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楚阁 > 第三十四章 廷议

楚阁 第三十四章 廷议

作者:东风无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秦洛瑶看向自己,叶云逸本能的又将头往下埋了埋,见此,秦洛瑶眼色冷了一下,也是装作如无其事的看向别处。

殿上的秦洛瑶怀着心事,没有再发声,而站在下面的臣子们更是不敢发出声响,陷入一片诡异的宁静。

“咳咳,启禀皇后,老臣有话要讲”,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了一干人的眼光。

叶云逸也随着众人的眼光看向大殿门口,只见一个头发都白了一大半,却还是很硬朗的老人走了进来,气场直接镇住了在场的人,身后还跟着两个生面孔的侍从。

果不其然,一切如叶云逸所料,当年的哪些老臣们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之前叶云逸之所以没有安排暗阁人员策应这次朝会,除了考虑道暗阁这些年在朝廷上的力量太过弱小外,还有就是想到了之前的哪些暗阁老臣们。

这下来的正是上一任的楚国太师曲天鸿,暗阁想要在朝廷上培养一个内应,是很难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身居朝廷重位后,还会为了暗阁而隐身埋名,抛却一身荣誉。

叶云逸在接手暗阁之前,在朝廷上的内应基本上都已经为上一任的暗阁阁主执行皇位之变,已经暴露出来了。

所以哪怕现在叶云逸已经很努力的经营暗阁,可毕竟经营的暗阁时间还是短了些,在朝廷上的内应扶持的还不够,没有一个能够站出来的话事人。

而在那次皇位之变事件之后,站出来的几个属于暗阁的大臣基本都是隐退了。

可叶云逸绝对不会相信,哪些老臣们那个不是雄心壮志之辈,绝对不会就这样隐退的,他们在等待一个时机。

之前楚国闹出的这些大事,基本上是已经惊动他们了,而这最后还差一把火,所以也叶云逸今天才会站在殿前,将这把火彻底的点起来。

之前叶云逸一直在考虑,自己将旧派和清贵一派清理了,会不会出现朝廷彻底空虚,无人可用,导致朝廷瘫废。

毕竟这些可是一直盘踞在楚国的,但是当叶云逸前不久在翻看暗阁卷宗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之前有一帮肱骨之臣,可是时事不允许。

现在自己暗中扫除这些障碍,相信以他们的哪些心性,绝对不会看着楚国就这样消沉下去,必然重新站出来。

周围的臣子们见到是曲天鸿,有几个比较年轻的臣子并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忙问身边的年老的一些的老臣。

“他你都不知道啊,或许现在不知道很正常,可要是在往前推个十年,他可是在整个楚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你知道现在的太阁吧。

现在的太阁是三个元老掌管政务,可当年太阁还不叫太阁,而是叫太师府,他就是当年的太师府掌印,曲天鸿”,旁边的年老一些的老臣解释道。

我们楚国之所以在前面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很是安定,离不开高祖的治理,而他曲天鸿就是高祖身边的最高智囊,之前在谈判坐上凭着三言两语就让晋国把攻占我们的两座城乖乖的还了回来,楚国的传奇啊”。

“臣等见过曲太师”,站在大殿的大臣们纷纷向着曲天给鸿行礼道,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曲天鸿迎着众人的目光走到大殿中央,向秦洛瑶行了一礼。

秦珞瑶见是曲天鸿,慌忙从后位上下来,亲自走下台阶,虚手抬起曲天鸿,这出于皇家对于功臣的尊敬。

“老太师快快请起,今日之局面,是我们无能,未能振兴楚国,毁了高祖和太师当初的心血,我们有罪”,站在下面的一干臣子见曲天鸿跪在殿前,纷纷羞愧的出言道。

有了皇后秦洛瑶的亲自免礼,曲天鸿站起来出言道:“望皇后娘娘和在坐的各位,为楚国着想,老臣今日拉下脸面,恳求救救楚国,楚国经不起再折腾了呀”。

声音哽咽的曲天鸿,站起来望了一下周围的人群,郑重的举了一个躬,以儒家人最高的礼节行了一个礼。

这个场面给了叶云逸内心巨大的震撼,楚国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只是为了争权夺利的野心之辈,还有拳拳热枕的国士,这样的楚国,还有救。

“皇后,众位同僚,老臣自从十几年前退下官服,这些年一直云游各地,有楚国各城,也有晋国个省,连燕国我也踏足。

这些年看遍众生疾苦,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使老臣明白一个道理,国要富强,唯有民,民安乐,才有国力,民安乐方知家国,才会有归属,才会愿意为国。

而民之乐,在乎国之政,国之政在于国之制,国之制,在于君臣,在于今天在场的你我。

遥看我楚国,国土辽阔,物产极丰,民风淳朴,上接天时,下居地利,若是施政得当,不出三五连载,楚国必将比肩燕国,晋国,甚至过之。

而持之以往,我敢说,我楚国必将是将来最昌盛之地,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就是政与制的问题”。

曲太师一番陈说,清除了一直笼罩楚国臣子们心头的迷雾。引得周围得臣子们议论。

“今日楚皇尸骨未寒,你们却一直关注的皇位继承,走反了呀”,曲太师痛心疾首的说到。

叶云逸没想到是的是,原来,我们的国家不管是身处怎样的朝代,总有一些民族的脊梁站出来,以他们超强的眼光,卓越的见识,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带来治世的良方。

“当初我是太师,坚持我一贯的儒家宗旨,扶持高祖继位,逼得皇太后出走”。

“也许,当年皇太后才是更好的继承人,以她展现出来的能力,令我们标榜正统的儒子们都不得不佩服”。

“然而我们还是按照我们一贯坚持的皇位继承宗旨,扶持高祖,为了这个结果我们选择和皇太后妥协,这才有了后来继位的楚皇的昏溃,这才给楚国带来了这么久的痛苦”。

“所以皇位并不是我们应该争论的中心,纵观历史上下,有着这么多的国君,有几人能够做到尧舜禹那样的功绩”。

“但我们的国家,却依旧向着前行发展,由此得知国之昌盛与皇位关系微乎其微,国君圣明一点,百姓安乐一点,国君昏庸,百姓过的艰难,但都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当初我们以正统的名义使得楚国走偏了,所以今日劝谏不要再重走我们的覆辙了”。

而现在诸位要考虑的是如何施良政,皇位的继承上,臣认为应该等国葬举行之后再说,而不是在这个时候”。

“善”,“臣等复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