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32章 法难临世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32章 法难临世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江南三道的战略定下来了,但事情还是很多。

元宵夜,皇帝把宰相们叫进宫吃饭,君臣边吃边聊,负责关中十一镇军队改编裁汰事宜的刘崇望说道:“截止目前,奉天、武定、玉山、龙剑、镇国、泾原、感义、彰义、匡国、天雄、金商十一镇兵马均已整编完毕,裁汰老弱病残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三,一部分安置于当地州县的衙署府库官学为差役,余者尽皆分派至京畿各地治河修渠开路屯田。”

“遵照陛下的指示,废奉天、武定、玉山、龙剑四镇,改置镇西行营,下辖四营,每营五千。废镇国、泾原、感义、彰义、天雄五镇,改置镇北行营,下辖七营,每营五千。废金商、匡国二镇,改置镇东行营,每营八千,三大行营隶属枢密院,钱粮委户部度支勾当,十一镇裁汰整编完毕后,共获官健七万一千人。”

“另外,兵部侍郎齐晋办事华州期间,三次遭遇刺客袭击,蔡兵也趁机作乱, 聚众冲击官邸,左武卫大将军武成策率兵入城, 逮捕蔡兵三百余人, 击杀乱党二百余。”

“齐晋查证后上报称, 这些乱党多是跟随韩建的蔡人,因韩建之死仇恨朝廷, 凶顽残暴,想趁着裁军人心不稳之际,袭击营地, 搅乱局势,杀死华阴官差近二百人,还险些杀到齐晋住处,还好随从禁军将士警觉,列阵杀退贼人。”

杀死华阴官差近二百人, 这些蔡兵还真是冥顽不灵, 好在朝廷有所预料, 每至一镇裁军, 都带了明晃晃的刀子。

话说回来,随着对关中十一镇兵马的整编工作结束,朝廷中央武装力量进入以神策军、御马监、紫微七军、枢密院、兵部、南衙十六卫的六核时代。

驻京左右神策军五十都,有兵五万, 京西京北神策行营三十六都, 有兵三万六, 总兵力八万六千人。驻玄武门的御马监虎豹、陷阵、大正、武原四营,有兵两万。

驻金光门的紫微军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摇光、开阳七都,有兵三万五, 天威军有兵七千。

南衙左武、右武、左右监门、左右金吾等卫有兵一万八, 兵部登记在册的东川、西川、山南、凤翔、山东、陇右等地的屯田军与野战军超过十万,隶属枢密院的三行营有兵七万。

各项相加, 李晔拥兵超过三十万。

结合治下三百万人口, 大约十民养一兵。

种田三年,大唐皇帝已成长为天下第一藩镇。

李晔很好奇, 若朱全忠等人得知实情, 会作何感想?

天子据崤函之固,拥秦汉故土,务耕织,造战具, 内立法度,外备武功, 连衡斗诸侯,君臣固守以窥关东,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中兴唐统之意,并吞八荒之志。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关东藩镇很快就会迎来朝廷的铁拳,皇帝悠悠吟诵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宰相们也是一脸笑意,君臣一起努力了三年,大唐终于中兴有望了,心中得意稍稍,李晔清醒过来,语重心沉说道:“去岁朝廷收入只有八百多万贯,其中藩镇进贡还占一半,剩下的以盐铁茶酒商旅官田等禁榷收入为主,两税摊派少得可怜,各位相公也知道, 禁榷收入增一分则民生苦一分,民生苦一分则大唐危一分,去今两年裁汰官健足足四万有余。”

“要想不让被裁官健流入不臣藩镇, 滋扰地方,对抗中央,朝廷就要给他们找事干, 今年虽然安排他们去治河修渠了,但水利工程是有限的,等做完了,还得继续给他们找事。”

“朕打算安排他们去修路,先整修往蜀中的官道,同时重建沿途荒废的驿站,除了安排裁汰老兵去做,也要招徕流民去做,等官道驿站整建完毕,这些官健就可以编入驿站上班,然后再用驿站的收入养活他们,以三十里一驿计,从长安到成都的路能养活很多老兵。”

兵就别当了,朝廷给你们安排铁饭碗。

杜让能道:“陛下思虑深远,能不急功近利,社稷幸甚,臣知道陛下所虑的是财赋不足,究极根源在于户口土地不足,陛下所思所作意在固国本,朝廷亦不可畏难中止。”

“臣奉命主持清地查户诸事,这些日子也在撰写《劝课农桑固本疏》,虽然还未完成,但陛下今晚既然提到了岁入,臣便择要言之,臣薄德微才,若言有不当,望陛下宽宏。”

“请教朕。”

李晔温和一笑,整理衣冠端坐。

杜让能点点头,拱手道:“百姓之所以抛弃户籍土地,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赋税沉重,今年夏初臣建议陛下改地方州供实估为省估,是想从常例着手减轻赋税,此臣劝农第一策。”

“由于长期战乱,如今各道州县的抛荒土地极多,本地大户往往贿赂官府隐瞒事实,把无主土地变为己有,宜派遣官员巡视各道,核对户籍土地,得出官府掌握土地实亩,此臣劝农第二策,陛下深谋远虑,两度组织御史入川深入各州县检查,以后只需定为常制即可。”

“自古以来,多战之地必人少地多,比如陇右失陷,内迁百姓极多,比如朔方大旱,逃亡中国的百姓极多,陛下可下诏招徕流民垦荒授田,免其三年摊派,此臣劝农第三策。”

“东川、山南、凤翔、鄂岳、湖南、江西、岭南等地,土地肥沃,人丁稀少,开发不足,时局安定,而关东人多地少,战乱频仍,只是北方百姓习种小麦,不善种稻,陛下可昭告天下,招徕天下百姓迁东川、山南、凤翔等地。”

“鄂岳、湖南、江西、黔中、岭南、桂管等地,目前非朝廷直属,暂时不说,迁往山南、凤翔、陇右、东川等地的百姓,由官府贷农具籽种耕牛,遣农官教习水稻种作,第一年朝廷不收租税,贷其口粮,第二年不收租税,口贷粮减半,第三年收某成租,清口贷粮。”

“与此同时,昭告天下,从两川、关中、凤翔、陇右、山南等地抛地逃籍的流民,准其回归户籍,免除历年欠税,照迁民办理,授田、贷农具、耕牛、口粮,减免三年租税,如此一来朝廷掌握的户口土地就会日渐增多,三年之后也就可以重摊两税了,此臣劝农第四策。”

“今日加厘,明日加税,小民苦于搜刮,百姓无心向农,产出也就不足,战乱破坏,官府也就无心治农,陛下可晓谕治下各地,裁汰一切苛捐杂税,朝廷没有下达两税指标,各地州县一律不得摊派,同时劝课农桑,培育良种,想尽办法增加粮食产量,此臣劝农第五策。”

“臣本不才,但有此五策,自信不出三年,仓廪丰实,百姓安乐,户多粮足,三年之后,陛下武功大成,北执洛阳,南据荆襄,临二水视中原,随时可以出天子之师征伐四方。”

李晔一听乐了,杜让能的建议可行性极大,只要执行力度够强,一年之内即可落实,于是大大夸奖了杜让能一番,面带笑容道:“杜相公此言甚合朕意,这几天辛苦一下,尽早将此疏完成,朕把它发给各部讨论,好形成一个具体的办事章程。”

顿了顿,李晔继续说道:“培育新种的确该提上日程了,各位忙于政务,可能有所不知,福建观察使陈岩去年从安南引进了占城稻,已经在福建试种了一年,据说亩产量极高,朕保持着密切关注,一旦确定安南稻不带病,朕就会派人去福建取种,面向关中两川推广。”

不但如此,李晔还打算研究杂交水稻。

“对了,寺院也该整顿了,率有司遵照执行。”

李晔拿出小本本,交给柳璨道。

柳璨欣喜若狂,重重点头道:“必不辱使命!”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快看看,这告示上写的什么?”

万年县外,两个衙役将五张新的布告贴在城门边上,紧靠着刑部通缉假币案主犯的画像海捕文书,人们齐齐围上去,一个识字的少年被推到人前,高声念道:“朝廷法令,逃籍流亡者,只要回归乡里重申户籍,免积年欠税,准领回口田,无田地者,按丁授田,上丁三十亩,中丁十五亩,下丁八亩,户主妻十五亩,无家资者,按丁贷口粮、农具、牛驴、谷种。”

“关中租户,只要返乡上户,一律免欠税、授口田、贷家资,关东亡人,只要上户关中,不问来处,不问过往,一律免三年税、按丁授田,无息资贷口粮、农具、牲畜、谷种。”

“后生,能不能通白一遍?”

少年不满的望了望打断他的人,见众人都这么要求,只得说道:“这是朝廷新法令,咸通十一年后,本籍关中的亡人,都可以回归乡里,在当地重新申报户籍,然后领回口分田,但是必须在小满之前报到,若是在白露之后报到,那么原本的口分田就只能领回一半。”

“切,田地都被大户吃没了,哪还有咱们的份。”

少年耐心解释道:“看好,这上面写了,朝廷已重新清量了土地,咸通十一年来的土地买卖情况也一并核对了,怀王殿下因为私自买卖官田,超过朝廷限地令的一百顷基数,被天子废为庶人,流放鄂岳安置,土地收归公有,怀王殿下是谁?宪宗皇帝亲弟弟的世孙!”

“嚯,皇叔都敢废,当今天子真狠啊……”

“呵呵,上面还有呢,左神策军中尉宋道弼之子,因为涂改地契,将光启二年买入的地改为广明元年,父子二人均被赐死,参与此事的七名京兆官吏流放澹州,足足三千里!”

“乐平公主的驸马来定,因为瞒报田产,贿赂粮秣统计司官员,少报名下田地一千八百亩,少报名下租户九百户,被废为庶人,妻子乐平公主一并受罚,降为乐平县主,参与此事的三名官吏流放黔南,一千多里路,度支主事孔纬被罚俸一年,年终赏赐全部取消!”

“废得好,姓来的早该被废了!“

“对了,第四告还说,寺庙道观名下的田地,今后要一并纳粮,两川、山南、凤翔、陇右、关中、京兆等地的所有寺庙道观,不论是皇家寺院还是乡野小观,年不满四十五岁的僧尼道士都要还俗,遣回户籍上户,不在还俗之列的僧尼道士,今后也要承担兵役徭役摊派。”

围观人群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有一人抱怨道:“有了田地又能如何,我可是欠了朝廷七年的赋税,这要是回去,非得被追债的差役折腾死,朝令夕改的事,朝廷干的可不少。”

少年嘟了嘟嘴,鄙夷道:“老哥也太不关心国事了,告示上不是写了吗?免除积年欠税,只要返乡上户,历年积税全部免除,这告示乃中书门下所布,可不是你老家的县衙。”

“得得得,别七嘴八舌问了,我一起讲了罢。”

“朝廷还说了,凡是返乡上户的,第一年不上税,贷口粮,次年交部租,偿还口粮,三年收全租,不过还有一条,如果谁种得好,收的粮食比别人多,口粮就不用还了。如果关东人来关中上户,朝廷也按丁授口分田,贷口粮、农具、牲畜,按照关中标准减免租税。”

“我的天,跟他妈做梦一样!”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太好了!”

“后生,单是关中这样还是天下都这样?”

“上面有没有说咸通十一年之前的逃户怎么办?”

“好好好,别吵了!”

少年收起扇子,不耐烦道:“我又不是当官的,具体情况问当差的去,至于咸通十一年以前的逃户,上头也是命令到户籍地重新上户,不过不一定安置在本县,反正待遇都好!”

话音落地,少年夺路而逃。

“老天开眼,儿啊,咱们能回老家了!”

“爹,我不想种田,我在纸坊里干得挺好的。”

“好个毛,你不就是看上人家的女儿了么?跟我回去种地!”

潼关,很多人正在排队登记,小吏敲敲桌子,喊道:“下一个。”

一个女子瑟瑟走上前,底气不足道:“差官……”

“你这口音,哪方人士?”

“奴家是扬州人,想问一下,是不是扬州也这样?”

小吏把笔放下,道:“扬州?你得问孙儒。”

“好姐姐,皇帝这么圣明,你就在长安住呗,回扬州干嘛。”

“我也想,可是女人不授田……”

“授啊,告示上说了呀,只要有男人就授。”

“好姐姐,你看我怎么样?”

山南行省,广元府。

“嗖”

一支箭从两个衙役头上飞过,钉在大树上,两个衙役吓得半死,慌忙把铜锣一扔,抱着脑袋趴在地上,过了一会才左右张望,颤声喊道:“别放箭,我们是来读告示的,南直隶有令,只要你们下山,往事概不追究,免除历年积税,返乡上户的前三年,只征六个月租税。”

“满口胡话,吃我一箭!”

“别,我们马上就走,大王饶命!”

两个衙役掏出告示贴在树上,又把树上的箭拔下来,当作回去交差的信物,然后带上铜锣飞也似的逃走了,过了好一会,密林中钻出十来个衣衫褴褛的土匪,领头的揭下告示,因为不识字,本想一把撕了,但想起那两个衙役的话,又停了手,带着告示转身回山寨去了。

东川行省,梓潼府。

密密麻麻的官差四散而去,边走边敲锣打鼓。

“观察府有令,亡人返乡上户,免除旧税,授田资贷!”

长安,数以千计的不良人在各坊往来,密密麻麻的金吾卫到处都是,哭声在各处寺院响起,佛像被士兵捣毁,佛经田地户册被凶狠的官差抢走,方丈持珠痛哭,无数佛门子弟跪倒在佛祖前,跪倒在先皇圣碑前,控诉当今天子的罪恶,然后接着就会遭到士兵的推搡毒打。

定初三年二月十九,风和日丽,法难再次临世。

凤翔府,岐州法门寺。

六百余名士兵忽如其来,冲到寺庙门口。

领头的武夫翻身下马,拔刀喝道:“抓,砸,拿!”

命令一下,士兵闯入法门寺。

“什么人?擅闯神在!”

伴随一声炸喝,从四面八方涌出来大批持棍武僧,在大雄宝殿前结阵,与凤翔士兵对峙,护国营都知兵马使冯华掏出令牌,大喝道:“护**奉旨办事,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大雄宝殿之内,有和尚飞速去报告方丈。

“师父,来兵了!”

佛前蒲团上跪着一个白须老和尚,是法门寺方丈慧慈,他左手拨念珠,右手敲木鱼,口中念念有词,双目微闭,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沿着鼻梁不断滚落,不知在想什么。

“师父,情势如火,怎么办?”

老和尚还是不说话,默默拨珠念经。

殿外,士兵已经和武僧冲突起来,死伤数十人后,士兵们开始行动,见到人就抓,拒捕的直接一顿毒打,见到东西就砸,无论佛像、佛塔、佛骨、古碑,见到东西就抢,无论铜钱、绢帛、琉璃、玉器、金银、佛经、地契、田册、户本、名簿,吏呼一何怒,僧啼一何苦!

“这五千顷永业田乃宪皇所赐,你们不能抢……”

“宪皇?如今不是元和年!”

“这六千八百顷田乃懿皇特赐,今上要对懿皇大不敬吗?”

唐懿宗是李晔的爹,和尚们便把他抬出来当靠山,狗皇帝不认宪宗皇帝,总不能忤逆不孝连亲爹都不认罢?但法门寺的和尚显然低估了狗皇帝的下限,不好意思,李晔六亲不认。

“我他妈管你谁赐的?滚开!”

“这八千顷田是高宗皇帝钦赐,你们不能再抢!”

“老秃驴,下去跟高宗皇帝告状罢。”

与此同时,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华严寺、广仁寺、香积寺、净业寺、草堂寺、法华寺、青云寺等几十座大小寺院也遭到了同样对待,只不过京兆府官吏没有凤翔府那么残暴,行事比较文明。

所有和尚被赶出寺庙,枷锁束首,铁链制足。

整理好队伍后,集体押解到通化门候处,然后按照名簿进行甄别,年不足四十五岁的,不论和尚尼姑,一律吊销度牒,打回户籍地报到,历代先帝赐予的永业田,全部收为公有。

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历代先帝赐的东西,都要没收充公,拿柳璨的话来说就是,先帝能赐给你们,当今天子作为先帝后人,当然也能收回,这样做完全是合理合法,有理有据。

对于不服的,李晔直接送他们去先帝。

至于依附在这些寺院名下的租户,能查到户籍的,发放状文打回户籍地,查不到户籍的,强制征入官田进行上户授田,给这些和尚种地,还不如给李晔种地,李晔好歹是皇帝。

这些和尚该庆幸,庆幸这不是会昌时代。

如果是在会昌年,李炎会把骨灰都给他们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