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铁血大明1625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儒行

铁血大明1625 第一百九十二章 儒行

作者:倾城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声脆响,在这鱼肚白的天空下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可是伴随着脆响声,应声而倒那人的倒下,以及他死不瞑目,额头上出现的不断往外冒出鲜血的弹孔,却让整个城楼下,为之沸腾。

“杀人了!”

“官军杀人了!”

“兄弟们!狗皇帝不把我们大同军当人看,绑了高经略,杀了你我同袍,杀啊!”

“反了!”

“反了啊!”

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在城楼下响起,孙承宗面色骤变,这突然响起的枪声,毫无疑问打乱了孙承宗的一切布置。

同样的,随着大同军的骚乱,南北翼城的守军,也纷纷举起了武器,小心翼翼的提防着对面的大同军。

不过方才那一跪,多少让大同军的心气怂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直接营啸,反而弥漫起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孙承宗抓住机会,厉喝道:“不跪者,乃是乱臣贼子!尔等也听到了他们的悖逆之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高第通敌卖国,尔等可听清楚了!”

“老夫是谁,何等作风何等信誉,尔等也明白!”

“方才,只是杀鸡儆猴!东关城墙中似那般杀人于无形的武器,还有无数!”

“尔等,切莫自误!”

“跪地者,仍旧视作我大明官兵!不跪者,杀无赦!”

孙承宗的一波急智,多少稳定住了一点局面,可是孙承宗太清楚了,短暂的稳定住这个局面,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不能给出合理且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就这般擅自杀了大同军中颇有威望的将官,是无法去服众的!

可是孙承宗慌了归慌了,然而孙承宗并没法干预张世泽的举动,没有得到天启帝进一步指示的张世泽手眼可一秒都没有停留。

伴随张世泽不断扣动扳机,城楼下人心惶惶,孙承宗心中一急,将手中头盔往身边一个士兵手中一方,大步走下城楼。

“陛下!这是何故?大同军眼见着都要降了,即便是有着那么几个刺头,也对大局无碍。”

“陛下为何要只是手下人,射杀那些个刺头?”

走到朱由校身边的孙承宗低声疑问了起来。

两眼瞥了一下城楼之下,朱由校看着张世泽道:“麟十三,还有四个,快点杀完!”

在这话说完之后,朱由校双眼盯着孙承宗一字一句道:“老师,您觉着,朕此次亲征的时间,会有多长?”

“或者,换个说法,你觉得,朕于此时出京,能够离京多久?”

“军旅中的刺头,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好事。”

“因为只有自己的能力足够出挑,足够出彩,才能在军营中成为刺头而不被打死。”

“然而,他们一个两个的,可都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高第给他们钱粮,给他们军饷,他们就愿意和高第同流合污。”

“即便是通敌卖国,他们也在所不辞。”

“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杀了,留着干甚?”

说完这一番话,朱由校轻笑道:“老师,如今正是以雷霆手段收拢大军的时机,一顶通敌卖国的帽子扣过去,那些已经跪地乞降的大同军,不会有什么异议。”

“特别,是你宣布了军功爵制之后,人心,只会在你,而不会在于其他!”

孙承宗被朱由校这一连串的话说的一时语塞,旋即仔细一想,又觉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陛下,老臣鲁莽,老臣这就去安稳人心,安稳军心。”

拍了拍手,朱由校将张世泽手中的天启铳接了过来,也完全不管孙承宗那直愣愣的眼神,拍了一下张世泽的肩膀,朱由校点头道:“行了,麟十三,你去找麟一归队吧。”

“朕,随老师上去看看!”

听到朱由校要亲自上城墙,孙承宗面色一愕,低声说道:“陛下,您莫非是现在就想要暴露身份了?”

朱由校耸了耸肩膀,挑眉揶揄道:“如若老师不足以镇压大同军,为了避免营啸,引起不必要的损伤,朕也只能暴露身份,连夜率大军出关了。”

连夜率大军出关!

听到这几个字,孙承宗的面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身为儒家出身的孙承宗,讲究一个谋定而后动,可是如果天启帝连夜率大军出关,驰援袁崇焕,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临时起意。

而且十有**,消息也会走漏出去!

届时可就不再是天启帝有备在先,而是两军堂堂正正硬碰硬了。

然而这个锅,孙承宗清楚,还是得自己背。

因为自己没有安抚好人心,甚至急智之下,都没有将话彻底的说圆回来。

从而导致天启帝只能随机应变。

二人朝着城楼上走去的路途中,孙承宗突然低声提问道:“陛下,为何对儒生,对文人,有着这般大的敌意?”

“这个问题,老臣,在得知陛下是在有意放纵魏忠贤乱政和东林唱对台戏的时候,就已经想问了。”

朱由校白了一眼孙承宗,笑道:“老师,你也是东林出身,袁可立也是文人儒生,你看朕,对你们的重用,对你们的保护,可有一丝不到位?”

“儒家能在泱泱华夏流传数千年,成为主流学说,当然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何况,朕也是读儒生之书长大的。”

“不是么?”

朱由校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和煦,可是孙承宗,却从中听出了一种刺骨的寒意。

天子对儒,没有意见,只是对如今的儒,有意见罢了!

“老师,其实朕也有个问题,想问问你。”

“因为你作为大儒,儒门公认的大儒,想必可以回答朕的问题。”

孙承宗轻轻点头,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低声道:“陛下,请问。”

“老师啊,朕记得,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有一篇儒行,其中有几句话,朕记得很清楚。”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拙于富贵。”

“老师,你可否教朕。”

“为何学着这些东西的儒生,在现在,却大部分都成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功利之徒呢?”

“好好做学问,好好的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好么?”

“满肚子圣贤书,莫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朱由校的一连串引经据典,让孙承宗顿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为好。

因为天启帝说的,是事实。

出身东林的他,太清楚如今的东林,到底是何模样了!

看了看孙承宗青白难辨的面庞,朱由校轻笑一声,如同质问,又如同自言自语一般轻飘飘的说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今数道,已经被贬斥为末流,射御之道,亦为所谓君子不齿。”

“这些君子,配称君子么?”

“这些儒生,难道真配自称为……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