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 第419章 清田庄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419章 清田庄

作者:柿子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武定侯求见!”

张左急匆匆走进来禀报道。

秦绍和王寅对看了一眼,这俩货一前一后做什么?

“先让武定侯进来!”

秦绍想了想徐光祚那急性子,笑着说道。

“是!”

片刻后,郭勋进来。

“陛下!”

郭勋施礼。

“自己人,不用客气,坐吧!”

张左上茶,然后走了出去。

郭勋,郭英六世孙。

因为先前忙碌,秦绍说实话虽然注意这位勋贵,但并没有真正近距离接触过,今日确实是第一次。

郭英的画像,秦绍只在历史人物画像中见过,很多画像有失真性,郭英到底什么样长相,秦绍不得知。

只记得描述郭英身高七尺,勇勐异常,大败陈友谅,是老朱相当信任之人。

不过建文帝和朱棣争夺权位的时候,郭英站建文帝,还跟人一起讨伐朱棣,算是站错了位置,但朱棣还让其善终,其后代还能继续继承武定侯这一爵位,这老郭家着实不简单。

端看郭勋,果然身材高大,气质长相也不俗。

想想也是,这豪门功勋纵然在这大明这些年间有些没落,但也只是权利上面,他们还是享受着国.家福.利,有优先择偶权,选的老婆不错,就是第一代长相差些,基因也会慢慢改变的。

“陛下,臣今日前来……”

郭勋正要说话,外面有说话声传来。

“定国公,陛下正在接见武定侯,一会儿就会让您进去。”

外面传来张左跟人的说话声。

“外面怎么回事?”

秦绍起身,站起来问道。

刚坐下的武定侯郭勋也急忙站了起来,他好像听到外面也有熟悉的声音。

“陛下,定国公在外面,好像说是有急事见陛下!”

王寅走进来禀报道。

“额?那让他进来吧!”

秦绍似乎很诧异,但似乎没怎么思索就让王寅招呼人进来。

“陛下,臣要不要回避下?毕竟定国公好像有急事!”

郭勋急忙说道,脸上的表情很诚恳,但眼神中藏不住的些微恼怒。

这徐光祚,他奶奶的,自己还没刚好拜见下陛下,套套交情,这厮就跟来了,真他酿的败兴!

外面的徐光祚听到新皇的说话声,两眼泛光大步走了进来。

徐光祚要比郭勋大十多岁,如今已经有四十五六有余,身材也算壮硕,但是脸色可以看出身体不算太好。

同是功勋,相比较郭英站错队,徐光祚的则是因为祖上站对了队伍有了定国公的爵位,徐达家族,一家两个爵位也是前所未有。

只是站对队伍重要,后续子孙有能力更会站队也很重要。

很多家族富不过三代就是如此,老子再有能力,子孙不成器,就是能享受祖辈一些阴德,也会慢慢没落下去。

郭英归家养老后,好几代都变得很少低调,但这些年郭家子弟却渐渐崛起,虽然说文臣这些在大明王朝站着主位,但郭家在功勋中却逐渐露头,甚至盖下定国公不少。

朱厚照在的时候也很看重郭勋,让其统帅三千营,算是自己人。

只是郭勋油滑,知道朱厚照在朝堂也不能完全主事,跟杨廷和他们也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新皇进京后,更是看准了苗头,跟许泰走得近,有了从龙之功,这些都是徐光祚不能比,也是有些嫉恨的。

徐光祚对郭勋的嫉恨不仅仅是因为郭勋如今比他混的好,而是先前先帝突然驾崩,大家都寻找门路,他当时自觉跟郭勋还算说得上话,毕竟都算是功勋。

他曾找郭勋探话,是否有门路,郭勋却打太极,说是杨廷和主事,一切都听杨首辅的。

结果他贿赂杨廷和身边的人,换得去迎接新皇的差事,郭勋却早已得知先机,成为新皇的内应。

而这些,郭勋竟然只字没有透露一点,还将他像杨廷和那边引,徐光祚怎能不气?

“陛下!”

徐光祚笑眯眯地走进来。

“额?武定侯也在呀?不好意思,陛下,臣不知道武定侯刚好在,只是有些事情想跟陛下禀告,臣的性子有些急,还望陛下见谅!”

徐光祚道歉道。

郭勋却从他笑眯眯的眼中看不出一点歉意。

“定国公客气了!都是自己人,先前张左说你来了,朕正想说让你一块都过来,你们都是功勋,你们的父辈都是一起陪太.祖打下江山,都是同一战壕中的战友,如今的大明百业待兴,也需要你们一起努力,朕早就想让你们一起过来,共商国事!今日,刚好也是个机会!”

秦绍一番话,让下面的两人神情都有些激动。

同一战壕的战友!

这个词他们虽然没听过,感觉挺新颖,但是很好理解,也很应景,作为武将,虽然很多功勋功力不少比着先辈有些废,但挖土壕打仗这些都还算经历过,不免回忆往昔,多了几分康慨!

“对了,定国公,朕着的有些远了!先前你说有急事禀报,到底是什么事?可以说来听听,刚才武定侯也说有事禀报,这会儿都可以说说,先解决完事情,一会儿两位也陪朕喝上两杯!”

正回忆往昔拉关系的新皇朱厚熙突然转换了话题。

“陛下!臣先来禀奏吧!”

徐光祚首先抢过话。

“可!”

“陛下,臣今日前来是来认罪的!”

徐光祚突然跪下。

“定国公,有什么事情该说说,不用跪,都是自己人!”

秦绍递眼色,张左迅速过来,将人扶起。

“陛下,说起来汗颜,臣治家不严!臣是武将,不善经济,这些年家里都是家里的管事帮忙打理,前些日子,臣偶尔了解了家里的田庄状况,才发现管事竟然在京畿地区买了很多田地!哎!这杀天刀的,京畿地区的田地很多都是民田,买那么多,民众怎么种田,当年成祖设立黄庄的时候,已经说过不让私自占用民田!臣已经将管家狠狠打了一顿,虽然他说买的那些田地都是从别人手中拿到的,但总归不好,臣愿意让出这些田地,归还民众,请陛下赎臣之罪!”

徐光祚再次跪下!

“定国公果然深明大义!”

新皇朱厚熙似乎愣了下,随即脸上展现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亲自下得座位,伸手扶起跪在地上的徐光祚。

“陛下,臣有罪,监察不严……”

徐光祚似乎很是惭愧。

“定国公何罪之有?成祖当年设置皇庄,说实话也是为了充盈内库,好为京城武官发更多的薪水,提高大家的待遇,好让将领们能够多有余钱养父母老婆孩子!大丈夫在外面流血流泪是为何?还不是为了家人孩子能过上好生活?只是这些年一些人贪心太重,占了不少田地,还卖给别人,想必你那管事也是被人骗了!哎!说实话,朕正有清田庄的意思,说到底还是为了咱们京军……”

秦绍笑着安慰道。

“陛下!臣也有庄园想配合清田庄交出去,今日臣来找陛下,所要谈的事情,这事就是其中一件!”

郭勋脸色有些暗沉,急忙上前回禀道。

鬼知道,清田庄这事其实他正在观望当中,想着有人敢有表功的动静,他要做急先锋!

奶奶的,竟然又一次被定国公徐光祚抢了先,这老小子是不是每次都要跟自己过不去了!

当年,先皇突然驾崩的时候,徐光祚来找自己寻求策略,说实话,郭勋当时也不知道怎么站队,他也处于观望的阶段。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也想留一手,如果当时知道许泰他们保新皇,他也不敢直接那么确定,自然也不会给徐光祚说,人总要比给自己留个后路,不是吗?

谁知道,徐光祚竟然恨上了自己,见到自己总是横眉怒对的,还把自己当做对手。

当然了,京军的位置就这么多,许泰、江彬还有新皇从潜邸带来那么多人。

郭勋自然不敢跟那些人争抢位置和恩宠,好机会当然要紧那些人,而徐光祚就跟他成为了对手。

如果他不是防着徐光祚,估计,如今三千营统领的位置就不一定是他的了!

如今徐光祚在清田庄上表现这么积极,显然就是想笼络巴结新皇,混个好印象!

毕竟,这京军的位置都是新皇说了算。徐光祚年纪大了,且他的身体不好,这是想提早为自己的儿子徐延德铺路呢!

徐光祚那儿子徐延德虽然脑袋瓜不算伶俐,不过那小子马上马下的功夫可是不了得,郭勋有些微感觉到危机。

没有思索,就将自己家的京畿田庄交了出去!

那些东西早晚也留不住,新皇的手段,郭勋是早就领略到了,这位就是一个收拾人不眨眼的主!

杨廷和那么牛逼的人物,转眼间就烟消云散,三族不见踪迹,江西庐陵杨家彻底在大明历史上退出了舞台,即使是三代以外的宗族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还有张氏兄弟,转眼间就被收拾得主动交出京城田庄,张太后如今连个屁也不放!

郭旭想想身上冷汗就忍不住冒。

“哈哈!两位爱卿真是客气了!不亏为我大明忠心功勋,处处为朝廷着想,如果人人都如两位一样,我大明岂会不国富民强?张左!”

“到!”

“去叫人整桌席面,我今日要跟定国公、武定侯不醉不归!”

“是!”

“王寅!”

“臣在!”

“今日高兴,去叫江彬、许泰都过来,就说定国公、武定侯来了,让他们一起过来陪酒,对了,你一会儿也过来!”

“是!”

……

嘉靖元年。

张璁负责清田庄事宜,共查处京畿勋戚庄田528处,占地五万七千四百余顷,并把其中查实的二万六千顷退还原来的田主。

并撤回管庄军校,严定禁革事例,不许侵占民田或接受投献民田,违者重罚。

当中也有一些世家有些不满,但因为张氏兄弟主动献田在前,后有武定侯和定国公主动上交闲田,极力支持清田庄,其他所谓的世家也就有些耍耍嘴皮子抱怨两句,灰熘熘地配合丈量土地。

京畿田庄共查处五万多顷,返回原先田主两万多,还有两万多田地直接归皇家。

有了这些土地,宫内那些送出去的内管也有了安插之地。

秦绍让人将那些内管编册在桉,分到庄园那边管理种地田地。

宫内一些年老的宫女也放出去不少,有家可回的直接回家,无家者也分到京畿庄园那边。

朝廷在庄园那边搭建安置房,安置人住。

秦绍到了北方这里才发现这里的土壤确实跟南方不一样,比较贫瘠,产量不高,水渠少,基本是靠天收。

也难怪京城的粮食都要考靠江南那边供给。

包括先前去大同那边,土地更是贫瘠,士兵吃的都是粗粮,就是粗粮也不够吃,说到底是朝廷供应粮食不足,地方产量还太低。

秦绍想想后世,一些北方山区还是靠天收,只能种些红薯、土豆提高产量,西北也就有了着名的山药蛋蛋主食。

只是如今交通不便,如果不是他种过粮食,还真不知道红薯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种植,在北方竟然还没见过。

除了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秦绍还发现,北方的地主对于粮食的产量并不关心,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产量太低,如果引进南方的稻子会提高产量,但是成本也会提高,地主们并不缺粮食吃,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粮食稀缺,他们也可以通过交易提高粮食价格,赚取差价,自然会引起粮食品种并不积极。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粮食赋税相比较南方低很多,很多拥有大量地的地主担心粮食产量一旦提高,朝廷就会提高赋税,他们就会损失不少。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宁愿粮食产量低,也不会积极地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也有种地农户根深蒂固的思想原因,这个年代种地的民众大部分没有什么文化,辛苦恣睢麻木地活着,根本不会考虑那么多,如果没有先驱带领者,他们也接触不到。

且因为大明的户籍制.度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别的地方参观了解别处的粮食种植,普通人如果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需要很多手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只会在自己家几公里的地方打转一辈子。

要改变这些的思想和想法,只能慢慢地渗透和朝廷颁布强制措施。

后者,秦绍觉得到一定时机慢慢来,前者可以先从京城农庄开始。

秦绍先让人从湖广那里运送来红薯培育红薯苗,一些接近水的地方,也做好培育稻子苗的准备。

不过朝廷有很多事要忙, 这些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下,朱右杬就很感兴趣地接过了京城农庄的事情。

他一直想做田舍翁,如今也算得偿所愿了。

“爷!爷!”

秦绍正继续翻阅广东巡按使汪鋐递交过来的折子。

先前他看了一部分,因为各种事情忙,这些时日没能研看,这会儿突然想起这事,就翻了出来。

谁知道刚看了一点,外面就传来小三子的叫声。

这小子这些时日一直在外面跑,秦邵好几日未曾见到他了!

“爷!爷!洪爷回来了!”

小三子很快地冲了进来,大声说道。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