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四十四章 离别之宴

我自红楼来 第四十四章 离别之宴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早,贾瑜去了一趟厨房,借来一口铁锅和十多副碗筷,让婆子们刷洗干净后送到自己的院子里去,管事的嬷嬷虽然很奇怪,但还是痛快的答应了。

贾瑜不会和面,所以只能请厨娘们代劳,按照他的要求,在和面时加入几颗鸡子,最后擀成角子皮,接下来贾瑜又制作了一盆角子馅,一切准备就绪后和送货的婆子一起回到了自己院里。

打发晴雯挨个去请迎春、贾宝玉、林黛玉、探春和小惜春,最后想了想又把薛宝钗加上了。

贾兰是不用请的,晴雯刚出门他就和素云蹦蹦跳跳的来了。

受到邀请,众人都没有拒绝,欣然前来,知道贾瑜的院子小,众人只有贾宝玉带了丫鬟过来。

贾宝玉带的是媚人,他带媚人而不带袭人是有讲究的,他知道袭人和贾瑜的丫鬟晴雯有口舌之争,而媚人又是受贾瑜另外两个小丫鬟欢迎的。

媚人把自己攒的零食都带了过来,她也很喜欢瑜二爷那两个小丫鬟。

林黛玉的目标很明确,她只对贾瑜的书案有兴趣,众人互相见礼时,唯有她昂着小脸自顾自的往书房而去。

薛宝钗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柔声道:“多谢瑜兄弟还念着我。”

探春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之前她都是喊“瑜哥儿”的,这个“瑜兄弟”可要比前者显得亲近多了。

贾瑜笑道:“我可不是叫你们来坐等吃饭的,除了四妹妹和兰哥儿,你们谁不动手谁就没得吃。”

贾宝玉为难道:“亚圣有言,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瑜哥儿,这种事还是交给厨娘们去做吧?”

贾瑜笑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话是别人的,生活上自己的,你要是不愿意动手,烧水可行?”

见贾宝玉点头同意,贾瑜和迎春、薛宝钗以及探春三人包角子,众人用热水净了手,拿惯了毛笔和胭脂的纤纤玉手并不能短时间内胜任“包角子”这一虽然简单实则需要一些技巧的工作。

见她们有些手忙脚乱,贾瑜笑道:“你们看着我包,自己再试,不用包太多,够我们吃就行了。”

薛宝钗直直的看着贾瑜灵活纤细的手,衷心的夸道:“瑜兄弟的手可真好看。”

“薛姑娘,你夸我是没有用的,你要是不包,你就只能看着我们吃了。”贾瑜脸色严肃的说了一句。

“噗嗤。”薛宝钗捂着嘴笑了起来。

书房里,林黛玉捧着那首词,激动到手微微颤抖,先是读了两遍,暗自记住,又把原稿折起来,放进自己的小荷包,最后把凌乱的书案略微整理一下,就去隔壁看她们包饺子了。

见林黛玉一脸笑意的进来,探春就知道她必定是找到什么好东西了,笑道:“瑜哥儿说了,除了宝二哥他们,谁不包就不给谁吃。”

林黛玉洋洋得意道:“我便是吃不到这角子,也没算白来一趟。

“瑜哥儿,我发现你真是个另类,老是做一些让我们都惊讶的事,君子远疱厨这句话没读过吗?”

林黛玉对包角子这件事倒没有什么抵触,双手沾到角子皮的一瞬间确实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接受了,她包的角子小巧秀气,一如她的人。

贾瑜笑道:“比起君子远疱厨,我更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昨天中午我还在渭水河边给兰儿他们烤了羊肉串和烤鱼,我后日就要去书院了,今天再给你们包一回荠菜角子,算是雨露均沾。”

“不是四月下旬吗?怎么去的这么早,莫不是有什么事?”迎春关切的问。

见其他人也是看着自己,贾瑜解释道:“一同窗约的我,我寻思着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不如早去几天,也好熟悉熟悉环境。”

贾宝玉叹道:“瑜哥儿,你还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贾瑜轻笑道:“我不似你,有老太太和老爷护佑,可以做一世的富贵闲人,我是有功名利禄之心的,他日若能高中,一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二来也能为这世间亿万百姓做些事情,也不算枉了为人一世。”

“那瑜兄弟多久回来一次。”薛宝钗问了一句。

贾瑜摇头道:“具体的还不知道,估计一两个月总能回来一次。”

探春点头道:“你放心就是,我和林姐姐会履行承诺的。”

贾瑜见角子包的差不多了,指挥贾宝玉开始烧水,一脸幽怨的贾宝玉不情不愿的开始烧水,架在新式煤炉上铁锅里的水很快沸腾了,贾瑜煮好了角子,贾母又打发婆子送来几道小菜和热菜。

贾瑜知道贾母不是心疼他,而是心疼这里除了他和几个丫鬟的任何一个人。

中午的宴开了两桌,贾瑜、贾宝玉、迎春、薛宝钗、林黛玉、探春和小惜春在书房里坐了。

晴雯则是和媚人、素云并小角儿和小梨儿在耳房里开了一小桌。

贾瑜给她们每人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荠菜角子,众人就着贾母送来的菜吃了起来,贾瑜夹起一个小巧玲珑的角子,对林黛玉无奈道:“数量不够,质量来凑,如果质量不够,那就数量来凑,林妹妹你这是要饿死我吗?”

林黛玉捂着嘴直笑,迎春从自己碗里夹了几颗大一点的角子给贾瑜,轻笑道:“瑜弟替我吃一些,我也用不完。”

小惜春也羞涩道:“瑜哥哥,我也吃不完。”

贾瑜象征性的从她小碗里夹出两个,笑道:“四妹妹多吃一些,等我回来了再给你带好吃的和好玩的。”

小惜春认真的点点头,趴在桌上上努力的吃着碗里的荠菜角子。

用完饭,晴雯和素云进来收拾,众人在书房里又说了几句话,方才各自散了。

贾兰兴冲冲的拎着一个食盒,飞快的往家跑,贾宝玉被在门口等候的鸳鸯带去了贾母那,迎春受不得风,和小惜春也回去了。

只剩下林黛玉、薛宝钗和探春三人一路走回去。

探春看着林黛玉央求道:“姐姐在瑜哥儿那发现了什么,美成这样,拿出来让妹妹也美美可好?”

薛宝钗也一脸好奇的看着她,只猜到她得了诗词,只是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林黛玉拍了拍腰间的小荷包,小脸上满是得意之色,神秘道:“一首作的极好的词。”

探春继续央求道:“好姐姐,拿来给妹妹看看呗?”

林黛玉摇头,探春又低声下气的求了几句,见她还是无动于衷,气道:“不给算了,我这回去问瑜哥儿要,词既然是他写的,他还能记不住吗?”

说着转身就走,林黛玉一把拉住探春,连忙道:“你想看给你看一眼便是。”

探春接过来,和薛宝钗一起看了起来,只见上面用鹅毛笔写了一首词,字迹清秀工整。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看完之后,探春撇撇嘴道:“听见别的姑娘笑几声,他就能写出这首词来,可见我们俩之前说的话,他并没有听进去多少。”

薛宝钗则赞道:“瑜兄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只是希望以后能多多拜读这样的诗词,也就心满意足了。”

林黛玉见她称呼贾瑜为“瑜兄弟”,不禁呵呵两声,表情玩味。

回到梨香院,薛宝钗把刚才默记住的词用鹅毛笔重新誊写了一份,只是暗暗可惜不是原稿,默默的再看两遍,就把宣纸折叠好放进了书中。

......

贾瑜看着不翼而飞的词稿,叹了口气,晴雯撇嘴道:“亏林姑娘还是主子呢,每一次来都拿二爷的东西。”

贾瑜好笑道:“随她的意,你要是喜欢,哪天也给你写一首。”

“我才不要。”晴雯红着脸,又轻声问了一句:“二爷说话可要算话,不能骗我这个当婢子的。”

贾瑜刮了刮她的鼻子,笑道:“放心吧,早晚有你的。”

......

第二天,贾政把贾瑜叫到梦坡斋,说了很多去书院读书时要注意的事项,提到的最多的无外乎是注意安全和身体,不要过度劳累,面对贾政的看着面命耳训,谆谆教诲,贾瑜感其厚恩,洒泪拜辞而去。

贾母知道后,打发鸳鸯送来一套笔墨纸砚,王夫人则让金钏儿送来四书五经,贾瑜均拜谢了。

第三天一大早,贾瑜早早的起来,他之前与刘循约定巳时初刻在永胜门碰面,他的诸多行李则由两个仆人赶着马车送到书院。

用完早饭后,晴雯牵着眼泪吧差的小角儿和小梨儿站在院门口,默默的看着贾瑜离开的背影。

辰时,贾政携贾宝玉、贾琮、贾环和贾兰四人在荣国府西侧小门门口置酒相送。

贾瑜先是单独敬了贾政,又和贾宝玉四人一起饮了一盅,和众人拜别后翻身上马,一路朝永胜门而去。

永胜门口,刘循见贾瑜一身白衣,骑在一匹高头白马上,璀璨耀眼,惹人注目,自叹不如道:“就瑜兄这长相,全天下都怕是再找不到第二个,若是有你这张脸,我愿意拿我二十年的寿命来换,实在令我艳羡不已啊。”

贾瑜笑道:“容颜易老,唯有学识能永世长存,循兄,须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刘循赞道:“听瑜兄说话就是长学问,近来都中流传的都是你的诗作,尤其是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有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实在是把我辈文人风骨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贾瑜连连摇头,只道是过誉了。

扶云书院虽然不远,但那是以快马加鞭来计算的,似贾瑜和刘循这般晃晃悠悠,到了地方已然到了午时。

看着眼前亭台相济,青舍密密的书院,贾瑜在心里暗道:惟愿这个地方不要负了自己满腔的热忱和才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