隔世,过了许久,李文博才清醒过来。

过了一遍昏迷前的记忆,忽然想起打赢严敬武之后好像还有要重要的事请要做,于是勐地坐了起来,推车小兵勐地一怔,继而又惊又喜地喊道:“世子没死透,李都头醒了!”

李文博摇了摇昏沉的脑袋,随口应了一声,那名小兵便兴奋地大喊起来:“李都头醒了,李都头醒了!”

“世子醒了!”

“世子殿下活过来了!”

所部士兵一个接一个,兴奋的声音接连响起。

火光照耀下,每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

世子殿下带着五百敢战士当先冲杀,先是在叛军的埋伏前救下了大伙儿,然后又以一敌十奋力与叛军死战,奇迹般地替大伙儿守住了生门,这等英雄豪杰,谁不佩服爱戴?

推独轮车的小兵尤其自豪,一副王有胜神情。

当时李文博倒下的时候,很多老兵就说他不行了,但是这个小兵却一口咬定,说世子肯定能活过来,当时那些老兵还笑他,现在好了,应了他的话,李文博果然活过来了。

李文博醒来之后,很快有一骑赶了上来,李文博定睛一看,却是五哥李锐,李锐关切道:“十三弟,伤好些了吗?”

李文博指着骨折的左手,看着胸膛上的七处刀伤,惨笑道:“还好,不碍事,疼是疼,不过伤不了命。”

顿了顿,李文博问道:“刘濯和王士常他们怎么样?”

李锐叹了口气,道:“刘濯没有大碍,只是王士常和赵诚,唉,王士常身中二十六箭,六天前的晚上殉国了,赵诚被开了瓢,怕是熬不过今晚了,我就是来告诉你的。”

沉默了一会,李文博又问道:“曹判官、苏书记、梁参军他们呢?”

李锐叹了一口气,道:“曹判官染上了瘟疫,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他拖着一口气,就是想知道你还能不能活,梁丰被兵部以判事不力召回长安了,此去多半是有去无回。”

“苏书记,前天来的消息,他已经在洛阳殉国,庞司马还好,断了一条腿,命是保住了,不过以后也上不了战场了。”

李文博大惊,追问道:“高参谋呢?”

“高姑娘她……”

李锐摇了摇头,艰难道:“顾监军在慈间集殉国了,顾弘文很不高兴,她为了救你,上报行营为你替顶罪,四天前被中尉府召回论罪了,顾弘文是什么人,你不是不知道……”

李文博失声道:“死了?”

“被贬了,去武汉参谋部任职,下个月就走。”

顾弘文的弟弟顾弘远是左神策军奋威都的监军,跟李文博很合得来,这回在洛阳殉国,顾弘文非常不高兴,跪在李晔面前哭,说李文博害死了他弟弟,李晔果然起了疑心。

派人到前线调查,准备逮办李文博,当时李文博正在昏迷,奋威军参谋高颍便站出来当了替罪羊。

李文博长叹一声,想起了高颍去年从武学参谋科毕业时来军中报道的场景,想起高颍赠剑于他,高颍数次在兵部为他仗义执言的场景,李文博还历历在目,当下不禁双目微湿。

从陕县出征,一直打到洛阳,八百里路,李文博统率的奋威军损失惨重,三千将士折损近七成,校尉以上军官战死四十六人,随军文官死了大半,兵马使李文博重伤濒死。

这么惨重的伤亡,难怪兵部、枢密院、中尉府都很不满,李文博很后悔,不该为了争功孤军冒进,不然也不会中埋伏,想到战死的将士,李文博垂泪不止。

等他发泄完了,李锐道:“赵诚就快不行了,他想见你最后一面,你……”

李文博随即挣扎着站了起来,杵着木棍道:“走!”

他匆匆走到队伍中间的一辆独轮车面前,幸存将士都在了,赵诚躺在独轮车上,血淋淋的脑袋上缠着绷带。

脸色苍白,毫无人色,气若游丝。

李文博走上去,握住赵诚的手:“长章我弟,我来了。”

赵诚见了李文博,嘴角微微一咧,算是一个笑容了。

“世子殿下……终于,咳咳,终于等到你了!”

李文博握住赵诚的手腕,见他脉搏微弱至极,就知道无力回天了:“长章我弟,有什么话就说罢,文博听着。”

“世子,跟你打仗……赵诚……不悔。”

这是赵诚的第一句话,李文博无言以对,只能点头。

“长章,在天上……咳咳,在天上,看世子跟大总管收复洛阳!”

李文博泪如雨下,再点头,赵诚张大了嘴,不断的吸气吐气,终于攒够了说第三句话的力气。

“长章的妻儿和七十老父,就交给世子了,我爹……爱吃羊肉,劳烦世子……”

他紧紧攥着李文博的手,却怎么也说不出最后几个字。

忽然,他的手一松。

整个人完全不动了,双眼望着漫天繁星,李文博怆然大哭,依然点了点头,伸手将他的双眼轻轻合上。

在场将士,无不双目通红。

李锐向来阴冷,此时却也眼眶泛红。

赵诚是万年县人士,武学步兵科第六期毕业,毕业之后被兵部分配到左神策军奋威都出任宪兵队校尉,当日大战李文博陷入重围,赵诚拼死营救,这才把李文博抢了出来。

片刻之后,四千多将士继续上路,赵诚还是在独轮车上,李文博把绳子套在肩上,亲自拉车。

待我回家!带我回家。代我回家……

“老弟,坐稳了。”

慈间集会战后,伤亡惨重的部队都接到了枢密院的命令,择日撤回长安休整,李文博部就是这些部队之一,一行人默默行进在官道上,皓月当空,漫天繁星,战争却不会停止。

……

郑徽以张全义的名义起草了数十封书信,分别寄往洛阳行营和长安,官军攻势却丝毫没有减弱,杨成接到信件只是一笑了之,没有李晔允许,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受降。

七月二十六,官军进逼洛阳,驻师定鼎门十里外。

四面楚歌,张全义终于放弃了所有幻想。

是夜,官军发起土工作业,打算用雷管爆破定鼎门,钟灵雪劝阻杨成道:“洛阳是我朝东京,玄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帝曾在这里久居,贸然炸毁定鼎门,恐怕会留骂名于青史。”

杨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停止作业,改用投石机掷火油烧城,钟灵雪又劝阻道:“洛阳皇宫虽然遭于兵祸,但宫殿根本旧址还在,如果不小心烧了上阳宫,也会留骂名啊。”

杨成虽然是个武夫,却一向好文,素来以文官自居。

为免遗臭万年,杨成撤销命令。

听着城外和定鼎门一带的震天喊杀声,张全义只是哀声长叹,徘回庭院中,故作不良计。

一个人在院子里转了大半个时辰,张全义回到家去,上堂叩拜母亲刘氏道:“今晚大风,十面埋伏,儿死期将至,所以故作不良计,儿不孝,不能尽孝了,愿母亲四体康直!”

刘氏已是八十高寿,双目失明,听到这些话,连眼泪都流不出来,只是伸手摩挲着张全义的脸干嚎,让儿子赶紧逃命,或者把她交给官军顶罪,看看能不能让皇帝赦免儿子。

张全义说不出话,五体投地拜了三拜。

“按照唐律,母亲不会有事的,不孝子这就走了!”

嚎啕声在身后响起,失明的八十老母摔倒在地上,张全义只能强忍自己不回头,独自返回节帅府,张全义一个在房间里待了很久,不接见任何文官武将,书记黄云苦劝无果。

官军打破夏门,丁封急告张全义,张全义在房中饮酒,长叹道:“我的老百姓要遭殃了啊……”

家僮周安劝张全义投降,率文武百官出城,肉袒牵羊跪迎官军入洛,被张全义一刀砍死,杀死周安之后,张全义去见了袁氏、朱氏、王氏和七个儿女,简单叮嘱了张继祚几句,之后张全义命牙将鲁通带长子张继祚出去躲避。

然后转身对幕府参谋丁封说道:“我事历黄巢、诸葛爽、李克用、朱温,跟李罕之也有渊源,负国叛君,朝廷是不会放过我的。”

“所以我不会投降,但你们没有大罪,朝廷会放过你们的,等我死了,你就带着文武百官和继祚到定鼎门跪迎官军入洛吧,继祚不知道肉袒牵羊礼怎么行,丁参谋记得教一下。”

丁封怆然大哭,哽咽领命。

说罢看向黄云和郑徽:“二位是洛阳高臣,等我死了,就不要再组织兵马抵挡了,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德行,当初跟李罕之共事的时候把老百姓害苦了,如果此时再因为我牵连百姓被官军屠杀泄愤,我在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

“我能为各位和洛阳军民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黄云泪如雨下,说不出来一句话。

“好了,都走吧,感谢各位多来年的精诚合作。”

……

等众人退出节帅府,张全义哭着对朱氏说道:“你是一镇主母,理应自尽死节,如果被官军俘获,李茂贞、王建、韩建、周岳、杜洪这些人的妻妾就是被凌辱的先例啊。”

朱氏夫人哭着说道:“我嫁给你十七年,你没有听过我一句话,不跟黄巢造反,不随诸葛爽复叛朝廷,早些与李罕之断交,怎么会有今日,现在你让我死,我怎么敢不死?”

说罢抱着八岁的小儿子,哭泣道:“今日母子分离,黄泉路上能否重逢已是未知,走过万里黄泉路,进了枉死城,过了三生石,走上望乡台,娘只要你来生莫要投生官宦家!”

小儿子嚎啕大哭,死死抱住母亲不松手,朱氏狠下心,一把推开小儿子,解带吊死在卧室的房梁上。

张全义转身看向袁氏和王氏,以袖掩面道:“你们也随她去罢……”

袁氏夫人哭着拜别一对儿女,拂袖走进了卧室。

王氏夫人揽起裙子,抱着石头哭着跳进了院子中间的池塘,三位夫人自杀后,张全义叫来了十九岁的女儿张露焉,流泪大哭道:“你为什么要投生到藩镇家啊!”

“你是家中长姐,不能为娼为妓!”

说完以袖掩面遮脸,一剑刺死了张露焉,之后张全义勒死了次女张云,命令牙兵去催促媳妇齐氏自尽,齐氏隔帘对张全义拜了三拜,留下两岁大的儿子,撞死在了假山上。

是夜丑时末,官军从定鼎门杀入洛阳。

张全义手持横刀与数百牙兵骑马奔赴上阳宫,神策军蜂拥而来,再跑到应天门,牙将罗纯已经自刎五凤楼,张全义又转向建春门,建春门守军已经溃散,大门深锁,不得入宫。

二十八日凌晨,洛阳大火四起。

爆炸声此起彼伏,滚滚黑烟直冲云霄,火光映红天空。

杀红眼的官兵看到人就杀,看到疑似叛军的男人,不由分说就是一刀,被官军俘虏的河阳牙兵被绑住双手押到街道中间成排跪下斩首,街上人头密密麻麻的,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大雨,血水混着雨水流着,城中哭声大作,溃兵和老百姓四散逃命,张全义蹲在五凤楼上,身体不住颤抖。

这样的事,自己干过,朱温干过,李罕之干过,李克用也干过,把老百姓抓到碾子上碾成肉末然后用盐腌制成肉饼的景象他也见过,李罕之当面给他表演,他没有制止。

把女人放到蒸笼里蒸熟,然后用刀切开,拿黄豆酱蘸着吃的场景他也见过,李罕之曾经这样宴请他,他也尝试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他不会这样做,他也不会干涉别人这样做。

把一个女人绑在院子里,每天割一块新鲜肉拿来煮着吃的景象他也见过,孙儒离开洛阳的前后,洛阳附近到处都是这样的木桩,木桩上是被绳子绑住的白骨,头发还长在头上。

……

张全义脚步踉跄,跌跌撞撞朝上阳宫走去。

说来也奇怪,大雨在官军行营文武百官入洛之后就停了,阳光从云层中倾泻下来,照得洛阳皇宫金碧辉煌,洛阳内外响起了山呼海啸的的呼喊声:“万岁!万岁!万岁!”

张全义来到了贞观殿,站在洛阳最高处东望,各处城楼都已经插上了黄龙大旗,洛阳文武百官跪在应天门前,都跟着官兵附和高呼万岁,大儿子张继祚肉袒牵羊插表跪在地上。

“儿郎们,我……先去了,尔等善自为计!”

贞观殿廊檐下,两百牙兵转过身去,张全义一声长叹。

解下腰带,抓住一头往梁上一缠。

……

公元892年7月28日,张全义在上阳宫贞观殿自缢,时年四十,死前光着双脚,身边仅有衙内鲁通和侄子张天仲陪同,张全义在吊死前留下遗书:“我事历巢爽用温,为尚书三年,为刺史三年,为都头三年,主政洛阳六年,德薄躬浅,上犯天条,下逆民心,致秦兵直逼东京,无颜面对天下,赤脚黑发覆面,悬首贞观,任人鞭尸,勿伤百姓一家。”

庶长子张隐**望鹤楼,侄子张天仲自刎上阳宫,衙内兵马使鲁通抱石跳水自杀,两百牙兵皆自戕追随故主。

七月二十九日,张全义尸体被发现,陕虢大总管杨成下令将张全义尸首移出上阳宫,吊在云龙门曝尸示众,黄云等哭拜官员十三人,郑徽等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他者皆睥睨过之。

八月初三,洛阳百姓把他跟朱氏夫人合葬在夏门外。

初七,大明宫有旨。敕令洛阳行营,将张全义、朱氏、袁氏、王氏合墓移葬烟溪水。

……

初五,官军在夹马坊逮捕了藏匿在民间的衙内林时平。

“不管你们是谁派来的,我投降!”林时平毫不犹豫放下兵器,抱头蹲在地上道:“你们人多,我打不过。”

对面的将军安安静静坐着,貌似假寐。

部下士兵一个个龙精虎勐,在屋子里四处打量。

“我也没几个兵,郑判官说我有一千人,那是他假的,我最多就几十号人,本想着等你们停止搜查之后出城,结果,唉,我这些部下不是牙兵,打仗不行,吃饭一个比一个强,跟着我也就图个活路,你们网开一面,给他们一条活路罢。”

“我林时平,自认不是现世宝。”

“可是啊,天意始终没站在我这边。”

“以前跟王仙芝造反,王仙芝没了,后来跟崔绍打黄巢,崔瑾也没了,再跟黄巢造反,狗日的,黄巢又没了,后来投靠诸葛爽,诸葛爽没了,再跟着张全义,张全义也没了。”

“横竖一条贱命,你们看着办罢!”林时平干脆不再理会满屋子的官兵,端着碗里剩下的残羹冷饭,自个儿吃了起来。

黑衣人哂笑道:“你原本是不是还想着投靠朱温?”

“跟他?哈哈哈!瞎了眼才跟他!”

林时平破罐子破摔,大骂道:“老子这一身本事,若是有用武之地,怎么也是个侯爵,要不是朱温那个畜牲投靠朝廷,黄巢才不会输得那么快,我又怎么会落得如今这个地步?”

黑衣人笑道:“所以你是英雄未遇明主?”

“那可不是?”

“可是像你这么反复无常,也没有谁敢重用你罢?”

“你说错了,不是我反复无常,是这混账的世道太无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