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 第96章 绝户魔咒之地?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就要到安陆就藩的兴王朱佑杬!

朱佑杬是明孝宗的弟弟,弘治五年,明孝宗朱佑樘将兵马指挥使蒋斅御赐给弟弟朱佑杬做王妃,并亲自为他们主持而来大婚。

两年后的弘治七年,17岁的的兴王朱佑杬就藩湖广安陆州。

本来明孝宗为弟弟朱佑杬指定的翻地是卫晖。

朱佑杬觉得那里土地贫瘠且地势低,很容易有水患。

万一遇到水多的年份,周围的河流很容易决堤。

田地被淹是小事,整个城估计都会被淹没,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住在那危险之地。

朱佑杬干脆就上书给自己皇帝哥哥朱佑樘,想请封安陆州。

明孝宗跟这个弟弟平时关系还不错,他一提,就直接就批准了。

如果他知道以后会有那么多麻缠事,当时一定不会答应。

且说镶阳襄王朱右材一听朱佑杬要来安陆州,很是慌张。

朱佑材慌张的原因说与朱佑杬有关,不如说于田产有关更确切。

襄王府在湖广藩王中以巨富着称。

襄王府之所以能成为藩王中的巨富,是因为襄王府拥有着两个藩地的田产。

一个是镶阳府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安陆州的。

襄王府不仅管理着自己封地的田产,还掌握的安陆州449顷的藩地田产。

安陆州藩地449顷的田产为何掌握在襄王手中呢?

这里面还牵扯着另外一个故事,当然也可说是事故。

安陆州是个魔咒绝户之地。

郢王和梁王曾就藩此地,均绝户于此地。

郢王是朱元章第24子,被封到安陆州,去世后因为无子封地被撤销;

梁王是朱高炽第九子,被封到安陆州,也因去世无子封地撤销。

郢王至少还经历了几代,梁王最惨,只有他这一代,因为没儿子,他死之后,梁王一脉直接终结。

这两位王爷在安陆州就藩的时候,朝廷分给了他们大量的田产。

梁王死后,因为此莫走,没有藩王来这此就藩,为避免田地荒芜,朝廷将494顷的田产让给了临近的襄王,让襄王府负责管理。

襄王一下子多了几万亩的田产,一时成为巨富,难怪朱右材花钱如流水却不缺钱,这跟他拥有两地田产有很大关系。

如今兴王朱佑杬就藩安陆,肯定要要回那些田产,朱右材怎能不慌?

朱右材纵然骄奢淫逸,那也是聪明之人。

老朱家的人奇葩多,但其实很多聪明人,只是有些没用在正处而已。

果然,朱佑杬就藩安陆后不久,直接向明孝宗申请想将郢梁二王先前藩地的田产要回来。

朱右材纵然有些慌乱,但他也不是吃素的,这厮从小就心大胆肥,也直接上书跟朱佑杬打起了擂台。

他上书说那些田产纵然先前是梁王的,但是那梁王死后,明英宗给了曾祖父朱瞻墡管理,家里还有明英宗的谕旨

(我有证据,你们做皇帝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呀)。

并且如今已经过了四代,那些田产早已不是安陆州藩地的财产了,是他们襄王府的,他自然不能给兴王朱佑杬。

兴王朱佑杬也不是吃素的,年少方刚,自然不会吃亏,继续上书,说那些田产并非赏赐襄王,只是朝廷没有藩王就藩安陆。

朝廷只是让襄王代管,既然代管,正主来了,就必须归还!

如果就此多占便宜,还有谁敢就藩安陆?

所有的藩王都效法襄王府,这大明皇家土地岂不是乱套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明孝宗也不好决断。

且两人打嘴仗的事情在朝廷引起轩然达波,没个说法也说不过去。

明孝宗无奈,干脆直接号召众大臣朝堂开会决议。

决议的主题:

449顷争议之地该归襄王还是襄王?

那些大臣个个都是老油条,不说科举考试层层选拔优才,能留京做官,上得朝堂,有几个是憨蛋?

这藩王打架,那是老朱家的家务事,他们外人来管,那不是惹得一身骚吗?

且这件事跟他们又没有关系,就是地退出来,也不会给自己半星点!

这些人就开始和稀泥,一会儿说明英宗将田地给了襄王,人家襄王占着也没错;

一会儿又说明英宗也没有明文说那些地赏赐给了襄王,永远给襄王府所有,兴王说的也对。

说到底就是不站队,既然是皇家的事情,皇帝您就自己决断吧!

明孝宗听那些大臣打太极,气得不打一处来。

他内心当然是偏向弟弟兴王,那襄王已经跟自己隔好几代了,就是同是皇家,也只能算是远房本家。

可是如果将那些地给了弟弟兴王,一旦开例,王室关于土地纠纷的事情多了去,大家都来找自己决断怎么办?

没有办法,明孝宗干脆直接将这事搁置。

既然不好管,朕先不管了!

皇帝不管了!

兴王朱佑杬也是强硬之人,他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此事就此搁置,那些地肯定要不回来。

自己从卫晖迁居这安陆州,本来就遭到家里的一些人,比如王妃蒋氏的反对。

王妃觉得这安陆州是魔咒之地,来此不吉;兴王却不信那些。

如今到了这安陆州还受这窝囊吃亏之气,岂能忍?

且那些地也不少,藩王虽然说福利不错,可是壹府人要养活。

自己以后说不定还有众多子孙,都是要靠自己分封哪些地生活。

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自己也不能就此作罢。

他就直接派仪卫司的人去抢地,当然遭到了襄王府的官员抵抗,仪卫司就直接将那些官员抓回来。

朱右材一看自己的官员被抓,地被抢占,也派自己的人抓兴王府的人。

你来我往,你抓我的人,我抓你的人,短短时间内,有七十多人参与其中,闹腾得两地人皆知。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两地的朝廷官员看这事闹下去必定会闹大,到时候出了事他们也承担了不了。

故意将事情散播到朝廷那里,让明孝宗知道。

明孝宗知道后真想骂娘!

这事他本不想管,装作不知道,这两家却越闹越大,让自己不管都不行。

有一个人看皇帝这样忧愁,有些于心不忍,本着为皇帝分忧的宗旨,自动申请前往湖广调解兴王和襄王的矛盾。

这人就是大理寺卿汪伦。

作为经常评理判事的最高发院,汪伦作为多年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经验很是丰富。

明孝宗听了很是高兴,直接大呼:汪伦能为朕分忧此事,真乃朕之良臣!

汪伦听了很受用,但还是跟明孝宗提了个条件。

说自己去处理这事的身份就是代表皇帝调解矛盾,并非断桉评判谁之对错,免得引起两王反感。

对于明孝宗来说,只要能解决事情,是去调解矛盾也好,是去骂架也行,只要让那两家消停不乱闹就好,一切条件都好谈!

就这样汪伦汪寺卿去了湖广。

汪伦作为最高法的官员,断桉判理那绝对是能手,没点手段能力,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他先去了襄王府。

朱右材热情接待了这位钦差大人,他本来以为这位钦差是来判桉评理的,很是礼遇。

纵然他是王爷,如今也只是算是旁支,人家钦差可是三品大员,在皇帝面前可比他们这些旁支王爷要说得上话。

更何况人家是代表皇帝来断兴王和自己家那点事的。

谁料那汪伦来了,根本也不细问具体情况,更不提看自己曾祖父收到的那份谕旨,只拉着自己聊起了家常。

汪伦酒量不错,边品评自己家酿的美酒,边夸自己家府邸豪华气派。

两人酒至酣处,汪伦还跟朱右材玩起了幼儿园级三千问:

襄王啊!您说是您跟当今皇帝关系近呢?还是兴王爷跟皇帝关系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