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57章 行也思君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57章 行也思君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诚然,李晔有些猜忌李克用了。

如果李晔对上源驿谋杀桉的推断成立,那么李克用也是明白的,他知道朝廷在猜忌他,他知道僖宗想杀他,至于沙苑犯阙事件,李晔相信王重荣的真正目的是讨伐田令孜。

毕竟在起兵之前, 王重荣曾多次上表向僖宗伸冤。

但对于李克用,李晔更倾向于他是因为上源驿事件籍此报复僖宗。

众所周知,沙苑犯阙后,李煴事件爆发。

僖宗认为只有李克用能击败朱玫,但李克用却不愿为僖宗所用。

这一回,时任谏议大夫刘崇望继说服王重荣归顺朝廷后,再次临危受命, 带着诏书代表僖宗孤身前往河中规劝李克用,二人私交甚好, 李克用表面上答应了,实际上没有出兵。

在李煴被拥立为帝的关键时刻,李克用居然没有表态。

他是什么意思,其实很明显。

当初你猜忌谋杀我,现在落难的时候想起我了?

李克用虽然没有明说,但对僖宗的怨恨是很明显的,否则早就出兵勤王了。

时过境迁,这几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僖宗也死了,李晔上位后一直在竭力修复与河东的关系,李克用对李晔表现出来的样子也完全是个忠臣,但这不代表他对朝廷也这样。

诚如朱温所言,朝廷这回对朱温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猜忌。

如果出兵,很有可能会激起李克用的警惕。

无关他和朱温的仇恨,单纯是出于自保的警惕心理。

如今形势非常明了,如果朱温被杀, 天下有资格被朝廷猜忌的人并不多, 和杨行密、时溥、李匡威、王镕、罗弘信等人相比,无疑是李克用的势力更强,天下藩镇独一档级别。

李晔能想到这些问题,李克用自然也可以。

朝廷今年找借口灭了朱温,明年自然也能找借口灭了他。

他是皇亲国戚不假,但朝廷处死的皇亲国戚也不是一个两个,被高崇文以失地罪名斩首的东川节度使李康,被张子良逮捕最终被腰斩的镇海节度使李琦,都是手握重兵的宗室。

他是深受李晔宠信不假,但被皇帝猜忌杀害的节度使也不是一个两个。

皇帝不在乎你会不会造反,只在乎你有没有造反的能力。

毁灭你,与你何干。

所以如果不能找一个人神共愤的理由对朱温用兵,结果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就像朱温在奏章中说的,如果他是在讨伐河东的时候获了罪,那李思孝取鄜延,李克用侵云幽,朱谨逐齐克让据泰宁,朝廷为何不讨?被李克用杀害的段文楚又何其无辜?

如果李晔以这个理由对朱温用兵,李克用不慌才怪。

朱温还有一条申诉理由,如果陛下是打算怪罪臣派丁会带兵援助杜洪,那李克用当初率兵犯阙逼迫僖宗流亡凤翔的账又怎么算?臣当时也不知道陛下您会跑去御驾亲征啊。

臣当时也不在武昌啊, 况且是陛下您自己主动跑去夜袭丁会的,也不是丁会主动率兵与陛下逆战,这能怪到臣头上?如果陛下实在气不过要算账,臣把丁会交给陛下处置就好了。

陛下,您好好想想,臣得罪过您吗?

朝廷要钱,臣年年上供。

朝廷命臣保护漕运,臣尽心治河修渠。朝廷命臣讨伐秦宗权,臣豁出命去干,克服一切困难灭了秦宗权,从头到尾,臣有没有问朝廷要过一文钱?有没有问朝廷要过一个兵?

现在朝廷腰板硬了,打算卸磨杀驴了是吧?

自从归顺先帝,臣一直恪守臣节,先帝让我打仗,刀山火海臣不曾退却,这些年可谓是起早贪黑不嫌苦,忙里忙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朝廷成就中兴之势后,却渐渐对我施暴。

四方藩镇不知道我的处境,个个见我哈哈大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臣只能黯然伤心落泪。

当年在长安,先帝发誓保臣荣华富贵性命无忧,没想到才过了几年就变天了。

回想跟先帝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先帝谈笑之间是那么的温柔可亲,先帝对臣的海誓山盟臣还记得,哪料现在朝廷却要与臣反目成仇,既然朝廷不念旧情,那就分手罢。

臣到底有罪没罪,陛下好好想想罢。

朱温能这样跟李晔哭诉,自然也能给李克用他们这样。

李鸦儿,不要得意。

你先是杀了段文楚造反,又率兵进犯太原跟郑从傥相公交战,还带兵犯阙逼得先帝流亡,朱玫拥立李煴为帝的时候,先帝诏你勤王你也没去,还私自杀了孟方立霸占了昭义。

你罪行累累,朝廷当年就想杀你。

我朱温的今天,未尝不是你李鸦儿的明天。

不真正动手,中原形势很难说,李晔心里这个烦啊。

黄昏的时候,淑妃又像往常一样开始诵道德经,李晔却难得的悄悄进来了,何芳莺以为是宫人来找什么东西,没用注意,李晔把宫人都差了出去,在她身后的蒲团盘腿坐下。

青烟袅袅,何芳莺闭目诵经,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

不悲不喜,不恬不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李晔接道:“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光同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是和其光,同其尘。”

何芳莺平静一语,吐纳道:“寿王怎么来了?”

看到李晔突然拜访,何芳莺起身行礼,却被李晔制住了。

何芳莺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李晔。

自从剿灭王建,李晔戾气日重,性情喜怒无常,动辄贬斥大臣,宗室兄弟姐妹和世家子弟往往获罪,被打得鬼哭狼嚎,跟自己的女人也经常吵架,点点滴滴何芳莺都看在眼里。

何芳莺觉得李晔变了,变得不再像从前。

知道李晔在亲征期间杀了那么多人,何芳莺便开始诵经学道。

朱温上表哭诉问罪的时候,何芳莺以连年征战为由,劝说李晔不要暂时对朱温用兵,说朱温并无反状,朝廷冒然讨之,天下人怎么议论?夫妻争执不下,何芳莺对李晔失望不已。

说李晔猜忌好杀,冷漠无情,完全变了。

李晔不快,愤然离去。

截止今天腊月二十三,两口子已经冷战了四天。

沉默中,李晔没来由的叹了一口气,望着太清道德天尊的神像说道:“你是善心人,我却是双手沾满鲜血的皇帝,我们也在一起过了十几年了,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暴戾的样子。”

“其实我也不想残暴,好好的人我也不愿意杀了。”

“王建当初护着先帝逃亡凤翔,当时你和我也在队伍中,我难道就想杀他吗,门下省的言官说是我逼的,他带兵劫掠西川十二州是我逼的吗,他在新都杀了两万人是我逼的吗?”

“韩建当初护着先帝逃亡,还带兵在广元迎接先帝,当时你和我也在队伍中,我难道就想杀他吗?门下省的言官说是我逼的,我一没逼他勾结李茂贞上书威胁我,二没逼他上书对朝廷的人事安排指手画脚,三没逼他四次抗旨不朝,四没逼他贿赂杜让能和高克礼。”

“至于雷满和周岳,哪个不是死有余辜。”

“你之前说我喜欢贬黜大臣,陈长廷妄议宫闱秘事,在谏书中把我骂成连汉灵帝都不如的昏君,如果我不贬他,君臣父子纲常何在,中外群臣还会以为我年少即位软弱可欺。”

“君父君父君为臣纲,我没杀了他已是法外开恩。”

“还有韦间和孙揆他们,玩忽职守导致韩巡、刘载、上官绘被刺杀,杜让能险些遇害,我没有把他们下狱论罪已是法外开恩了,你说我苛责宗室世家子弟,宗室跋扈,世家嚣张。”

“就说那个被我废为庶人的睦王李洽,这是你我的皇叔,朝廷明明已经颁布了限地令,要求各地官府核查官田,不许再出卖,结果他私下吞没官田六千顷,以为我好欺负。”

“还有被我处死的那五个世家子弟,哪个不是闹得长安怨声载道的孽障。”

“盗娶衣冠女,强买强卖,调戏人妻,杀人毁尸,坏事做尽,这些我以前没有跟你详细说明其中缘由,我觉得以你对我的了解你会理解我,不想你却以为我是个喜欢杀人的暴君。”

“之前跟裴贞一闹离婚,我的确是带赵一真进宫了,她张口就骂赵一真是野女人,赵一真的门第家世的确不如她,赵一真的父亲赵德湮的确是秦宗权的部将,但赵家对我有恩。”

“我到襄阳的时候,赵德湮带着文武百官迎我,还把自己的郡王府收拾出来给我当行宫,赵匡凝和赵一真还坚持要跟我去打仗,说受国恩深重,值此国难之际,理当为国效力。”

“她却视而不见,看到赵一真就甩脸色。”

“我心灰意冷疏远她,你和她却都说我忘恩负义。”

“至于朱温,我不愿多说,你只要知道我针对他也是为了你。”

何芳莺低头看着道德经,似乎没有听到李晔在说什么。

李晔继续说道:“这些藩帅表面上恭顺敬爱忠心我,但谁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反,谁都想皇帝,真正忠诚皇帝的人自古就少,我这样的危急之君更不会有多少人真的忠心。”

“他们不过是好色贪财爱爵求名,畏惧我罢了。”

“我不在乎天下人怎样议论我,因为我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我在意你怎样看我,如果连你都觉得我是个暴君,如果连妻子都痛恨我,我费尽心思做这些事还有什么意义。”

何芳莺的眼睛睁开了,眸光看向李晔。

自从除掉杨复恭,她就没有听李晔说过这么多心里话。

一口气听他说了这么多,何芳莺情绪有些复杂。

李晔知道何芳莺诧异,低沉道:“你我结为连理已经十二年,早年跟着我东奔西逃遭了不少罪,清净日子没过几年,我志在天下,朱温一定是要杀的,他是我的绝世大敌,但要说我不害怕那也是假的,可是我又不能把这些话对别人说,想来也只能对你说说心里话了。”

何芳莺听李晔如此说,终于忧心忡忡道:“中原不同关中西蜀,你能讨灭李茂贞,在于关中是中国之地,民心大多在唐,离心倾向不强,你能讨灭王建,亦在于先帝幸蜀多年。”

“你能讨灭湖南,在于周岳无道,楚人苦之久矣。你能讨灭鄂岳,在于勤王之师,得到了黔中荆襄河东的支持。你能降服江西,在于地理相近,江西毗邻湖南,钟传畏惧你舍弃杜洪东进。”

“但中原不一样,河朔世代割据,河东魏博成德宣武卢龙徐淮江左皆有雄兵十万,官军不渡黄河已经一百五十年,朝廷恩威不达中原亦有百年,庙堂草野,官人庶民,谁把长安天子放在眼里?”

“形势盘根错杂,牵一发动全身。”

“虽然中原各镇矛盾重重,但如果朝廷势大,有扫灭中原之力,他们为求自保,恐惧之下极有可能摒弃前嫌连横与你相斗,李克用、朱温、时溥、王师范、王镕、罗弘信、朱瑄、朱谨、张全义、李罕之人等都不是傻子,就算李克用会支持你,其他人也都会支持吗?”

“何况李克用还难说,当初杀得先帝仓皇流亡,你我都在逃难的队伍中,他的凶残你我是领教过的,朱玫追得先帝昼夜奔逃的时候他都没有勤王,现在他又怎么会真心帮你?”

“助你平定中原,他能得到什么?”

“你会把中原给他吗?你当然不会,那他为什么要替你效死?”

“之前他出兵赴鄂岳勤王帮助你,那是他没办法,他是河东节度使,是宰相,是你的丈人,你诏书写得那么惨,他要是不出兵,天下人会怎么议论他?勤王不会动摇他的根本。”

“但出兵中原不一样,朱温那些人都不好对付,艰苦恶战在所难免,稍有败绩死伤就得上万,他李克用经得起几个万?你又经得起几个大败?他凭什么押上全部家资跟你去赌?”

“如果他真的助你扫平了中原,你拿什么酬谢他?”

“他现在已经是洛南郡公、陇西郡王、同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太子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他的嫡长女是你的韩国夫人,你拿什么酬谢他的功劳?加相国,总百揆,假黄钺,封晋王,赐茅土,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出警入跸,加九锡之命,都督中外诸军事?”

“如果真的平定中原,你给哪个?”

“以他的实力,加上他本就是皇族宗室,难道他就不会有取你代之的想法?王莽是王政君太皇太后的亲侄子,高祖皇帝和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杨广的女儿还是太宗皇帝的杨妃。”

“汉桓帝还是跋扈将军梁冀的妹夫,梁冀不照样鸩杀了汉质帝?”

“就算李克用会全力帮你,你能借李克用之力平定中原,且不说封什么官职,为了酬谢他的功劳,你要么把他召来长安,要么继续让他在河东当二皇帝,如果你把他召来长安为官,如果李廷衣再给你生了儿子,他要求立李廷衣所出子嗣为皇太子,你是立还是不立?”

“召来长安,是给你自己找罪受。”

“如果你把他留在河东,他要求封晋王赐茅土假黄钺出警入跸当世袭藩王,你封不封?就算你愿意封,满朝文武会不会同意?唐祚三百年,郭子仪郭相公尚且只是汾阳郡王。”

“如果你不封他自封,你又怎么办?是讨是认?”

“留在河东,那是给你儿子留祸害。你能忍,你儿子不一定能忍。”

“所以你最好还是打消邀李克用出兵的念头,请神容易送神难,打下城池拿到了土地子女钱粮,他会不会乖乖退兵吐出来还给你很难说,谁知道他会不会假天子之命兼并四方?”

“不谋一时者难以谋一世,不谋一隅者不能谋全局,你承天受命为唐天子,凡事都该再三反复推演图谋,能够在中原之地站稳脚跟的皆非善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何去何从,难易先后,连横合纵,纵横捭阖,你好好想想罢。”

何芳莺一口气说完,留下李晔在原地沉默,沉思良久,李晔起身离开道观,准备返回含元殿推演,眼看李晔就要走出长安殿了,何芳莺忽然问道:“天色已晚,你不留下过夜?”

李晔转过身来,几乎不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何芳莺神色羞红,低声道:“天色已晚,留下吃晚饭罢。”

李晔结结巴巴道:“留,当然留。”

何芳莺道:“那我去把廷衣叫来,你我有好久没在一起吃饭了。”

说罢款款出去了,把李晔看得呆在原地。

“太医嘱咐的一月之期,似乎是快到期了罢?”

之前杜让能看李晔气色不好,便让太医院首席权威大夫张太医来给李晔体检,张太医检查之后说李晔这是肾水精元阳气不足所致,建议皇帝停一个月的房事以固本保阳养身。

在杜让能的执意要求下,李晔遵照张太医的建议,每日练武锻炼清心寡欲,过了十几天居然真就感到自己精神火力十足了,李晔请求提前解禁,张太医道:“一般人要不了这么久,但陛下不是常人,后宫贤妻美眷家人子无数,难免克制不住,所以臣多说了十日。”

兴奋得李晔当时就要去开荤,却被张太医一把拉住。

“陛下稍安勿躁,臣还没有说完呢,看陛下的精神恢复,肾水元气已然初固,不过还得再要十天滋补巩固,这样一月之期就刚好了,所以皇帝陛下,您还是暂且忍耐数日罢!”

接着张太医又特别强调了一句话道:“皇帝陛下切记,少一天都不行,如果陛下不遵从臣的叮嘱,自行其是出了什么事情,引起其他某些并发病状,臣就不能给杜相公交差了。”

李晔听得一愣一愣的,一一点头表示记下。

张太医又断断续续讲了许多注意事项,别的李晔都没有在意,唯独记住了五姑娘和娈童都不可以,真是越到最后越难熬,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能碰女人就是不能碰女人呗。

李晔却不敢对内外明说,这种事说出去就是败坏自己的威望。

快一个月了,李晔都是借口国事繁忙在含元殿过的夜,最近这几天李晔天天都有五内俱焚的感觉,却什么都不敢做,遵照张太医的嘱托连刑部报送的死囚处决名单都驳回了。

理由是快过年了,有伤天和,明年开春再说。

加上被朱温上表骂了一顿,李晔更是无处发泄了,时溥和杨行密的举动更是让他越发烦躁,昨天硬是出去在龙首原顶着寒风策马跑了一下午才冷静下来,回来看见后宫莺莺燕燕又受不住了,所以才到长安殿,想着淑妃一向温和,能到她这里来平息一下心情。

不料平日一直端庄的淑妃忽然现出这般妩媚,李晔忍耐不住了,来来回回在大殿中走了几个来回,李晔决定趁何芳莺不在先返回含元殿冷静,结果还没走出大门,何芳莺和李廷衣进来了。

“这么大的雪,出来吹风干嘛?”

何芳莺的神色又恢复了端庄高冷,李廷衣站在她身边。

也许是被风吹的,何芳莺两颊红晕,李晔挪不动脚了,跟着何芳莺进了房,顾不得宫人还在身旁,就一把拽过何芳莺搂在怀里,惊得何芳莺大叫道:“这么多人,你做什么啊!”

瞟见宫人太监红着脸跑出去,还顺手把门带起来后,何芳莺的声音小了。

“天还没黑,别急。”

李晔手忙脚乱,哪里顾得上作答。

“疼,你轻些!”

“好好好,我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