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刘家庄 > 六十六章 德福正神作怪

刘家庄 六十六章 德福正神作怪

作者:华夫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7:04: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穿梭来往的码头雇工,把个刘家庄码头搞得热气腾腾。刘世洲的船队,带回花花绿绿布匹服装,日用百货,即使上百号青壮年

“嚯嗨,嚯嗨”一包包往院内扛上一天,也没全部御载完毕。加之刘家庄大街,以及附件街市商户,挤满大院,坐等批发回家

零卖。那一包包货物,由搬运工肩挑臂扛,上岸入库。再由商家交银子给账房先生开票,让他大儿子董昊凭票从仓库提货,商贩

车拉、船运、有点小商小贩带着一根扁担,两只箩筐,挑着就走。三二十里地,两个时辰,一气呵成就赶到街市叫卖。

董旻飞坐在院内大桌上,旁边堆满记账簿。面前放着一把算盘“噼啪噼啪”。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嘴里默念口

诀,十个手指,在算盘上左右开弓。小二张倌华在边上抬头提高嗓子呼喊:“李佳丹少爷,大花布五十匹,换大洋五百。”他大

声喊着,下边二儿子董凯清点着。随着老董指尖,在算盘上飞舞,一块块大洋,经他手放入抽屉囊中。他们家大姑娘董娟,专门

帮助它爹爹账房先生收钱。进出两本账,皆有账房先生和大姑娘董娟一人独挡一面。小二张倌华,他是有心栽培,这孩子也勤学

苦练,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关键是那二闺女董洁,对小二不感兴趣。他爹有心凑合,董洁却不争气,偏偏看上布庄小裁缝陈

学德。

所以,搞得小二张倌华里外不是人。听师傅话,自己又吃亏。不但得不到小师妹,住在师傅家里,哪里敢去找媒婆给自己找个

大姑娘。岂不是故意在师傅心窝堂上插把刀,要师傅的老命么。索性,啥也不管,反正,是师傅将自己培养成人。小师妹不愿意

嫁给我,也罢。师傅和师母总不会看着他打光棍吧。于是,小二一如既往地服从师傅安排,说实在的,比董昊还听话的店小二,

在账房先生眼里,做他姑娘女婿,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差事。只可惜那黄毛丫头,不知好歹。偏偏看上小裁缝,甚至已经到

了勾肩搭背的境地。小二张倌华,人家能没情绪吗?

所以,平常小二张倌华给师傅替手脚,记账算账,绝对独当一面。严师出高徒,张倌华算盘敲得,于账房先生如出一辙。可能

是因为年轻记忆力强,加之手、脑反应快捷灵敏。张倌华的算盘水平,与日俱增。算账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可就在这一会,正

当张倌华夜晚出去上茅房,无意中撞见小裁缝陈学德,和小师妹躲在茅房边上窃窃私语。一刹那,张倌华怒发冲冠。一股醋意油

然而生,他顺手操起一根掏灰筢(苏北人用一根一公尺长许木棍,顶端安装上一个正方形木块。用于锅炤掏干净草木灰所用工具

也可以用作清洗山芋、萝卜工具),直冲小裁缝陈学德喊道:“小裁缝,你深更半夜,鬼鬼祟祟勾引我小师妹干什么?告诉你

师傅已经将她许配给我,你别痴心妄想。”

小师妹董洁,被张倌华的叫声惊呆,她下意识的抬腿就跑。那小裁缝陈学德上去就抓,被董洁一挥手甩掉。“你,神经病!小

二傻子一样的大呼小叫,众人看见,你让我脸往哪搁?快松手,让我走。”陈学德就是不撒手:“凭什么松手,我们俩真心相爱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张倌华一听小裁缝说他们俩真心相爱,七窍生烟:“奶奶个鸡大腿的,师傅都将小师妹许配给我了。你

横插一杠,破坏我们俩美好姻缘,还好意思说真心相爱,我打烂你的嘴。”话音刚落下,张倌华举起掏灰筢,对准小裁缝拉着小

师妹的手“啪”一下打过去......

“啊哟......”可把小裁缝痛得龇牙咧嘴。见小裁缝陈学德痛得蹲在地上,还是不愿意离开。张倌华继续举起掏灰筢,接二连

三的对着小裁缝打过去。刚才还想从小裁缝手里挣脱的小师妹董洁,这一会突然翻脸。她一把将张倌华从背后抱住,嘴里囔囔着

“小二我告诉你,我爹让我嫁给你,又不是我愿意嫁给你。凭什么你打人家小裁缝?再说了,我不是还没嫁给你吗?”已经跑

走的小裁缝,一听董洁帮助自己说话,索性停下脚步。

小师妹见小裁缝停下不走,他放开张倌华,对着小裁缝大声呵斥道:“你个王八蛋,非得让我难堪你就心满意足了不是?”说

完,一转身,对着小二张倌华说:“走,小二,我们俩回家,让他一个人带着去。”说着,小师傅雷厉风行,伸手拉着张倌华就

要往回走。只可惜张倌华本来就是起床解手,见小师妹叫他回家,突然感觉肚子一阵隐隐约约疼痛......

气得小师妹一转身,扭着屁股,气呼呼的往回走。如此这般,小裁缝知道今晚于董洁约会,被这个混蛋小二给搅和了。气得牙

痒痒的他,一只手抚摸着被小二打中的另一只手腕,恶狠狠地对小二张倌华撂下一句话:“今天的事,我和你没完。有种,我们

明天接着来。”小二当然不甘示弱:“好啊!我担心你明天来了,我师傅可不是我今天这个样待你。你不缺胳膊少腿,我算你万

幸。”两个人一个不服一个,骂骂咧咧各自打散。

小师妹回家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小二张倌华自然不敢放肆。说出去不是等于在师傅面前告小师妹的状嘛,他从不愿意这么做。

哪怕小师妹真的不和他来往,也不见得做出这种讨好卖情的事情。可小师妹几天来,见他如见鬼似的,总是拿眼睛瞪着自己。小

二张倌华心里不爽:是不是几天前我夜里打搅你们俩好事了?于是,张倌华一个人生闷气。师傅硬是让她和我在一起,八字没见

一撇,她就朝三暮四。幸亏没结婚成家,一旦成家,岂不是被小师妹戴了绿帽子。你看她这几天气得,好像没了小裁缝她小师妹

就活不了似的。

所以,小师妹越是不惹他,小二张倌华越是认为小师妹看上小裁缝。那自己怎么办?师傅难道不知道他女儿和小裁缝有往来,

还是知道了假装看不见,听之任之?小二越想心里越懊糟。这不,无论账房先生有多忙,他总是漫不经心,吊儿郎当。却逢,刘

世洲的船队回到码头,小二张倌华虽然忙忙碌碌,但怎么也拿不出以往地一马当先的拼劲。一个人情绪上的变化,往往是不被人

注意和关怀。人们只关心你的每一天的产能、于付出多与少、质量好与坏。却无人关心你心灵上的创伤,连一个质疑你的人都没

有。因为,在这个地球上,能时时刻刻关心你的人,除了你自己,就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了。其因为,你在其他人眼里,并没有那

么重要。

正如账房先生只关心他的账目对与错,却对其他人生活漠不关心一样。他不知道自己小女儿董洁看上了小裁缝,和小二张倌华

成家,是鲤鱼养在水缸里的事。早晚他们俩要成家,有什么好担心的。包括,小二内心里的醋意大发,甚至对他小师妹产生怨恨

账房先生和他师母都置若罔闻,实在令人悲哀。他们越发是这种表情,对小二张倌华来说,怎么看都在冷落自己。于是,小二

不想继续呆在师傅家里。倒不是忘恩负义,是挪出地方,给小师妹和那小裁缝约会去。

船队回来了一趟,刘家庄总是欢欣鼓舞。人们像过大年一样的喜气洋洋,正是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刘家庄后生们。那背井离乡

在风口浪尖,度日如年的刘家庄船队成员们,看到岸上人,如同三年五载没见面一般;岸上人盼船上人回来,望眼欲穿。而船

队人盼望回到家乡,犹如望穿秋水。彼此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你看,大太太一大早,就催赵春花带着小秋月,

帮厨房大厨许国良和她老婆赵佩清的忙。带着大国子,赶着马车,去刘家庄大街备货去了。船队出去一趟不容易,回来一趟同样

不容易。因此,刘志超在世,曾经给刘家庄船队立下一个规矩:只要刘家庄船队回来,每家每户都要请他们吃一顿饭。好酒好菜

老鼠窟东西都给我掏出来,招待为刘家庄立下汗马功劳的船队成员们。

赵春花一走,小少爷自然而然赖在奶奶孙秀芳的怀里。因为,孙秀芳不放心其他太太们带着小学优。刘老爷临终叮嘱,孙秀芳

一刻也不能忘怀。只要赵春花有什么事,她便抢着带小少爷。今天当然不例外。你看,她带着小学游来到码头看热闹。小学优站

在河岸上,一只手抓住孙秀芳,一只手指河边大船对着孙秀芳说:“奶奶,我要上船玩嘛。”土地爷在边上注视着孙秀芳和小学

优。不满诸位说,那土地爷自从听胡鼠十三姐妹叙述那老和尚刘志龙,对她们下黑手,早就气得不行的不行。

窥视刘家庄好几天的土地公公,一听说小学优要上船玩耍,心里“咯噔”一下,为之一振。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实施的报复

行动,很有可能付诸于实施。那原本走到哪里都发出亮光的土地公公,由于在白天行动,可眼下秋高气爽,烈日当空。那火爆爆

的太阳光,瞬间将土地公公发出的亮光所淹没。因此上,无论土地公公走到哪里,只要没有阴阳眼人在现场。所有人都不会发现

他。因此,他轻手轻脚尾随孙秀芳和小少爷......

其实,孙秀芳知道上船对小少爷来说,增加危险。俗话说水火无情,远离危险地带,便是多一份安全系数。因此上她蹲下身,

对小学优说:“哎,奶奶跟你说噢,船上人多地方小,不好玩的呀。奶奶带你在岸上、码头上到处转转。”小学优一听,可不乐

意了,用他那一双小手,抓住孙秀芳的一只大手,使劲地摇晃着说:“嗯,奶奶我不嘛,我就要上船玩。”孙秀芳无言以对。因

为,再拒绝孩子,她于心不忍。上船吧,自己又多一分担心,犹豫不决中,孙秀芳看着大船上的人来人往。心里想:自己的想法

是不是太过于谨慎。

正在指挥搬运工卸货的刘世洲,听了小学游的一番话,急忙从跳板上走过来说:“噢,你要上船玩啊,那不太简单了。来,叔

叔抱你上去。”说完,他抱起小学优,三步并作两步从跳板上,走到他们家船上。孙秀芳本不想上船,但又不想让自己大孙子不

开心。就在她疑疑难难,踌躇不前,犹豫不决之际,刘世洲抱着小学优给她做出选择。因此上,孙秀芳只能跟着上船。

并对着刘世洲说:“大侄子,你赶快忙你的去,小学优有我来照看着。既然这孩子好奇心强,那就满足他一回吧。”刘世洲,

抱着小学优,对着船舱低头就说:“慈家馨,你看谁来了?”他放下小学优,走上跳板自忙自的去。

慈家馨从船舱里伸头出来一看,可把她高兴坏了:“啊哟,是三太太呀,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快,到里边坐。”她顺手

从船上搬来一只小板凳,递给孙秀芳:“快,坐下歇一歇。”

孙秀芳进入船舱,这里和岸上没什么区别。竹篾编制起来的小碗厨,里面放满锅碗瓢盆。泥草搪起来的锅炤,上面放着一口六

分中锅,里面正在炒着青椒肉丝。锅堂里烧的柴火,都是柳树枝丫。“啊哟,好多年不上船,乍上来一看,心里还真有点一见如

故感觉。”孙秀芳感慨着,仿佛回到从前。

慈家馨听了,笑着说:“三老太,您上岸多少年?”她知道,孙秀芳也曾经随刘志超,走南闯北生活在大船上好多年。吃的苦

不比谁少,但无论到了那个年代,以船为家的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如果非得说不同以往,那只能说人的生活条变了。还

有就是,住在大船上的人们变了。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省吃俭用。现在的大船上,无论春夏秋冬,什么蔬菜瓜果,咸菜萝卜,腌

制鸡鸭鹅猪肉等等,应有尽有。新鲜的找不到,烟熏火烤的肉制品,琳琅满目。

三太太孙秀芳见刘世洲婆娘问话,便一声叹息:“噢,我当初跟你老太爷上船,只待五六年。后来因为孩子在船上遇到刮风下

雨起大浪的天气,就害怕,不得已,只能带他们在岸上了。”说到这里,孙秀芳摇摇头,神情凝重,一幕幕往事,不堪回

首......

......那是一次满载而归的运输,船从钱塘江北上,由大运河进入长江口要塞排挡,准备度江北上,进入里下河地区。记得那

是一个夏天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刘志超一看是个好天气,催促大家,收拾收拾赶快剩风平浪静,度过波涛汹涌的长江天险。

夏季正值发水季节,江面上虽然一帆风顺,可从上游喷涌而出的江水,犹如脱缰的野马,汹涌彭拜。大家一阵骚乱,手忙脚乱中

一个时辰不到,便准备就绪。刘志超检查所有船只桅杆,风帆,以及船于船之间连接。包括船边上的防撞草垫,他都要亲自过

目,一丝不苟。

确认无误,随着刘志超一声令下,十五条大船,竖起桅杆,扯起风帆,扬帆起航。从运河口的八圩江堤,径直开拔对岸的运河

人口处......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中午时分,船队离开八圩约莫两个时辰。天空中突然泛起黑云,一阵电闪雷鸣之后,江上面泼风泼雨。

刘志超急忙命令船队下掉风帆,落下桅杆。将所有船只,彼此用麻绳死死缠在一起,顺风逆流而行。

另外,采取用人划桨的办法,一点一点向江北划去。哪一年,她大姑娘才四岁,小儿子还抱在怀里。看着男人们奋不顾身的拼

命划船镜头,孙秀芳感觉到了末日来临。船翻人亡的恐惧心理,充斥着她整个脑海。因为,船队行至长江中心。一浪打在船上,

整个船都进入浪底。一波一高低,船上是没人能站得住脚。她是抱着儿子刘世全,将大丫头放在床上用绳子拴住,才得以脱身。

看着三太太神情严肃的陷入沉思,慈家馨当然明白三太太处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谁愿意提起那些心酸往事,谁又没有过往事呢

为了不让三太太伤感,慈家馨打断三太太对往事的回顾。她笑容可掬的对三太太说:“那也不错啊!五年跑过的码头也不会少

吧!”一提起跑码头三个字,孙秀芳来神了。

“嗯,南至大运河起点,北至大运河岔道口。西至陶瓷故里景德,进出东海,那一会好比走亲访友。嗨,为了生计,有生意就

做。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太爷这个人,是个钱罐子。只要能赚钱,不管多少活他都接。心底里,哪里还有家的概念啊!”孙秀芳

摇头叹息,语气中,暗藏着对死去刘志超的抱怨。好歹,那慈家馨轻轻地咪嘴一笑道:“三太太,船上人做生意,大体上都是这

个样。我们家刘世洲,活脱脱传老太爷的代。也是那里赚钱,就往哪里去。不过,和老太爷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家刘世洲组成

的刘家庄船队,基本上航行熟悉河道。 陌生区域,航道深浅难料。世洲这个人求稳重,他一直胆小怕事。大小生意赚钱就好,不

挑剔,也不嫌肥扞瘦。要说像他们这种男人的秉性嘛,唯一的好处就是:人缘好!”

这边,两个大人谈得津津乐道。码头上,不知道是哪一家小孩,突然指着水面上大声喊道:“哎,快来看啦!那水里站着一个

小老头。”码头上,人们嚯嗨嚯嗨忙得不可开交。对小孩子的一句话,谁都没有引起重视。如果,有一个人听了小孩子的话起疑

心:唉,小孩子看着小老头站在河中间的水面上,那别人为什么看不见?或许,这一会,能唤起人们的紧觉。只可惜,所有人都

认为小孩子胡说八道。童言无忌嘛!

船上的刘学优,见奶奶和人家谈得如胶似漆,长到七岁与船未磨面的他,看着船上的一切:什么篷帆、桅杆、揽绳、靠球、连

同撑船的篙子,对他来说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好奇心诱惑他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似呼忘记自己,是在船上、在水里。遗憾的是

这一切,船上谈得起劲的两个女人,一个都未察觉。难得一见的她们,相见恨晚。好像三天三夜,有说不完的话。于是乎滔滔

不绝,轮番叙述。

“四洲他媳妇,船上生活还习惯不?”看到慈家馨锅上忙到锅下,孙秀芳便情不自禁的拿起柴火,不紧不慢地加到锅堂里。

慈家馨总是满脸堆笑望着三太太:“唉,怎么说呢,我的感觉,船上活动空间小。始终,船头跑到船尾。刚上船那会,有点着急

日子久了,也就习以为常。内河航行,心里踏实。河窄浪小,无所畏惧。过江入海,风大浪激,总会有点忐忑不安。不过,眼

不看心不烦。每一次过江,男人们都将女人赶入船舱。都说女人的嘴,起祸的根。他们担心女人快嘴快舌,冷不丁冒出一句什么

不吉庆话来,触霉头。人嘴有半仙,好事不应,坏事应啦。”

“对呀!我上船那会儿,只要过江,你老太爷就赶我下舱。即使这样,还是免不了偷偷地探出头来观望。不看不要紧,一看吓

唬人。那江面上,惊涛骇浪一浪高似一浪。 一只只江豚,冒出头,随在船边追逐。船帆迎风招展,桅杆摇摆得菇滋菇滋地,好像

要断掉一般。每每看到这场景,是个人,都胆战心惊,心力交瘁。那一会,我只有一个动作,紧紧地抱住我们家儿子。尽管如此

只要船靠岸,下了码头,最想做的一件事,上街买东西。哎呀,那心情,就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一下子全部解脱。”孙

秀芳笑着,仿佛又回到当年。

“是啊!三老太,我们现在不还是一样嘛。过江,风平浪静还好。一旦起风,心里扑通扑通乱跳。特别是偶遇钱塘江涨潮,哗

哗啦啦,轰隆隆几十里地都听到的潮汐,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等靠码头,一切仿佛未曾发生一般。那股开心劲,忘乎所以。于

是,女人们挎着菜篮,争先恐后上岸,急不可待买特产。花多少钱,也没人心疼。”她一边炒着菜,一边和三太太攀谈,越谈,

两个人越起劲。从她们俩的脸上,不难看出,那洋溢着的、无法掩盖的自信......

“呼呼呼......”突然,一阵旋风,卷起地面草木尘灰,冲天而起。直扑慈家馨船棚,帆布被呼啦啦掀起。这种风,农村人都

称之为“鬼风”,人人闻风丧胆,避而远之。听说尚若躲避不及,轻侧大病一场,重侧死活难依。吹得睁不开眼的孙秀芳,急忙

缩进船舱。忽闻岸上人叫:“船上有人掉河里啦。快救人啦!”直到这一会,两个人才不约而同寻找小学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