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贪吃小悍妃 > 第四十七章 朝堂争论

贪吃小悍妃 第四十七章 朝堂争论

作者:玉盈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方青云的话让整个大殿内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康乐庄是瑞靖王的庄子,这怎么可能,他是何时去到了边关,还和温大将军扯上关系的?不对,如果庄子是瑞靖王的,为何刚刚温大将军却没有说,而且看他脸上那吃惊的表情,他应该也是才知道此事,事情究竟如何看来另有深意啊!

顾长升在惊愕之后翻看了一下手中册子,康乐庄的契书那里签下的名字是“顾敬之”三字,但是案卷中也是写明了,顾敬之查无此人,且庄子一应事物都是由温大将军之女温婉儿处置,所有庄民均言温婉儿是庄子的主人。

于是顾长升问道:“瑞靖王,此事不知为何与你有关,这契书顾敬之三字确定是你签下的?那为何所有庄民都认为温小姐才是庄子主人呢?”

东方青云答道:“六年前我出去游玩,曾到过丰兆县,见到丰兆县城外有近千难民,丰兆县令宁学友为安顿难民之事深感无力,于是我找到宁学友表明身份,且与之一起商讨解决之法,最后我们决定把丰兆县下辖的三个荒芜的村子用以安置难民,只是米粮却又成了难题。”

“后来,宁学友提出其表妹温婉儿的庄子上还有些余粮,可以卖来安置难民,于是我拿出了三万两银子给他,让他去买粮,宁学友说不能白要我出钱,于是我这三万银就相当于买了这片土地,然后我就与他写下了这份契书,因当时我一路行来都是用的顾敬之的化名,所以这契书上也签的顾敬之三字。”

顾长升想了一下又问道:“那为何这个庄子会被说成是温小姐所有的?”

东方青云回答道:“当日我写下契书后急于回京,于是便把这个庄子交由宁学友帮我打理,可能是他不便出面,于是请了他表妹来帮忙,其它人不知内情,只当庄子是他表妹的了。”

礼部尚书刘传文出列道:“皇上,既然这件事情存在误会,那就过后再去详细查证,今日是温大将军得胜还朝的大喜日子,我们还是要想想如何庆祝才对。”

顾长升却是不同意的,这事明明胡太守言之凿凿,且有百姓血书为证,如不能有个妥善解决,那些丢了田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可怎么办。

瞪了一眼想不了了之的刘尚书,顾长升道:“皇上,这事情还是要说个清楚的好,否则温大将军身上嫌疑未除,就是这庆功宴怕也吃不痛快。”

永德帝则是有些为难地看向温亦辉,他赏赐的话已出口,如今他若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这爵位又要怎么封呢?

温亦辉则气道:“皇上,这事儿顾御史说得对,还是要说明白的好,否则臣高高兴兴回来,却被泼了一身污水,这心里也不痛快,庆功什么的不如就免了吧。”

永德帝有些无奈,只得问道:“顾御史,你说吧,接下来你要如何查证?”

顾长升道:“这里有丰兆县百姓的鸣冤血书,这应该不会有假,自然要让这些百姓与宁县令,还有温大将军及瑞靖王当面对质才是。”

东方青云道:“这不是要一应人等来到京城才行吗,时间难免要等上许久。我这里有宁学友每年寄给我的康乐庄的账本,不知可否为证。至少可说明此事与温大将军毫无关系。”

顾长升思索了一下,问道:“这件事也不排除是瑞靖王与温大将军及宁县令勾结所为,疑点有三:其一你们三方都说建庄子的土地是荒废掉的村子,这村子若是荒的,哪会有这些百姓喊冤?其二瑞靖王说是要建庄子安顿难民,这难民是哪里来的?其三若真有难民,小小丰兆县自然无力安置难民,为何不上报武安郡胡太守,由他出面解决,而是要转卖辖下土地?”

温亦辉冷笑一声道:“你问那三个村子为何荒废了,我刚就说了那是燕军偷袭烧杀抢掠所至,至于为何会让燕军如此肆无忌惮地进入大周境内,这就要问到那位胡太守了。记得六年前,我抓到燕国三皇子之时,曾向京中递了一封折子,那个胡太守与燕国之间有些不清不楚的,燕国三皇子之所以跑到大周来,可能就是因为他。可这事后来一直也没个下文了。”

众人惊愕,突然觉得事情玩得有些大了,牵扯上了通敌可不能善了的。永德帝气得一拍桌子道:“还有这种事,这胡太守好大的胆子,可是温大将军,你的这封折子朕并未见到啊?”

永德帝的目光扫向左相于成海,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封折子左相可有看到?”

左相忙答道:“回皇上,这个折子臣等并不曾见到,对于胡太守通敌之事更是闻所未闻,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吧。”

温亦辉气道:“这事有没有误会查一下不就知道了,我还奇怪当个为何只过问了我拿三皇子换战俘一事,却没有人追问一下三皇子为何冒险来大周以至于被俘,为何胡太守通敌之事更是查都不查,却原来胡太守的折子能到皇上跟前,我的折子却是不知所踪了。”

左相脸色十分难看,永德帝狠狠瞪了他一眼道:“查,左相一定要给朕一个说法。”

顾长升并未想到还有这种事情,也是一脸震惊,心中对这胡太守所说之事难得地产生了一丝动摇。

东方青云接着道:“这个胡太守是否通敌现在不好说,不过我确实在丰兆县城外见到了难民,而且最初还曾见到武安郡的驻军在往边境驱赶他们,是宁县令劝走了武安驻军,这才得以让难民留在了丰兆县城外。当时我只是在旁观看,还未曾表明身份,因此这事应不会有假。”

顿了下又道:“我曾与几个难民说过话,他们确实是中洲那边过来的,所以当我回京之后才特意向皇上谈及此事,皇上可还记得。”

永德帝点了点头道:“不错,当时你曾说在游玩之时见到中洲有难民流落各地,所以朕还特意过问了赈灾之事,还派了顾御史到中洲去看过。”

李尚书忙上前道:“皇上,臣当日到达中洲之后立即就开始赈灾,但在臣到来之前有部分难民不堪忍受饥饿,跑到其它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不少大臣在点头,李尚书这个理由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中洲在六年前天灾连连,有些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外出逃难也不难理解,只是难民的由来能解决了,但事情却更为复杂了,至少胡太守究竟是否通敌是一定要查明的。

左相上前道:“皇上,此事处处蹊跷,还请皇上下令召武安郡胡太守回京与温大将军对质,并令人扣押一应人证物证进京,交由刑部严查。”

永德帝点了点头允了此事,只是温大将军凯旋而归的喜悦已是荡然无存。永德帝的意思是一切封赏等事情查明之后再定夺,庆功宴晚上正常进行,但是温大将军却是以无心吃喝为由,请皇上把宴会也一并后移,君臣两人意见相左都有些不快,最后早朝也是草草收场。

朝堂上发生的事还没有传进百姓耳中,所以在温大将军带着温婉儿姐弟回家的路上仍有不少百姓围观欢呼,只是温亦辉脸上已无笑容,对百姓的热情也无心回应了。

行走的马车里,朝堂上的事阿大都讲给了温婉儿听,如今他已是皇上暗卫首领,跟着皇上大部分的事情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温婉儿听后心中又气又疼又怨,气得是这些人就见不得爹爹好,只凭一个胡太守怕也搞不出来这些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证据送到顾长升手中的,还能赶得这样巧在他们刚到京中受封赏之时当朝亮出来的。

疼的是自家爹爹心里不知要多么难受了,本是风光回京,十几年来好不容易得个夸奖封赏之时,却又遭到这样的污蔑,而且当初皇上是参与了这些事情的,他都不肯帮爹爹说上两句话,还和爹爹闹得不快,爹爹不知要多失望呢。

怨的是皇上和东方青云,当初商量把庄子写到东方青云名下,他们明明说过不会连累爹爹的,如今却说话不算数,三万两的银子迟迟不给,还让她管了六年的庄子,如今却是吃力不讨好。

看着特意跑来见她的阿大,温婉儿问道:“阿大,你这样跑来好吗,被皇上知道对你不利吧,以后不要再来见我了,这些事也不要再说,我是没能力再把你要回来,伴君如伴虎,你自己要当心些。”

阿大笑道:“小姐放心,我有分寸的,我本是流落街头的孤儿,是大将军收留了我,教养之恩阿大不会忘记,我是不会做对大将军不利之事的。”

温婉儿点了点头,对阿大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你人单势孤,盯着你的人不会少,以后有消息就交由飘香楼的掌柜传递吧。”

阿大点了点头又说了几句话,就下了马车混进人群中离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