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 第四十章:知耻后勇———刘备(求收藏求追读)

晌午,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已经披上布甲,成了一名普通的士卒。

张飞见着刘备越想越发的气愤。

“大哥,那袁绍实在不识抬举,大哥可是皇室后裔,怎么能屈居于士卒。”

张飞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这刘备没有投奔袁绍之前,好歹还是一个县尉。

到这袁绍帐下,却变成一个小兵,这让张飞原本火爆的脾气,就已经压抑不住了。

更何况,作为一名士卒的食粮更是清汤寡水,想想前几日,三人还是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因此,张飞心生了退意。

“三弟,不可胡说。”

刘备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心里却是十分苦闷。

这袁绍听说自己,自报家门皇室后裔,虽然自己没有战果,但是也不真至于只给一个小小的士卒吧。

哪怕给上一个曲长,一个屯长,此行三人也可以有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是,现在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十分的渺茫了,只能是见机行事了。

“三弟,大哥素以仁德著称,又以古代圣人的准则要求自己,哪怕那袁绍当真给大哥封赏大官做,大哥也不会接受的。”

关羽看事情要相对透彻一些,而且后世的水淹七军,就是关羽一手谋划的,因此他的大局观,自然也不会太差。

“知我者二弟也。”

刘备对着关羽看了看,说来这刘备也算是真的仁德之人。

后世很多人对于刘备的仁德都持有怀疑的观点,但是韩式却认为刘备十分的仁德。

因为,研究三国这个话题,自然就绕不开研究刘备,曹操,孙权三人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性格要进行研究。

自然绕不开刘备的事迹,就拿他就任平安县县尉和平原县令的时的事情来说。

公元184年,年仅23岁的刘备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凭借战功得到的官职。

然而不久,从中山郡调任了一位督邮来到安喜县肆意妄为。这名督邮本是被安排来视察工作的,然而刘备亲往求见,却吃了闭门羹。

大怒之下,刘备直接闯入督邮的住处,用绳子将其束缚起来,打了二百仗。由此可见,刘备绝非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之人,他无惧无畏、快意恩仇的作风,颇具豪侠气魄。

在接下来几年的后的时间里,刘备又担任了平原县县令。

在担任平原县令期间,刘备一方面治理县内事务,一方面积极巩固工事,对外防御贼寇。

他在任期间乐善好施,因此深得民心。然而正因如此,刘备得罪了县内豪族刘平,促使其雇佣刺客前去暗杀他。

当刺客前去刘备府上时,刘备如同往常一样,以为是前来投奔的士人,便盛情款待了他。在一番攀谈之后,亲眼见到刘备为人的刺客竟被其感动,坦白了自己的来意,并弃刀离去。刘备能于乱世之中,以代县令一职善待百姓,其礼贤下士之姿态以及言语间心系天下的胸襟气魄,纵是刺客亦受感化。

如此这般,这刘备是真仁德也好,假仁德也罢。

因为一个人一生都是这般仁德,那便与真的仁德没有区别了。

“我自然知道大哥仁德,只是我实在气不过这袁绍的所作所为。”

张飞见两人这样说了,也不敢再争辩什么了。

“三弟,我等皆是为了匡扶天下社稷,又何必要在意官的大小。”

刘备见张飞被说动了,又继续劝道。“若是如此,我等大可以留在安喜县,做这安喜县的县尉。”

刘备这样说也是不对的。

因为,事实证明,他就算不离开安喜县,他也不可能继续做那安喜县的县尉。

就拿鞭挞督邮来说,刘备怒挞督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求见督邮而不通。

当时朝廷派遣督邮巡查,本就有裁撤官员之意,而刘备疑似就在裁撤范围之中,这让刘备难以容忍,情急之下的他不仅鞭挞了督邮,更曾对督邮起了杀心。

但是刘备为了重新立足,只能在裁撤的旨意下来前,就离开安喜县,投奔朱儁,只可惜这朱儁被换将。

换成了这袁绍,这袁绍又看不上刘备三人。

“那就听大哥的,在这袁绍帐下待上一段时间,凭借大哥我们三人的能力,想必很快就可以脱颖而出。到时,大哥做那大将军,二哥做那副将,而我就为两位哥哥冲锋陷阵。”

张飞是个实在人,他一心为刘备和关羽好,也正因为如此。

听闻关羽被斩杀,他立刻就出兵要为关羽报仇。

“好好好,就依了三弟的。”

刘备附和道。

可是他的心里却不是滋味,他本是织席贩履之徒,本就与袁绍这些人出身的千差万别,因此他只能久居人下,可是他不甘如此。

此时的他,还远不是此后那个想自立的刘备,而只是有这一腔热血,想要改变现状的有志青年。

“今日之耻辱,来日,我定要百倍的挣回来。”

刘备心里暗暗发誓,但是他心里不怨恨袁绍。

因为,这袁绍的所作所为,本就是常理之中。

“为早日剿灭这些叛逆,为大汉太平鞠躬尽瘁。”

刘备冷不丁的说出这句话。

不过,关羽和张飞早已习惯刘备这样说话。

“随大哥一同。”

关羽赶忙接上刘备的话。

“俺也一样。”

张飞摸了摸后脑勺,发现自己的话被关羽抢了,只能被动说了这句话。

与刘备三人这里慷慨激昂的交流,韩式那里就显得十分的无趣。

只见这时的韩式,嘴角叼着一个狗尾巴草,哼着小曲。

他望着两边的山峰,他现在处于峡谷的地带,因为他位于后军的位置,所以显得四周跟随的士卒没有那么多。

“大哥,这伙官军不好惹啊!不如,就等下次的商队吧!”

山峰一处隐蔽的地方,一个独眼大汉对着身边的壮汉说道。

这壮汉犹豫了好久,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身边的人。

这是一伙有这七八十号人流寇队伍。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滋生了不少小型的流寇队伍。

“又等,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你们都跟我一起上。”

壮汉背着大砍刀就跑了上去,他身后的一众流寇,也怯懦的跟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