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万万年 > 130白石老人

大秦万万年 130白石老人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8: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会儿,赵高双手用一块做工考究的盘端出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轻轻地放在秦王面前。

秦王说道:“大秦现在用的国玺还是当年周天子赐的金印,既然大秦代替了周朝,大秦的国玺也该换一个了。寡人令尚工坊的玉工将和氏璧雕刻成玉玺!”说完,将盒子打开,取出一方由上等白玉雕刻而成的玉印,上圆下方,五条龙盘在上面,雕得栩栩如生。

“真漂亮!”众人瞪眼睛欣赏着这颗举世闻名的宝贝。都赞叹世上竟有如此洁白无暇的美玉。

黑山知道,后世史书记载,此印由秦王提出“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字,再由李斯写成小篆字,由篆刻大师孙寿刻在玉玺上。秦王此时拿出玉玺应该是为了完成最后一步,刻字。

“寡人准备在王玺上刻下‘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字,作为大秦的传国玉玺,永传后世。诸位大臣中,精通书法篆刻者不少,但是寡人要最好的。今天正好大家都来了,给寡人推荐一下,谁是大秦第一的书法大师,或是篆刻大师?”秦王说道。

秦王的话将大家从美丽的玉玺中唤了回来。刚刚当上咸阳令的长驸马冯唐立刻说道:“老丞相书法苍劲雄厚,篆刻也是一绝。传国玉玺出自他手,天下无人不服。”

丞相一派大臣纷纷表示赞同。钦天监李未戌却大声反对道:“廷尉李斯,书法篆刻双刻,微臣推荐李廷尉!”

“我们推荐廷尉李斯为国治玉玺!”李斯一派官员毫不示弱。

两边争论起来。

秦王大手一挥,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老丞相之意如何?”秦王问道。

王绾挼着白胡子,笑道:“再未遇孟夫子之前,老臣在书法和篆刻上的确还没有服过谁,有孟夫子在,老臣可不敢称第一哦!李廷尉,你认为呢?”

王绾此举十分聪明,即避免和李斯正面竞争,暗指李斯书法不是他的对手,还落下个谦虚、举贤的好名声。

李斯见王绾扯出孟夫子,心中气得咬牙切齿切,也只能面带微笑说道:“孟夫子的书法篆刻技艺,老臣十分佩服,由孟夫子执笔,定能万古流芳。”

秦王见两位重臣同时举荐孟夫子,便说道:“夫子大才,为国玺执刀笔,大秦之幸也!夫子意下如何?”

孟昭向大家施礼,说道:“多谢丞相和廷尉谦让了!臣岂敢再推辞。若论书法臣自觉尚可,论篆刻技巧自知稍逊孙寿也。臣建议,由臣代笔,由孙寿执刀刻之,方可圆满!”

孙寿现在是尚工坊的琢玉大师,其雕刻技艺已经出神入化。

秦王听了,大喜道:“就依孟夫子之言!”

正在这时,宫门吏匆匆来报:“禀王上,国尉府官仆来报,国尉留书一封给王上,不知所踪也,恐已弃官而走!”说完递上一封书信。

赵高接过书信转呈秦王。

秦王迅速展开信纸,看一遍,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背过身子,思索遍刻。

大殿里异常安静,数十人大气都不敢出。

秦王突然从墙上摘下穆公镇秦剑,转过身来,大声喝道:“黑山!”

“末将在!”黑山应了一声,大步走到秦王面前。

“带上穆公镇秦剑,立刻沿着到云梦山的官道追,一定要追到尉缭!”秦王说着,将剑单手递给黑山。

穆公镇秦剑在秦国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王权,上可斩王亲权臣,下砍士兵小吏。一般被赐于领兵大将用于震慑全军。当年秦昭襄王就是令小吏用此剑逼武安君白起自刎。

黑山双手接过如山重的穆公镇秦剑,心想难道秦王要赐死尉缭?疑惑、惊讶地问道:“王上,您的意思是……?”

所有人都惊恐地看着秦王,内心都在翻腾,难道秦王真的要赐死功勋卓著的尉缭子?王绾和孟昭都已经在琢磨该如何劝秦王了。

秦王不紧不慢,缓缓说道:“六国灭后,国尉数次向寡人请辞,要归隐云梦山修书。寡人着实不舍,没有想到他不辞而别。你告诉尉缭,他永远是大秦的功臣,寡人永远信任他。他想寡人了,可以随时凭此剑进宫见寡人,有任何需要,也可凭此剑号令大秦官员、将士,莫敢不从!”

“诺!末将立刻出发!”黑山松了一口气,施礼后转身而去。

殿内众大臣听了也同时松了口气。

秦王说道:“蒙毅将军功卓著,又多年总司全军后勤。今尉缭留书举荐蒙毅将军接班国尉,寡人以为甚善!就由蒙毅接手国尉府吧!”

……

黑山回到府中,带上张进、肉饼,立刻沿着官道向东追赶。

尉缭只带着一名家老和一名书童和一辆装满书籍的马车,和他当初入咸阳一模一样。家老跟着尉缭四十余年,老成持重,此时正专心赶车;书童年方十七,此时却是满腹牢骚道:“本来跟着老爷,眼看就要成为侯爷家的书童了,这倒好,辞官归隐了。我这命啊!以后只能在云梦山砍柴种菜了此残生了!”

尉缭眯着眼,似睡非睡,听了书童的牢骚,笑问道:“小雨子,你的志向是什么?”

“我的志向最起马是列侯府的书童,手下管着数百奴才、奴婢。这本来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就要实现了!没有想到……,哎!真是命苦啊!”书童满脸不乐意地答道。

坐车头的家老听不下去了,骂道:“你小子别不知足啊!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才子做梦都等着做老爷的书童呢?你去打听一下,人多得可以从潼关排到咸阳。”

“老哥,我们到哪里了!”尉缭问道。

“禀老爷,早晨出的潼关,已经进入魏地了。是否绕道回大梁看看?”家老问道。

尉缭内心五味翻腾,自己做为魏国王室子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儿子,不仅善自改换姓氏,亲自主持策划的对魏的灭国大战,这两条在这个儒家思想为尊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时代,简直是不忠不孝的大典型。他还有脸回大梁面对大梁的百姓和魏氏祖先吗?他有,秦王因为他善待了魏国人民和魏国贵族。对魏的灭国战中,没有向灭赵、燕、楚那样血战连天,连像灭韩那样的小仗都没有。他完成了几代鬼谷子没有完成的伟业,结束了几百年的乱世杀伐。

“前面休息一下,等一会儿,客人应该马上到了!”尉缭说道。

家老和书童同时向后面望了望,这里前不着店后不着村,除了来去匆匆的商旅,没有一个认识的。

“咱们三人刚刚到这里,哪里来的客人?”书童疑惑地问道。

“老爷说有客马上到就有客马上到!等着瞧!”家老猛甩一下响鞭,马儿立刻快步跑了起来。

一会儿,尉缭主仆三人来到一个村庄,名曰雪花庄。庄口紧临官道,道上有一雪花亭,亭边有一座凉亭,供路人歇脚。尉缭坐在凉亭中,向西可远眺官道,向前可以看到雪花庄上的小学,集市。三人要了一壶茶,几样小菜,等待“客人”。

黑山三个快马加鞭来到潼关,关门守门吏曾经在黑山军中当过兵,见到上将军到来急忙行礼道:“参见上将军!”

“可见到过国尉的车马出关?”黑山问道。

“国尉的车马出关?”守门吏摇摇头,肯定地说道,“没有见过!”

“那今天有执国尉府的路传出关的吗?”黑山又问。

守门吏立刻命人查看今天的出关记录,一会儿答道:“早上有一辆马车三个人执国尉府的传出关,应该进入三川郡了!”

“告诉你们将军,本将军命令他,立刻带一百骑跟在我们后面一里地,不许靠不许远离。随时等候本将命令!”黑山命令道。

“诺!”守门吏应道。

黑山三人立刻打马出关。一路上问了两个亭,终于就要到达雪花亭了,黑山说道:“国尉大人应该在前面的雪花亭,我们下马慢慢走吧!”

“这几步路,我们一马鞭就到了,为什么要在这里下马慢走呢?”肉饼发牢骚地问道。

“是呀!为什么要下马慢走呢?”张进也问道。

“国尉不辞而别,多少会担心秦王治罪,若是我们三人疾驰而赶上,他会认为我们是来追杀他的。这有违秦王让我们来送别的心意啊!”黑答道。

书童眼尖,看到远处三人三马缓缓走过来,便说道:“那三人应该就是老爷要等的客人。”

“你见过追赶人用散步的吗?,这三人肯定不是!”家老争辩道。

“老爷,你说,那三人是不是您说的客人?我预感他们就是!”书童又问道。

“老哥说得对,哪里有散步去追人的,客人还没到呢?”尉缭说道。

三人越走越近,书童眼神好,首先认出为首的黑山,便说道:“你们看,是黑山大哥!”说完便大声喊道:“黑山大哥!”便跑着迎了上去。

尉缭苦笑道:“老夫千算,今天竟输给这个书童了!”

书童带着黑山三人来到凉亭,黑山对张进说道:“你去亭内,让亭卒把最好的酒菜全部弄上来!我要和国尉大人大醉一回!”

“诺!”张进转身而去。

“先说说秦王的旨意吧!否则再好的美酒也喝不香啊!”尉缭笑道,因为他已经看到黑山腰上的穆公剑,这剑十有**是来取自己小命的啊!

黑山立刻解下穆公剑,双手递给尉缭道:“秦王令黑山带穆公剑来送给国尉大人,别无他意,只说国尉功高盖世,哪天想他了,可凭剑去见他,若有困难,亦可凭剑号令大秦官吏将士,莫敢不从!”

尉缭激动地接过穆公剑,仰天长叹道:“秦王的胸襟宽广如天空,我尉缭不可及也。”

上了酒菜,二人对饮数杯后,黑山好奇地问道:“尉大人,天下刚大一统,秦王正准备大封功臣。以您的功劳,封个列侯不再话下,您在这个时候归稳,难道真的没有半点功利之心吗?”

尉缭捋一捋胡子,笑道:“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呆在云梦山上潜心求学近二十年,早已经看淡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我们鬼谷之门,能人辈出,能善终者有几人?庞涓万箭穿心,卫鞅、苏秦五马分尸,张仪抑郁而终,白起被迫刎颈自杀,李牧吞剑而亡,孙膑激流勇退总算留下半条命。我之所以下山,一是完成鬼谷门结束数百年战乱一统天下的宗旨;二是对平生所学做实践。现在两样都实现,我也该回云梦山过自己的生活了!”

“尉大人视功名利禄如粪土,黑山佩服!或许将来的某一天,黑山也愿上山陪尉大人砍柴钓鱼方不枉此生啊!”黑山说道。

“自今日起,天下再无尉缭,也无鬼谷门。我们鬼谷门也将随天下的统一而烟销云散。我要在云梦山上专心修书修道,黑山兄弟若有缘再相见,就称贫道一声黄石老人吧!”尉缭笑道。

“黄石老人!”黑山暗自叨念着,总觉得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又想不起出自后世史书的哪里。

两个人都知道秦王是急性了,不敢久聚便匆匆告别各自赶路。

黑山唉来跟在后面的潼关将军,一看正是老部下麦。秦国一统天下后,拆毁各国之间的关塞,修驰道,只留下武关、潼关(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做为拱卫咸阳的关隘。萧关在北,大散关在西,兵力保持常年不变,武关和潼关(函谷关)兵力已经从十万减少至两万。

“潼关守将麦参见上将军!”麦带着众人向黑山行礼道。

“麦将军,奉秦王令,命你亲自带百骑保护国尉大人告老还乡。到了云梦山,让当地官员尽量满足国尉大人的生活所需,如有大事及时向报告咸阳国府。”黑山命令道。

“诺!请上将军放心!”麦向黑山拱手告辞,便率队向东而去。

……

回到咸阳,黑山立刻进宫向秦王汇报尉缭的话。

秦王沉思片刻,叹息道:“大哉尉缭,本是魏国公子,为了天下大一统,不惜化名入秦助寡人一统天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天下百姓摆脱数百年战乱之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