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贪吃小悍妃 > 第十五章 救济难民

贪吃小悍妃 第十五章 救济难民

作者:玉盈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温婉儿走下了马车,看了看四周道:“这里三年前还是个有四五百人的村子,前面那片地是村子中最肥沃的,每年出的粮食也是最多的,如今却只能养杂草了。”

温婉儿带着几人向边上的树丛中走去,站在一个小山丘上,可以看到不远处是一条河,因干旱之故,这条河两边的河床露出有三丈多,水缓缓地流着,河底的石头有部分已凸出了水面。,有的在水中形成一个黑影,

温婉儿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山峰道:“燕军就是从那边过来的,山的另一侧原本是一条很深的大河叫大鲲河,河水湍急难以跨越,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近年来大周干旱,不少河流的水位下降,那条河也是,特别是一到秋冬之时,河水只到人的腰际。燕军从那里蹚水过来,再翻过那座小山,再经过这条河就可以来到村子了。”

东方青云问道:“既然已经知道燕军是怎样过来的,那就应在山上设立哨卡,或是安排人马进行防守,可这里看去怎么感觉什么都没有啊?”

温婉儿哼了一声道:“这里是武安郡太守的地盘,我爹倒是想过派些人马来防守,但胡太守说了,没必要浪费边关兵力,这里只有秋冬水浅时才会让燕军摸过来,他自会在秋冬之时安排人守着的。但真到了秋天,他又说临近的几个村子连人都没几个人,燕军又不会胆子大到敢跑到县城之中来,所以没有必要守着。”

永德帝脸色微沉,问道:“那燕军就不过来了吗?”

温婉儿嗤笑道:“怎么可能,燕军不过来了,那前边两个庄子是怎么被烧的?”

唐云天气道:“这位胡太守在想些什么,既然如此为何如今仍是无人看守?”

温婉儿叹气道:“胡太守的想法不是我等能明白的,他倒也派了人看守,只不过人数不多,三十来个人罢了,转过山坳那几个茅屋那里就是了。”

东方青云咬了咬牙,提醒道:“既然如今是我们在这里建庄子,这安全问题就不得不考量,胡太守指望不上,我们就要靠自己才行,既然已经知道燕军从哪里来,我们也要安排人去守着。”

温婉儿却是摇了摇头道:“没有必要的,燕军从这里过了三次了,如今见有人守着,不一定还会冒险从这里走,大周与燕国边境没有兵力驻守的地方多着呢,只凭我们的力量看是看不过来的,只守这里意义也不大。”

东方青云语塞,心中焦急却又说不出话来。

永德帝皱眉,他从不曾得知两国交界之处的防守是这样薄弱。他原本对这位武安郡胡太守印象并不深,但如今却是把他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要解决边关百姓的苦难,要真正地把燕军阻在大周疆土之外,这个胡太守留不得,胡太守这样的官留不得。

温婉儿带着几人回来时,宁学友已率领县衙的人等在了马车边。见过礼后,温婉儿叫过李先生与几个老者,跟着县衙的师爷去丈量土地,划定界线,然后又带着人马继续向前走去。

宁学友拿出个册子道:“这是我派人登录的难民信息,他们多是来自中洲下辖的泰泽县,总计有一千二百一十二人,共二百八十二户,青壮年有四百多人,老人孩子占了一半,而且有近百人都是病着的。”

温婉儿接过册子,细细的翻看了一遍,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宁学友暗中却是松了一口气,难民的情况可算不上好,能干活的人也就三分之一,其它的人老的老,弱的弱,病的病,温婉儿没有撂挑子不干真是万幸。

众人走了不久,来到的是个带着焦黑印记的村庄,四周断壁残垣,杂草掩映下的土地,仍旧散发着烧焦的气息。残破院墙边的一棵槐树枝杆都已焦黑,但枝头仍是冒出一丝绿意,几片叶子风中摇摆,这是能映入众人眼中唯一的生机。

带着沉重的心情走下去,经过另一个同样黑乎乎残破不堪的村子,众人终于看到了县城不算高却完整的城墙,也见到了在城外空地上散乱坐着的,蓬头垢面的难民。

见到这些人,永德帝的眼圈也忍不住有些发红,这些人太惨了,细看他们衣裳脏破也就算了,那些补丁摞着补丁的都算好的,有些已破得掩不住身体,只得用杂草编个围裙盖着,脚下鞋袜什么的不用想,一只只泥泞的脚上划着不少血道子。更让人揪心的是人们的神态,或躺或坐,双目无神,见到有人到来也只是麻木地看上一眼。

宁学友拿了个大锣敲了一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后,大声道:“我是丰兆县的县令,这是边关温大将军家的小姐,小姐心善,决定在边上建个庄子收留大家,请大家跟着温小姐的人走吧。”

人群寂寂无声,似是没有人听明白宁学友的话,于是宁学友又重复了一遍,这次人们听明白了,但仍是无人动上一动,不少人白了宁学友一眼又躺了下去。

有个童稚的声音传来,“我们走不动了,我们不会走的。”

宁学友急得头上冒出汗来,问道:“有人肯收留你们,你们为何不信?”

温婉儿想了一下明白过来,难民被四处驱赶,好不容易来到一个不用再奔波的地方,而且这个县令不杀人,不打人,还会送些稀粥,这是他们逃难以来受到的最好待遇,他们怎肯轻易离开。

难民们当然不想走了,谁知这是不是县令的计谋,万一是他设计把人送离自己的管辖之地然后不管了怎么办。再说这个小姐年纪小小,真就有本事建庄子?这事如果大将军安排倒还可信些。

温婉儿阻拦了下有些着急的宁学友,对身边的阿大道:“他们不会轻易离开的,就在这里安排下去吧。”

阿大应是,带人在路边拿红砖搭了五个简易灶台,架上了五口澡盆大的大铁锅,然后就生起火做起了饭来。

周大厨亲自掌厨,当饭菜的香味逐渐飘出时,人群终于又有了骚动,不少人望着大锅不住地咽口水。

林叔带着两个少年抬着一篓子大碗走上前,对众人道:“我是林管事,庄子里的人叫我林叔,我负责建庄子的围墙和房屋,现在需要五十个人,你们中有愿意干活的就过来排好队,登记好名字后就去拿碗吃饭,吃饱了就跟着我去干活。”

周大厨把锅盖掀开,菜香味夹杂着肉汤的香味传了出来,不少人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道:“我去试一试。”

林叔看了看少年瘦弱的肩膀,建围墙和房屋都是体力活,让个孩子来干他有些不忍心,但却还是点了点头,如今这世道吃口饭都难,十几岁的孩子跑去当兵的也不少见,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少年报了名拿了个大碗,先是被叫到米饭锅前盛了一碗饭,然后被周大厨叫到了锅边,周大厨也看了看少年的小身板叹了口气,手中勺子一转,盛出一勺肉带着肉汤倒进少年的大碗中,少年的眼睛立马直了,口中不断道谢,周大厨指着前面一个锅道:“小子,再去那里拿个饼子。”

其它人见状也来了兴致,看少年狼吞虎咽的样子,想着先吃饭总是不亏的,于是开始有人陆陆续续的报名了。

见有一些人已经吃上了饭,其它人坐不住了,有人主动问道:“主人家,你们还有些什么活计,说出来我们商量一下,我们不想一家人分开,这个能否安排。”

温婉儿对刘婶儿点了点头,刘婶儿回答道:“我家主人建庄子,缺不少人干活呢,老人家和孩子也都有活干,这地里的草要拔,倒掉的房子要清理掉,小姐说了,只要干活就都有饭吃。”

有个青年问道:“小姐不知为何要建庄子,还是建在这种地方。”

刘婶儿笑道:“这是小姐第三个庄子,前两个庄子在大青山脚下,离这里也不远,庄子里的人多是军中将士的家眷,收获的粮食蔬菜大多送去了军中。但是军中十多万人啊,两个庄子哪里够,所以小姐才想着多建个庄子。至于为何建在这里,因为这里离边关近,而且土地很便宜。”

青年又问道:“这里离燕国边境较近,时常会有燕军骚扰,小姐可有考虑过安全问题?”

刘婶儿答道:“至于燕军的问题大家就不必担心了,小姐可是大将军的女儿,大将军会派人护着庄子的。再说宁县令已在这里了,他可证实小姐的身份,有小姐在,安全也不必担心。”

温婉儿见青年虽落魄却气宇不凡,讲话很有条理,心中有些惊奇,面上却不动声色答道:“我是西南大将军的女儿,我自会安排人手保护庄子,燕军不来便罢了,来了定让他有来无回。”

青年点了点头,又问道:“这里一千多人,而且又快进入冬季,要养活这些人可不是易事,小姐确定有这么多的粮食可让这些人不饿肚子地度过冬天。”

众人也小声议论起来,是啊,这么多的粮食除了官府,即使是一城的首富都不一定能拿得出来。这个小姐要如何取信于人呢。

温婉儿笑道:“你说错了一点,我可没说要养着这一千多人,是你们要自己养自己。你们若是想留下来,自然要与我签订书契,房子你们要四家人合起伙来自己建,土地按人头分你们自己种,每年上交指定的粮食,剩下的才是你们自己的。”

“当然,现在是不能种地了,但你们也可以选择给我做事赚口粮,我缺人做衣服,缺人打铁,缺人烧窑…多做事,自然就有饭吃。当然,你们也可以和我交换,比如说给我做十件衣服,换一只能下蛋的鸡,你们养鸡养鸭养猪,养好了也都是你们的。”

“不过你们也不要觉得我什么人都要,心术不正的人我不要,好吃懒做的人我不要,不知感恩的我也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