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51章 鄂岳止戈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51章 鄂岳止戈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

汴军损失惨重,官军开始包围武昌。

杜洪脸色铁青,双眼满是绝望不甘,鄂王府一片死寂,在场众人沉默不语,湖南覆灭,江西输诚,这已是事实,朱全忠虽然表示会相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鄂岳灭亡在即。

“各官署报告目前情况。”

仇恩嗣出列道:“鄂北应城、安陆、云梦、汉川、孝感、黄陂、黄冈等地均已失守,杨守亮驻师汉阳,五天前已与官军主力在石牛庄一带会师,昨日大发告书劝降我军将士。”

杨至连沉声道:“武昌城内还有四万将士,土团军并八院后宅将士还有一万六千人,府库还有九十万石粮,叁百九十万贯钱,四十万匹绢,健壮男丁妇女在内的团练有九万。”

刘乙珍面无人色,惊恐道:“官军步骑超过叁十万,前后绵延数十里,龙旗卷,马长啸,烟尘冲天,旌旗蔽日,这几天陆续在武昌周围集结,我军各大营守军均已撤回城内坚守。”

“启禀大王,各都头的家眷均已转移衙内居住。”

“外城民房均已拆除,滚石木料火油弩箭铁锅食盐充足。”

“妇劳已按坊市整编完毕,负责为大军烧水做饭照顾伤员输送军器。”

“陈可伊已逮捕归桉,慰军营妓聚集在册四千人有余。”

“.……”

“外镇援助已经无法扭转局势,丁会所部汴兵还剩下多少人?”

“回大王,丁大帅还有九千部下。”

杜洪道:“宣武将士都安排出城,让丁会自行突围,各官署做好关闭准备。”

“大王不可!”

杨至连拔出佩剑,义正严词道:“大王自起兵反抗昏君以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未敢有丝毫懈怠,只为我鄂岳七州不受朝廷暴政,今秦兵旦暮围城,欲毁我宅邸杀我百姓奸我妻小毁我桑梓,我辈诚然将陷死地,但杨至连深得大王厚爱,不敢不以死报效。”

“武昌城破之日,就是我杨至连仗剑死战之时。”

杨至连起于草野微末,少年时代耕读江夏,黄巢造反后,唐廷委派崔绍出镇鄂岳,崔绍听说杨至连才名,聘入幕府从事,崔绍病死后,杜洪打着接班人的名义接管武汉,杨至连则辞官回乡,为了笼络人心,杜洪对崔绍旧部都故示宽宏,四次命人前往江夏请杨至连出山。

杨至连被感动,到武昌的时候,杜洪亲自迎他,杨至连更是感恩涕零,在杜洪幕府从事的这些年,他虽然总是和杜洪意见相左,但对杜洪确实忠心耿耿,自从杜洪造反,他一直负责对接四面邻藩及长安朝廷,为杜洪争取到了朱全忠的援助,为杜洪买到了江西的粮草。

就其能力来看,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外交官。

岳阳和临湘陆续失守后,武汉人心惶惶,有人提议发动民夫再打几条通往城外的秘道,以备不时之需,杨至连拒绝了,他不但强烈反对,还极力主张杜洪埋了本有的两条密道。

为什么?

他不想给自己,也不想给守城将士留任何后路。

死战到底,城破人亡就是,死去何所道?

如果熬过定初四年,等到朝廷师老兵疲撤军,那么鄂岳就还有机会,但真相太残酷,先前朝廷在讨制中宣称会出动五十万大军,包括杨至连在内的鄂岳高层都认为这是虚张声势。

如今他们终于惊恐发现,官军可能真的有五十万。

杨至连没想到朝廷会从西川、陇右、东川、山南调兵,没想到李克用、赵德諲、成讷、杨端会出兵勤王,没想到孙儒和董昌那么不堪一击,也没想到钟传和陈岩会撕毁盟约。

如今官军兵临武汉,一切都已失去意义。

包括他自己的性命,杨至连决定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

与其被押赴长安问斩,不如死在战场上。

一个文官有得如此骨气,在场武夫不禁深受感染。

却在此时,一名黑袍男子出来说道:“我家大帅给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大王的安全,护送大王平安抵达汴州,如果大王执意困守,一旦官军破城,乱兵之中我们很难带大王突围。”

说话的人是蒋玄光,蒋玄晖的亲弟弟。

他身后依次是孔循、史辨、张廷芳、杨苏,孔循就是后来的赵殷衡,现在还没改名,史辨是衙内虞候史太的哥哥,张廷芳则是朱温幕府从事张廷范的同族堂弟,算上蒋玄晖、张廷范、蒋殷、氏叔琮、史太,杀害李晔、何芳莺、裴贞一、可证、李渐荣的凶手就都齐了。

朱温为了显示自己的关怀,先让丁会来鄂岳协防,决定跟皇帝打一架后,他又亲自在衙内挑选了四名衙官,让他们率领数十好手来到武昌,言明如果武昌将危,就带杜洪来汴。

当下听说鄂岳方面有意顽抗到底,蒋玄光就站了出来。

听到蒋玄光的话,杜洪哈哈大笑,怆然道:“寡人乃鄂岳之主,一旦武昌破城,你以为寡人还还有脸活着吗?如果被官军俘获,就会被押赴长安处死,寡人决不会到这个地步。”

“获罪于天,无所谛也。”

“寡人决不会被斩长安,一定会死在战场之上。”

“如果蒋军使怕了,尽可率部连夜离开。”

杜洪的话,令在场人都热血沸腾。

既如此,那就战!

蒋玄光不禁摇了摇头,淮西这片土地果然盛产冥顽不灵的逆贼。

当年的吴少诚父子也是这样。

杜洪起身道:“传寡人谕令,解除戒严,大开城门,让百姓趁机出城逃命吧,寡人无德,治理鄂岳十年无功绩恩泽于百姓,今灭亡已近,就当寡人最后为百姓做一回主吧。”

“遣散王府家僮侍女,给足盘缠钱财,各路军马准其向官军投诚,各路大小将领扣押在武昌和江夏的人质也都放了吧,任凭她们出城寻亲,八院牙军子弟并其家人可善自为计。”

“剩下的钱粮盐绢,都赏给将士们好了。”

“各位也自寻出路吧,感谢各位十二年来的精诚相助。”

众人沉默,齐齐看向杜洪。

杜洪又道:“寡人能为各位,为将士们做的,只有这些了。”

仇恩嗣呛然大哭,跪伏在地。

杜洪扶起他,笑道:“从事寡人的,都是慷慨壮士,收起泪水罢。”

定初四年六月初八,李晔下达总攻令,数十万官军冲破敌阵,西起沔阳,东到黄冈,均是官军作战区域,初九这天晚上开始,长江东岸齐晋所统西路军首先攻破尹家峪大营。

初十下午,北路军杨晟部横渡长江,在贵池渡登陆。

这一路现已占领小深岭、马家集、流亭、梁子湖之线的广大东岸,正向西进攻席卷,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北路军当面叛军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官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

这种情况,一方面因为官兵英勇善战,悍不畏死,士气如虹,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杜洪反动势力集团拒绝与朝廷输诚谈判有着密切关系,鄂岳将士普遍希望太平,不想再打了。

听说武昌拒绝请降,都很泄气。

甲级战犯杨至连昨天到前线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鄂岳高层认为武昌是很巩固的,不料正是杨至连出城那天,杨守亮所部北路军直接推进到了武昌北城叁十里外,南路军四万将士与西路军七万将士亦于同日同时发起攻坚战斗。

皇帝陛下所有预定部署均已实现,武昌守军抵抗非常顽强,但经过五天的激战,王师已捣毁武昌城外各座叛军大营,击溃武昌城外一切抵抗之敌,完成了对武昌贼巢的全面封锁。

六月十七,李晔率随驾文武百官亲赴前线督战,视察了各路行营的工作情况,并在武昌以西检阅了集结在附近的各路平叛官军,随后挑选了十数位大臣下到各军走访慰问将士。

那一天,风和日丽,长烟一空。

那一天,锦鳞游泳,一碧万顷。

那一天,皇帝负手而立,十二旒冕冠,玄衣纁裳。

这一天,杜洪绿兮衣兮,在寂静的鄂王府高唱重楼别,仇恩嗣和卢文越等人披坚执锐,各率五千多牙兵和数十死硬衙官去到武昌各座城门,馆内巡官杨至连身中十叁箭被杀。

是日下午,武昌城破,各路官军蜂拥而入。

仇恩嗣和刘乙珍等人就在叛军当中的消息迅速各军,遍布武昌内外的唐军各部闻风行动,或去抢夺那些被钦定为战犯的鄂岳高官,或嗷嗷叫着冲向鄂王府,意欲抢先活捉杜洪。

仇恩嗣是第一个被围的,被围的严严实实,密密麻麻的官兵争相抢夺他的归属权,仇恩嗣让部下士兵缴械投降,他自己却拔剑就要自刎当场,性情刚烈的判官要死,谁都拦不住。

剑到脖子的时候,一名素来敬佩尊重他的牙军武士从背后一拳打晕了他,仇恩嗣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恍惚看到了一个旒冠玄衣黄裳的雁衔善士,在众人的扈从下笑呵呵的看着他。

他摇了摇脑袋,知道自己没死。

随后他用一口楚音喃喃道:“你就是……皇帝么?”

“是朕。”

“哈哈哈……”

仇恩嗣惨笑,绝命道:“如此,可速斩我。”

“不,朕不会杀你,朕要你看着朕取了杜洪的人头。”

“真是成王败寇啊,这大好的河山,如果百姓安居乐业该多好……”

说罢一头往地上撞去,但被左右宦官制住了。

“看好了,别让他自杀。”

战斗也接近尾声了,除了土团军和部分八院后宅子弟冥顽不灵,跟官军顽强抵抗到底,大部分鄂岳叛军在城破之后只是匆匆一战就降了,另外还俘虏了刘乙真和卢文越等人。

汤迟廉和谢昌这回倒没跑,据说是壮烈战死的。

……

定初四年六月十七未时叁刻,鄂岳光复。

随着武昌四面七座城门齐齐打开,南国战事宣告终结。

叁万多鄂岳残军和近十万团练缴械,在城外城内列队集合等待王师接收,杜洪幕府诸僚、鄂岳文武百官、各路鄂军大小军头,在鄂州刺史杜建辉的率领下于内门跪迎王师入城。

杜建辉,杜洪长子,时年十七岁。

发髻插标,左牵羊右把茅,肉袒膝行纳版籍账册官牌。

在如雷的欢呼万岁声中,皇帝车驾入城。

鄂王府内,杜洪仍坐上位,澹然的看着朝廷大臣推门进来。

有宦官暴喝:“大胆杜洪,竟然还敢端坐王府上位,可知这是僭越大罪!”

杜洪哈哈大笑,道:“不出银安殿,寡人便仍是鄂岳之主。”

数名矫健武宦纵身暴起,一把将他抓起掷于地上,杜洪坐在地上,依然兀自大笑,李晔朝身边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暂且退下。

“长安天子,寡人终于见到你了。”

李晔点头道:“朕也想见见你,看看是个什么鄂王。”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杜洪哈哈大笑,浊泪在眼眶翻滚。

李晔不语,只是远远打量。

他又问道:“天子觉得寡人这个观察使如何?”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哈哈哈!朝廷打算如何处置寡人?”

“斩首长安,夷灭九族,周岳先例在前,又何必多问?”

李晔蓦然一笑,跟顾弘文使了个眼色。

顾弘文立即带着人上来绑杜洪,却听杜洪忽然喊道:“可容寡人独处片刻?”

李晔怔了怔,他明白杜洪的意思,杜洪希望自尽。

按照传承下来的习惯,胜利者这个时候会给他一条白绫。

想了想,李晔不许。

“朕在长安给你们都准备了宅子,去住几天罢。”

至此,鄂岳止戈。

大军进城后,城内百姓家家闭门,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搜捕溃兵完毕后,归黯也写好了告鄂岳百姓书,命士兵张贴在全城各处安抚百姓,告示明确告知,官军不会屠城征粮报复。

但也表明了一点,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窝藏土团牙兵者,处连坐,包庇窝藏在逃战犯者,杀无赦。

唐军任命了一帮投降牙兵当监查,这些牙兵相当卖力,不但把那些企图暗策阴谋的同袍杀了个干干净净,还举报了十几个在逃战犯的去向,自己知道的大小情报也一股脑说了。

鄂岳官吏也很激情,争先向朝廷大臣报告所知消息。

绝对强权之下,他们能做的只有顺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每过一天,朝廷在鄂岳的统治就巩固一分,等到入秋,朝廷就会派来大量基层官员,还会有很多百姓在免费圈地的诱惑下移民湖北,过不了多久,这里和关中就没什么区别了。

鄂岳的确已经止戈,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廷的军事行动结束了,各镇的奏报显示,朱温最近展开了很多大动作,相信不久之后唐梁双方就会彻底交恶,在此之前李晔有很多事要做。

七月初一,李晔在武昌颁布制令,任命法相韩正为鄂岳处置观察营田团练等使留后,御史大夫韩仪正式就任淮西鄂岳转运大使,翰林学士陆伯元为宣慰大使,巡视鄂岳七州各县。

决定以检校吏部尚书杨守亮为武昌防御使,率军留守武汉。

敕令叁省六部,从速条列审核校对平鄂将士并鄂岳本军降者功状,有功皆差吏以闻,鄂岳州县百姓免除摊派赋税一年,殉国文臣武将及各路阵亡将士皆当收葬,给家衣粮叁年。

因战残废者,勿停衣粮,一概按律优待。

杜洪幕府诸僚并鄂岳文武官吏,一律发配朝廷接受再教育,鄂岳各军就地解除编制,甄别筛查不良人,叛军各都头虞候孔目等武官,尽数召回朝廷待处,有功议功,有罪论罪。

罢鄂岳行台,罢鄂岳四面行营。

七月二十,李晔抵京,二十叁日,在杜让能、刘崇望、柳璨、崔胤、杨涉、高克礼、顾弘文、江方庆等人的陪同下,李晔登临延喜楼受俘,仪式完毕执献杜洪杜建辉父子于太庙。

二十五,京兆尹李庸监斩,斩杜洪父子于长安南郊独松树下,这是李晔登基以来处死的第五个节度使,宣武、太平、武宁、成德、幽州、江西、福建等镇驻京进奏使应邀观刑。

嚣张一时的吴杜洪落得如此下场,给天下藩镇上了生动一课。

定初四年七月二十九,弘文馆大学士崔远奉命刻写平鄂岳碑,李晔下诏嘉奖中外功臣。

西都留守首相杜让能监国有功,进上柱国,仍加食邑一千户。

次相刘崇望随征有功,加侍中,仍加食邑七百户。

吏相柳璨主持行台调度后勤有功,进黄门侍郎,押班南直隶,封新郑郡公。

李克用勤王有功,特进冠军大将军,封洛南郡公,加太子少保,开府仪同叁司。赵德諲勤王有功,特进骠骑大将军,封上庸郡公,加检校左仆射,开府仪同叁司。

荆南节度使成讷勤王有功,进紫金光禄大夫,封江陵郡公,加检校礼部侍郎。

播州宣慰使杨端勤王有功,进正议大夫,封夜郎郡侯。

校校吏部尚书杨守亮进爵扶风郡公,加京兆少尹,随军判官崔远加太子中舍人,随军翰林学士归黯加秘书少监,赵匡凝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 书记官赵一真入宫为昭仪妃。

江方庆进内侍令,顾弘文进黄门令,高克礼进中车府令。

李存孝加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授上轻车都尉,封云华郡侯。

孟知祥加符宝郎,授骑都尉,封咸阳县男。

其余大小文武,各军将士,均右赏赐,不再赘述。

一月之后,废鄂岳观察使,降为鄂岳都团练使,置长江漕运大都督府,驻江夏,办事岳阳、黄石、江州、安庆,主持整改疏通长江漕运,总督江南西道一切转运事务。

九月初二,荆襄节度使赵德諲以疾病缠身难以理事为由,上表请求入朝并获准,不料出发的第二天,赵德諲就骤然病薨入朝途中,只是比历史上晚了半年,舟中而卒,无疾而终。

废朝叁日,追赠礼部尚书,谥曰忠穆,金吾卫上将军赵匡凝,左羽林大将军赵匡明,兄弟二人返回襄阳丁忧,李晔遣使吊唁,特许昭仪赵一真和美人赵立秋出宫回襄阳为父奔丧。

重阳节,荆南节度使成讷上表请求入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