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八十九章 抚恤

大明: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第八十九章 抚恤

作者:言成言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1: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早,平安坊的坊门内就架起了几座炉子,上面坐着大大的陶锅,烧着热水。

等到朱由检骑着赤色战马来到坊门,常延龄满腹牢骚的迎了上来。

“殿下,一大早的就让我来干这种活,指使几个手下不就得了吗?”

朱由检恨铁不成钢的踢了常延龄一脚,“若是他们靠得住,小爷我何必指使你。你以为自己这个锦衣卫试百户是好当的吗?”

“殿下早点说嘛,我也好好盯着点。”常延龄撇撇嘴道。

“叫大人。”朱由检没好气的怒声道。

“大人息怒。”常延龄连忙低声下气的道。

朱由检叹了声气,这些勋贵子弟确实忠心讲义气,但是浪荡的性子也确实让人头疼。

掀开木盖,用勺子在里面搅拌了下,就捞上来几块羊肉。

“再倒一些胡椒和盐巴,白萝卜再切十个,清汤寡水的怎么吃?”

常延龄唉声叹气的去办,他老想能去城西的锦衣卫千户衙门看看,不想待在平安坊这个穷地方。

等到一勺子下去能够飘上了羊肉和白萝卜,朱由检才点点头,对着旁边的里长问道:“锦衣卫遗孀统计出来了吗?”

里长连忙道:“统计出来了,有七十三户,只不过东厂那边的遗孀见了,也闹着要统计。”

谁都知道这是个好处,东厂那边的遗孤自然也想沾上。

朱由检想了想,一个孤寡带着孩子艰难度日已经够可怜了,他们的丈夫还是为国尽忠而死,若是不管,自己晚上恐怕会睡不着。

张世泽将名册递了上来,东厂的遗孤已经统计在上面。

这就是张世泽和常延龄的不同,他做事永远滴水不漏,常延龄却老是想当带着手下,威风凛凛的办大案。

张世泽带着里长走在坊道上,敲着铜锣让平安坊的百姓出来。

其实不用他们叫,很多鼻子灵的百姓已经走出家门,闻着香喷喷的羊汤一直流口水。

等到人聚集的差不多,里长回头看了眼。

朱由检点点头,里长才将城西锦衣卫千户的变故说出来,现在的千户所由吴襄代领,手下有张世泽、常延龄两个试百户,其余的勋贵子弟担任总旗、小旗官。

平安坊就在城西,这些坊民多是做苦力,小贩,突然之间以为这是新上任的官员索要好处的,一个个脸色难看。

等到里长言明,由城西锦衣卫千户所宴请平安坊百姓,吃面饼喝羊汤的时候,竟然无一个坊民上前。

这让常延龄十分的不爽,他一大早跑过来煮羊汤,结果就落了个这种下场。

其余勋贵子弟也纷纷不忿,叫嚣着要将陶锅一脚踹翻,让这群不识时务的坊民喝西北风去。

最后还是朱由检站出来,他瞪了一眼闹得最凶的常延龄,看着一旁的百姓拱手道:“诸位坊民,王千户剥削日久,坊民困苦,诸多锦衣卫家眷竟无余粮度日,此事本王已经知晓。今日稍备羊汤为大家充饥,请大家听我一言。”

这时一个身穿麻衣的壮硕汉子大声问道:“敢问大人可是信王殿下?”

朱由检点头承认。

哪里想到壮硕汉子闻言纳头便拜,高声道:“贤王为民做主,诛杀奸贼,小人敬佩,甘为殿下前驱。”

百姓们纷纷喧哗起来,他们没有想到面前年轻的大人,竟然就是护国安民的信王殿下。

信王殿下是什么人?是贤王,是为百姓做主的好人,他怎么可能索要好处。

密密麻麻的坊民跪满了一地,杂乱的喊声让朱由检只能面带微笑,释放自己的善意。

终于等到坊民们平静下来,张世泽穿着百户官服,大声的招呼坊民排队打饭。

远远的五支队伍,每人一盆羊汤两个面饼,就连孩子也是这么多。

其中一支队伍人数明显少了一些,这是锦衣卫和东厂遗孤的队伍,他们的父兄丈夫为国牺牲,理应得到优待。

所以他们的羊汤肉和萝卜最多,也能多得一个面饼,对死去之人的埋怨变成了怀念,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父兄丈夫死的有些价值。

这群平安坊最穷苦的人得到了信王殿下的优待,其余的坊民充满了好奇、平静或者是不忿的眼神。

但是这些还没有结束,当朱由检当众宣布,今后恢复锦衣卫和东厂遗孤的抚恤,按照生前官职,每月可以领三到十斗粮食,整个平安坊陷入巨大的震动中。

遗孤们惊讶的呆立在原地,其余的坊民则是羡慕嫉妒恨的望着他们。

这就是说,今后只要信王殿下在一天,这些遗孤们每月就能白得三到十斗的粮食,不会再挨饿,甚至还有余粮能够贩卖。

天大的惊喜让这群遗孤纷纷跪在地上,放声痛哭。

失去男人的门户是没有尊严可言的,坊里纠纷谁都能压她们一头,好的活计永远轮不到她们,饥寒穷苦,多少个夜晚她们曾想过吊死在房梁上。

但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空了的米缸,她们第二天还是要早早起来替人浆洗衣服,做活求生。

但从今日开始,她们不必再过这种绝望的日子,只要信王殿下在一天,就不会再有人敢欺负他们,他们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等到宣布完遗孤的抚恤,朱由检又宣布,锦衣卫及东厂老迈病痛者,每月可领取三斗粮食,其余年过五十者,每月可领一斗,直到去世为止。

让张世泽带人将跪在地上的老人们扶起来,朱由检再次无奈的叹了口气。

平安坊的坊民太穷了,穷到老人没了用处只能快快的死掉,这是一件平静而惨烈的事情。但是一个兴旺的民族是不可以缺少老人的,漫长人生的经验激发着民族的智慧,也守护着民族延续的良心。

锦衣卫和东厂遗孤们得了好处,老人也有了活路,剩下的人心里难免嫉妒。

朱由检又宣布要修建坊仓,重新铺设坊道,这是不小的活计。大工、小工还有帮闲都有工钱可拿,坊民们可以自行选择,而且每天上午一个面饼一碗稀粥,下午两个面饼一碗羊汤,不要钱。

为坊里干活不仅有工钱,每天还有饭吃,看热闹的坊民们终于露出了笑容,欢天喜地的找里长报名。

吴襄静静的站在朱由检的身后,苦笑着道:“殿下,属下知道您宅心仁厚,见不得为国尽忠没有半点抚恤,不过这抚恤每月就要近百两银子,再加上重修坊道,供给两餐用食,这加在一起怕是要上千两银子,这笔银子到底是公出,还是私出啊?”

朱由检笑着道:“当然是公出,难道还要小爷我自掏腰包不成。”

吴襄摇摇头道:“抚恤户部是不会出这笔钱的,修坊道和坊仓的银子,宛平县衙门也不会出,属下不知道殿下如何能从这群铁公鸡手中,拿到银子。”

朱由检听了很不满,“小爷我的面子,他们也敢不给?”

“自从殿下在承天门,打了所有文官的脸之后,还有谁在乎殿下的面子。”吴襄无奈道。

“那我自己出钱还不行吗?”

“恐怕不行。”吴襄神情严肃的道:“抚恤是兵部和户部的权利,殿下贸然施行,怕是免不了被弹劾。就算殿下不怕弹劾,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阻止殿下下发抚恤,除非他们不怕其余卫所营房闹事,问他们索要抚恤。至于修建坊道、粮仓这倒还有可能。”

朱由检听了拍了拍吴襄的肩膀,咧嘴笑道:“朝廷下发抚恤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兵部和户部不肯,那这件事就真的做不了了吗?既然他们文臣最喜欢讲礼,大不了我和他们辩辩这个理。”

说完对着张世泽大声道:“平安坊的抚恤,今天就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