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君臣相得

我自红楼来 第二百四十二章 君臣相得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贾母有几个不喜欢贾瑜的理由,景文帝则有几个喜欢他的理由。

首先是爱屋及乌。

十多年前,他还没有继承皇位,只是一个亲王的时候,便与林如海相交莫逆,二人时常同桌吃饭,甚至偶尔会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后来某一天深夜,太子突然在东宫暴毙亲王便开始夺嫡,朝中大臣们纷纷开始站队,其竞争之惨烈,幕后之黑暗,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述。

在无数次的交锋后,景文帝最终脱颖而出,被太上皇立为太子,并入主东宫,这里面便有林如海的身影。

他登基后,改组都察院,设十三道巡察御史,时任兰台寺大夫的林如海被擢升为扬州巡盐御史,景文帝把最富庶,也是最重要的两淮流域的盐务全权交给他打理,并在私底下委以重任。

林如海是景文帝心腹中的心腹,从某些方面说,他也是从龙之臣。

两个多月前,林如海以自己和妻儿的性命做为代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只留下一个身患先天之疾的孤女存世。

林如海的功劳可谓是彪炳史册,可以被誉为一代名臣,他以一己之力,完美解决了景文帝的心腹大患,凭借所抄上来的一亿七千多万两白银,景文帝完成了很多大事,比如说补足历年来朝廷拖欠边军的军饷,并且犒赏三军,这让他收获了无数底层兵士和军官的忠心,这对于他这个太平文皇帝来说,极其的重要,从根本上稳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再比如,原本囊中羞涩的他顿时变得富到流油,有道是手里有钱,心头不慌,大梁即便再发生国战和天灾**,他也有还手之力,并且两淮盐税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每年都能有上千万两银子的进项,他再也不复走投无路时向大臣们借银子的窘境了。

对自己忠心耿耿、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又是朋友又是心腹的肱骨重臣被贱商毒死在任上,景文帝悲伤不已,只能尽力照顾他留下来的孤女,以及他唯一的女婿。

所以他让历来只有天家才能使用的老供奉亲自登门去给林黛玉诊治胎病,并且加封贾瑜为一等伯,授皇城司都司官衔,让他成为自己的近臣,视若子侄,待他不与其他臣子相同。

最重要的还是,景文帝和许皇后要给他们俩个做高堂父母,此天恩和圣眷大到没边了,古往今来都极其罕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第一,贾瑜诗词写的极好,这很对景文帝的胃口和喜好,前者的表字是他钦赐的,探花是他亲点的,这不仅有了师生之义,更有知遇之恩。

将来贾瑜定能以此成为泱泱华夏文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光耀千秋万代,后世人在感怀钦佩的时候,也不会忘了他的慧眼识珠和用人之明。

第二,贾瑜生的极好,被誉为大梁第一美男子,患有脸盲症的毕竟少之又少,景文帝很喜欢,看着就赏心悦目。

第三,他们拥有相同的命运,都是庶出,自幼饱受不公和欺辱,但他们都一直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活着,这让他对贾瑜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第四,他办事能力很强,并且和他岳父一样忠心耿耿,品行端正,扬州的事他处理的很好,皇城司也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以当成心腹来用。

景文帝自视目光如炬,阅人无数,见过的英才多如过江之鲫,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清澈的眼神,他看到了贾瑜胸膛中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综上所述,景文帝对贾瑜是喜爱、欣赏和信重的,准备好好打磨一番,把他留给后世之君用,所以他让陈贤与其交好,他早就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只要这孩子不造反,不起不臣之心,一心为国为民,他无论干什么自己都由着他。

但该骂还是得骂,该打还是得打。

皇宫,上书房。

景文帝见贾瑜在门口踌躇不

前,探头探脑的样子就来气,一拍御案,喝道:“鬼鬼祟祟,偷偷摸摸,成何体统,还不给朕滚进来!”

水溶和李基等人早已散去,殿内里只剩下景文帝、许皇后、戴权、抱剑的敬安以及两个抱着暹罗猫的凤仪女官。

“小臣来了。”,贾瑜应了一声,捂着屁股,一瘸一拐的往里走。

“要不是皇后给你求情,朕今天非要把重打大板不可,在朕面前喊打喊杀,似骂街的泼妇,亏你还是两元及第的探花,亏你还是国朝的诗词大家,你还好意思说君子养浩然之气,朕看你这气都养到狗身上去了!”

贾瑜耷拉着脑袋,垂着眼帘,老老实实的挨训,实在没忍住的小声嘟囔了一句,景文帝“诶”了一声,拿起桌子上的镇纸就朝他丢去。

伸手稳稳的接住镇纸,撇了一眼,见又是极为难得的珍品,贾瑜大喜过望,拿它在额头上重重的磕了一下,恭声道:“小臣多谢陛下的赏。”

“梓童,看到没,你的这位副院长就是个无赖,他还带人到处抓泼皮,殊不知他自己就是全京城最大的泼皮,朕真不知道他的脸皮到底有多厚,早知道这样,朕当初就不该让他袭爵,也不该点他做探花,随便让他做个三甲进士,赶到岭南去给朕当个县令,好的过天天来气朕!”

许皇后捂着檀口“咯咯咯”的笑了起来,见贾瑜一脸委屈的样子,嗔怪道:“你这孩子,还不站好。”

贾瑜立马站好,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景文帝笑骂道:“你今天把御史中丞的脸面踩在地上践踏,外面那些文人士子肯定要大肆抨击你,你靠那二十多首诗词积攒的文名还要不要了?”

“陛下,您说笑了,小臣是武勋,又不是文臣,要那些文名做甚,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钱花,再说小臣又不和他们玩,随他们骂去,骂我可以,他们要涉及到小臣的妻妾,小臣就写几首诗词,点名道姓,让他们流芳百世。”

他极少和文臣们交往,从来不去参加他们私底下举办的文会和酒宴,他以后要做一个偶尔写写诗词,上阵杀敌的武夫,坚决不参与党争,不参加党派。

景文帝冷哼道:“你还没有和林爱卿之女成亲,妻妾就用上了,真是马不知脸长,朕听说你在短短三个月内就纳了三房妻妾,你这是打算宠妾灭妻?”

贾瑜顾不上屁股上的疼痛,连忙跪下来,高声道:“陛下,小臣可万万不敢,也从来没有行过此等有悖人伦之举,她们已经得到了林姑娘的同意,在小臣和林姑娘成婚之前,小臣是不会让她们进门的,宁国府更不会有庶长子和其他庶子出现。”

林黛玉之前劝他先纳薛宝钗进门,尽快生个儿子出来,因为她今年已经快十七岁了,身子丰腴又内壮,随时能生,不要太顾忌伦理和世俗,毕竟他这个武勋随时要上战场,也许就一去不回了,而且他还是他那一房的独苗,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还能有个儿子继承他的爵位,传承他们家的香火。

这件事他也深思熟虑过,但最终还给是否决了,没有同意。

景文帝警告道:“林爱卿对你恩深似海,若不是他上书请求朕,把他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头上,你先前那个三等宣威将军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朕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敢有负他的爱女,朕一定把你两条腿给打断!”

“陛下,小臣待林姑娘的一片赤诚之心,日月可鉴,定不会做出任何有负她的事情来,如有违背,天地弃之。”

许皇后轻笑道:“陛下,他这几句话臣妾还是相信的,您瞧瞧他写给林丫头的那八首诗词,心心相印,若不是用情至深,是写不出来的。”

“这也不能掩饰他好色的事实,他今年还不满十六岁,就纳了三房妾室,他现在还是伯爵,等他以后要是封侯封公了,还不把宁国府给填满。”

贾瑜心里暗道您不好色,也不能让臣子都

跟您一样呀,我又不是和尚。

“陛下,小臣这辈子只好四样,也只打算做这四样。”

许皇后来了兴趣,问道:“那剩下三样是什么?”

贾瑜道:“第一样,小臣好报答陛下的浩荡皇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二样,小臣好色、第三样,小臣好玩、第四样,小臣好写诗词。”

第一样虽然是拍马屁,但也是贾瑜的真心实意,毕竟景文帝对他皇恩太盛、第二样,好色是人之常情,他现在有这个实力,可以随心所欲的好、第三样,他说的这个玩可不是走狗斗鸡之类的,而是带着妻妾姨娘们去尝试后世那些有趣的游戏,并在将来打一条海船,游遍天下、第四样,就是将“文抄公”贯彻到底,想方设法的抄诗词。

“小小年纪不学好,就知道拍马屁,朕可不吃你这套,最近有没有好的诗词,写来给朕看一看。”

这位文皇帝最喜好诗词歌赋,从他帝号的第二个字就可以窥见一斑,当年有个二甲进士金榜题名后,一口气写及第诗,写的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景文帝拍案叫绝,赞叹不已,直接破格录取,亲点他做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与新科榜眼和探花同职,此人现已经官至正四品的侍读学士。

而对贾瑜写的那首“三千人中第一仙”,他给的评价只有“张扬”二字,还说从最后一句“月里嫦娥爱少年”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好色之徒。

“陛下,小臣这里倒是有两首,都是今天中午刚写的,请您斧正。”

一个黄门单膝跪地,把手里的檀木盘举过头顶,上面放着几张宣纸,贾瑜接过另一个黄门奉上来的细毛笔,落笔把《小重山》和《玉楼春》写了下来。

贾瑜给薛宝钗、李纹和李绮写的定情词这两天已经在京城内流传开来,一句“记得宝儿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让无数红尘女子和闺阁女儿家艳羡不已,“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是让她们黯然神伤,感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首词也在荣国府里引起了一个小小的误会,毕竟王夫人身边有个贴身丫鬟就叫彩云,若不是词里面有个“宝儿”,别人差点以为是贾瑜写给她的。

比起薛宝钗的,李纹和李绮的就要差一点意思了,但依然得到了一致好评,被歌姬和清倌人们一视同仁,谱写成曲,全城传唱,三首定情词,让三个女孩子的芳名自此传扬天下。

景文帝接过两纸词稿,看完后递给自幼同样饱读诗书的许皇后,点评道:“写的很不错,惟有少年心,朕希望你能永远保持这颗少年心,嗯,这字写的也不错,再接再厉。”

许皇后笑道:“陛下,臣妾觉得还是这首玉楼春写的好,特别是最后一句,这孩子当得起本朝词宗之名。”

贾瑜得意不已,但凡读过几本书的人对这种东西都没有抵抗力,而且自己手里还有一张真正的王炸,藏在心里很久了,到现在只跟晴雯说过最后一句,可谓是万事俱备,只待中秋节。

“这次扫黑除恶,清理全城和孤儿院的事办的很不错,朕心甚慰。”

他做了十几年皇帝,终于收到了一把万民伞,更有上万的百姓涌到宫门口跪拜磕头,山呼万岁,现在外面哪个不夸当今圣上爱民如子,他能不甚慰吗。

给予了肯定后,景文帝又告诫道:“张荃那妻弟已经被朕抄家流放,他也自请到岭南为官去了,但他的家里人都还在京中,你不要再去为难他们,一言不合就要和别人不死不休,一点都沉不住气,这方面你好好改改,戴权,让人用宫轿送他回去,跪安吧。”

“小臣叩谢陛下隆恩!”,贾瑜给先给景文帝磕完了头,起身后又给许皇后跪下,笑眯眯道:“院长,属下也给您磕几个头,谢谢您替属下求情。”

看着他一瘸一拐离开的背影,许皇后轻声道:“陛下,不可苛责太甚呢,多好的一个孩子。”

“梓童,非

朕苛责,他现在正是肆意妄为的年纪,若是心性偏了,以后就不好改了,以后他再犯错,朕就把他交给你,你代朕好好管教管教他。”

做为母仪天下的一***,许皇后不需要避讳臣子,她有权利管教臣子家的子弟,包括宗室、勋贵和文武大臣,只不过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被她管教的。

就像动不动就训斥贾瑜,让他滚来滚去,却一直维护他的景文帝,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是无上的圣眷隆恩,这说明天子把你当成了自家的子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