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窗事发

我自红楼来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窗事发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百年之前,太祖皇帝在江南举起反抗前朝暴政的大旗,一时间从者云集,在一众良将和谋士的辅佐下,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荡平了各路的军阀和义军,将南方的半壁江山收入囊中。

覆灭最后一位心腹大患后,在文武百官和各地军民的拥护下,太祖皇帝在紫金山之巅祭拜天地,随后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梁,立年号为建元,定都集庆(今金陵府),与北齐分庭抗礼,划江而治,史称南梁。

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建三月,太祖皇帝调兵遣将,聚集三十万精锐兵士,领数十员大将,御驾亲征,挥师北上,这些大将和兵士经过十多年战火的洗礼,已经成为百战之师,骁勇善战,更兼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放粮,严惩贪官污吏,地主豪强,深得民心,各地百姓壶浆箪食,跪伏在道路两旁,以迎王师,无数青壮年心甘情愿的为大军运送粮草和辎重,更有很多能人异士纷纷来投,提刀掼枪,出谋划策,至御驾前以效死力。

王师一路攻城拔寨,稳扎稳打,从不贪功冒进,急于求成,各州府驻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开城投降,一路上基本上没有碰到惨烈的攻城战,至北齐国都城外的时候,大军人数已超过七十万。

结果可想而知,南梁攻克了北齐的京城,一统了天下。

北齐皇帝携传国玉玺以及皇室远遁漠北,以事后割让燕云二十八州以及称臣为交换条件,寻求蒙人为其复国。

在随后的四十年余里,太祖、高祖和太上皇共七次御驾亲征,与北齐余孽和蒙人血战,在这一无比悲壮的历程中,超万的大梁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时至今日,关外的荒漠和戈壁滩上依然铺满了累累的白骨,他们和广袤无垠的大地融为了一体。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中人。

天明七年十二月,三十万梁军全面突破蒙人防线,阵斩二十二万,俘虏,缴获金银器物、牛羊马匹和物资辎重不计其数,随后直捣王庭,将北齐皇室和蒙国太子以及一干重臣活捉。

贾代善立下泼天大功,不仅在战场上救了太上皇一条命,更是单骑单枪,雪夜追击仓皇逃窜的蒙国太子,三天三夜后把他带了回来,班师回朝后,太上皇晋其为公爵,人称二代荣国公。

此战,大梁彻底覆灭了前朝余孽意图复国的美梦,但三十万将士却只回来不足十万,无数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

随后,梁蒙两国皇帝在榆林府签订永不互犯条约,蒙宪宗以十万匹战马万头牛羊,以及无数的金银珠宝赎回了被俘虏的太子、重臣和兵士,并向大梁称臣,史称“榆林之盟。”

然而经十年的休养生息,蒙人已经恢复了元气,后任之君早已单方面背弃条约,伙同金人,频繁叩关,时至今日,三方依然是大战没有,小战不断,从来都没有消停过。

外族亡我之心始终不死。

草原上不缺牛羊和战马,不缺弓马娴熟的汉子,但他们缺粮食、药物、食盐、木材,以及最重要的,可以用来制作兵器和甲胄的铜铁。

所以他们仗着马快弓强,时常入关劫掠,除了上述物资,他们对铁匠和大夫也是情有独钟,随着朝廷在各处要塞广修城墙和翁城、把散户集中居住,以及调派更多的军队驻守,蒙人和金人日子就不好过了,只得派人潜进大梁,四处散布他们高价收取各种物资的消息。

商人重利轻义,家国情怀单薄,一如隔江犹唱***花的商女,为了白花花的银子,他们什么都敢卖,上下打点,左右贿赂,想方设法的把朝廷管禁物资贩卖到关外和草原,借此谋取暴利。

异族给他们的金银,都是从他们同胞身上抢来的,他们也许知道,但是不在乎,所以,读书人都无比的厌恶和排斥他们。

《大梁律》第三条,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名义向关外贩卖上述的管禁物资,违

者一律严惩不贷,轻则流放枭首,重则满门抄斩甚至是诛九族。

但大梁这座庞大的机器已经运转了百余年,各部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朽,律法败驰,很多勋贵之家困于生计,便在关外做生意,但没点底气的还真不敢卖上述管禁物资,他们最多也就卖卖茶叶、布匹和白糖之类的。

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屡禁不绝,没有什么稀奇的,皇帝们也都心知肚明。

半个月前,榆林府驻军攻克蒙军一处营寨,缴获物资辎重不计其数,用脚趾头想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内地来的,其数额之大,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带头将领不敢自专,连忙派人飞马上京。

得知消息后,景文帝大怒不已,令探事司彻查到底,寻着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没几天就查到了贾赦的头上。

他已经忍无可忍,需要杀鸡儆猴。

皇宫,上书房。

疾风骤雨,气氛降到了冰点。

“你当然该死!朝廷三,严禁铜铁盐粮出关,你到底是长了几个胆子?你到底是有多缺钱?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你们荣国府在城外和辽东有田庄吧?在京城内还有十二间商铺吧?一年的进项怎么说也有两吧?朝廷每年给你们家的俸禄和赏银也千两吧?你知不知道,你卖的这些铜铁,被敌人铸成刀枪箭矢,已经落到了大梁将士和百姓的头上!你何止是该死,你是罪该万死!”

殿内的宫女和黄门纷纷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景文帝气急,抓起御案上镇纸狠狠的掼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顿时摔了个四,贾赦差点吓晕了过去,以头抢地,嘴里大喊着“罪臣罪该万死,罪臣罪该万死。”

景文帝指着贾赦,怒斥道:“你们荣国府二公的脸都被你给丢完了!你也是与国同休的勋贵,你当年也去过边关参战,你对得起军中百万袍泽,对得起关外沙漠和戈壁上的累累白骨吗!”

贾赦只能拼命的磕头,没多久,额头就被磕烂了,鲜血和泪水糊了一脸,四肢冰凉,却根本不敢求饶。

“来人!将此乱臣贼子押往宗正寺依律问罪,还有他那个儿子!”

乱臣贼子的帽子一扣下来,贾赦再也没有了任何回旋的余地,两名大汉将军走上前,摘掉他的乌纱帽,扯掉他身上的玉带和大红麒麟补服,他说不出一句话,直到快被拖出殿的时候,他才大哭起来,直叫着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愿意戴罪立功,战死沙场。

宫门口。

贾琏正在动情抚摸着尤二姐的大肚子时,兴儿慌里慌张的冲了进来,本来他还有点恼火,责骂的话刚涌到喉咙,就被一句“二爷,大老爷被传旨天使的带到宫里去了!”给吓回去了。

反应过来后,贾琏跌跌撞撞的往外面跑,翻身上马,直奔宫城而去,他心头狂跳,目光涣散,好几次差点落马。

见自己老子穿着一件中衣,披头散发的被押了出来,贾琏眼前一黑,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一个虞候走上前,沉声道:“经查证,贾赦,贾琏往关外贩卖朝廷管禁物资,奉上谕,即刻押往宗正寺查办!”

他一挥手,两个殿前司兵士走上前,把贾琏给架了起来。

兴儿大惊失色,战战兢兢,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大老爷和二爷被押走,待他们离开后,他才敢骑着马往家里狂奔。

天爷,出大祸事了!

宁国府,会芳园。

厨娘们抬来两大盆羊肉串,两只寒羊,四条后腿肉都在这里,为了防止造成伤害,竹签被磨的极为光滑,串好肉后,又用剪刀把尖头给剪掉了。

贾瑜已经生好了炭火,拿起羊肉串闻了闻,赞道:“果然膻味很低,这肥瘦相间的,最适合拿来炙烤。”

主子们和贴身丫鬟们不好意思吃现成的,都围在一边观看,希望能帮上点忙,于是乎,烧烤架周围站满

了人。

贾瑜拿起一大把羊肉串放在铜网上,笑道:“这果木炭虽然十倍强于煤炭,但燃烧过程中仍然会有少量的烟雾产生,对身体不好,建议你们还是敬而远之,以免把脸给熏黑了。”

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肥嫩的肉块,没一会儿,羊肉串便开始往下滴油,落在红通通的木炭上,发出“嗤嗤嗤”的声音,很快,一阵浓郁的,夹杂着些许膻味的肉香便四下荡漾开来。

贴身丫鬟们一脸敬仰的看着贾瑜,在她们看来,瑜大老爷什么都会,读书考功名、写诗作词、领兵打仗,还会做好吃的,最关键还是他特别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她们和颜悦色,但发起火来可谓是地动山摇,非常的吓人,让人是又尊重又向往又害怕又喜欢。

史湘云吸溜着口水,死死的盯着翻滚的羊肉串,贾瑜来了谈兴,自言自语道:“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先都是吃生肉的,后来某一次,天降雷电,点燃了森林和草原,无数动物在大火中丧生,老祖先们惊奇的发现,被烤熟的肉会更好吃,而且很容易消化,然后他们便学会了生火,用火来加工食物,从最开始的炙烤,到现在的蒸煮炒炸等各类做法,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无比聪明的、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我们,而这一切都是熟食给予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火给予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能听懂一些,听起来挺新奇,挺有意思的,她们闻所未闻,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但贴身丫鬟们就完全的听不懂了。

感觉差不多了,贾瑜从木盆里抓起一把秘制调料,均匀的洒在热气腾腾的羊肉串上,自己先尝了一口,大赞道:“就是这个味,这羊肉比我前...以前吃的那些好吃太多了。”

第一次只烤了十几串,没有办法人手一支,贾瑜先给主子们、三个帮厨和三个小丫鬟分了。

“这东西虽然好吃,但万不可贪口,每人吃上两三串就行了,不然可能会因为消化不良而闹肚子。”

众人开始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史湘云飞快的把羊肉串吃完,伸出红彤彤的小舌头舔了舔樱唇,竖起大拇指夸道:“哥哥,这也太好吃了,我今天要串,天天都要串。”

她喜欢吃肉,无肉不欢的那种。

雪雁很是赞同,以小狗头军师的身份给主公出谋划策,她提议道:“二爷,您拿这个做生意怎么样?外面的人肯定会很喜欢的。”

薛宝钗轻轻咬下一小块肉,慢慢的咽下去,用手帕擦了擦嘴角,笑道:“瑜儿,雪雁这个提议不错,自古以来便是民以食为天,这东西如此的美味,必会受到追捧,我们可以内开上十几二十家店铺,除了卖这个羊肉串,还可以卖羊肉汤,再配各种面点做辅食,定能风靡全城,我觉得一个月以此两银子不是问题。”

“你们俩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我正有此意,而且昨天夜里已经策划好了,我朝百姓喜爱吃羊肉,我们正好可以抓住这个突破口,一来,一年万两银子补贴家用,二来,也可以带动密县地方的经济发展,我们直接从养羊农户们的手里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们少出一点,他们多挣一点,三来,还能给我那位县令兄长增添些政绩。”

自古以来,牛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国朝严禁宰杀耕牛,违者轻则罚钱打板子,重则服苦役坐牢,因此牛肉就成了稀罕的奢侈品。

不过还是那句话,律法这东西向来都是为普通百姓设立的,对贾瑜这种顶级勋贵们来说,实在是没有多少约束力,只要不拿到明面上来说,没人有管你,因为大家都在偷偷摸摸的吃牛肉。

倒是有专门饲养肉牛的农户,不过价格昂贵,而且数量不多,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都被达官显贵们买去了。

林黛玉认真道:“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宝丫头擅长此类,你可以把这些都交给她打理,请她做个掌

柜的。”

“我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是一间一间的开,还是一次就开上十间二十间,还要租赁商铺、招募人手、定价、确定菜品,进货渠道还要打通,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贾瑜点头道:“那这件事就交给你牵头,我会安排一个净街虎给你打下手,街面上的事都让他去处理,你只需要坐镇高堂,做好大掌柜就行,具体的,我这几天会去找你详谈,我们一起筹备,争取在月底前就落实。”

情郎把这种大事全权相托,又如此的信任支持,薛宝钗心里甜蜜不已,顿时觉得手里的羊肉串都不香了。

探春笑吟吟道:“哥哥,有这种好事可不要忘了我们西府啊,二嫂子之前还说你要是有什么好生意带她一个呢,要不你出方子,再以你的名义开店,资金全由我们来出,我们先开上两三家,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检验成效,若是赚的盆满钵满,再遍地开花也不迟。”

自打探春接管荣国府的账房和库房后,看着库房里所剩不多的存银,她便开始焦虑起来,眼下家里人口众多,不八门的开销,每个月光月钱就得发下去上千两,虽然外面每个月也有三千两左右的进项,但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挣的不够花的了,长此以往,必将入不敷出,坐吃山空,大家都奢侈惯了,做不到省吃俭用,开源节流。

贾母诸事不问,只是待在后宅,一味的吃喝玩乐,一味的享福受用,贾政更是正儿八经的甩手掌柜,其他人也不必说,只要自己每个月的月钱能准时到账,吃穿用度不要降低就行了。

她也觉得这羊肉串是个好生意,很有可能会赚的盆满钵满,不消多,家里若是能以此月进两千两,就足以解决眼下的困局,够一大家子人吃马嚼了,因此她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试探了一句。

“三妹妹,你想入股,我自然不会反对,但亲兄弟明算账,为了以后更好的合作,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分账?”

史湘云抢答道:分成,最是公平。”

若是贾瑜什么都不干,只负责方子、进货渠道、以及以他的名义开店,剩下的全部交给西府打理,这个分成倒也算合适,尽管想“独吞”,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去拒绝探春的请求。

探春见贾瑜没有在开玩笑,很是高兴,欣喜道:“谢谢哥哥,这样吧,明天晚上我在家里做东,把大嫂子和二嫂子都请来,还有宝姐姐,还有林嫂子,我们六人一起好好商议商议。”

荣国府,荣禧堂。

气氛很是沉闷,很是焦灼,贾母面色十分的凝重,活了大半辈子的直觉告诉她,似乎将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毕竟自己大儿子进宫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若是加官进爵或者派他去边关领兵打仗,不说有没有必要去宫里面圣吧,可这个时候也该回来了。

看着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闭目养神、不停捻动着佛珠的王夫人,薛姨妈不知道为何,竟然有点想笑。

贾政在屋里来回的踱步,长吁短叹,走了两圈,提议道:“母亲,还是让瑜儿进宫去打探打探消息吧。”

贾母正待说话,却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由得心头一紧,几息后,只见兴儿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

“老太太,大事不好了!”

贾母猛地从软榻上坐起来,兴儿跪在地上哭道:“老太太,大老爷和二爷被殿前司的人押到宗正寺去了!”

除了各府的府衙,各县的县衙,大梁还可以审判人犯的机构,分别是探事司、大理寺、刑部、皇城司,最后便是宗正寺。

和前四者不同,宗正寺主要负责审问犯事的宗室和勋贵,一般来说,人一旦进去,就很难再完好无损的出来了。

贾政喝问道:“好端端的怎么会去那种地方,可说是犯了什么罪?”

“小的听那殿前司虞候说,大

老爷和二爷是往关外贩卖朝廷管禁物资。”

贾政骇然失色,大叫道:“母亲,这可是满门抄斩和诛九族的重罪啊!”

这罪名有资敌,甚至是通敌的嫌疑。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贾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没有慌乱,她很快便稳定了心神,沉声道:“要抄早就抄了,不会等到现在,政儿,你速去找北静王爷,请他进宫求情,这种时候,他没有道理袖手旁观!”

贾政“噢”了两声,拔起腿就往外跑,贾母又看向脸色惨白,摇摇晃晃的王熙凤,吩咐道:“你现在就去东府,把这件事告诉瑜哥儿,他姓贾,又是族长,更没有道理袖手旁观!你跟他说,若是我们荣国府出了事,他宁国府也落不得什么好!让他马上进宫去求情。”

她知道贾瑜心里有气,而且和自己大儿子一直都存在间隙,她也不认为他是个有气量有肚量的人。

王熙凤双腿已经软了,根本走不动道,李纨搀着她就往外面急走。

派出去了两路援兵,贾母略略安心,对翡翠吩咐道:“去把青翟衣、花钗冠和诰命金册都取过来。”

她现在要以一品国公夫人的身份,去宫里求告太上皇、皇太后和甄老太妃,来拯救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孙子,或者说是保住荣国府的爵位。

贾母不相信自己家会被满门抄斩,更不相信会被诛九族,毕竟贾家一门三公,为国立有从龙之功、定鼎之功和匡扶之功,可自己大儿子要是因罪被杀,那在宫里的大孙女就麻烦大了。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保住他们父子俩的性命,如果实在是不能保全,就要争取爵位不被褫夺或者降低。

如果他们父子俩都要被问斩,这大房的爵位又该怎么办?

可大房还有一个庶子啊,依照祖制,嫡子死完,庶子补位,他们是有资格继承爵位和资产的。

此时此刻,贾母的脑海里闪过了很多种念头和可能性,不管怎么说,荣国府的爵位一定要保住!

(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