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1010章 文武百官(上)

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1010章 文武百官(上)

作者:雪豹导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0: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205年冬,童远从西域返回到凉州陇西郡。

在此他将迎来新的一年,也将正式宣布汉朝终结,晋朝建立。

由于刘协已经在去年年初驾崩,自己没有拥立新帝,随着建安十年结束,新的一年到来,就是晋朝建立之时。

在徐荣、贾诩的建议下,自己将在陇西老家正式宣布此事。再经由关中的吴越山,正式称帝。然后走岐山,取凤鸣岐山的祥瑞,开创新的时代。

206年一月,童远正式就任晋武帝。

确定年号为靖昌,并且效仿朱元璋,自此明确一个帝王一生只用一个年号。

晋朝定下5座都城,分别是龙门、夏阳、安邑、长安和洛阳。

这5座都城职能定位侧重各不相同,将行政、军事、文化、手工业、关中贸易和关东贸易。如此安排,可以避免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把各种职能全部集中在一起,而出现人口过于集中,而导致周边资源枯竭的情况。

晋朝正式开设科举,开士、农、工、商、兵,共5科,5年取1科,改变独尊儒术的局面,初步恢复百家。

官员制度方面,进行考成法,检查官员。采用陈群九品中正制,设九品。从一品至九品,分正从之分,共18个品级。

朝廷设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六部尚书,御史台,五属、九寺。

六部尚书受到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协理办事,但是保持一定独立权利,并且直接由帝王管辖。

六部分别为吏部、民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因为还没受到李世民的影响,所以管辖财政与民生的叫做民部,而不叫做户部。

张既,任左丞相。他担任之一职位,绝不仅仅因为他是最早跟随的文官,更因为他在民生、屯田、军事等方面非常全能且细致入微。

贾诩,任右丞相。他虽然有“文和乱武”的名声,被一些人视为坏大汉的反派。但绝不可否认的是,晋朝能建立并安定北疆,取得超过大汉的武功,贾诩的功劳还在张既之上。他担任负责朝廷长远规划,参赞军事、战略的右丞相,绝对是最佳人选。

卫觊,任御史大夫。出身河东名门的他,早就以超出河东世族的立场辅佐童远,为人严谨而又擅于法律的他,当然担任御史大夫最为合适。

耿清,任太尉。他本是西凉军军吏,在夏阳与童远会师。后面一系列的行动中,体现了武将中不俗的行政、外交能力,作为童远嫡系心腹,担任太尉可协调文武两方关系。

以上四人官职都是从一品,也是有实权的文官官位中最高的。正一品文官为荣誉虚职,此时除马日磾一人担任,其余都为空置,这样方便其他文官日后职位提升。

张既、贾诩、卫觊、耿清和马日磾,这五个人就是文官最高的五人。

接下来是六部。

吏部尚书王邑,左侍郎陈群。

民部尚书裴辑,左侍郎韦康。

礼部尚书杨阜,左侍郎桓阶。

兵部尚书法正,左侍郎黄权。

刑部尚书田丰,左侍郎张就。

工部尚书诸葛亮,左侍郎韩暨。

吏部尚书王邑曾任河东太守,后来入洛阳朝廷,为新西凉军影响各方,其人脉与威望正适合吏部尚书。陈群戴罪立功,开创九品官制。

裴辑是河东裴家长期以来支持童远的重要文官,而且他最擅于盐运与军需后勤。韦康安定边疆,非常擅于发展民生。

杨阜是天水士族的代表,为人非常严格,历史上对曹睿毫不留情直谏。桓阶身处长沙而不往忠义,关键时刻破坏了司马懿的布置。

法正、黄权的军事能力都可以独当一面,几次大战役都有显著功劳。

田丰以刚直天下闻名,张就在敦煌处理过极复杂的局面,担任刑部要职非常合适。

诸葛亮担任工部尚书看起来有点委屈,但相比于让他打仗,还是让其发展经济和建设更符合其才能。至于韩暨,既能发明创造,又能治理一方的大才,决不能埋没了他。

各部的尚书和左侍郎都是名声较大的人物,右侍郎则全部为新西凉军屯田体系出来的劳苦功高、能力卓越者。

他们是童远有今日成就的背后功臣,无名的英杰,是不脱离生产,与屯民一同劳作的大官。

自此以后,低于尚书与左侍郎的右侍郎,统一为不脱产,或提拔于屯田,或发掘于科举并经过多年生产的官员。

各部尚书统一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

除此之外,还有张鲁、许攸、钟繇等从一品或正二品的显赫,却没有实权的荣誉性职位。

裴潜、蔡琰、刘劭、黄月英、马钧、王粲、庞淯等主持五属、九寺以及学堂、工坊等。御史台也由一批颇有正气,又熟悉百姓民生的官员任职。

地方上,已经设立道、郡、县。例如阴山道、燕山道、辽东道、河西道、太原道、冀中道、渤海道、秦岭道、川中道等。

杜畿、温恢、陈端、阎圃、凌易、马良等,就任军事任务稍轻的巡查使。

孙礼、薛夏、冯滨、田畴、毌丘兴等就任军事任务较重的巡查使。

另外,任命苏则为西域都护,田豫为辽东经略、吴懿为南中经略,分别对应西域、辽东、西南三个区域,都护为从二品,经略是正三品。

苏则这个从二品西域都护,是目前地方官之最。

四个方向的都护、经略,还缺一个东南经略,因为东吴的原因,暂时无法设立。

各巡查使统一为从三品,以后晋升可以向朝中的侍郎晋升,也可以向都护、经略发展。

道巡查使,下属别驾、治中、校尉3个从四品官职,分别主管律法、民生和军事。

姜叙、尹奉、梁宽等旧臣、孙乾、糜竺等刘备旧臣,多担任别驾、治中。郭淮、王锐、钱泾等年轻人,担任各道的校尉。

各道下属的各个州郡,仍设立正五品太守,正六品长史、司马,但州郡实际统辖区域缩小,军事职能也抽出大部分,只剩下州郡兵用于城防和治安,所以更像千百年以后的府,而不是汉朝的郡。

文官安排妥当,接下来是武将的相应官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