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之军火大明 > 第271章 献俘大典

崇祯之军火大明 第271章 献俘大典

作者:一纸凤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0: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崇祯不顾朝臣呼喊,自顾自的离开大殿,官员们都是愤慨,当日就有无数弹劾定王的奏疏涌入皇宫。

崇祯看都不看,全部留中不发,同时下旨,腊月二十八这天举行「献俘大典」。

俗语里,「年廿八,洗邋遢」,全国人民都在这一天打扫卫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尘,也祈求去掉一整年的坏运气。

在这一天献俘,也有打扫干净天下的意味。

「这仗是皇帝打的,俘虏是皇上抓的,为何要搞献俘大典?」有官员质疑。

「是啊,由谁献给谁?组织一个庆贺胜利的典礼不就是了,偏偏是献俘礼!」

礼部的官员发着牢骚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因大明朝自万历三大征后,再没有过像样的大胜,对于献俘大典这种事情,所有人都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板。

礼部甚至开始紧急调阅明成祖时期的相关记载,指导如今的工作。

也幸亏近期有不少俘虏被押解到京师,幸亏有在平辽之战斩获的数万虏兵人头运了来,幸亏蒙古诸部落的王爷都在京师居住。

此外,北征的部分飞龙军驻扎在京畿,可以调过来阅兵,增加大典的内容。

同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西洋国家的使节和商人也收到邀请,一同参加盛典。

如此一来,筹备工作更加繁重,还面临时间紧迫,人手不够的情况。

为此,崇祯亲自下旨,点名抽调了一些官员去礼部帮忙。

整个朝堂瞬间忙了起来,弹劾定王的奏疏顿时减少。

于此同时,为定王辩护的奏疏多了起来,朝鲜战事的细节也渐渐清晰。

太子党一边弹劾定王屠杀朝鲜宗室、收买人心,一边恭贺朝鲜归附。

定王党一边歌颂定王的文治武功,一边痛斥朝鲜三心二意,同时没忘了恭贺大明再次开疆拓土。

崇祯笑看朝臣笔墨交锋,看着他们有理有据又相互矛盾的言辞,不断庆幸前世看足了历史剧,要不然,定然会犯举棋不定的毛病。

在朝堂不温不火的争吵中,腊月二十八到了。

这天,在午门前空地上,大明举行了盛大的典礼,顺带举行了凯旋之师的阅兵和归附部落的觐见礼。

此番阅兵,礼部是为献俘礼作铺垫,并不是为了炫耀武力,所以没有实战项目的演练,大军主要是走仪式和队列。

威武的飞龙军迈着大步走过,散发着冲霄的杀气,高呼必胜。

文武大臣随着皇帝和太子等在城楼观看,当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走过,当震天的呼声响起,当礼炮轰鸣,所有人都震撼了。

这真是百胜之师啊!

随后,盔明甲亮的明军就压着破衣烂衫的俘虏队伍走了过来。

大部分俘虏都留在了辽东,充作奴隶,现在参加献俘礼的,大部分是近期从辽东押回来的,还有部分是在锦州之战中俘虏来的,今天用来充数。

现在,万余人的俘虏队伍,跪在午门前,额头紧紧贴在冰冷的地面上。

另有建虏近百人的俘官俘将,被按刀侍卫押着,走到午门最前,在大喝声中跪了下去。

向大明皇帝请罪。

当俘官俘将们在崇祯面前惶恐地跪倒时,崇祯放声大笑,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纷纷拜贺。端的是一片盛况。

西洋国家的人都是心惊,他们虽然知道崇祯亲自带兵前往辽东征战,也相信大明能胜利,但是谁都没想到大明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那个名为清的北方国度。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具有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国啊。

红毛和金

毛们看着万余精壮汉子组成了俘虏队伍,看着满车满车的人头,看着大明朝堂自信的神情,再也生不出对抗和殖民的心思。

崇祯在城头大声训斥,明军将一干俘虏押下,担心俘虏不肯乖乖跪拜、生出乱子的礼部官员终于长舒一口气。

这些俘虏已经饿了几天,无力挣扎、抗拒,刚才更是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用来凸显大明军容之严整、皇帝之神武。

接下来,便是新附蒙古部落的觐见礼。

漠南蒙古的首领们带着族中的亲贵,向着大明皇帝跪拜,并呈上今年的工作报告。

崇祯温声抚慰,田守信大声宣布,大明将出资帮助蒙古各部建立城池,改善蒙古人民生活状况。

蒙古首领们谢恩后,退了下去。

最后,朱慈烺拿出此战的封赏名录,交给田守信,当众朗读。

首先歌颂了崇祯的文治武功,重申了大明的天道气运和正统地位。然后将此战首功吴三桂封为辽国公,升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

陈永福封为沈国公,熊威封为抚国公。黎玉田也因寻回太子和收复大宁等地,被封为宁国公。

胡国柱、郭云龙、巴乌等人也分别封为开原侯、铁岭侯、辽阳侯。

在崇祯肃清勋贵后,他们成了大明新的勋贵阶级。

崇祯本不欲封赏熊威,但是想起他以少数兵力重挫建虏援军,更为了制衡吴三桂,免得他成为大明唯一一个国公,考虑再三,最终封出去四个公爵。

同时,崇祯吸取了太祖、成祖的教训,没给世袭罔替的待遇,只给了吴三桂四人当世的爵位,子孙则降级承爵。

也就是说,当吴三桂百年之后,吴应熊不能继承他的二等公爵,而只能承袭一个侯爵。

对于在包围沈阳后才归附的蒙古部落,没给封王爵,甚至没给公爵,而是封了侯爵,并言明,今后只有建立军功,才能得到封赏。

蒙古首领们无话可说,当他们见建虏覆灭在即才投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难以得到大明的厚待。

不过,能得到大明宽恕,不会像女真人一样被屠戮殆尽,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今后为大明建功立业,那就更不在话下了,他们依附大清,不也得为之出兵作战么。

现在长城各个军事关卡成为贸易关口,草原上的人可以通过贸易解决口粮困境,总比入关劫掠安全稳定多了。

就在一片皆大欢喜的气氛中,一个东厂的宦官一路跑来,跪在崇祯和朱慈烺身前:

「皇上,图们江传回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