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隋软饭王 > 303.封禅改元,国泰民安隐神龙

大隋软饭王 303.封禅改元,国泰民安隐神龙

作者:散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6: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龙卫对崔氏严密的监控下,崔氏的那一点自以为是的自保措施,根本就没有逃过龙卫的法眼。

龙卫们虽然不知道李睿和女帝对崔氏最后的处理想法,但是不管最后如何处理,他们能知道的一点,那就是李睿是绝对不会允许崔氏有人出逃的。

所以,负责这次渗透的钱二十一很自然的就安排了龙卫,对意图逃离的崔氏人员进行了截杀。

龙卫都是什么武学境界?最差的都是高级大宗师。

对那些最多只是初级大宗师境界的,用来保护精英子弟的护道者来说,龙卫就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高山和围墙。

所以,毫无意外的,在女帝仪仗离开以后,崔氏宗祠门口,就出现了这座由崔氏精英子弟及其家属和护道者人头垒起来的京观。

远处,李睿一边在软榻上,勤恳的做着拓荒的老黄牛,一边嘴角一挑,内心呵呵冷笑,这就算是对你们崔氏不尊自己媳妇的一点点教训吧。

更大更多的教训后面他自然会慢慢的安排。

随着经历事情的增加,李睿现在也不会想着对所有的反对势力都武断的一刀切了。

比如夜枭队,要是当年李睿只是简单的一刀下去,麻烦是少了,也省心了,可是这偌大的江湖,难道还要黑山卫再安排人去统一?

那样,自己给其他人的感官一定就是吃相太难看。

现在,自己也就只安排了一个王三过去,这整个夜枭队还不是成为了自己管理江湖的一大利器?

所以,在国内矛盾上,李睿的策略是:堵不如疏。并不需要像对外战争中的那么斩尽杀绝。

也正是有这种觉悟,七大门阀世家也才没有被彻底消亡,而是在对李氏和崔氏做出了足够的警醒之后,进行适当的管理就好。

当然,这崔家还是要再收拾一下的。

在李睿想七想八的时候,一只柔软的小手攀上了他的肩头,已经化作一滩水的杨婵儿的妮侬声传入耳中。

瞬间,李睿就把这些如何对付门阀世家的杂念抛出了脑海,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如何取悦自己媳妇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隋大业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李睿、杨婵儿夫妇到达泰山脚下。

这一个多月,李睿是带着自己的媳妇在赶路和清理门阀,而泰山脚下的所有大隋官员,却也是没有一刻安宁的。

早在七月间,女帝就安排人到了这泰山所在的奉高县,开始做封婵的准备了。

两个月以来,女帝所派之人,已经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

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

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隋大业十八年十月初一。

隋女帝杨泽天,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

为体现李睿的价值和与以前封婵帝王皇后的不同,女帝行初献礼毕,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睿升坛亚献。

具体祭天诏书,均作为大隋机密文献,外人不可查。

封禅结束后,女帝杨泽天携帝夫李睿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坤封,改奉高县为坤封县。

并把此次封禅事宜在泰山刻石以做纪念。

只是这次的在石头上刻字的活,没有劳民伤财的动用民夫,更没有搭巨大的脚手架。

而是由李睿龙卫中的七个卫星境高手,用了一昼夜功夫在泰山峭壁上镌刻成功。

此等神迹,在被老百姓传开以后,也成为女帝正统统治的一个代表。

要不是上天眷顾,哪能在一夜之间在悬崖峭壁之上出现大约五百字的对女帝歌功颂德的长文?

对有理智的人来说,这摩崖石刻,就算不是神仙留书,那至少也说明了女帝掌握了这种制造出神迹的方法。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是对加强女帝统治有利,对李睿继续享受现在的生活有利,他们两口子当然也就乐见其成,并适当引导了。

经过李睿控制下的舆论集团的宣传,以及那《大隋日报》不遗余力的天天宣传。大隋的老百姓和官员在李睿各种疲劳宣传攻势下,已经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所以,女帝在朝野的地位,在如此密集的造势下,已经几乎达到了前人圣皇的口碑了。

相应的,作为女帝的夫君,李睿的日子也好过许多,至少在大隋国内,他那软饭王的名头是越发的响亮。

隋大业十八年就这么无惊无险的过去了。

整个大隋帝国,就这么欣欣向荣的稳定向前发展着。

要是在原来,很多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朝廷部队的对外战斗的具体情况。

但是,有了《大隋日报》就不一样,现在所有的大隋人都知道自己稳定的生活背后,有黑山卫在前线艰苦奋战,为大隋的百姓保驾护航。大隋百姓逐渐也意识到,只要有黑山卫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也就能踏实。

不说大隋国内的那些诸侯,就说大隋边境的那些老百姓,看着周边的那些国家,那些经常骑着马来骚扰自己的异族士兵,都被黑山卫给顶出国门老远。

异族人,再也不敢过来了。

其实,这异族士兵也过不来了,大隋周边各国都被黑山卫远远的压了过去。那所有的军队,最近的距离都离原来的国境线数百公里。

哪里还会有异族士兵能过的来边境?

有了黑山卫这个主心骨,大隋的老百姓活的那叫一个自信。

虽然老百姓不知道黑山卫的武器厉害,战术厉害,平时的训练也是按照特种士兵的战法训练的。

但老百姓知道,有了黑山卫,自己的家,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安全了,自己辛苦耕种一年的庄稼也不会被人抢走了。

有了这种底气,老百姓的国家荣誉感空前爆棚。

时间一长,老百姓那种被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廷遗忘的冷漠感没有了,尚武的血性也被激发起来了,偶尔碰到一个落单敌国逃兵或者小股部队,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民兵就把这些小股敌国士兵给解决了。

这可是李睿没有想到过的,算是意外之喜了吧。

除了第六集团军的y度方向、第四集团军的波斯湾方向、第一集团军的伊朗方向以及第三集团军的党项方向,几个方向上,黑山卫的对外战争以外,大隋国内已经一片太平的过了好几年了。

特别是已经开始大规模移民的南亚州,更是把黑山卫当做保护神来崇拜。

关键是,这黑山卫还不用抢朝廷给所有人的好处,连军费和所有物资都是自筹的,根本不耽误大隋国内的经济发展。

这就出现了一种李睿追求的极致情况:

国内的老百姓对黑山卫保家卫国有了信心,对大隋有了归属感,但是对李睿却是基本无感。

因为,在李睿引导的所有宣传中,李睿只是作为女帝的一个陪衬而出现,虽然大家都知道黑山卫是李睿的兵,但大家更是知道这都是女帝的士兵。

所以,女帝的威信更是空前的提升,而李睿却稳稳的藏在了后面成为了女帝身后真正的无名英雄。

而该知道的人却是都知道这大隋女帝已经不是这大隋真正的主人了。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女帝背后的那个人真正在做主。

这种情况在坤封元年就几乎是大隋真正的顶层贵族、重臣的共识了。

好在李睿比较咸鱼,只对黑山卫系统内部的事情操点心,只对生意上赚点钱感点兴趣。

对朝中诸事是一概不理,对所有的蝇营狗苟的事情毫无兴趣,这才让女帝能不受影响的继续安稳的执掌朝政。

要是李睿真的想做点什么,哪怕是自立为帝,文臣武将也没有一个会反对的。

武将不用说了,都以黑山卫的二线、三线部队自居。文臣们慢慢的也都是黑山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在逐渐替换原有的贵族官僚。

就是那些太上皇留下的老臣子,也都是逐渐隐退到了二线。这些老臣子虽然是效忠杨勇,但更是效忠杨氏大隋。

在他们隐退后,杨氏王朝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实际带兵权利了。

更何况女帝也是有意对原有的九边精锐和驻屯军进行裁测和缩编。

女帝和大隋都不指望他们上阵打仗,女帝那里还会老是花那么多钱养着这些部队。

现在,这些以前的精锐部队,最多只能做做地方治安的维持部队,早就不需要到对外战争的第一线去战斗了。

而大隋内部早就稳如泰山,没有哪个不长眼的诸侯或者是野心家敢造反,因此,那些驻屯军也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要不是为了满足黑山卫征兵的需求,女帝恐怕就直接取消了这两支部队的番号,让这些士兵回家种田去了。

而女帝根本不介意,李睿在朝野的威望和战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的事实。

女帝只是在享受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后面有靠山的感觉。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