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王的旗帜 > 第七章 身子没长成啊

王的旗帜 第七章 身子没长成啊

作者:老洪大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7: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叶墨抬头看天,天空湛蓝,几朵棉花糖般的云,懒懒散散的游荡着,毫无生气,像极了叶墨此时的心情。

明晃晃的日头,早已西斜,将一长一短两条影子,拖得细细长长的,从村东头,向村西头缓慢移动。

施里正依着门框,眼看着两个俊俏的背影,笑的非常开怀,其他路过的老汉也鼓噪起来,只有施政笑的很阴险,而叶墨却在叹气。

施紫衣红着脸,微微低着头,怀里抱着个小布包,不远不近紧跟在叶墨身后,遇到村里路过的妇人的调笑,脸就更红了,连招呼都不敢打,只是用蚊子般细细的声音“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施老汉老远就看到了叶墨,急急忙忙迎过去,看到他后面的施紫衣,心里原本是不愿的,但刚刚施斑鱼临走时说只是妾侍,心里虽有不喜,但一想妾侍比丫鬟好不到哪去,而自家娃子日后是要做正妻的,就算做不了正妻,做个平妻,平日里两娃子私交也是不错,想来也不会吃正妻的苦。

这么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于是,脸上的皱纹又聚在一起了。

叶墨赶紧施礼,道:“施老伯,叨扰了。”

施老汉紧忙道:“不敢这么说,不敢这么说的,老汉家里简陋,吃食粗鄙,叶小郎仍不嫌弃,一定是老汉祖上显了灵啊。”

施紫衣也跟着见礼,低声道:“见过本家五叔父,五叔父安好。”

施老汉笑的咪咪的,道:“好着呢,都是自家娃子,哪来的那些个虚礼?快进来,快进来,娃子屋里等着呢。”

刚进了院子,一张宛如仙子般清丽的脸庞,从厢房走出来,微笑间仿佛天空都失去了颜色。

叶墨不禁叹口气,暗道:可惜了,不过再一想,就是因为太过可惜,才留下诸多关于西子的故事,流传于后世。

施夷光给叶墨施了一礼,柔声道:“施夷光,见过叶家公子,公子贤能之身,能屈身于施家陋室,施家深感惶恐,日后如有怠慢失礼之处,还望公子海涵。”

叶墨躬身还礼,正色道:“施姑娘不必客气,是小生叨扰在先,能有容身之所,何敢有陋室之说?给施老伯、施姑娘添麻烦了。”

施夷光刚想开口,就被那熟悉的笑声打断:“施姐姐,你们可真有趣,这么客套来客套去的讲话,日子久了累也要累死了,咯咯......”

随着清脆悦耳银铃般笑声,郑旦从厢房走了出来。

一张不逊于施夷光绝世容颜的脸上,一双亮晶晶的明眸,看看叶墨,又看看施夷光,最后再看看施紫衣,笑道:“紫衣姐姐,恭喜你了?”

施紫衣脸面一红,心底清明,嘴上却问道:“恭喜姐姐我什么?我有什么可恭喜的,你可是恭喜错了人吧。”她说着话,眼睛瞟向施夷光。

“郑旦都十四岁了,这女孩子的心事啊,妹妹我知道的不少呢,哼.....小气。”眼珠一转,巧笑道:“不如我们去说说悄悄话吧。”说着,也不管不顾的,就强拉着施夷光,另一只手拉向施紫衣。

施紫衣略犹豫一下,脸一红,把手上小包袱,塞在叶墨怀里,就跟着郑旦小跑着,进了正房。

夕阳已然西下,厢房里的光,就更昏暗了。

窗布是旧的,还落了几处补丁,却是很干净,一看就是刚洗过换上去的。

陈设极是简单,一张竹床,一条腿用木棒重新固定,没有帷帐,一张方桌,两个木墩就是凳子。

桌子上面,一个大号的木碗,另两个是相同大小的木碗。

施老汉面色尴尬。

叶墨笑道:“多谢施老伯,晚生很满意,只是这床铺还需一个,毕竟是两个人居住,若是不便,几块木板铺平也可。”

施老汉一愣,看着叶墨,很是不解。

叶墨看着他,苦笑道:“晚辈还未成年,身子也未曾长成,还是分开较好。”

施老汉听罢心里暗喜,这样最好不过,若是真的与施家女娃有了子嗣,岂不是抢了先?虽然嫡庶有别,但还不是给自家娃子平添了烦恼?

这样好啊,好得很呢,最好等娃子先成了亲,先有了子嗣,再与施家娃子圆了房,才是大大的好呢。

心里有了盘算,答应的就更勤快了。

“施老伯是木匠?这些都是出自老伯之手?”叶墨拿起木碗,看了看放下,又看看方桌,问道。

“乡野之人,粗鄙手艺,不值一提。”

“村里像这样手艺的木匠,有许多吗?”叶墨心里一动,又问道。

“穷乡僻壤的,吃食都是艰难,物件贵重,哪有闲钱购置?都是自家打造自家用,村里人都会一些。”施老汉不解的道。

“这些天看来,村里大多房屋急需修缮,我与里正已经商讨过,用些个木匠做模具,先制作出土坯来,把这些土坯干透,用来修建房屋主体,而且这些土坯日后,还能换些钱粮。

另外,还要制作水车,制作织布机,也需要大量木工匠及木料,这些个水车、织布机有大用处,如推广到其他村县,也能换些个钱粮,这样咱们村也就真能温饱了。”叶墨轻轻晃动竹床,听到竹床发出声响,暗自叹气,很耐心解释给施老汉听。

“老汉信得过郎君,施家大郎刚才也嘱咐过,一切听从郎君吩咐调遣,郎君先休息,如有需要,吩咐自家娃子,老汉这就去安排工匠活计。”说完就走了出去。

叶墨知道,如果自家先不制作起来,村里人是不会做的,尽管有施里正支持,但没有看得见的好处,就是跟着干,也是违心的,没有效率的。

古往今来,对于从土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眼前利益,就是最实际的利益,因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安全的,那些只知道讲未来,画大饼,是行不通的,只能遭到农民排斥,这个道理,千古不变。

这个道理,叶墨深有体会。

所以,他很是感谢前世领导让他下乡扶贫的三年经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