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29章 风起长安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29章 风起长安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件就交给你了,尽量办好。”

崔胤面露得色,拱手保证道:“臣当不辱使命!”

君子对君子,小人对小人。

李罕之这种反复无常的孽畜,跟崔胤当对手最好。

放下李罕之,李晔又把目光投向了科举。

文德元年,鉴于先帝国殡,朝廷并未开科取仕,李晔上位后,朝廷先后对凤翔、陇右、东川、西川用兵,淮南、河南、河北、昭义、幽燕、魏博、荆襄、荆南、江西、鄂岳、湖南等地也接连发生动乱,各地交通阻绝,士子不便往来,考虑到这一点,科举拖到了今年举行。

八月下的诏书,三个多月过去,等到第一场大雪降临,长安开始热闹起来,陇右道、关内道、京畿道、剑南道、河南道等地的学子们占了地利,早已陆续抵京,南方学子却有些吃亏,朝廷虽然给了四个月时间,但资格审查是在十月前完成,如今各地混乱不堪,他们要走正常流程根本来不及,只能直接来京师报名,诏令突然,行程匆匆,都来不及复习。

无奈之下,南方学子只能边赶路边备考。

截止目前,根据礼吏二部官员报送的状文来看,已经抵达长安并完成资格审查和现场确认的士子分布面很广,河东、幽州、义武、成德、魏博、天平、云州、平卢、横海、昭义、太平、宣武、义成、青州、蔡州、郑汴等北国各道诸镇,均有当地户籍的官士来京参考。

南方诸道方面,会集了岭南东、岭南西、浙东、浙西、广州、宣歙、淮南、江西、黔中、湖南、鄂岳、武安、山南、西川、东川、云南、荆襄、荆南、安南、静海等地的官士。

从地域来看,此次考生分布全国。

从阶级来看,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荥阳郑、太原王、陇右李、河东裴、赵郡李、吴中归、昌黎韩,京兆杜、韦、郭、王、何等高门,也均已派出族中精英子弟备考应战。

从名望履历来看,考生成分复杂。

除了状元世家的归黯,再来看一些大佬。

唐末风云人物,来自京兆万年的韩偓,现年四十六。

大诗人、都官郎中、一字师郑谷之子,名动江西的宜春才子郑熙。

绵州刺史、检校西川观察使、十不上第的吴越才子罗隐,已经请假回京备考,御史中丞、谏议大夫、大诗人高蟾之子高及深,奉父命出战进士科,最近两月都在挑灯夜读。

晚唐大诗人、咸通十哲之一、七不上第的喻坦之,清楚感受到了中兴气象,和罗隐一样,死掉的心又活了,目前业已与长子喻世业抵达长安,父子二人准备一同应进士科。

已故会昌进士、嘉州刺史、同州刺史、工部尚书、感化军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权京兆尹、大诗人薛能之子薛鉴弘,已从千里之外的徐州赶来长安。

太原王氏派出了当代才俊王赞。

未来的宰相,白马驿遇害者崔远,代表博陵崔氏出战。

归黯同乡兼好友,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唐末大诗人陆龟蒙之子陆贺群已经抵京,陆龟蒙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陆贺群这回也是抱着替父亲完成临终遗愿的壮志。

来自荆州的重量级选手,打算趁机好好游历长安的赵匡凝也到了,赵匡凝不打算考试,他这回是奉父帅赵德之命进京朝拜,恰好逢科举,所以打算客居长安一段时日结交士子。

晚唐大诗人、落榜生唐求,已从蜀中赶来京师。

白居易嫡长孙,白阿崔嫡长子,洛阳白公子白沉,正效仿爷爷在平康坊白嫖,目前已有不少姑娘误入情网,白居易孙子的身份为他带来了很多便利,达官显贵都为他敞开了大门。

李商隐的孙子来了,刘禹锡重孙刘奂跟姐姐刘鸢到了长安。

韩愈嫡长孙、韩昶长子韩故,带着张氏、长女韩珂、长子韩勋、三女韩洛妃、四女韩不语等人举家搬迁长安,韩愈头号粉丝、皇帝侄女何宁闻讯,特地出资为他们一家置了宅子。

李抱真重孙、李振表哥李怀抵达长安,信誓旦旦准备考个进士,给那不成器的李振一点颜色看看,在此之前,李怀给表弟写了信,叫他来长安报名考试,李振愤然拒绝。

“我就是饿死,死在宣武,也决不应考!”

本事小,脾气大,无能狂怒。

未来的宰相苏检、王溥隆重登场,时年十六的孟知祥游学长安。

除此以外,荥阳郑氏选派了五名后辈,河东裴氏派出九名后辈应考,已故宰相郑从傥长子郑预在做最后突击,已故宰相裴坦三子裴规在翻看父亲的笔记,礼部侍郎裴贽二子裴桐在挑灯夜读,御史中丞裴枢在给长子裴乐开小灶,抽背文章,讲解时政,预测进士考题。

另外,天威都头、右监门卫大将军武成策也报名了,目前已请假在家备考,作为武元衡的后人,武成策对现状并不满意,他也要争取进士,光复祖宗荣光,武成策义不容辞,刘崇望、杜让能、韩正、孙揆、孔纬、崔昭纬、崔胤、杨涉等当朝大臣的子侄们正也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行卷进入**。

但凡是准备应试进士科的,要么直接把自己的作品寄到了王公贵胄的府上,要么就在平康坊最有名的那几家青楼勾栏瓦肆展露才学,大议文学时政,希图获得达官显贵的赏识。

在皇帝的坚强领导下,古老的长安焕然更新。

天下英雄,齐聚长安试比高!

高门贵女也纷纷出门,找寻如意郎君。

“唉,也不知道这些美人会便宜谁,给朕多好……”

望着路上的一群美人,皇帝扼腕叹息,久久不愿舍目。

言归正传,这些考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归氏。

归姓是小宗,本是苏州吴中的一个小家族,但在中唐以后,归氏一族在科举中可谓是大出风头,从归登开始,归氏一族走上了寒门崛起之路,七姓十家都被归氏掩盖了光芒。

归登,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

归氏第二代归融,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获封晋陵郡公。

归氏第三代到了巅峰,归融的四个儿子全都进士及第,长子归仁晦开成三年进士,次子归仁翰大中十一年进士,四子归仁绍咸通十年状元,五子归仁泽咸通十五年状元。

如此赫赫之功,可谓空前绝后。

第四代,归家又出了个状元。

归融孙,归仁泽子,归黯,景福元年中壬子科状元,放榜时正好又是新婚,可惜一个月后就暴死了,死因不明,李晔深深怀疑,吴承恩笔下的陈光蕊就是以他为原型。

归黯的死对归氏一族是重大一击,这前后十几年,黄巢、秦宗权、李罕之、孙儒、朱玫、李昌符等人相继作乱,归氏第三代的佼佼者先后去世,第四代英雄归黯也英年早逝,但灾难远不止如此,天复元年,第五代的归佾再次考中状元,可惜两年后就死在了战乱之中。

好在,现在是定初二年。

历次大乱中,归登、归融、归仁晦、归仁翰、归仁绍、归仁泽等人及亲戚几乎全部遇害,所以归家才会给这个最后希望的后人取名为归黯,就好像第六代的那个少年归系一样。

归系归系,归氏系于你一身。

朝廷开科诏书抵达东南后,归黯决定赴京。

誓别族老,告别父母,带上未婚妻,归黯去县衙取状文,看着眼前的少年,吴中县令亲自为他践行,三杯酒后,归黯两人两马一剑,与未婚妻毅然踏上了去长安的路。

八月,渡过孙儒防区,借道宣歙。

九月,翻身越岭,朝躲猛虎夕避蛇,进入江西。

下旬,绕荆襄,过境鄂岳。

十月,到山南,走荔枝道,进入关中。

费时三个月,历经百般磨难,归黯夫妻终于抵京,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未婚妻,名动吴越的苏州第一才女齐甄,时值定初二年十月二十九,茫茫大雪落在夫妻肩头。

“楚玉,长安好大。”

“是挺大,毕竟是中国。”

归黯抬起头,打量着面前的金光门。

“走,进城看看。”

在皇帝陛下的指示下,朝廷对关东学子的到来显示了极高的礼遇,京兆府派了小吏在长安各城门蹲点,只要确定是考生,就接到提前准备好的上好客栈入住,正常的日常消费也都由朝廷负担,家庭条件不好的,现场补助一百贯钱。

初二,京兆尹孙揆率属下文武出巡,视察了平康、靖国、崇永、安永、远怀、昌信六坊的治安,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好保卫工作,保证考生及家属的人身安全。

之后,宰相杨涉看望慰问了考生,并与户籍魏博、成德、静海、幽州、淮南、江西等地的考生进行了亲切交流,询问他们在京期间的各种难处,责令相关衙门予以解决落实。

天恩浩荡啊,考生们感动不已。

“事出反常,我们还是小心些。”

莫名的盛情,让齐甄充满了戒备。

长安平康坊,粉红楼。

“大家……”

高克礼刚开口,就看到李晔看了过来,连忙改口道:“七公子,人多眼杂,长安也没什么好逛的,还是早些回去罢。

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高克礼觉得都像刺客,怎么以前自己上街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总觉得外面不安全的他,一路都在劝李晔放弃游玩的想法,回宫去待着。

“回去干什么?本公子心意已决。”

李晔哪里愿意,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自然得逛逛,跟上次喝茶不同,这次他要换个地方放松一下,以粉红楼为代表的平康坊青楼,有七家都是深宫幕后的李晔在掌控。

凤翔、镇国、两川的人犯都有在这里上班的,王建的小女儿王诗令,现在是粉红楼花魁,李茂贞的大儿子李从照,现在是粉红楼的水火工,专门劈柴烧火泡茶,日常没少挨打。

“你这厮,一介贼配工,还当自己是凤翔少帅啊?”

“来人,给我打!”

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在粉红楼后院,接着响起的就是李从照的惨叫。

李晔高瞻远瞩,当初特意留了李从照一命。

望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李晔心情非常好。

宫里的吃腻了,也该打打野食了。

“五郎,如果你想结交士子,你会去什么地方?”

刘过理所当然道:“当然是邸店了,可长安内外邸店众多,前京城赶考的士子也多,虽然朝廷负担了食宿,但也有人没接受好意,四处散住着,去邸店能遇见,但得看运气。”

刘过改邪归正之前,是长安城出了名的街溜子。

“不去邸店,说几处青楼来听。”

邸店逆寓太无聊,皇帝得去上档次的会所。

不要以为青楼是贬义词,青楼本指豪华奢侈的雅舍,也指代豪门贵户,只有上档次的地方才能够被称为青楼,跟普通的肉铺子不在一个频道,而且娼和妓也两个东西。

娼原为倡,初指唱戏伶人,不分男女,后来引申出了娼妇,即偷情揽客的失足女子,娼没有服务技能,面向对象多为社会底层人物,有钱就行,于是男盗女娼这个词就出现了。

男人偷盗,女人失娼,为社会不耻。

妓是受过专业训练,具备特色技能和高水平服务意识,专门从事皮肉感情交易的女子,以情感交换为主,妓的社会地位比娼高得多,面向对象多为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与当世才俊。

在上档次的青楼,只要你有才,人家不收你一文钱,也就是所谓的白嫖,具备如此功力的人包括李白、温庭钧、孟郊、元稹等,这几位大佬都是平康坊的常客,基本不给钱,白嫖党一群,裤子一提不认人,孟郊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登科后就是考中进士后在平康坊写的。

通俗些说,在青楼里,为才华跟你睡的是妓,为钱跟你睡的是娼,元稹在长安那会儿,上他当的长安艺妓可多了,但凡有点名气的,元稹都白嫖过,比如薛涛,比如刘采春。

看到李晔的眼神示意,刘过有些犹豫,那种地方实在不太适合李晔这位天子去,如果刘崇望知道他带着皇帝去青楼鬼混,那今晚的刘府又会传出震天响的惨叫声了,刘过害怕。

“皇帝去不得,李公子也去不得?”

李晔不屑一笑,挥手道:“快快带路,不要聒噪!”

犹豫了一会儿,刘过咬牙点头。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客人很多的青楼。

这家场子明显不同,无论是建筑的风格还是规模都要高档不少,门口也没有花枝招展的站街女,而是眼光毒辣的龟公,一楼入口处,客人进进出出,大多都操着各地的方言。

显然,这就是李晔想找的那种。

“如意阁?这好像是崔胤的产业啊……”

看了一眼牌匾,笑了笑,李晔直接进去了。

“公子!”

看到李晔想也不想就进去,高克礼急得不行。

龟奴瞧见李晔这一行,满脸笑容迎了上来,龟奴眼光毒辣,一眼就识别出李晔是只肥羊,头银簪,腰白玉环,双手佩玉镯,右腰带剑,一身青色大放空,料子还是上佳。

作为皇帝,李晔自然流露出的尊贵气质也引人注意,更别说他身后跟着的随从了,高克礼、顾弘文、江方庆、魏进中、陈弘间、西门君,都是深宫权宦,裴进、刘过、王有石、夏允文、李武等打手,不是屡立战功的禁军武官就是世家子弟,气势和寻常百姓有明显差别。

“贵人,请上座?”

龟奴点头哈腰,满脸堆笑问道。

顾弘文掏出一贯钱,随意丢到龟奴怀里,嚣张道:“废话,不上座来你这作甚?请上座,上香茶,我家公子有的是金山银山,一辈子花不完,就怕你这如意阁不上我家公子心!”

“低调,低调。”

顾弘文立马恭敬道:“知道了,公子。”

得到一贯赏钱的龟奴大喜不已,认定李晔是高门子弟,出手这么阔绰,自然要好生伺候,裴进看到李晔已经进去,给王有石等人吩咐了一声,于是除了高克礼、顾弘文、刘过跟着李晔进去,裴进和其他人都在外面的街巷里候着,把门望风,观察情况,防止有变。

“好多人,真热闹啊。”

李晔一进来,就发现如意阁热闹非凡。

人声鼎沸,高朋满座,男男女女,老的少的。

看着这么多人,高克礼眉头微皱。

“公子,这么多人,是不是……”

人越多就意味着不稳定因素越多,高克礼很是担心。

“先看看,都低调些。”

“科考降临,这几天我们如意阁也在举会,以文会四海群英,还是老规矩,谁写的诗词能让某位姑娘满意,谁就可以跟那位姑娘共度良夜,贵人气度非常,想来也是读书人……”

龟奴一边把李晔往上座引,一边指着大厅介绍。

这些高档会馆之所以可以白嫖,本质上是一种押宝,这些士子如果中进士,将来多半都是官运亨通,有了政绩,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那时候会馆就有了一次人情。

与此同时,被睡过的女人也会身价大涨。

宰相玩过的女人,你确定不试试?

听完龟奴介绍,李晔摇头道:“某腹内草莽,愚顽不精文章。”

来到一处凭栏雅台坐下,李晔开始体察民情。

“方从,你一定要去?”

如意阁前,刘奂很头大,他没想到刘鸢跟了过来。

“姐姐,我只想籍此识交才俊,不会乱来的。”

刘奂并没有屈服,反而顶嘴道。

他口中的姐姐,就是站在他面前的年轻女子,名叫刘鸢,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二人是亲姐弟,父亲叫刘政,刘政之父刘审季,是刘禹锡次子,刘审季一家随父亲定居洛阳。

忆起祖爷在长安的传奇故事,刘奂充满了敬仰。

听说如意阁今晚办文会招入幕之宾,也就想来看个热闹。

“姐姐,求你了,祖父当年也来过啊……”

刘鸢犹豫一会儿,点头道:“看看可以,但不许卖弄文章。”

刘奂不解道:“为何?如果有幸被贵人赏识几句……

“你那点功力,我怕你堕了祖父文宗。”

刘政早逝,姐弟二人与秦氏相依为命,洛阳大乱后,秦氏死在了孙儒刀下,刘鸢带着弟弟东躲西藏才逃得一命,这回听说弟弟想来长安考试,刘鸢便多方筹措盘缠,好在二人有个好祖宗,得知姐弟俩是刘禹锡后人,张全义很大方的资助了路费,并派兵护送两百里。

“好吧,我不卖弄。”

面对严厉的刘鸢,刘奂无可奈何。

很快,姐弟俩进了如意阁。

由于经费有限,刘鸢挑了个比较次的位置。

好巧不巧,正对着李晔的坐台,李晔能清楚看到她。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闻风而来的客人陆续入场,读书人占多半,虽说只剩十几天就要开考了,但不少读书人还是愿意出来散心说诗赏风月,这可是读书人最喜欢的东西。

“归兄,以你的才华,肯定能抱得美人归!”

“白公子,你承了乐天公的文道,如果能趁此机会扬名京师,那你就算不虚此行了。”

“贤弟过奖,韩勋也来了,他是韩退之嫡孙,功力定然了得。”

“看,快看,十不上第来了!”

“嚯,居然是罗隐,他得了宰相赏识,已为一方观察使!”

“那又怎样,非进士出身,只能是个检校。”

如意内外,四海文人,八方同聚,满座高士,或谈天说地,或交流预测考题,或为好友引见来路不凡的高门子弟,也有人商量着今晚怎样才能大出风头,得了才名又赚美人归。

人声鼎沸,好不痛快。

有读书人想为美人作诗,也有富豪想要跟美人共度**,还有特殊的,比如罗隐的好友,来自杭州的大富豪冷士贞,他给罗隐说了,你看上了哪个就说,冷某为你买回家!

钱不是问题,冷某最不缺的就是钱。

如意阁的真正老板是宰相崔胤,或许是因为喜欢读书人,或是想把如意阁打造成平康第一楼,如意阁对读书人特别厚待,在二楼预留了位置,虽不是雅间,但位置也是绝佳。

至于普通人和商贾,只能在一楼看个热闹了。

崔胤人虽然不在这,但他立的规矩却没人敢打破。

拿管事的话来说就是:“看清楚这是什么地,咱们的来路通天!”

“公子,此地龙蛇混杂,人也越来越多,若是暴露身份……”

伴随着一阵轰动,郑从傥长子郑预翩然而至,客人纷纷起身,老鸨子亲自迎接其落座,郑预对众人温和一笑,静静在李晔斜对面落座,隔着一道朦胧珠帘,郑预并未发现李晔。

高克礼却慌了,连连劝李晔走人。

“不妨事,再坐会儿。”

火炉烧酒正沸,李晔痛饮一大白。

不一会儿,老鸨子上台。

“今晚是我们如意阁举行的一个文会,仅图为郎君们提供一个以文会友的机会,照顾不周,都是我的错,请贵人们原谅再三,科举快开考了,如意阁祝愿各位饱学之士一击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感谢天南海北的贵人们对如意阁的支持,祝愿你们家和万事兴!”

话音落地,如意阁内外响起热烈的掌声。

“能不能让姑娘们出来跟大家见个面?”

人群中,不知是谁大吼了一声,直白不已。

“来之安之,听如意阁安排就是。”

听到这粗鄙言语,立即有公子出来指责。

“我只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你们读书的真喜欢绕弯子……”

老鸨子赔笑道:“既然如此,诸位且听题。”

话音落地,西面帷幕拉开,帘后隐约可见数位妙人。

“第一题,诗歌四季。”

春夏秋冬各诗一首,一来就是难题。

“第二题,忆江南。”

给了材料,各自按领悟来写,会错意就完了。

“诸位先开始罢,前两题写好举手。”

这两道题属于淘汰赛,决赛肯定是写情诗。

沉默中,众人纷纷开始做答。

诗四季不难,压住韵律就及格,忆江南却不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等千古绝句,常人不能作。

如何理解忆江南,也要士子们审慎考虑。

一炷香后,一人率先举手,视之,乃一中年男子。

老鸨子道:“贵人可会官话?若是会官话,就直接念出来罢。”

那人含笑点头,当众表演了绝活。

先是一口吴越音,然后是四川话,接着切回长安正音,众人在心里暗骂这老东西卖弄,整了整衣冠,中年人起身遥望东南,幽幽吟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吟罢淡然坐下,四面满座皆沉默。

菩萨蛮,这人是韦庄!

韦庄屡试不第,历史上在乾宁元年才考中进士,在此之前,韦庄滞留关东,一直在各地转辗游历,对于这位唐朝旅行家,李晔深感佩服,以至于不得不提一下他的漫游故事。

咸通四年,韦庄在昭义节度使刘潼幕府中就职,广明元年赴京赶考不第,同年冬,长安陷落,韦庄与家人失散,中和二年赴洛阳避难,三年,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府任职。

光启元年,赴宝鸡迎驾,途径衢州客居。

次年春,听说王建等人在利州接到了僖宗,韦庄便沿渭水黄河返回,准备在孟津渡上岸,由许昌经宣歙达润州,不料秦宗权攻许,鹿晏弘被杀,只得改变行程,沿黄河东进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时逢镇海军兵变,浙西也回不了,韦庄只好又回到孟津。

光启三年,许州乱毕,韦庄重新出发,打算按原计划从许昌走陆路返浙,结果镇海军再次发生兵变,老板周宝逃亡常州避难,韦庄心如死灰,遂决定就此向北游历天下。

他先到了河南济源,然后又在泌阳小住。

随后,由泌阳出发,登太行山,达山西天井关。

同年三月,韦庄翻越貂黄岭,从壶关向东进发,走在半路上,韦庄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回事,就打算从绕道山东南下浙西,结果又得知高骈被杀,淮南陷入大乱,道路阻绝。

韦庄无奈,再次向北,先到了石家庄,然后又到北京密云。之后离沿长城一路向东,抵达山海关,游历山海关后,韦庄向西返回,在幽州登船,沿京杭大运河返回南方。

同年秋,途经崔胤老家清河县,得知江南战事已停,韦庄决定就此返浙,于是借道山东进入江苏徐州,在徐州稍作客居一段时日,光启四年春,韦庄继续出发,乘船抵达扬州。

时逢杨行密起兵,韦庄决意向南避难,遂西往南京客居,之后又沿江南下。

经当涂、到苏州、下湖州、至富春桐庐,折绍兴、向宁波、漫游金华,去年冬,韦庄从衢州出发进入江西观察使,经饶州、鄱阳、穿鄱阳湖、过九江、南昌、抚州、宜春,又转游邵阳、娄底、耒阳、赣州、会昌、游历江西期间,韦庄终于等到了科举开卷的消息。

秋,韦庄准备前来长安应试了,从衢州出发,经信州、鄱阳、九江,至鄂岳观察使,过黄石、黄冈、鄂州、武汉,进入山南东道,经长途跋涉,韦庄终于在十一月初抵达了长安。

瞧瞧,都瞧瞧,这叫什么?

足迹遍天下,名副其实的唐朝版徐霞客!

李晔真没想到,会在青楼听到流传千古的菩萨蛮。

“韦庄啊韦庄,你玩山玩水玩不够,还要玩女人么?”

第129章 风起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