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七十九章 我意已决,投笔从戎

我自红楼来 第七十九章 我意已决,投笔从戎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敢问贾解元之志乎?”

李纵率先问了一句,位怀清则细细的看着贾瑜的神色。

“投笔从戎,封妻荫子。”

“何以投笔从戎,封妻荫子?”

贾瑜道:“边关动荡,蒙金虎视眈眈,岭南不稳,蛮夷蠢蠢欲动,沿海之地更有倭寇作乱,前者企图覆灭我大梁,二者则欲自立为王,后者劫掠百姓,杀人放火。”

李纵和位怀清若有所思,贾瑜继续道:“这些事放在朝堂之上,是问题,但在小生的眼里,则是百年难得之机遇,于文一道升迁太慢,小生志不在此,小生一生所想,就是用爵位,换三五佳人清风共明月,所以小生欲五年之内以白身进侯位,小生心中也早有对策,只待明年春闱后,弃文从武。”

见李纵和位怀清沉默不语,贾瑜继续道:“若二位不弃卑微,小生愿奉二位为座上宾,小生若有平定岭南,覆灭蒙金的那天,一定会为诸位争取官衔爵位,为我大梁百姓开太平盛世,实现胸中抱负,亦能青史留名,夸耀后世。”

柳湘莲笑吟吟的看着李纵和位怀清,李纵叹道:“贾解元好大的志向,李纵敬服。”

随即拜道:“我李纵虽不曾从文从武,亦有建功立业之心,贾解元礼贤下士,李纵受宠若惊,贾解元又兼志存高远,不顾个人安危为百姓仗剑,有安邦定国之志,得遇明主如此,在下岂能错过?李纵,愿效犬马之劳。”

位怀清犹豫几息,也翻身拜道:“怀清愿随二位兄长追随贾公子,刀山火海,不避生死。”

贾瑜扶起二人,笑道:“二位言重了,千言万语都在这酒里,诸君,饮胜!”

......

临近新年越来越近,从九月份到现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在文教谕“一对二”的静心扶持下,陈淳和贾瑜于策论一道可谓是炉火纯青,庞授曾言,即便贾瑜不能状元及第,二甲及第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并让陈淳和贾瑜回家过年,放松心情,以待来年农历二月九日的第一场春闱考试。

一别又是数月,有了牵挂后,每一天都是满怀期待,每一步都是归心似箭。

荣禧堂。

贾母正在为自己心头肉宝玉以后的终身大事烦心,她心里最看好的是自己的亲外孙女林黛玉,同时她也在犹豫。

王夫人对林黛玉是什么态度,贾母心里很是明白,想当年这人嫁到自己家来,的确吃了不少自己女儿,也就是林黛玉母亲贾敏给的苦头,尽管她掩饰的很好,但不经意间对林黛玉流露出来的厌恶,贾母还是看的明明白白,只是碍于家里的和气,不愿意点破罢了。

林黛玉若给她做了儿媳妇,自己在的时候还好,若是自己将来不在了,王夫人一但心存歹意,伺机报复,自己这个身娇体弱的外孙女搞不好不用多久就会追上自己的脚步。

真是愁人呐。

想当年她丈夫贾代善临死前曾上本皇帝,由长子贾赦承爵,袭一等将军,二子贾政领工部主事衔,居贾府正厅荣禧堂。

所以她死后下一个接替她位置的绝对是王夫人,也只能是王夫人,邢夫人小门小户,品行不堪,若是让她做了太夫人,别家人笑话不说,荣国府也一定会因她而变得乌烟瘴气。

贾母宁愿把这位置让给一条母犬,也不会让她得了去。

虽然她也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二儿媳妇,但她至少是王家出身的嫡女,身份合适不说,她要是接替了自己的位置,王家的舅老爷也会多照顾自己的心头肉宝玉一点。

她活了大半辈子,自恃看人的眼光还是准的,她当然能看得出薛家寄居在自己家是起了什么心思,在她眼里,薛宝钗唯一好处也就是身子内壮了,即便如此,还不是和自己的亲外孙女一样有不足之症?再论其品性和出身,贾母也喜欢不起来,不然不会说她“是像凫靥裘一样珍贵的女孩儿”了。

凫者,野鸭也,靥者,颊部也,裘者,毛皮做的衣服,合起来就是用野鸭两颊和头顶上毛皮制成的衣服,**裸的明褒暗贬,说难听点就是“野鸭子头上毛”是不匹配“孔雀翎毛”的,在贾母心里怎么能配得上孔雀一般的贾宝玉?

贾母最讲究门当户对,要不然上次也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薛宝钗“将来若是嫁出去”这样的话,目的就是为了提醒薛姨妈,你不要多想,我看不上你们家。

因此近来贾母很是烦神,眼见自己的心肝宝贝一天比一天大了,自己也一天一天的老了,保不齐哪天就双眼一闭,下去见了列祖列宗,是时候该给自己的心头肉安排终身大事了。

她为贾宝玉安排的成亲对象是有顺序的,第一个当仁不让的是自己的亲外孙女林黛玉,第二个则是自己娘家的侄孙女史湘云,如果非要有第三个,才会是薛家的嫡女薛宝钗。

林黛玉是极好的,可惜有不足之症,不似长寿之像,贾母中意林黛玉多是因为对自己女儿的亏欠感所致,怜她父母双亡,身子骨弱,将来若是嫁出去,没有家族匡扶,难保不会被婆家欺负,所以嫁给宝玉是最好的选择,又怕她身子骨弱,过不了生产的鬼门关,会耽误了宝玉。

史湘云虽然是庶出,但她是自己娘家的侄孙女,模样和身段都好,懂事又大气。

史湘云父母双双去世后,她的叔叔史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保龄侯府,原著中三十二回,史湘云说“我们家太太没了”,“太太”是用来称呼嫡母的,是官称,有诰命和敕命者才能使用,不可能用来称呼“姨娘”之类的,而史湘云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父母就死了,可见她不是那个太太所生,是她父亲的姨娘所出,亦不排除是私生子,嫡母容不下她,所以贾母才把她抱到荣国府里养着,后来那太太死了,她才回去住。

只可惜回到史家,婶子待她也不好,每天让她干活到半夜,好不容易嫁个才貌仙郎,又是幸福转瞬即逝,家破人亡后流落在烟花柳巷,可悲可叹。

要是贾宝玉知道贾母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他一定会当做多选题来做,丝毫不会觉得以自己的品性,哪个都配不上。

回到自己的院子,和晴雯温存一番,贾瑜去拜访贾政,晴雯见外面飘着雪花,连忙找来一件大红披风给他披上。

临近新年,各部除主要官员留守外,其他中下级官员早已放了年假,梦坡斋内,贾政照例和单聘仁等人闲谈,这些由落魄文人秀才组成的清客团体,个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或是吟诗作赋,或是谈古论今,好不热闹。

见贾瑜进来,清客们纷纷见礼,贾瑜点了点头,贾政笑道:“春闱虽是大事,亦不可过于紧张,这段时间汝好好放松一下,缺什么只管去库房里支取。”

贾瑜好言谢过后,道:“二老爷,侄儿有事告知。”

单聘仁等人识趣的告辞离开,贾瑜便把自己来年春闱后想要弃文从武的事说了。

贾瑜以为贾政会断然拒绝,没想到他听完后只是沉思,良久后才缓缓道:“瑜儿,你想要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愚叔是没有意见的,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条路要比你做文官危险艰难一百倍?若是你有一天身陷险地,又该如何自处?”

贾瑜拱手道:“老爷,侄儿深知这条路的艰难,但它却是我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您也知道,即便我明年状元及第,也不过是到翰林院做个编撰,想要官居一品,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侄儿等不起。”

贾政疑惑道:“瑜儿,你这么急要做什么?”

贾瑜当然不会说是为了将来贾家被抄家时救你这个老文青和姊妹们了。

见贾瑜不言语,贾政继续道:“本来打算等你明年春闱后做了官,为叔请老太太和太太她们给你做门亲事的,为叔也不瞒你,现在你声名远播,更兼龙凤之姿,已经有好几个人找到为叔,想要把自己家的闺女许配给你做正妻,这些人的家世也都不低...”

贾瑜连忙道:“二老爷的好意侄儿心领了,侄儿还小,现在只想先立业再成家。”

贾政再劝道:“我朝万世太平,依愚叔看,瑜儿不必去边关搏命,若有差错,岂不悔之晚矣?哪怕你明年春闱像东府的敬大哥那样只中个进士,也是前途无量。”

说着,贾政给贾瑜算了起来:“圣上高看你,定会让你在京为官,即便进不了翰林院,去六部和其他官署做个附官也是没有问题的,最起码是个正七品,有我贾家扶持,用不了三五年就能换上绯色官袍,届时再寻一良配,平平安安,娱妻弄子,岂不美哉?”

“老爷,人各有志,侄儿之意已决,明年春闱后投笔从戎,侄儿也有难言之隐,不便多说,请老爷见谅。”

贾政又沉默了半晌,其实贾瑜考中解元,他就很满足了,他给了贾瑜进学的机会和立足之地,但贾瑜同样回报了他不少,远的不说,至少他贾存周因为“慧眼识珠”和“教侄有方”,而备受到世人称赞,这些赞美的话对于他来说就是琼浆玉液,让他沉醉不已。

听贾瑜如此说,贾政只好道:“一切等你春闱之后再说,愚叔主要是担心汝你会像你同年父亲...哎,不说了,不说了,你先去见过老太太,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她老是念叨你呢。”

在贾瑜看来,贾政对他的恩惠不可谓不重,所以自己接下来的规划有必要跟他提前说一下,并不是征求他的意见,只是想让他心里有个准备罢了。

来到荣禧堂门口,负责撩门帘的两个小丫鬟甜甜的叫道:“小瑜老爷来啦。”

贾瑜从怀里掏出几个银锞子赏给她们,两个小丫鬟拿了银锞子连忙跪下来给贾瑜磕头,这几个银锞子都相当于她们看一个月的月钱了。

贾瑜叫起后,两个小丫鬟撩起门帘,笑眯眯的请贾瑜进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