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 第522章 内阁重臣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522章 内阁重臣

作者:柿子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璁跟严嵩其实相差并大,张璁只比严嵩大上五岁。

要说中进士,当然是严嵩算是元老级别的。

严嵩弘治十.八年已经中得进士,张璁相比较要晚得多。

如果不是秦邵提点和提醒,张璁按照原先的历史,一直要到正德十六年才中得进士,可谓科考之路曲折磨难。

所以,张璁做了这首辅之后,可谓尽心竭力地工作,也是弥补那么多年科考太难的愿望。

因为夜以继日的工作,张璁的先前的身体并不是太好,秦邵之所以及时实施新的工作方法,就是张璁这人太一根筋,工作太认真,担心对身体不好。

历史上的张璁也是因为工作太累,身体不好,六十刚出头就去了,考中进士后,真正工作不过十多年间。

相比较严嵩活了近九十岁,可谓是短命。

秦邵还没南下的前,张璁身体不舒服,就被秦邵强行到大明医院检查身体,发现了不少小问题,让他休养了一段时间,如今身体倒是好了很多。

且因为皇上的命令,张璁倒不至于跟前世侍候朱厚熜一样,事事小心,殚精竭虑,早早交代了性命。

如今的他虽然工作也很用力,希望尽早将自己那些想法

如今的官员除了俸禄有一定提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福.利,那就是每年朝廷出资安排官员进行身体免费检查一次。

如果身体出现大病,在大明医院救治,朝廷还会帮忙报销一部分医药费。

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官员,比如为朝廷和百姓发明创造什么,或者节省重大开支,提出惠民惠朝廷的计策得以运用者,可以完全免费治疗。

“惟中,孔家这事你怎么看?”

张璁倒了水给严嵩。

虽然严嵩和张璁不是同届,但两人因为皇上朱厚熙结交的,且张璁在小报做主编的时候,对严嵩有提拔之恩,两人关系如今也算是密切的。

严嵩这人在治国国策方面虽然没有张璁有鸿鹄之志,但在人际、看人、治人交往方面,那绝对是个能手,这也是皇上将他放在礼部的原因,跟王公贵族以及各种礼节打交道。

“阁老,这孔家如何处置,皇上自然会有定夺,根据先前皇上让人给的信儿,如果不出意料,皇上此时应该在曲阜!”

“你说皇上在曲阜?”

张璁有些惊异。

纵然皇上有时候会带回来一些信息,交代他们一些事情,张璁并没有对皇上的行程太过于关注。

这位皇上能力太强了!

先前皇上还不是皇上的时候,张璁为他做事,已经被这位皇上的能力深深折服。

在他的观念里,这世上没有皇上做不到的事情。

人就是这样,如果自己领导是位能力一般的人,作为下属,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可能会尊敬,时间长了,了解了,内心会有不满:

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上领导?

特别是如果下属的能力如果碾压领导的时候,下属可能就会有超出自己职位的野心,这是人性的本能!

但如果这位领导能力强得下属这辈子感觉都赶超不上,一般就会深深折服,完全成为效力之人,根本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这种情形不仅仅体现在纸上,可以体现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双方的实力一般不会相差太远。

但当一方永远超越另一方,另一方觉得这辈子难以逾越的时候,就会臣服,那点嫉妒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新皇朱厚熙如今的下属基本就是这样,张璁这样,严嵩、王琼等也不例外。

说到底,就是新皇的能力太强,让他们折服,不敢有太多的想法,特别是新皇明令禁止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先前有些人有一点点苗头,直接就给他杀鸡儆猴了!

还有如今大明新皇上任几把火烧得很多人忙得脚不着地,且如今的新朝于先前相比相差简直太大,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比如科举改革,比如学子们学习内容的变化,比如对商业的扶持,农业种植的大变革,很多人都忙碌补充新知识。

都有些担心自己学的不到位被淘汰,自然也就没那么多时间勾心斗角了!

“阁老想想,那孔闻韶虽然做事很是龌龊,很多事情上不得台面,甚至可以说丧失人性,这些年皇上整顿官场以及权贵,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少了很多,但在以前那么事情并不是什么鲜有之事。

特别是那占足孔圣人余利的孔家!

那孔家根基之深,别说你我,就是先前的杨廷和也根本十分之一也比不了!

你想那杨廷和之事出来后,有几个人敢真正为他讲话,天下学子甚至处之而后快,可是孔家呢!那可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师,你为何尝又不是!

普通人谁敢动孔家!除了皇上出面,谁敢查抄孔府,还从孔府那里搜出那么多东西!

如果说孔家占用朝廷和百姓用地,孔闻韶虐待幼童,甚至对朝廷和皇上有轻视之心,这些你我应该是绝对相信,毕竟这孔圣人的后代做墙头才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但那孔闻韶再傻,应该不至于将皇上用物藏在孔宅之内。

这些如果没有……谁敢去做呢!”

严嵩低声说道。

“惟中,你意思是说皇上弄得那些东西……”

张璁以自己对新皇的了解,觉得应该是不可能,皇上是光明磊落之人,应该不会直接……

“阁老,我……我可不敢说是皇上,皇上做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我……我是说皇上应该也是看那孔闻韶不顺眼,也许那孔闻韶自己往枪口上撞,冲撞了皇上,皇上身边的那些人,您也知道,都是护主的,自然……”

严嵩急忙说道。

“你说的确实有理!你说那孔闻韶真是个蠢蛋,我早些年想着他跟他那老爹不同,不是个沉迷酒色之人,没想到比他老爹还……你说这皇上私访,估计给他孔家脸面,不想他那厮竟然……真是死不足惜!可是这孔家毕竟是圣人的后裔,如果……”

张璁恨恨地说道。

“阁老……阁老您的意思莫非是站孔家不成?”

严嵩惊异张璁的直接表达。

他知道他们这些皇上的近臣当然臣服于皇上,一心为皇上做事,没太多二心,特别是张璁,绝对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对皇上那种尊敬和感恩戴德,他们这些人都是不能比的。

不过他们尽忠皇上,为皇上做事没错,但他们毕竟是读书人,是学儒学长大的,也是儒学的受益者,对孔圣人那种尊重是深到骨子里的。

当然,是人都有私心!

纵然当今皇上上台后早就标明态度,那就是:

他最讨厌拉帮结派、搞团伙!

他们也是谨小慎微地注意着,只是是人都不可能没有一点私心。

孔家今天的这事,明面上是孔家自己的事情,但其实就是个群体站队的时间。

所谓的读书人站在一个阵营里的。

比如张璁比如严嵩,说到底他们与其说担忧孔家的走向,不如说是担心跟自己文臣一样人在朝中影响力的走向。

虽然说皇上如今算是很重用他们这帮人,但是也不可否认,那些武将以及宗室功勋权贵也在慢慢崛起。

就不说京城那些勋贵如今也开始在朝堂能说些话,京城包括外面也有不少人有职务。

宗室这几年的变化不能说是天翻地覆,至少内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宗室子弟如果参加科考,考中进士就会脱离宗室待遇,享受公民待遇。

刚开始只是一些底层宗室子弟考试,毕竟宗室前些年包括新皇上位后,宗室待遇俸禄没有增加且里面水分更多,爵位低人口多的人家甚至不如一乡绅过得如意。

毕竟按照原先的政策,宗室是不能务农做生意,虽然一些人偷偷地做些营生,但是都是私下的,既然是私下的就很难做大。

参加科考的宗室,很多刚开始都是迫于无奈抱着试试的想法,毕竟相比较那些三岁启蒙奔科考的普通人家子弟,宗室子弟的科考能力确实不怎么占优势。

特别是前几届参加考试的学子基本最小的也十几岁,跟人相差确实悬殊。

但架不住皇上制定的政策好,对宗室有照顾,每年各级考试,宗室都是有名额的,这些名额不占普通学子的名额,对宗室有照顾,也就是说宗室参加科考就是宗室内的比赛。

刚开始对于那些前去科考的宗室子弟,那些宗室人员是有些不屑一顾甚至是蔑视或者排斥的。

要知道如果真中了举,虽然说是有功名待遇,但单纯上那俸禄跟宗室相差不大,甚至根本比不过稍微好点的宗室,且中了举就剥夺了宗室的爵位。

没了爵位的宗室,那跟驱逐宗庙的同族人有何区别?恐怕只能渐渐远离宗室的圈子了!

这也是很多低爵位的宗室有些人宁愿穷着也不愿意参加科考。

他们觉得只要在宗室的圈子里,虽然爵位低,但如果亲王或者郡王能看顾自己家,给些活计干,说不定能翻身呢!

且宗室身份在这里,外面的那些官员明面上自己有权利,他们见了宗室人员也得客气礼让三分,甚至还一套礼俗。

如果脱离了宗室的身份,那就与普通人无异了!

所以,很多远支宗室成员虽然过着艰苦的日子,仍然以身份为荣。

可是随着这几年宗室参加科考人员身份的转变,他们发现并非他们想的那样。

第一个举大旗参加科考的是枣阳王朱右楒,这位郡王明明有那么高的身份和俸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竟然第一个带头参加的科举。

他本就是个异类,其他藩地宗室混吃等死,他倒是不仅关注朝政,还一本正经去书院读书,正德帝的时候还提出一些所谓的建议,结果不了了之。

新皇上位后,倒是有了朱右楒这种爱表现人施展的机会,

朱右楒本就有功底,科考之路更是一帆风顺,一路中得进士,在宗室中次次第一名,更是得新皇卷顾,做了湖广盐政使。

那绝对是个肥差,更何况应山盐矿如今算是大明数得着的盐矿,听说那里的盐,大明子民吃个数百年也就吃个十分之一差不多。

听说如今已经考虑将盐贩卖到海外换取大明需要的货物了。

那些当初讥笑朱右楒放弃郡王爵位和分封土地的宗室,如今都是满眼羡慕。

不说普通宗室,很多亲王其实内心都有些蠢蠢欲动。

朱家子孙,纵然不干活就能享受泼天富贵,可是作为宗室子弟,谁没点想法呢!

人一旦解决了温饱,就会有精神需求,常年困于一地的亲王们,谁不想驰骋在大明的土地上,欣赏一下祖上打下的大明江山,成就一番事业,在历史上留下些名字呢!

朱家能躲得天下,纵然也有不少败家子,但更多的是血性男儿,主人翁意识还是满满的。

因为朱右楒的光环效应,接下来宗室参加科考的子弟更是络绎不绝,文考的不少,武考的更是多。

相比较穷人很少接触马匹、弓箭等奢侈东西,宗室子弟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虽然说起来很残忍,但也不能不否认,相比较普通穷苦百姓,这些宗室子弟以及权贵往往是比较聪明的。

原因就是所处的环境影响眼界,还有一个更至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头脑要发育好,是需要营养物质的。

普通穷苦百姓的家庭,很多最多刚刚吃饱,甚至不少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这样家庭的孩子怎么头脑更好的发育呢?

不仅仅是如今的大明,就是秦邵前世所在的所谓经济发达的社会,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是有很多穷苦的百姓。

穷苦百姓很多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木木呆呆的一张脸。

穷苦的生活,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让他们在很多稍微正式人多的场合表现的呆笨、局促不安,这是很正常的。

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公平,但这个世上真正的公平又有多少?

勋贵被启用,宗室子弟也日渐冒头!

那些入仕的宗室子弟虽然说没了先前的爵位,似乎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他们曾经的身份还是让他们身上多了光环,一般人不好小觑。

特别是这些人如今的发展,让那些宗室的人看到这些人的潜力,相比较以前不怎么在乎,如今倒是更是热络起来。

特别是亲王、郡王代表的人物,对这些出去的宗室子弟的拉拢,让宗室也渐渐形成了一股力量,似乎要在朝堂表现自己的话语权。

张璁、严嵩等人都是聪明人,自然也是明白的。

他们担心一旦孔家被打倒,他们这些文人子弟的地位会不会……

“惟中,你说的对!想整孔家的是皇上!皇上这次可能要真的要动大手笔了!”

张璁跌倒在椅子上,有些无奈地说道。

“阁老,那……那咱们怎么办?”

严嵩自然是早就猜到这是皇上的手笔,但想到皇上如果要将孔家斩草除根,还是有惊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