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贪吃小悍妃 > 第一百七十章 再传才名

贪吃小悍妃 第一百七十章 再传才名

作者:玉盈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温婉儿接着道:“这法子太平时可行,但打起仗来就不行了,所以就说到地利了,大周什么多,江河湖泊多啊,如果能打通各条河流形成一条能通行大船的运河,用船来运送粮草,那可要比走陆地快很多,而且少了风吹日晒,自然损失就小了。”

打通水道修运河,这个想法就真的太大胆了,学子们不敢评价,大先生沉吟许久道:“这个法子可行,但工程很大,怕是短时间很难达成。”

温婉儿却道:“这个法子可行,工程也很大,从长远看却是很有做的必要的。其实这不仅仅是运送粮草的问题,这也是大周抵御天灾的法子,这更是让百姓富起来的一条道路。”

众人疑惑地望向温婉儿,温婉儿解释道:“大周经常出现洪灾或是干旱,其问题关键主要是水路不通,就好像京城外护城河水变浅了,但中洲河水却没有变浅,因两条水路互不相通,护城河多出的水没办法流到中洲河水里。大周的干旱主要集中在几个产粮区域,但洪灾多发生在山峦之处,不同的是干旱影响了产粮受人注目,但洪水影响不大也很少有人去管。”

“如果水路通了,这里干旱但那里水多,只要打开闸门放些水来,哪还有干旱和洪灾之说。只是要真把全国水路连通十分困难,但至少可以考虑把主要的几条河流先打通。另外,水路通了,两岸百姓自会增加收入,不用担心干旱洪灾,又有了水上的便利,打渔摆渡、行船经商,能做的事多了,日子自然好过了。”

众人深以为然,只是这事要由朝廷出面才能解决,改河道虽难,但于国于民有如此之大的益处,或许真的可以一试。

温景明赞同道:“婉儿的想法虽十分大胆,却也真的于国于民有益,让为兄十分佩服。若有机会,为兄倒是想去修一条这样的运河。”

温婉儿却是摇头道:“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要改水道不说别的,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大哥,这样浩大的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

在现代建三峡工程用了十七年,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修了一千七百七十九年,呵呵,想修运河,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

温景明倒是认了真,修整连通水道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若真像温婉儿说得有那么多好处则没有理由不做,只是做多久的问题,若是由他始,一代一代传下去终有一日会修成的,而若只是先连通几处主要水路,他在世之时还是可以做成的。

温景行已在追问:“那人和是指什么?”

温婉儿继续讲道:“修水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所以也还是要走陆地的,但不一定非要朝廷派人千里迢迢地运送,就近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刚有人提到军中采买,也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要指定向谁买。可由朝廷指定的商人,或是边关当地富商日常要特意为军队多备一些粮食,如军队需要则必须卖给军队,如军队没有用上,也要继续准备着,但在其它方面可以给他一些便利,如可以专卖周边几个县城的盐,可以多少土地不用交税等。”

不少学子已是频频点头,但温婉儿却仍摇头道:“其实这还算不得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人和是藏米于民。”

连大先生都惊奇道:“藏米于民?这是何意?”

温婉儿道:“比如减少边关附近地方的赋税,没有战事之时,百姓不受侵扰,朝廷应鼓励耕种,可保百姓生活富足,并家家有余粮,若有战事发生之时,则可由军中向百姓采买米粮以应急。只是这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百姓能衣食无忧,需要有一段太平时日,加之风调雨顺,这才能做到藏米于民。”

大先生点头,见下面的学子们也都是无不信服,于是含笑道:“若是如婉儿想的这样三管齐下,自然边关不再担心军粮不足或运送不及时了,而且这不仅仅利于军粮运送,对百姓生活也大有好处。如边关地多人少,一旦减少赋税,应会吸引部分百姓来此耕种,这也减少了土地的浪费,你这计策当说得上是强国富民之策。”

温婉儿笑道:“老师你也太夸奖我了,学生出色还不是老师您教得好吗!”

大先生哈哈大笑,轻拍了下温婉儿的头,得意地道:“这马屁为师不受,你的聪慧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可惜你是个女儿,否则当是为师衣钵传人。不过这样也好,天妒英才,有些缺遗也是长久之道。”

众学子也无不赞叹,越想越觉得温婉儿所讲之法于国于民大有助益,且着眼天下不把思维局限于一点,确为当世奇才,让人无不拜服。可很快不少人变了脸色,他们想起温婉儿可是今年科举殿试前那道关卡,这样的人要想赢过她可能吗?他们原先以为一个女子纵为三缄先生之徒,怕也所学有限,如今才知她有继承三缄先生衣钵的才华,他们突然有种科举无望之感。

温婉儿可不管学子们想些什么,她经此事后心情好转不少,又想起宁老爷透漏了考题外泄之事,于是告辞离去,回了府中派人叫了虎子等人过来,安排人再去探查。

当天下午,温婉儿的才名就在京中传扬开了,凶悍的温婉儿不仅能武,文才也是不差,三缄先生亲自认证过的。其它人只当听了个奇闻看了个热闹,但学子们却各有不同表现。

不少学子被温婉儿打击得有些颓废,也有不少人反而激起了斗志,一个女子都能有如此见识才能,他们堂堂男人为何不能。有的甚至想着温婉儿不过是占了是三缄先生之徒的便宜,他们只要认真听三缄先生讲学,未尝不能后来居上。

所以从那日之后,大先生发现来听他讲学的学子更加认真,也更勤学好问了,而这也让他讲学的时间越来越长,下课时间越来越晚,也越来越辛苦,好在科举考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科举前一天,大先生随着温亦辉一同来到了早朝之上,除了向皇上复命外,还直接指出听说民间有人在买卖考题一事,目前虽不知消息从何处传出,但为示公正,请求由皇上亲自出题,且考题在学子入场后由宫中派人送至他的手上。这样一来没有人能作弊,更没有人会怀疑考试的公平性,更不会让企图扰乱科举的人得逞。

永德帝早得了消息,因此当场应下,当然这么多考题也不可能真要他一个人出,几位大学士及各部尚书都出了一部分,至于用谁的题则由皇上挑选决定,这样一来范围太大,不确定性太多,出什么题也只有皇上清楚,真是杜绝了一丝泄露题目的可能。

当晚不知多少人家传出哀嚎,多少官老爷被夫人责骂花了冤枉钱,又有多少有实力的考生弹冠相庆,让原本科举前那一丝紧张的气氛都消失于无形,看热闹的百姓也都试目以待,今年科举会是这十几年来最为严谨,最为公平的一次,不知平民学子之中会有哪些才子高中,而那些平时眼高于顶的官宦子弟又是否能榜上有名呢?

时间似乎比平时流逝得更快了些,转眼新的一天到来,科举考场外早早就有官员在组织考生排队,一一检验后再放入场内。大先生则是早早坐在入口处含笑观看,边上站着来镇场子的温婉儿。

本来温婉儿是不想来的,无奈家中四个考生要入场,她总要来送上一送,宁氏虽没来但给家中四个孩子准备了不少吃食物品,倒是难得地做到了一视同仁,让温婉儿姐弟很是惊奇了一回。而送了四人进入考场后,温婉儿则被大先生留了下来,美其名曰伺候师傅。

很快大波举子到来,考场外面排起了长龙,亦有不少官宦人家赶着马车,前呼后拥而至,偌大的场地竟被挤得满满的,秩序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京城六大家世之一的李家今年有十几人参考,一群少爷带着仆人直接挤到前面闹着要进场,考场守卫的士兵亮出刀来都拦不住,又不可能真把这些少爷伤到,李家的人啊,哪是他们能动得了的,于是目光齐齐望向大先生,其它大人都说有事没到,这里您是最大的长官,您说怎么办吧。

大先生能怎么办,他眼晴看向温婉儿,“伺候”老师的时候到了,乖徒儿好好表现。温婉儿认命地拦到那些人前面,揉了揉拳头,活动了下手腕,对那几位李家少爷阴森森一笑,大有一种你过来啊,过来姑娘就弄死你的架势。

李家少爷们立马老实起来,一点儿也不往前面挤了,从过往的经验上看,他们敢惹事,温婉儿绝对敢动拳头,皇子都打过的人,揍他们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若真在考场外被温婉儿给揍了,能不能中举倒是其次,丢不起这人倒是真的,于是他们齐齐后退一步,想了下老老实实到后面排队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