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01章 势震中外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01章 势震中外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晔召韩建入朝觐见,韩建畏惧皇帝问罪,称病推诿不朝,对此李晔早有预料,所以也没有生气,只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批阅完案头奏折,伸了个懒腰,李晔前往长安殿看望淑妃和李廷衣,之前李晔在裴贞一身上因为纵欲过度,便借口生病不去上朝。

对于李晔的昏君行为,何芳既失望又伤心,好些天都闷闷不乐,李晔自知理亏,费尽心思哄骗了三次,夫妻二人才和睦如初。

及至长安殿,女官肖斯尹等人迎来,李晔淡然一笑:“平身,淑妃何在?”

肖斯尹答道:“启禀陛下,夫人在后院教廷衣绣工。”

“朕知道了,你去吧。”

在肖斯尹军机重地拍了一把,李晔哼着小调往后院走去,他的心情相当好,一路上遑论宫女阉人,见了皇帝都躬身请安,李晔一一回应,看到个别年老的宫人,还让高克礼掏出钱袋打赏一二,感动得这些老宫人连连作揖谢恩,圣人给赏钱,那是真心疼爱咱们这些奴婢。

走着走着,不知觉的就走到了长安殿后院门前。

如今的长安早已不是当年的长安,僖宗返回长安后修缮了前朝,含元、紫宸、延英、清凉等重要宫殿都得了一定修缮,但因为财政捉襟见肘,内中各殿都没顾得上。

李晔即位后也下旨修缮皇宫,但这一年多以来又打仗又练兵,财政非常紧张,李晔和杜让能为了省钱搞钱,几乎是绞尽脑汁,何芳莺也体谅时局艰难,工部尚书崔昭纬四次提议修缮长安殿她都没有答应,说长安殿能住,长安殿的宫人也从来不出宫买东西。

单看长安殿正殿的确还可以,去年李晔还在这里宴请了文武百官,但后院已彻底荒废了,流水干涸,花草枯死,荒草齐人高,亭台半塌半就,满是灰尘蛛网。

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唐统的衰败气息扑面而来,推开内院大门,李晔在高克礼和顾弘文的簇拥下入内。

后院空荡,秋叶满地,小院正中摆有织机,三个女人正各自织布穿线,其中一个是淑妃何芳莺,两月大的德王李裕被她用背带背在背上,小家伙趴在母亲背上睡得很沉,这家伙只要离了何芳莺怀抱,马上就开始哭。

何芳莺饱受折磨,一直睡不好觉,这段时间的气色很差,连织布的时候都把他背在背上。

唧唧复唧唧,三妃当户织,另外两女是李廷衣和李渐荣,李渐荣出身贫寒,织布的动作也很麻利熟练,李廷衣挨着何芳莺坐的,动作不甚熟悉,现看现学。

三个女人织得很认真,对悄然到来的皇帝浑然不知,最后还是李廷衣眼角余光瞥见身后有人来,这才发现了皇帝,当下不禁雀跃道:“淑姐姐,陛下来了!”

李晔止住要行礼的三女,淡然笑道:“你们怎么想起织布了?”

何芳莺起身,展颜一笑道:“闲来无事,不如做些有用的事,能省些开支。”

等她起身,李晔才发现,她只一身朴素衣裳,没有任何多余的点缀,只内衬绯红作为掩映而已,想来也是担心织布的时候会损坏那些贵重的衣裙。

朝廷今年虽然收入了六百多万贯钱,但李晔根本没有过手,都给杜让能调配了,京畿流民要招抚安置,官员的俸禄,内侍省的开支,神策军的军饷,御马监四营的军饷,北斗七营两万多人的,遭兵祸的凤翔和陇右要拨钱,制作兵器甲胄也要钱,西川还要烧钱……

看到何芳莺这身打扮,李晔百感交集。

“芳莺如此,朕心甚愧……”

何芳莺拉着李晔手,轻声宽慰道:“陛下不要这么说,臣妾甘愿所为。”

李晔惭愧一笑,叮嘱道:“你才坐满月子,保重身体为要。”

“没关系的,臣妾还有一件事要跟陛下说。”

李晔疑道:“何事?”

何芳莺拉着李晔走到一旁,面露难色道:“昨天太后宣见臣妾,说王国舅想去西川前线为国效力,还说如果不能派任西川,出任朔方节度使为国戍边也可以。”

太后即懿宗皇后,是僖宗和李晔的生母,何芳莺口中的王国舅便是她的亲弟弟,田令孜被逐后,王瑰向僖宗讨要节度使,僖宗并不昏庸,知道舅舅没这本事,给了王瑰一个清水衙门的差事,李晔即位后,王瑰又两次讨要山南东道节度使,因为杨复恭反对外戚干政,李晔也知道王瑰没这本事,两次都拒绝了,可没成想这舅舅还不死心。

历史上王瑰向昭宗讨要山南东道节度使获准了,但却没有征求杨复恭同意,於是杨复恭指使义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提前在王瑰船上动手脚,王瑰本人及随从宾客全部溺亡。

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才,李晔很想问舅舅,您老在长安住着不好吗,老想着出去打仗作甚,不怕死在战场上吗?

话说回来,太后多次出面,李晔已不能再拒绝,这是以孝治国的时代,三番五次忤逆父母就是不孝,皇帝也是一样,如果太后跑去太庙哭诉,李晔就难堪了。

以王瑰的才能,节度使肯定是不能给的,那就让他去西川打仗好了,反正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

沉思少许,李晔说道:“转告太后,让舅舅做好赴任准备。”

何芳莺如释重负,终于清净了。

说完这时,与何芳莺恩爱了一阵,李晔又检查了李廷衣的读书情况,这小美人已经读到了宪宗实录,李晔询问相关的人和事,她回答得头头是道,李晔很满意,表扬了几句。

见完何芳莺和李廷衣,李晔又去看了李渐荣。

李晔勤快房事,也注重细节,打针更是精准,每次都确保注射到位,可李渐荣的肚子就是没动静,李晔本以为李渐荣不孕不育,这回见面才知道她已有两月没来月事了。

“如此甚好,织布不要勉强,不想织就回去休息。”

“谢陛下关心,淑姐姐待臣妾很好,陛下不用担心,处置国事为重。”

李晔摸摸她的头,回首对高克礼吩咐道:“选些细心宫人,照顾好李昭仪。”

“谨遵大家旨意,奴婢稍后就去挑人。”

李晔点点头,对何芳莺三人道:“朕还有事,就先走了。”

“臣妾恭送陛下。”

三人齐齐见礼,目送李晔一行离去。

刚回到含元殿,顾弘文进来报告道:“含象殿来报,河东夫人备了晚宴。”

“朕……”

李晔叹了口气,起身道:“让御膳房不用做饭了,替朕更衣。”

换了衣裳,李晔带着高克礼几人赴宴。

经过再三考虑,李晔还是把河东夫人的封号给了裴贞一。

至于李廷衣,离她正式册妃的时候还有两年时间,到时候封贵妃。

只要李廷衣生了儿子,李克用也不会抱怨什么。

含象殿灯火通明,大殿金碧辉煌,裴贞一一袭深红长裙,美目流盼,红唇夺目,美得惊心动魄,带着宫人在殿外等候皇帝,李晔到来后,夫妻相视一笑,执手并肩入内。

香炉袅袅,裴贞一引李晔于主位落座,李晔落座后,裴贞一施礼坐下,不等李晔询问,裴贞一就笑笑道:“臣妾今夜请陛下赴宴是为贺喜,此事或可为夫君分忧一二。”

李晔笑问道:“贞一何事?”

“族公为陛下进献绢三千匹,粮草二万石,聊表忠君体国之心。”

绢是这个时代的硬通货,粮草也是李晔迫切需要的物资,在川作战的诸道兵马,大多不用朝廷负担粮草军饷,但四万多神策军的耗费得朝廷管,诸道将士的军功得以绢结算。

唐代虽然保持海陆对外贸易,但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市场不存在,白银并未大规模进入中国,贵金属不作为一般等价物进入市场流通,仅供大宗交易结算,有贮藏手段,不具备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也只体现在奢侈品身上,其余商品不以白银衡量。

简而言之,黄金白银在这个时代不是货币。

铜钱虽然具备货币的各项职能,但弊端也非常明显,一是价贱体重,几十贯钱重达百斤,非常不适合大宗交易,更别说用铜钱去结算军功了,一百万贯钱,如果通过陆路运输到西川,仅运输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人力物力及附加成本高昂到不可想象。

第二个突出的弊端是易于盗铸,容易滋生假币。

每次只要官方铸行虚价大钱,私铸就会泛滥,然后泥沙俱下,铜钱可信度降低,进而导致市场混乱,为了恢复经济秩序,朝廷只得废止大钱流通,或者宣布大钱降值使用。

肃宗也铸行乾元重宝了,但根本没用。

唐武宗讨伐昭义,对将士论功行赏格都是用绢结算。

中唐以后,社会生产常常遭到破坏,物价上涨,铸钱非常亏本,有时造一贯钱要花费几贯甚至更多,加之以上因素,官府不愿也无力多铸钱,索性让绢马等硬通货与铜钱并行。

话说回来,三千匹绢真不是个小数目。

按会昌讨昭义赏格,这足以支付十个兵马使的脑袋。

两万石粮草也不少,唐代一石约五十三千克,两万石就是一千零六十吨,按照后世大米通价计算,两万石粮食草料的总价值为二百多万元,现在是乱世,价值还要高些。

至于这三千匹绢,李晔还不知道产地,暂时只能用人头估价,但无论属于八等中的哪一等,三千匹绢的价值都很大,基本上够支付西川诸将的脑袋,足以减轻李晔的压力了。

李晔乐得半死,险些笑出声来。

年少不知富婆好,错把爱情当做宝,年少不知软饭香,错把青春倒插秧,如今重来一次,虽然变性了,但李晔还是领教到了富婆的威力。

李晔面上稳如老狗,心里已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待会儿如何跟裴贞一恩爱**,正想入非非的时候,李晔突然反应过来一个问题,没事人家白给你这么贵重的东西?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把裴贞一卖了也值不到这么多钱,无事献殷勤,其中多半有诡,脑袋清醒过来,李晔半开玩笑道:“这太贵重了,你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裴贞一不以为然道:“自高祖建唐,裴家就与天家休戚与共,陛下发诸道兵马收复二川,料想钱粮耗费颇巨,所以臣妾修书说明,族老便命臣妾兄长裴进将这些东西呈送陛下。”

裴进?李晔没印象。

裴家慷慨解囊,可能有为后辈铺路的想法,也可能是让李晔欠他们一个人情的打算,这么想也对,终唐一朝,河东裴氏共出了十七位宰相,裴寂、裴矩、裴炎、裴居道、裴行本、裴光庭、裴耀卿、裴遵庆、裴垍……

每一个唐朝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有裴家宰相执政,自李晔以来,虽然裴贞一嫁给了天家,虽然裴枢掌管御史台,但就是没有裴氏出身的宰相,裴贞一的父亲裴静也只是算学博士。

魏晋之世,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同盛一时,人称八裴八王,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邈比王玄。

王与马,共天下,前王后谢,裴王辅国。

可当初的魏晋高门到现在已离开了决策层,有了落寞的势头,历史上裴枢和裴贽虽在昭宗朝拜相了,但那是在三镇犯阙事件之后,而且李晔已不是本人,也不打算启用他们。

世家也好,寒门也罢,延英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没有宰相的才能,趁早死心。

反正科举也快了,到时候李晔会一一审阅裴家子弟的答卷,确实有不错的,李晔自然会重用培养,不过对于被裴贞一点名的裴进,李晔还是得先开个后门。

沉思少许,李晔开口道:“裴进如何,贞一为朕细言之。”

裴贞一露出了笑容,立即按预备好的言辞说道:“臣妾长兄裴进为东眷支,谂郡公嫡子孙,擅经多才,尤精阴阳纵横兵法,武功过人,曾随谂公出关讨黄巢,时年十六。”

“裴谂的孙子?”

听到谂郡公三个字,李晔有些震惊。

裴贞一重重点头,保证道:“千真万确,人证物证俱全。”

裴谂是裴度膝下四子,曾任职兵部,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黄巢起义爆发后,裴谂前往襄阳就职,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句容及江西招讨使等人共同防御黄巢东进。

中和三年,秦宗权南下,刘巨容兵败,裴谂率兵断后,掩护刘巨容等文武官员东撤,最后战死殉国,追封河东郡公,裴谂长子裴沼随刘巨容返回成都后不久,宰相王铎与宦官杨复光发起长安收复战,裴沼主动随军出征,最后战死在通化门,身中四十七箭殉国。

李晔没想到,默默无名的裴进会是裴度的四房重孙后人。

裴度四房三代人,止今仅存裴进这个少年郎,可谓满门忠烈。

想起这些事,李晔也搞清楚了裴家的用意,应该是想为裴进谋个为国效力沙场的武职,这少年郎随爷爷血战襄阳,又随父亲反攻长安,想来也是希望为圣人建功立业。

如果他真的专攻文术,打算科举入仕做个文官,根本不需要跟着长辈转战四方。

沉思少许,李晔感慨道:“你明天接他进宫,朕考校一下。”

裴贞一道:“臣妾问过哥哥,他说想去西川为国效力,夫君能答应嘛……”

“考校完毕再说,你不要这样……”

裴贞一拉着李晔的手摇晃,神情语气很是肉麻。

“朕……”

枕边风最致命,李晔最终答应派裴进去西川,但前提是他通过考校,裴贞一达到了目的,当下风情一笑,缓缓依偎到李晔怀里,但李晔心中始终有种卖官鬻爵的罪恶感。

不过这种心理也并不严重,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开后门太正常不过,要想整顿吏治,恢复初唐的官场风气和用人制度,现在还不是时候,眼下得团结拉拢各派一致对外。

若裴贞一所言不假,为裴进开后门也是值得的。

晚宴结束后,夫妻二人进入恩爱环节,行完房事,推开烂泥般的裴贞一,李晔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不能成为李隆基那样的皇帝,杨国忠这样的庸人千万不能放进朝堂。

胡思乱想一阵,夫妻二人昏昏睡去。

次日,李晔在含元殿召见王瑰和裴进,前者是太后的亲弟弟,后者是裴贞一的同族哥哥,都是后族外戚,李晔有卖官的罪恶,裴进亦有买官的屈辱,皇帝问一句答一句。

“何谓治军,何为用兵之道,裴进且试为朕言之。”

裴进丝毫不慌,拱手淡定道:“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

李晔点点头,又细问道:“二者关系如何?”

裴进继续道:“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佑,辅强国安,辅弱国危,在所任之将,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所以军中上残则下杀,为将者审视而事,不可不查。”

“治内不同于治外,治内军不同于治外国,内谓诸夏,外谓戎狄,四方戎狄禽兽,难以理化,宜以威服,非创以兵威,不知罔惩,礼有所任,威有所施,内外不能一概而论。”

“是以黄帝战涿鹿,唐尧战丹浦,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一味用兵杀人,不足以治军理兵。”

李晔脸上露出了笑意,称赞道:“杀治不类,卿家甚善,继续说!”

“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

“审天地道,察众人心,习兵革器,明赏罚理,观敌众谋,视道路险,则安危处,占主客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处生死大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

“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若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敌自灭。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所以苻坚败於肥水,永为世鉴。”

裴进娓娓道来,一点也不卡壳。

不愧是顶级门阀出来的子弟,这份气场和功力确非一般人能及。

之后李晔又考校了五经六义,裴进亦是对答如流,所言颇受李晔认可,等裴进在校场为李晔展示完过人的武功和飘逸的剑术刀法,李晔已下定决心重用这个言行有仪的少年郎。

相比裴进,舅舅王瑰就像个草包。

李晔问了几句就没心思多问了,让舅舅回家待命。

十月十六日,裴进单骑入川,奉命前往刘崇望幕府效力。

王瑰获剑州司马,发往李保麾下,王瑰对此任命非常不满意,但因为受到了宦官顾弘文的严词警告加威胁,最终只得乖乖前往剑州赴任,临走跟太后抱怨,又要侄子小心近侍。

李晔勉力了几句,终于把这个麻烦精舅舅送离了京城,顾弘文对王瑰的警告威胁是李晔指使所为,效果也是显著的,宦官一下场,跟皇帝讲条件的外戚马上变成了乖宝宝。

上月发出的讨贼制书,经朝廷和刘崇望运作,终于看到了效果。

宰相刘崇望亲自担任诸道行营都统,名义上指挥四面招讨及下辖部队,实际指挥李忠国、孙惟、杨守亮、李保、张威、武成策等部,崔胤为西面行营都统,统率山东军队,张浚为北面行营都统,指挥陇右军队,韩全诲担任南面行营都统,统率威远镇南二军。

李保虽然被任命为东面招讨使,但因刘崇望已经前往四川督师,并坐镇梓潼协调东南西北四面军队,所以蜀王李保没有再被任命为东面行营都统,此职由刘崇望亲领。

此次出兵共汇集近十万兵马,包括神策军、凤翔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南节度使、威远节度使、山东处置观察等使、忠义军、奉义军、天威军、均金商房等州刺史和御马监虎豹营、陷阵营及天枢、天权、天玑、玉衡、摇光北斗五营。

朝廷宣布出兵三十万讨伐王建,在梓潼坐镇的刘崇望於十五日飞马传命四面行营,命各路兵马接令后水陆并进,崔胤沿南充、遂宁、乐至、资阳一线逼眉山,断成都南路,李忠国攻盐泉解救杨守亮,合凤翔军剿灭李简、华洪、王宗侃等蜀军。

合张浚、张威、孙惟、武成策、李保、御马监、北斗七营东面诸军进讨巴西王建,均金商房等州刺史冯行袭等人沿涪水攻涪城和梓州,力争切断王建南下退路。

韩全诲、杜弘徽、刘道言等人,北上与西面行营策应,直捣梓州。

对于刘崇望的人事任命,李晔一一批准。

消息传出,长安舆论哗然,关中诸镇震动,关东各镇驻长安进奏使空前活跃,纷纷将朝廷发兵讨伐王建的情况详细报告给了本镇,凡是知道的都写上了,唯恐有所遗漏。

定初元年十月十九,龙剑、玉山、保大、保塞、武定、匡国、镇国、邠宁、天雄、鄜坊、夏绥等关中藩镇驻长安进奏使入朝参上,各进本镇大帅奏章,外宅藩镇请求出兵讨贼。

二十二日,河东进奏院进李克用奏章,外人不知克用所言。

定初元年十月二十五,帝於延英殿大宴中外群臣,龙剑、玉山、保大、保塞、武定、匡国、镇国、邠宁、天雄、鄜坊、夏绥等关中藩镇驻长安进奏使受邀,河东、河中、宣武、荆襄、荆南、淮南、浙东、浙西、魏博、成德、平卢、义武、义成、太平、天平、归义、岭南东、岭南西、安南都督府、桂管经略招讨等使等关东藩镇驻长安进奏使亦受邀入座。

三省五监六部九寺二十四司和御马监、军务处、内侍省、神策军等中央南北二司文武百官与会,太后、淑妃、河东夫人、李昭仪、李廷衣、睦王李倚、永平公主等皇族宗室后妃与会。

中外齐聚,势震大明宫。

是夜酉时二刻, 大唐皇帝李晔驾临延英殿,并发表以维护大唐统一为核心的重要讲话,但闭口不提藩镇跋扈,还点名表扬了李克用、朱全忠、王行瑜、韩建、杨行密、赵德諲等人,各镇自然知道这是一种妥协,当下都起身高呼万岁,声讨了杨复恭、李茂贞、王建的滔天罪行,表达了本镇与逆贼不共戴天的决心,坚决团结在以李晔为首的朝廷周围。

今天大宴中外群臣的目的在于融洽君臣同僚关系,同时沟通对话保证朝廷和地方藩镇双边关系实现稳定友好发展,李晔发言完毕后入席,随后由首相杜让能代表朝廷致辞,他对诸位臣工为大唐尽心尽力的付出表示了感谢,希望接下来能继续保持这样的风貌。

接着是次相柳璨致辞,他对皇帝陛下的款待表示了感谢,代表群臣表示忠君忠大唐是人臣职责所在,未来会继续团结在英明神武的至尊圣人周围,为实现大唐中兴而奋斗终生。

最后是各镇进奏使代表发言,魏博进奏使赵文立表示,魏博六州将一如既往尊奉大唐正朔,魏博上下与蜀中逆贼不同戴天,提议全体中外大臣及宗室后妃起立为皇帝寿。

震天响的万岁响毕后,宴会正式开始,淑妃何芳莺和宰相柳璨代表皇帝敬酒,然后是文人赋诗武人舞剑,接着又是美人歌舞表演,丝竹乱耳,美人夺目,交谈愉悦,真是其乐融融。

宴会结束后,众人各自出宫,皇帝重臣留下议论两川军事并询问各项后勤工作进展,西川战事是朝廷目前最重大的事务,东川西川的所有公文都被要求在第一时间送到皇帝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